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胞作用

入胞作用

依靠細胞膜的特殊功能(吸附、吞入或排出某種顆粒),使大分子物質(蛋白、脂肪等)及異物進入細胞內,稱為入胞作用·,是指細胞外的大分子物質或團塊進入細胞內的過程。

定義


依靠細胞膜的特殊功能(吸附、吞入或排出某種顆粒),使大分子物質(蛋白、脂肪等)及異物進入細胞內,稱為入胞作用 .

具體過程


是指細胞外的大分子物質或團塊進入細胞內的過程。這些物質主要是侵入體內的細菌、病毒、異物或大分子營養物質。細胞膜首先“識別”並與其接觸,然後細胞膜內陷,把這些物質包圍成小泡,脫離細胞膜進入細胞內。根據吞入物質的性狀不同,入胞作用可分為吞噬和吞飲兩類,如進入的物質是固體的,謂之吞噬(phagocytosis),形成的小泡叫吞噬體;如進入的物質是液體,則稱之為吞飲(pinocytosis),形成的小泡叫吞飲泡。吞噬的主要作用是消滅異物,典型的吞噬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等,它們存在於組織和血液中,共同防禦微生物的入侵,消除衰老和死亡的細胞等。吞飲作用與能形成偽足的細胞及具有高度可活動膜的細胞有關,主要有小腸上皮細胞、粘液細胞、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等。
一些物質的入胞是由受體介導的。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是大多數動物細胞網格蛋白經有被小泡從胞外攝取特定大分子的有效途徑。被攝取的大分子物質首先與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形成複合物,接著該處質膜凹陷形成有被小窩,然後,內陷的小窩脫離質膜,形成有被小泡。此過程稱為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各種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受體都要移動到細胞膜的特化區——有被小窩區,在此處凹陷成為有被小泡。
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是一種選擇性濃縮機制,這樣既可保證細胞大量地攝取特定的大分子,同時又避免了吸收細胞外大量的液體。與非特異性的胞吞作用相比,可使特殊大分子的內在化效率提高1000多倍。
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是一種較普遍的現象,如動物細胞對膽固醇的攝取,鳥類卵細胞對卵黃蛋白的攝取、肝細胞對轉鐵蛋白的攝取、胰島素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攝取等都是通過受體介導進入細胞的。此外,巨噬細胞通過表面受體對免疫球蛋白及其複合物、病毒、細菌乃至衰老細胞的識別和攝入,以及其他一些代謝產物如維生素B12和鐵的攝取都是通過受體介導的入胞作用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