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村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鎮東方村

建德市三都鎮東方村位於集鎮的東南面,與大唐村、壽峰村毗鄰,距離三都集鎮約20公里,2007年行政村規模調整中由上姜村、王皮塢村合併而成。全村有農戶201戶,常住人口672人,區域面積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13畝,林地面積15700畝。

基本村情


村黨支部有黨員43人,8個村民小組。2008年以來,村兩委圍繞如何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採取了一系列確保農民利益,引導農民發展效益農業的措施。
現有王皮塢塘邊畈密梨基地150畝,有機茶400餘畝,製作龍井茶葉機30多台,毛竹基地500餘畝。我村在2009年發展了新種香榧300畝,新種山核桃50畝,新種毛竹200畝,撫育毛竹400畝。
為了使種植的香榧能得到更好的培育管理,通過項目立項、村籌集資金,我村新裝滴灌300畝。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村準備繼續加大香榧的種植力度,預計在2010年,發展新種香榧300畝。

人文古迹


東方村內有姜氏宗祠、鍾氏木屋、胡公祠、宋家石橋等歷史建築,一眼看去,大都是上百年的老屋。這些以香榧樹為主要木材建造的木屋,設計合理,雕刻精美,在當時應該是非常雍容華貴的。
據上姜老輩們回憶和姜氏家譜印證,原來古代金華府(包括義烏、蘭溪、浦江)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亂、災荒頻繁,常常民不聊生。比如北宋末年方臘起義曾攻佔婺州(金華)。公元1357年朱元璋派胡大海攻打金華,打了一年多沒打下來。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親自指揮李文忠等攻打金華城才一舉攻克。太平天國起義(亂長毛)侍王李世賢攻打金華等。這些戰亂都造成難民潮一波又一波往周邊深山涌。
早在元泰定年間(1324~1327),姜容逵、姜容貴兄弟帶領一群難民就由義烏三板橋遷來此地,發現這裡基本處於未開發的荒蠻之地,開墾荒地無人干涉,無人爭奪,而且天然香榧成林。榧樹常綠喬木,屬紅豆杉科榧屬,一般生長在雲霧繚繞、溫濕涼爽,海拔300~800米的山嶺河谷。榧樹雌雄異株,有性繁殖全周期需29個月,一代果實從花芽原基形成到果實形態成熟,需經歷三個年頭,每年的5至9月,同時有兩代果實在樹上生長發育,還有新一代果實的花芽原基在分化發育,人們稱之為“三代同樹”。
香榧樹壽命長達數百年甚至於上千年,有“壽星樹”之稱,是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榧果是既可以果腹,也可以發家致富的珍果,它含有豐富的脂肪油,含量高達51.7%,甚至超過了花生和芝麻。
當年姜氏兄弟帶領大家就白撿了幾百擔野香榧果,這可是他們度過飢荒的重要物質基礎,所以他們就毫不猶豫在這裡搭起草棚茅屋,駐紮下來。弟居井硎嶺上,稱上姜;兄居井硎嶺下,稱下姜。
同時期遷來的洪氏家族由於不願與姜氏爭鬥,他們中的一支轉遷到了羊峨,在那裡漸漸發展壯大。其他林姓、于姓等後來從蘭溪、浦江等地遷來的人只好住到不遠處的山頂王皮塢。
由於義烏、蘭溪、浦江人吃苦耐勞,善於經營,在這一帶很快開墾出許多山地,種上了糧食作物。年復一年,他們漸漸過上了溫飽的日子,就將多餘的糧食、香榧、木材等運出大山賣,換來大山裡人的其他生活必需品。也有不少商販主動找上門來求購這裡的物產,並源源不斷將其他商品運進山來,於是這深山老林很快成了商品集散地,這裡不少人也因此成了富商。古人有錢就先買地、后造房,漸漸地附近一帶,甚至連馬宅、梓里一帶都有上姜、下姜地主的田產、地產和房產。
倉廩實而知禮節。上姜下姜地主開始建宗祠、修宗譜、擬家規、定家訓,請來名師在宗祠里教子弟斷文識字、讀書識義,希望他們能知書達理,過上層人的生活。據傳民國時期上姜下姜一度有九個秀才,其中有一個做了縣長秘書,一個做了營長秘書,一個精通中醫治好了縣長的怪病,縣長送給他一匹白馬。姜氏家族從此建立了與統治階級的良好關係,更加興旺發達起來。

歷史沿革


解放后,田地被分給各地貧苦農民耕種,後來又實行人民公社化,土地收歸集體所有。上姜、下姜失去不少田地財產。在大躍進造成的三年困難時期,山村由於有各種“山珍”,日子過得比城裡好多了,不少人家親朋好友都來山裡度飢荒。災荒之後,政府放開種百斤糧(玉米),山民又有山地多的優勢,糧食大豐收。那時還有很多人家願意將女兒嫁到山裡來。
改革開放后,村裡的情形悄悄發生了改變。這不是一個孤立的個案,而是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雖然山村也分田到戶,很快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小山村沒有支柱產業,畢竟難以持續發展。很多青壯年紛紛外出工作,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雖然過年過節會偶爾回家,但畢竟去意已決。
從山村走出去的人富了,在城裡買房定居了,留守的人漸漸老了,勞動力缺乏了,小孩子也隨著大人進城了,山村漸漸失去了生機。由於國家鼓勵城市化進程,進城買房,只要拆除農村的房屋改為田地,就可以獲得數萬元補助,村委會也可以得到國家拆房改地的資金,上姜幾幢最有代表性的古屋也被拆掉了。文物的不斷損毀成了上姜人永遠的痛。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恐怕更多的古屋難逃覆亡的命運。

故事傳說


出生在鄰近的大唐村三井沿自然村的何承洲先生編著的《月下拾耳》一書中記述了一個關於上姜百步階的傳說,大意是這樣的:相傳上姜村百步階半山腰的山洞中藏著一隻金水牛,要拿千年稻草飼三年零三十六天才會出來。有一年,一個徽州佬居然挑著一擔千年稻草到百步階得寶來了。他在山腳搭了一個茅棚,天天拿著稻草到洞口去飼金水牛,風雨無阻。
轉眼過了三年零三十六天期限,稻草也飼光了,徽州佬正著急時,從洞口鑽出一條丈八長的大蛇,張著血盆大口,吐著信子,朝他游來。徽州佬猝不及防,嚇得昏了過去。他昏死了三天三夜后才蘇醒過來,醒過來才發現,原來從山洞裡伸到他身邊的是一條丈八長的粗牛繩。
他如夢初醒,去牽金水牛,卻太遲了,金水牛見沒人搭理,回到山洞再不出來了。徽州佬後悔莫及,覺得愧對祖先,白白浪費了了祖祖輩輩辛辛苦苦保存的千年的稻草,卻由於自己膽小而錯失良機,沒有得到金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