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服裝
舞蹈演出時的衣著和服飾
舞蹈徠服裝 dance costume 舞蹈演出時的衣著和服飾。它是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舞台綜合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能夠形象地說明角色的年齡、職業、身份、性格,表現時代、民族、地域等特徵;同時能夠突出不同舞蹈作品的藝術個性。增強人物形象的藝術感染力。
①必須最大限度地適應舞蹈表演的需要,即輕便合體,舒展自如,能夠適用於各種幅度的動作。某些為特定舞蹈設計的服裝,用特殊的結構和材料,如飄帶、披紗等,造成動勢。
②舞蹈服裝通過造型手段,以不同的形式和色調去渲染角色的意想和情緒,烘托出不同舞蹈的不同感情色彩。
③根據舞蹈表現方法上的虛擬、誇張、濃縮以及抒情優美的特色,舞蹈服裝的設計必須運用裝飾風格,避免與日常生活服裝雷同,即在服裝的結構和用色上也要給予變化或強調,使之達到與舞蹈表演協調,從而提高其審美價值。
④每個民族的民族舞蹈雖然各不相同,但各民族的民族舞蹈都是通過舞蹈來反映它們本民族不同程度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居住環境、經濟基礎等文化現象。
⑤常言道“十里不同風 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各自民間舞蹈的藝術特色迥然不同。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民族心理使同樣的藝術形象有著不同的處理,不同審美觀念顯示出不同文化傳統與藝術手法。
舞蹈徠服裝的功能:能夠形象地說明角色的年齡、職業、身份、性格,表現時代、民族、地域等特徵;同時能夠突出不同舞蹈作品的藝術個性。增強人物形象的藝術感染力。同時舞者為了練功方便,也會在平時穿著基礎體服,像丹詩戈舞蹈服裝類。
舞蹈塑膠地板
舞蹈地膠板
服裝設計包括創作構思和具體體現兩個階段。創作構思階段包括與舞蹈創作者溝通、進行作品分析、深入生活、搜集素材、草圖設計、考慮舞台(或表演場地)、演出光效等綜合構思以至完成最後的造型效果設計圖。具體體現階段,即服裝製作加工,是體現設計意圖的重要環節。在此階段,設計者和製作者(包括製版師、造型師、製作公司跟單人員等)要默契合作,在擬定各項具體製作方案如用料、染色、特殊裁剪及細部裝飾等方面,設計者要直接考慮舞台(表演場地)、光效等使用的效果,並負有藝術效果責任。同時服裝的使用也分舞台服裝設計和平時練習服裝。
在服飾造型、面料、版型、色彩上揚長避短的選擇創新:
首先深刻理解宋立老師在這款服飾的設計意圖。在選擇服裝面料上動腦筋。因晉商時代服裝寬大和富有的真絲繡花緞面料與展示舞蹈演員形體存在矛盾,和影視劇服飾沒有多大區別,會把舞蹈演員好的肢體條件顯的又矮又胖。
精心選擇的面料半透明、柔和的光澤、質地薄而有骨、易染色、在舞檯燈光下顯華麗而吸光、同時雙層面料的設計運用上、虛與實、薄與厚、寬大與合體強烈對比下,創造出美麗和諧。
在版型設計上,賦予演員體型美的同時又不脫離晉商時代服飾肥大特點、這是兩種材料。兩個不同肥瘦尺寸、進行有機結合。
色彩:直接選用了最有山西代表性的色彩“嬌月藍”,直接染色 這種色彩,在舞檯燈光下沉穩而明亮,華麗而不俗。為多彩繡花做襯底色,更顯出服裝色彩的亮麗。
舞鞋:三寸金蓮舞鞋色彩與圖案的設計製作中,重在線條分割和色彩的明暗,創造出視覺上的視覺錯! 同時又用代表性舞鞋的高跟,體現了三寸金蓮的歷史特徵,增加了演員肢體長度。
服飾
一、芭蕾舞劇服裝概述
芭蕾產生於義大利,發展於法國,是指一種將歌、舞、劇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大型表演。最初的芭蕾舞劇只有男演員,服裝也都統稱為男子芭蕾服裝。而後經歷各個時期,足尖舞顛覆了芭蕾的傳統,女演員逐步代替演員成為芭蕾舞的主要表演者,女子芭蕾服飾也因此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
(一)宮廷芭蕾時期。
宮廷芭蕾時期的芭蕾舞劇由於都是由宮廷組織,優秀的舞者均是法國皇室成員,此時期的芭蕾服裝帶有濃厚的“巴洛克”風格,誇張、奢華的服裝,繁瑣的配飾是這個時期的主要特徵。前期舞者都會戴著滑稽、誇張的皮質面具,18世紀,芭蕾舞劇向女性打開大門,皮質面具開始走向消亡。
(二)浪漫芭蕾時期。
浪漫主義芭蕾開始於法國大革命之後。在這個時期,芭蕾舞服裝奠定了沿用經典款式。如《仙女》中,首演瑪麗·塔里奧尼身穿的舞裙,它的上半身為露頸的緊身胸衣,短而誇張的泡泡袖,胸前佩戴一朵小花,下半身的裙子像一朵倒置的、半盛開的花朵,長度到腳踝以上,膝蓋以下,背上裝點著白紗製成的小翅膀,整件舞衣用多層純白的綢布與薄紗重疊製成,質地柔軟,飄逸,成為芭蕾浪漫時期的典型舞裙。
《天鵝湖》中的舞裙是採用仿生原理,裙子的長度提升到了極致,同時向周圍散開,由四或五層絲綢和尼龍褶皺構成,像是天鵝那雪白揮動的翅膀,裙子連在與演員身體相應尺寸的弔帶背心上,盤起來的頭髮上帶著潔白的羽毛頭飾。這套舞裙被規定為芭蕾舞的標準舞裙。
(三)現代芭蕾時期。
1912年《牧神午後》在芭蕾舞台上,那穿著畫有彩色斑點的緊身上衣,頭上戴著兩隻彎角的牧神以及穿著寬鬆薄紗上衣,畫著粉紅眼線的女神讓觀眾眼前一亮,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後不久上演的《春之祭》更是引來了激烈的爭論。此舞劇的服裝由羅伊里奇設計,即帶有鮮明的俄羅斯風格,又有強烈的原始表現主義色彩,演員們都穿著傳統的俄羅斯服裝,而在祭祀舞蹈時男演員都穿著寬鬆的黑色長褲,裸露上身,女演員則穿著透明的絲質弔帶長裙。這些充滿爭議的芭蕾作品使得芭蕾服裝得到新的突破。
二、芭蕾服飾的分類
(一)芭蕾練習服裝。
緊身衣和緊身褲襪是基本的練習服,古典芭蕾時期女子通常穿黑色緊身衣和粉紅色緊身褲襪,現今女子緊身衣款式有很多款式,弔帶、無袖、短袖、3/4袖、長袖、後背有分深U和淺U,領形一般為V形,有的則在胸部做一點褶皺裝飾,還有一種高領長袖的緊身衣,可用於需要稍微保暖時候穿。顏色各式各樣,紅、藍、紫色最為常見。面料一般以棉質為主,雖然吸汗但不耐用,尼龍非常有彈性,但吸汗能力比較差,還有的是上半身為天鵝絨,下半身為棉質,但價格相比較為昂貴。
女性舞者一般下身不穿緊身褲,只配舞襪和半截紗裙。舞襪一般尼龍質料的的最為常見,有一種是在腳腳底有孔的舞襪,這種可以緩解腳步的痛楚。Footless是一些專業的舞蹈穿著,長度是由腰部到腳踝部分。還有一種是連著鞋一起穿的Top to toe tights。漁網襪非常的性感,是跳tap dance時的穿著。紗裙一般分四種,一種是超短的紗裙,一種是到膝蓋的紗裙,一種是前短後長的紗裙,還有一種是到小腿部分的印花紗裙。
男性的緊身衣有連身無袖無足彈力緊身衣,衣服與褲襪連在一起,一種上身是背帶狀,一種上身是背心,一般以黑色、白色為主,還有一種是緊身連衣褲,以灰色為主,棉質或彈力纖維男士單車褲也是男性演員常穿的練習服。
(二)芭蕾表演服裝。
Tutu裙是芭蕾舞劇的標準舞裙。裙子由四或五層絲綢或尼龍褶皺構成,也有是由四至五層的硬紗構成,上面再由一層絲綢裝飾。裙子連在相應尺寸的背心上。塔里奧尼時期芭蕾舞裙很長,離地大約只有30公分,以後逐漸變短,到1880年露出整條腿。裙上的圖案裝飾根據舞劇的背景而不盡相同。
(三)芭蕾舞鞋及其他配件。
足尖鞋是標準芭蕾舞鞋。足尖鞋的前部由膠水把布一層一層的粘起來並打實,形成一個硬硬的、小小的平面;鞋底內有一塊橡膠鞋板,鞋底外有一塊皮質底。芭蕾舞女演員就是靠鞋板的幫助立起來,並利用鞋頭的小平面固定重心的。每雙足尖鞋都是由手工製作,製鞋的材料包括緞布、粗麻布、漿糊等,同時為了適應不同高度的腳面,有“瓦加諾瓦”、“埃利塔”、“富埃捷”三種型號,每種型號又分17種尺寸。此外,每種尺寸又有5種肥瘦情況。
芭蕾舞鞋的配件包括護腿、頂墊、腳趾墊、凝膠襯墊、足尖襯墊、絲帶以及皮筋等,都是主要用於保護舞者的足部,更優雅的跳足尖舞。
三、芭蕾服飾對當今服飾潮流的影響
早在浪漫芭蕾時期,芭蕾舞服裝就開始引領著時裝潮流,像塔里奧尼在《仙女》中的“仙女”髮型和頭飾造型,巴黎的女性都爭先恐後的模仿,時裝設計師則根據她的造型推出了流行一時的“仙女帽”。而今,芭蕾舞劇中服裝都在忠於歷史背景的前提下作為一場一場精美、時尚的時裝秀來設計,在其中也用超前的眼光來預測時尚潮流,並反映在自身來開始引領時尚潮流。在《馬克·波羅》中,皮爾·卡丹設計的誇張的肩部、收斂的下擺、建築造型、幾何圖案的芭蕾服裝,其中的設計元素就成為流行服裝時尚元素之一。
芭蕾舞服裝不僅自身在不斷的與時俱進,同時設計師們也由它得到新的靈感,創造了許多新的“芭蕾風”的服裝。1999年Donna Karan推出了層層透明的雪紡氣泡狀兩層裙、球狀裙、褶皺飾邊、褶皺和成褶披掛、帶有撕碎下擺的解構主義芭蕾舞裙,對於芭蕾舞裙的演繹方興未艾。Alexander McQueen在08年秋冬發布會中設計的芭蕾女伶的俏麗裙子和層次繁複的網紗舞裙,時尚另類。Ralph Lauren對於舞裙上身的改造、Zac Posen對於黑色天鵝絨和和粉色映襯裙擺的運用再次證明了芭蕾的魅力。
芭蕾舞鞋一直是設計師們靈感來源之一,以芭蕾舞鞋作為設計靈感的鞋子無疑是最為經典的,像圓頭鞋、平底鞋等,穿起來優雅舒適,可以搭配任何的服裝。同時芭蕾舞鞋的綁帶也是設計師們常運用的手段之一,鞋子上各種材質縱橫交錯的綁帶,會帶來不同的感覺和風格。
中國舞蹈服裝與戲曲服裝的不同點
1、審美追求不同
在表現人體美的方面戲曲強調服裝造型的強烈對比每種服裝都具有極強的人物身份性格的特徵性,而舞蹈服裝強調人體本身的美感採用直接的有生命的人體作為構成形式美的物質手段。人體是舞蹈美的物質基礎。舞蹈服裝款式相對開放直接暴露演員的身體多一點四肢經常直接曝露在外面顯示演員的人體美而戲曲服裝幾乎是全封閉的不暴露演員的身體通過服裝豐身的特定性格和身段表演來表現含蓄美。
舞蹈演員從古到今部是有男性和女性而戲曲演員最早只有男演員旦角都是男扮女裝的。漢畫舞蹈常有俳憂伴舞,如南陽漢代回像磚中的雙人舞,舞女秀頸束腰舞臂甩袖,舞姿輕盈對面伴舞的男優,上體裸露……。那時就強調女性的人體曲線美男性人體的陽剛之氣。舞蹈的動作幅度很大過於繁瑣的服裝不利於演員動作的表演。短小輕便開衩多的裙擺幅度大的服裝,才便於舞蹈動作的完成。
戲曲幾百年的歷史中只有男旦。而男旦不可能通過曝露身體來表現女性的人體曲線美反而要將男旦的身體遮起來通過身段表演來表現女子的人體曲線美。這與舞蹈服裝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戲曲是唱做念打的藝術但相對於舞蹈它的動作幅度小得多速度也由於戲曲以唱為主它的舞蹈動作只是它的一個輔助表現手段,它的動作幅度不像舞蹈那樣大速度相對緩慢得多便台下的觀眾能很清楚地看到演出服裝的具體細節這就要求演出服裝精美耐看經得起觀眾仔細品味和觀賞。因此戲曲服裝成為刺繡之服,刺繡成為戲曲服裝的一個顯著的標誌。
舞蹈動作是舞蹈藝術唯一的藝術手段舞蹈動作是全方位的身體的局部全部都是傳情達意的載體。舞蹈始終處於動作幅度大速度快的運動狀念。通過舞蹈的動作帶動服裝的衣片(裙片袖片等)的動感造成服裝的新造型。因此舞蹈服裝具有動態美。
2、設計理念不同
傳統戲曲服裝最大的特點是程式化很強有一套嚴格的穿戴規制——衣箱制。衣箱制核心(或稱本質)是:以一套固定戲曲專用設備及其應用制度服務於不同題材古典劇目的一切演出。它吸收了不少明朝生活服裝進行了藝術化加工後來又將清朝生活服裝融入戲衣之中。
舞蹈服裝也有程式,但它與戲曲的衣箱制不同。它有古典、民間、芭蕾、現代等等限制兩者都是要表現人物時代和主題但採用的設計理念和手法各異。此外戲曲由於歷史的原因當時沒有布景等其它說明性的附屬手段所以服裝本身幾乎承載了需要說明的全部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程式並且各具鮮明的特色包括其造型和色彩。
舞蹈服裝與戲曲服裝相比更為簡潔、浪漫和寫裝的色彩更多的是表現人物身份和性格。舞蹈服裝強調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特徵人物情緒性格等等舞蹈服裝的色彩更多地是表現人物的情緒烘托氣氛。
例如同樣是《霸王別姬》中虞姬自刎那場的服裝造型。《霸王別姬》中廑姬身穿魚鱗甲,魚鱗甲又名虞姬甲。首創於梅蘭芳先生主演的《霸王別姬》後來成為梅派古裝的代表作之一。舞劇《霸王別姬》是以民族舞蹈元素為基礎強調歷史時代特徵吸收運用了不少現代舞蹈語彙,加上華麗的舞台製作給人印象最渾的是戲劇感染力和民族舞與芭蕾現代舞的結合。
通過以上虞姬的服裝設計我們可以看到舞劇的服裝更為筒潔寫意抒情、浪漫傳統戲衣不分時代也就是不強調歷史時代特徵。但很多新編歷史戲曲部強調歷史時代特徵。京劇《霸王別姬》的服裝不強調故事發生的歷史時代特徵。新編的越劇《虞美人》的服裝則強調歷史時代特徵同時它又繼承了傳統戲衣的元素。由於舞劇和戲曲不同的表演風格以及戲曲中京劇與越劇不同的藝術風格決定了它們的不同的設計理念。
戲曲的劇本嚴謹通常是以人為本主要通過描寫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類的思想性格情緒精神面貌社會道德等內容的。而舞蹈一般只有簡要的故事提綱更注重表現情緒情感。除了表現人類情感以外舞蹈還擅長動植物等擬人化表演。戲曲可以通過唱詞來交代故事情節,來轉換舞台時空。而以身體動作為主體話語的舞蹈服飾卻有著與戲曲服飾所不同的獨到的演藝品性和演藝風格。
舞蹈服裝的造型豐富多彩。刻畫角色形象的服裝除了有貼近真實歷史生活服飾的服飾款式外還有誇張的各類服裝。誇張是舞蹈服裝設計的最重要的創作手法。它分為意象誇張造型誇張息象與造型誇張三種方式。到意誇張服裝的某些的部位以使裙擺碩大衣袖衣撰超長等使之成為舞蹈動作的延伸強化乃至舞蹈動態形象創造之本身。也有模擬強化動物、植物景物造型特徵的仿生設計的服裝這是舞蹈服裝所獨有的。
我國舞台演出服裝一般可以分為話劇服裝、歌劇服裝、舞蹈服裝、戲曲服裝四大類。各個不同劇種的服裝形態和表現形式以及創作理念上有較大的差異。話劇形式更接近生活原型本身,同時是以人物對話、故事情節為主要內容的表現手段,一般更接近人的生存狀態。所以話劇服裝通常是以寫實的方法為主進行設計的,話劇雖然也有寫意性的服裝設計呈現,但總體來說,寫實性是其最主要的形態特徵。歌劇服裝介乎於話劇和舞蹈服裝之間,更強調整體性和造型感。但歌劇較之話劇則具有較大的寫意誇張空間,例如朱迪。泰摩的《俄狄普斯王》。而中國歌劇一般更像歌舞劇,所以服裝設計空間很大,風格也更多一些。
舞蹈服裝是更寫意和誇張的門類,這是由於舞蹈本身的藝術形式決定的。舞蹈短於敘事而長於抒情,所以舞蹈服裝要承擔更強的說明性和標示性,因而呈現出更誇張和寫意性的特徵。舞蹈服裝與戲曲服裝也有寫實性的服裝,但這種寫實完全不是再現生活的真實形象,更多的是取其形似表其神韻。中國歌舞服裝的發展與中國戲曲服裝存在著相承相融的關係,在設計理念和審美層面上有很多相似點,它們特有的審美形態是在千百年來無數人的不斷積累繼承和創新中完成的,所以研究舞蹈與戲曲服裝的關係,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舞蹈”,顧名思義,舞蹈服裝是由“手舞”與“足蹈”所構成,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它已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它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現的,人們的內在的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衝突,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
戲曲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作“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劇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戲曲“念、唱、作、打”中的“打”和“作”也有很舞蹈化的成分,但它與舞蹈動作的“語言”不同,它更多的具有展示技巧和說明情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