哈巴羅夫斯克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首府
哈巴羅夫斯克(俄語:Хабаровск;英語:Khabarovsk),位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會合口東岸的中等城市。2002年成為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行政中心,人口約61.6萬(2018年)。
1858年(清咸豐八年),沙俄侵略軍侵佔,建立軍事哨所,並以17世紀沙俄侵略黑龍江的頭目哈巴羅夫的名字命名“哈巴羅夫卡”。1860年(清咸豐十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伯力城及其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廣大地區被沙俄割占。1893年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
哈巴羅夫斯克
遼代時,遼國設五國部節度使,轄黑龍江下游各部,博和哩為五國頭部。清太宗崇德八年(1643年)在此設博和哩噶珊。頗黎、勃利、博和哩、剖阿里都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的諧音,來源於部落名博和哩。據《滿洲源流考》卷11《疆域》載:“博和哩,滿洲語,豌豆也”。1858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派遣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侵佔中國黑龍江沿岸並在此設軍事哨所。穆拉維約夫為吹捧俄國十七世紀的侵華急先鋒葉·帕·哈巴羅夫在遠東地區的“考察”功績,將伯力改稱為“哈巴羅夫卡”(Хабаровка)。隨著居民點的擴大,1883年10月又改為“哈巴羅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
中俄簽訂璦琿條約
遠東地區主要的工業中心,以機械製造、造船、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部門為主,食品等輕工業也很發達。有庫頁島來的輸油管道,原油經加工供當地使用。俄國在遠東科學文化的重要中心,有鐵道工程學院、農學院、醫學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原屬中國。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后被帝俄割占。
哈巴市的氣候濕潤。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哈巴市的冬季漫長,平均為137天,1月份的氣溫最低,即使在最暖和的天氣,氣溫也在-23℃以下。哈巴市的自夏季從6月初開始,有三個月,7月份的最高溫度在30~32℃,個別天可達35~40℃。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哈巴羅夫斯克
在哈巴羅夫斯克的市場內,隨處可見中國商人,根據調查到2009年1月為止,僅在市區內就有五萬多中國商人,在整個哈巴羅夫斯克遠東區更是高達25萬多,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從事的都是中國商品對哈巴羅夫斯克地區的批發、零售貿易。但是,在當地的中國商人經營環境很差,市場都是用廢舊海運集裝箱拼湊而成的,冬冷夏熱,缺少各種服務和保障。
20世紀80年代,兩國開展雙邊貿易的初期,中國人的商品質量差,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在哈巴羅夫斯克和其他地區造成了不良影響。隨著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款式新穎、價格相對低廉的中國商品在哈巴羅夫斯克乃至整個俄羅斯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當地居民80%的日常消費品和食品來自中國。哈巴羅夫斯克工業以機械製造(艦船、動力機械、農機等)、採礦、森林採伐、木材加工及紙漿、造紙、油品、鍊鋼等為主。
盛產小麥、燕麥、大麥和大豆,乳肉用養畜業和養獸業發達。
②市名。俄羅斯遠東地區重要城市,位於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交匯處。人口約61萬,中國傳統名稱為“伯力”,1883年改今名。1916年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后,加強了同歐洲地區的聯繫。1940年建成沃洛恰耶夫卡通蘇維埃港的鐵路后,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河港及航空要站。
遠東地區主要的工業中心,以機械製造、造船、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部門為主,食品等輕工業也很發達。有庫頁島來的輸油管道,原油經加工供當地使用。俄國在遠東科學文化的重要中心,有鐵道工程學院、農學院、醫學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原屬中國。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后被帝俄割占。
哈巴羅夫斯克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聯合推出的“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發布,哈巴羅夫斯克經濟競爭力排名第671位,可持續性競爭力排名第76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