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莎夫人(Madame Tussaud,1761年-1850年),原名瑪麗·格勞舒茲,杜莎夫人蠟像館創辦人,生於法國的斯特拉斯堡。
從管家的女兒到皇室教師,從塑像製作大師到孜孜不倦的事業女性,從逃過斷頭台厄運到為昔日的皇室友人製作死亡面具,杜莎夫人的傳奇一生儼如一部好萊塢巨著。
於1850年逝世,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卻永遠長存。
杜莎夫人
生於法國的斯特拉斯堡。1767年在父親陣亡於法國普魯士戰役之後兩個月後,她隨其母親的僱主前往巴黎,並在擅長蠟塑的醫學家及物理學家柯提斯(Philippe Curtius,又譯菲力·歌德施)家做女管家,這其間柯提斯教會了她蠟塑的工藝。
1777年為
伏爾泰創作了她的第一尊蠟像,那一段時間她也為其他著名人士製作蠟像,包括
盧梭、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等。在
法國大革命期間,她在眾多受害者的屍體堆中尋找被斬首的頭顱,為它們製作面模。柯提斯在1794年去世,並將他的蠟製品收藏全部轉給杜莎夫人。
1802年到了倫敦,後來
拿破崙戰爭的緣故使她無法回到法國,於是杜莎夫人帶著她的蠟製品游遍大不列顛和
愛爾蘭。
1835年在倫敦貝克街(Baker Street)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展覽。
杜莎夫人
瑪麗在製作蠟像方面很快便鋒芒畢露,廣受賞識。她為哥德施於巴黎蠟像館所作的塑像得到空前成功,各界好評如潮,並獲得法王
路易十六及瑪莉皇后垂青邀請入宮。在
凡爾賽宮的9年日子中,杜莎夫人負責路易十六王妹的藝術教育,而她亦很享受宮廷的璀璨生活。當時法國正醞釀爆發
大革命,政局動蕩。哥德施恐形勢不妙,於是急召瑪麗返回巴黎。獲釋后,瑪麗的勇氣迅即受到考驗,她被迫為死去的皇室僱主法王路易十六、其他宮廷好友製作死亡面具。部份面具保存至今,並在倫敦總館內展出。杜莎夫人的遠見惠及今日,她所創立的蠟像館經過200多年的變遷,仍然屹立不倒,讓公眾繼續與心儀的名人接觸。杜莎夫人於1850年逝世,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卻永遠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