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集鎮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轄鎮

馬集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地處嘉祥縣東南部,東與市中區唐口鎮接壤,南連金屯鎮,西連紙紡鎮,西北靠嘉祥街道,北依疃里鎮 ,行政區域面積44.86平方千米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集鎮位於齊河縣最南端,距縣城55公里。東與濟南市長清區隔黃河相望,西南與聊城市東阿縣接壤,總面積64.7平方公里,轄6個管區、48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人,省道324公路穿境而過。

水文

境內有趙王河、海棠溝等主要河流和潘庄引黃閘、引黃乾渠等水利工程。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平原煤礦——邱集煤礦。

行政區劃


全鎮轄48個行政村。
西張村潘庄村
北方寺村齊莊村
北五廟村前劉村
大辛村秋王村
道口村邱集村
東代村石拐村
東侯村宋庄村
東張村孫庄村
東鄭村王樓村
東朱村吳庄村
方翟村西代村
封官村西侯村
韓庄村西鄭村
紅堂村西朱村
后劉村小辛村
后鄭村燕庄村
雷屯村楊孟村
李聵村楊庄村
婁集村尹庄村
路庄村油坊村
馬集村苑庄村
廟楊村趙莊村
南方寺村周庄村
南五廟村閆庄村

鄉鎮建設


2010年以來,馬集鎮黨委、政府著眼於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立足於將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民生這一根本,以創先爭優活動為統領,強力推動各項工作開展,著力打造“魅力水鄉、和諧馬集”,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紮實推進“一二三五”工作思路的實施,即圍繞建設經濟強鎮這個目標,強化轉變幹部作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這兩個保障,突出招商引資、工業經濟、農業結構調整三項重點工作,抓好五大建設,即財源建設、社區建設、城鎮建設、民生建設、黨的建設,實現了主要經濟指標的大幅度增長。
2006年完成城鎮基本建設投資4000萬元,更新改造投資9600萬元,建築業總產值1.4億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0萬平方米,每年污染防治投資60萬元。2010年全鎮實現財政總收入8904萬元,增長123.5%,農民人均純收入6897元,增加258元。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3億元,貸款餘額8200萬元。2011年上半年城鎮基本建設資金120萬元,在政府駐地修建了佔地130多畝的和園文化廣場一處,新增綠化面積7.2萬平方米,使鎮政府駐地的群眾有了與城裡人一樣的休閑去處。同時,打通了一條從邱集煤礦直達黃河壩的貫穿全鎮東西的柏油路,改善了居民出行環境,加強了與外界的聯繫溝通。
馬集中心社區規劃建設二層區和多層區住宅樓,同步規劃園林綠地,社區一期工程8幢多層居民住宅樓預計2011年8月份即可竣工。西侯商貿街規劃建築商貿房132間,已建成53戶,入住42戶,完成道路、排水、電力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全鎮共有集貿市場8處,形成了以邱集、馬集、南方寺為中心的商貿聚集區。各社區、村大力開展“三清四化”工程,徹底治理了農村“臟”、“亂”、“差”的問題,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經濟


綜述

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7.5億元。一、二、三產業比例16:55:30,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8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76萬元;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500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750萬元,貸款餘額4000萬元。

農業

2006年總產值2.1億元。實有耕地面積0.45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0.27萬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0.14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0.13萬公頃。糧食總產30萬噸,平均畝產1110公斤。馬集鄉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和民營經濟,以養殖業、桑蠶業、林業、交通及煤炭運輸業、塑料化工、水泥建材、糧食加工等幾個行業為龍頭,形成了多業並舉、齊頭並進的多種經營體系。2002年,全鄉社會總產值為3.2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為3000元,財政收入達到1000萬元。全鄉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河渠縱橫,水利條件好。該鄉土質多為沙土,兩合土,北部有少面積淤土。主要農作物為小麥、棉花、玉米;盛產花生、西瓜。主導產業為桑蠶業——擁有0.8萬畝優質桑園,2000畝優質桑苗繁育基地,是魯西北第一桑蠶生產大鄉,素有“桑蠶之鄉”的美譽。
農業結構調整突顯特色。在原有糧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經濟作物生產的基礎上,培植了以林業、綠化苗木、畜牧養殖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生產格局。現全鎮糧食良種種植面積5.1萬畝,小麥總產3.06萬噸,平均畝產600公斤,林地2.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7.6%。突出特色,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已建成西鄭、西侯等12處,共計2000畝綠化苗木基地,種植法桐白蠟、垂柳、櫻花、冬青、龍柏等花卉苗木26個品種。不斷壯大全鎮畜牧養殖規模,綠盛源養殖項目和眾鑫源奶業項目已經竣工,自動化程度高,規模大,以點帶面,全鎮已發展畜牧養殖小區28個,養殖大戶150戶。不斷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投資100多萬新建巴公河大橋一座,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鎮已形成路、橋、渠、閘、涵配套科學、完善的水利排灌體系,為農業快速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工業

2006年工業總產值4.7億元,銷售產值14.1億元,職工0.4萬人。限額以上企業26個,利稅1.8億元,企業總數86個,職工實現利稅6600萬元。
工業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高。2011年上半年工業總產值3.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8家。形成了煤炭、塑料、建材、酒水、傢具、木業、畜牧等特色產業齊頭並舉的發展格局。邱集煤礦2010年產原煤80.3萬噸,上交稅金8700萬元,依託煤礦發展起了以煤矸石為原料,生產煤矸石建材產品的一批新型骨幹企業。雅仕達傢具項目不斷擴大規模,3號車間已建成並投入試生產。澳威森水處理設備項目鋼架車間主體結構基本完工。培植了農豐塑料廠、吳王酒廠、明星包裝廠、鑫德樂太陽能、星火石英玻璃等37家成長型民營企業,93名骨幹創業者,新增民營企業15家,發展總投入1.45億元,營業收入18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190個。全鎮引進項目實際到位資金1.63億元。

社會


交通郵電

2006年郵政業務總量12萬元,電信業務總量200萬元,市話0.18萬戶,農話0.5624萬戶,公路通車里程74公里,農用機械32.6萬馬力,其中汽車230輛。加強小城鎮建設及交通設施建設:全鄉村村通油路工程已全面啟動,年底可全部竣工通車;全鄉48個村全部達到了:“六好合格村”標準;2011年全鎮公路通車里程達74公里。1-6月份郵政業務總量6000萬元,電信業務總量200萬元,農村電話4400部。有線電視入戶率80%,位列全縣第一。社會治安實現規範制度化管理,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多年來鄉黨委榮獲“縣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貿易旅遊

馬集鎮城鄉集貿市場7個,2006年商品成交額20000萬元。合同利用外資12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00萬美元;批准外商投資企業4家。主要旅遊景點實際利用外資有:1000萬元。

居民生活

2006年農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600人,醫療保險參和率85%,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人均居住面積50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0元,人均居住面積46平方米。

社會事業

2011年,全鎮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所,專任教師192名,在校生191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文化體育場所28處,衛生院1處,床位30張,村衛生室14個,村醫72人,新農合參合率達到100%。投資60餘萬元新建標準化計生服務站一處,預計2011年10月份可投入使用。年初在德州市舉行的民意調查中名列全縣第一。
馬集人民正緊緊抓住撤鄉設鎮的重大機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姿態和與時俱進的觀念誠招天下客商。該鎮將以最周到的服務、最優惠的政策、最寬鬆的環境竭誠歡迎廣大朋友來馬集投資興業。

獲得榮譽


曾先後榮獲“中國河蟹之鄉”、“省級綠化模範鎮”、“省級生態鄉鎮”、“省級文明鎮”、“山東省苗木百強鎮”等榮譽稱號。馬集名稱來由及鄉政府沿革:馬集原名小馬庄,後設集市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