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洞
沖繩玉泉洞
玉泉洞是沖繩第一、日本第二大的鐘乳石洞,亦有東南亞最大地下美術館的稱號.
![沖繩玉泉洞(圖1)](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5/mc5e539f6ae2678f8cca4813a280eecf7.jpg)
沖繩玉泉洞(圖1)
沖繩因為琉球石灰岩分佈,造成許多鐘乳洞。玉泉洞是東南亞最大的鐘乳石洞,約5公里長。在昭和四十二年(1967)被愛媛大學學術探索隊發現。現在,被當作觀光洞開放的約長800公尺。洞內的氣溫約21度到24度,相當涼快,可以舒適地參觀,由自然界形成的奇觀。洞內98萬支的各式各樣的石筍鐘乳石,加上燈光投射,讓人有如進入奇幻的神奇世界。在洞外可讓遊客觀賞民間大鼓隊及豐年祭舞蹈表演,還有琉球傳統手藝和小吃。
![沖繩玉泉洞(圖2)](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9/m69ed59cb4f07bff9f9345fc494339bf4.jpg)
沖繩玉泉洞(圖2)
玉泉洞中最有名的是成滿水的黃金杯,直徑長達31公尺,高有2.5公尺,是來到玉泉洞一定要特別到此一游的特殊景點。黃圃鎮位於中山市最北端,鎮內有個龜山村,村邊有座奎樓崗的山丘,山雖不高,卻很險峻,長滿了茂盛的樹木,山腳有個自然而成的石洞,面積百餘平方米,裡面擺放著玉泉洞為海蝕洞,形成於晚全新世之前海蝕時的島嶼時期(距今約2000-7000年)。玉泉洞旁邊有一個長約一、二十米,貫通前後山的洞,經海浪長期衝激而成,相傳可從洞的一頭穿到洞的另一頭。有自然而成的浴日池、金蟾望月、好運洞、天狗岩、飛來石、滴水崖等為肖為妙的景點,不少遊人為之駐足。海蝕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觀看海蝕遺址,可令人領略到滄海桑田的演變過程,萌發無邊暇想,也不愧為地理學的活教材,所以堪稱絕。
![沖繩玉泉洞(圖3)](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f/meffb5b7432a45899f1d40e81a01b454d.jpg)
沖繩玉泉洞(圖3)
![沖繩玉泉洞(圖4)](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1/mf1609d2422712dfa46e408e6a15b0ff9.jpg)
沖繩玉泉洞(圖4)
![沖繩玉泉洞(圖5)](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6/mc6c545838ca78eda33f436cd7e9c0ffc.jpg)
沖繩玉泉洞(圖5)
迎賓廳:長二百餘米。由於洞口陽光照射,廳內長滿苔蘚。岩溶堆積物如巨獅、玉蟾、岩松。廳頂有直徑約十米的圓形天窗,陽光可直射洞底;窗沿串串滴落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彷彿撒下千千萬萬個金錢,稱“圓光一洞天”,又名“落錢洞”。側壁旁一小廳,中有一棵十餘米高的鐘乳石,形如核彈爆炸后冉冉升起的蘑菇雲,名“蘑菇雲廳”。廳內還有直徑約四米的圓形水塘,站立塘邊,可觀看塘中如林石筍和洞窗倒影,名“影泉”。
講經堂:長約二百米,寬五十米。因岩溶堆積物如羅漢講經得名。中間有一面積三百平方米的水潭,被鐘乳石間隔為二,名“日月潭”,系全洞最低點。潭中岩溶物高二十餘米,底部圍大十餘米,形如三層寶塔,頂端坐一佛,如聚神講經。東側半圓形石台上眾多羅漢齊集諦聽,有的手捧經卷,有的托腮凝思,有的問訊於鄰,有的低頭默想。洞壁如七色俱備的天然壁畫,呈山巒、林海、田野諸景。潭北為陡坡,石徑盤旋而上,伸手可觸頂棚,名“摩天嶺”。左側有九根石柱,毗鄰成排,形如蟠龍,從洞底直抵頂棚,我“九龍撐天”,是全洞洞頂最矮處。
塔林洞:又稱“金塔城”。面積一萬六千餘平方米,有石塔一百餘座,呈金黃色,熠熠閃光,最高的達三十餘米,底部圍二十餘米。群塔將景區分為十一個廳堂,其間遍布石筍、石柱、石帷、鍾旗,形態各異,氣象萬千。“蘑菇潭”潭水清澈,中有無數朵石蘑菇,影隨波動;潭前石花成片。“石鼓”面平中空,水點滴在鼓上,咚咚作響。“塔松廳”內有相對兩株石松;一株黑褐色、高五米,酷似針葉的鐘乳石聚成片狀凝結在主幹上,下大上小,呈塔形;另一株高近二十米,層層葉面上如覆白雪,名“雪壓青松”。
萬壽宮:遠古時洞頂塌落的巨石堆積如山,稱“萬壽山”。後來山上又覆滿岩溶堆積物。上有珍奇的“穴罐”,呈橢圓形。旁有“雞血石”,晶瑩緋紅,酷似“孔雀開屏”。有三尊“壽星”,高十至二十米。洞頂和廳壁由黃、白、紅、藍、諸色構成美麗的圖案。
望山洞:為長一百七十米,寬四十餘米的地下湖。這裡是洞中樞紐,可通往各大景區。湖邊鐘乳石呈黑色,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十米,形如鐵樹,樹身布滿千萬顆黑色石珠,上端右側呈白色,如雪花被覆,稱“鐵樹銀花”。湖東北岸是一陡峭斜坡,路歧出:一條緣十八盤,繞二十七拐,登四百四十一石級進“南天門”,入“靈宵殿”;另一條經四百二十二石級進“北天門”,入“廣寒宮”。
南澤國:全長一點一公里,面積五萬多平方米。分為漫谷長廊、北海隴、宴會大廳、南澤國四部分。“漫谷長廊”,洞廊深長、壁間鐘乳石奇異多姿。“宴會大廳”,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洞內平坦乾燥,是遊覽途中理想的休息、進餐和活動場所。“北海隴”,數條游龍似的邊石壩蜿蜒伸展,鐘乳石林立。中有一深潭,潭中有九根石筍,稱“清潭九筍”。“江南澤國”,流水、湖泊、水塘、水田交錯,流水潺潺,田水如鏡。
雪香宮:全長三百餘米,面積六千餘平方米。岩溶堆積物如茫茫雪原。注柱四立,玉帷高掛,其間,有自然形成的二十多塊谷針田、珍珠田、梅花田;有二十餘個大小不一的石盾;有數十面紅色透明的鐘旗,扣之如鐘聲;有百餘株石竹形成的“竹苑”,如叢篁密,意趣橫生。“捲曲石洞”,在二百餘米的洞廳頂棚上,布滿數萬顆晶瑩透亮的捲曲石,中空含水,彎曲橫生,甚至向上生長。
![沖繩玉泉洞(圖6)](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4/m2486b0c74bfc9de9204491a81b662485.jpg)
沖繩玉泉洞(圖6)
![沖繩玉泉洞(圖7)](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1/m91d53683258acc1abae4475569c2ae7b.jpg)
沖繩玉泉洞(圖7)
往下長的鐘乳石,有時候也會和往上長的石筍接在一起,連接成一個石柱,兩頭粗,中間細,不明底細的人還認為是誰鑿出來的呢。在許多石灰岩洞里,鐘乳石和石筍多數不是連在一起的;那是因為不是鐘乳石折斷了,就是過多的石灰質堵塞了水滴的通路,水滴被迫改變路徑轉移到另一處,又長出一根新的鐘乳石。這樣,鐘乳石和石筍就不會“碰頭”了。地下水在鐘乳石和石筍的形成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凡是它流過的地方就會留下痕迹,或是一道溝或是一個洞,或是一根鐘乳石,或是一根石筍,或是一根石柱;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樹林”、“珠簾”等奇麗景象。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碰到:例如用來燒水的壺底常結一層垢。取出一些加些醋,會看到有大量氣泡產生。這是因為自來水裡含有碳酸氫鈣、碳酸氫鎂等,水垢的某些成分就是它們在加熱時的分解產物,如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等。因為大自然中溫度沒有煮開水那麼高,所以鐘乳石和石筍等的形成也就沒有那麼快,是經過幾萬年的長期沉積,不斷變遷才形成的。
從那霸巴士總站,搭琉球巴士前川線,約50分鐘后,在玉泉洞前下車,步行5分鐘。另外,搭琉球巴士經東風平的富里線約50分鐘,在新城下車后再步行15分鐘。
萬福寺:萬福寺面臨韓江,前招帽嶺,背倚五峰,寺內外風光相得益彰。寺內除保留了原有的祖師寶殿外,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彌勒殿、天王殿、普賢殿、文殊殿、藏經閣、居士樓、羅漢堂、福祿堂、鐘樓、鼓樓、山門等。寺內重雕重塑了佛、法、僧等十三尊諸佛及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108尊菩薩。其中有梅州市最大、最莊嚴的大雄寶殿。觀音殿內有廣東省唯一的觀音三十二印身。藏經閣內有梅州市最大的的觀音玉佛(卧佛)。萬福寺香火極為旺盛,聽說觀音殿開光時,晴朗的天空中還真的出現了七彩祥雲。寺內還珍藏有鎮山之寶“佛光大藏經”、“頻加大藏經”。
清水寺: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被列為日該國寶建築之一。清水寺為公元798年(延歷17年)由延鎮上人所建造,為平安時代之代表建築物,後來曾多次遭大火所焚毀,現今所見為1633年德川家光依原來建築手法重建,與金閣寺,二條城並列為京都三大名勝,也是著名的賞楓及賞櫻之著名景點。清水寺的由來是公元778年(寶龜9年),從延鎮上人在音羽的瀑布上參拜觀音而開始的。到了延歷17年(798年),坂上田村麻呂改建為佛殿,從此成為恆武天皇的敕願寺。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於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公元759年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最盛時曾有僧徒3000人。有金堂、講堂、經藏、寶藏以及禮堂、鼓樓籌建築物。其中金堂最大,以建築精美著稱。有鑒真大師坐像。金堂、經藏、鼓樓、鑒真像等被譽為國寶。國內外旅遊者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