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功墨

曹素功墨

曹素功墨是安徽省歙縣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中國清代制墨名家曹素功所制之墨。清代四大制墨家有:曹素功、汪節庵、汪近聖、胡開文,以曹素功(1615~1689)居首。曹氏安徽歙縣嚴鎮人,名聖臣、字昌言,號素功。他從年輕時就喜歡墨,所藏程君房墨獨多,以為程氏制墨超出了古人。康熙六年(1667)他棄官做制墨生意,開始大約是接頂了吳叔大的鋪子。吳氏制墨在明末已有名,“天琛”36丸,是他的名品。

曹素功墨


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原名聖臣,號素功,安徽歙縣人。他早年潛心科舉仕宦之途,因不遂心愿,便返鄉以制墨為業。最初借用名家吳叔大的墨模和墨名,並開店營業,以後墨質和工藝造型日漸精良,名聲亦漸遠揚,其墨業更加興旺。后移店至蘇州、上海等地,常為權貴和名流定版制墨,在社會上層影響很大,被譽為“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子孫世守其業,綿延300餘年。曹素功著有《墨林》2卷,主要輯錄珍品墨和墨客題詠。康熙南巡金陵,曹素功以墨進,帝賜“紫玉光”三字,聲明雀起。此後還自創“天琛”、“千秋光”、“天瑞”及“豹囊叢賞”等名墨。墨庄先遷至蘇州,后又定居上海,子孫相傳,歷經十幾代,綿延300多年,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譽,稱“藝粟齋”。

種類


曹素功繼承了吳叔大的墨名、模式,於清初製成的“天琛”、“千秋光”兩種墨和吳氏作品一樣,有的就是用吳氏原模。曹素功制墨注重質量精良,利於實用,除貢墨之外,經常應市的有18種:①紫玉光。為曹氏墨第一品。傳世的有“黃山圖”和“白岳圖”套墨。②天琛。吳叔大原是36種,曹氏改為26種,名目是:糜墨、仲將古法、張永墨、新安法墨、奚鼐造、李超、新安上色墨、軟劑、握子墨、天烽煤、耿氏墨、依歙樣法墨、雪堂義墨、太室常和、易水火墨、角龍紋、書窗輕煤、三衢蔡、再和墨、凈名齋、卧蠶小墨、遠煙、潘谷墨、沈 漆煙墨、解子誠、易水貢墨。③蒼龍珠。套墨作圭(方)璧(圓)形。④天瑞。共10種:草聖、酒仙、真孺、隱者、羽士、俠客、高僧、美人、詞伯、畫師。⑤豹囊從賞。以曹氏各種墨拼合而成,一匣4種或8種。⑥青麟髓。全套共15種,各代表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太極為圓形,其他是長方形。此種墨當是曹素功原作。還有一種小長挺或扁圓挺,背面有康熙丁未年款的較為常見,也是康熙墨。但未必是素功手制。⑦千秋光。根據《周禮》考工記的制度,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作桓圭、信圭、躬圭 (長方形)、蒲璧、轂璧 (橢圓形),即所謂“三圭二 璧”,邊上有“康熙丁未年”款。⑧筆花。墨上鐫瀛洲圖。⑨岱雲。墨上鐫泰山出雲圖。⑩薇露浣。傳世的形 制不一,有的作扁方形,有的作書冊形,有的上刻韓愈詩句,有的刻“三獸渡河圖”,其時代較難斷定。非煙。扁長方形,面繪九鼎,上題“非煙”二字,用篆、籀、隸、行各體, 9種為一套,背面有行書陽文款“康熙戊辰古 歙曹素功仿易水法制”。香玉五珏。一套凡 5種,用古玉名,為上幣、古贄、龍輔、煥若、荊。扁長方形,兩端微圓。文露。面上鐫繪古人,如張良、諸葛亮、謝安、王羲之、白居易、蘇軾黃庭堅邵雍等, 8笏 為一套。 ~ 寥天一、紫英、漱金、大國香、蘭煙5種是比較便宜的產品,傳世不多,文字記載也少,形制 難考。曹氏後人繼續制墨。雖然名目、形制有所發展改變,但基本上仍離不開這18種。其後人尤以曹素功孫曹定遠西侯(1659~1739)所制墨最精,並開始製做貢墨。

其它


曹素功在歙縣制墨業中,擁有三百年的歷史,他繼承了程、方諸家藝術的成就,可是製造方面,卻並不再沿襲程、方的道路,專業玩好出發,而是要求合於實用。由於他的方向符合實際,所以也就使他的業務得以持續長久,一直到今天還存在。從這一點,我們相信人民的愛好是正確的,一個墨店的保存與否,就要看他做的東西是不是大眾所需要,如果倒向於不切實用這一條路上,在被剝削受壓迫的日子裡,也會被社會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