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1條詞條名為慈雲寺的結果 展開
慈雲寺
吉林省扶余市慈雲寺
釋圓明老和尚於民國十四年開工建廟,民國十六年完工。
共修建配有東西廊房的三層殿(每殿三間),前殿橫匾是“佛慈廣大”;中殿是“大雄寶殿”;後殿無匾。三層殿前都有台階。殿頂是高楞大背的兩側伸出環眼闊口的龍頭;坡苫長,前出廊檐后出梢;長坡彎彎,卷翹檐,瓦縫參差,壟絞齊正。廊檐裡面是兩棵紅艷艷明柱,和明柱對齊的從東到西懸空排列著二龍戲珠、飛禽展翅、走獸跳躍。雕刻藝術,如同活的一般。
廟殿門窗都是長條式的,上下都畫著美麗名山勝景。山門(也稱三門)是:中間門大,兩側門小,稱為解脫門、無相門、無願門。故曰:山門清靜。門前大路上不斷有來往人和參觀客,還有坐在門洞乘涼的。
慈雲寺還設立了掛鐘板子和子孫常住院,留單接眾,遠近皆知。
巍巍的廟宇,配有楊柳綠化,遠望深邃古樸,近聞幽雅笛聲,堪稱靜神養思之所在。
前殿佛像六尊:正身彌勒佛,東面日光菩薩,東北角地藏主菩薩,西北角加蘭菩薩,跟彌勒佛相對臉朝北的是護法韋馱菩薩。
腰殿就是主殿,高像三尊,一二尊者,左迦葉尊者,右阿難尊者:中間釋迪牟尼,東北角是消災延壽藥師佛;對釋迎牟尼的是千手千眼觀士音菩薩。
後殿五尊:主像西方二聖三尊,中間阿彌陀佛,左邊南無觀士音菩薩,右邊大勢至菩薩,東邊文殊菩薩,西邊普賢菩薩。
西廊房供西方三聖。
這三層殿內每尊佛前有桌案、香爐、蠟台、大罄、佛衣、幔帳、桌圍、拜墩等及法器銅罄、大小鼓、大小木魚、擋子、銅手鈴,手爐,門兩側有幢幡。
殿門前台階上東側有一個高80公分、直徑30公分的鐵報鍾及長40公分、寬30公分的板;兩側有火典(牌),是長方形鐵鑄的;後殿還有個長一米60公分的木梆。這些是表示子孫常住院,留單接眾。
每天佛事:早飯前念南無嚴會上佛菩薩,齋后念觀音經;中午過後念供,飯後念佛;晚上單日念彌陀佛帶蒙山,雙日念普佛帶蒙山。
每逢初一、十五上供燒香,午間交供(念經)。
每周一要“打念佛期”。
正月初一,是彌勒佛生日,作佛事。
正月初八,是釋迪牟尼成道,一直到正月十五,均為佛期。
五月十九,是觀士音菩薩生日,作佛事。
六月十九,是觀土音菩薩成道,涅盤,作佛事。
七月三十,地藏王生日,作佛事。
九月十九,是觀士音菩薩出家,作佛事。
十月一,是鬼節,作佛事。
還有:每年遇天旱時,作青苗道場,念金剛經。
慈雲寺第一個主持釋妙嚴,字圓明,俗名車素清。其父車式平,原籍黑龍江省,在扶余縣蔡家溝西車家店屯有地33垧,大瓦房5間,每年來收一次地租。東車家店屯有一戶族車老太太,家業豪富,但無子女,車老太太看式平忠實可靠,便過繼為子,式平親父便將西車家店屯原有32垧土地,瓦房5間全部給帶過來。
式平一生有二子三女,長子啟恭,次子啟順。車老太太年高、體弱,久病在床,她二孫女素清侍俸湯藥茶飯、大小便,朝夕不離左右。式平平日好看書,三女都在旁。一日看《大香山》,內容是三皇姑出家,式平對女兒們說:“你們三個誰出家,我就把33垧地給誰。”二女素清說“我出家。”其父兒“你出家,將這33垧地給你。”素清說:“真給嗎?”父親說:“說給就給,說了就算,決不欺騙。”
素清有生以來就不食肉和蔥韭蒜之類,性柔和,愛靜閑,好文學古典,雖沒讀過書,亦有四五年的文化。從來無虛言妄語,敬老惜貧,好施捨,奉行眾善。
民國十年父親逝世,家庭分居。素清與兄嫂分離后,搬到5間大瓦房。民國13年,由西車家店搬到蔡家溝,買珠山屯王維元地一響二畝,花錢1200吊。修土廟5間,僧房3間。因為地低洼,春夏秋三季泥濘出下去門,便將此廟扒掉,作為埋葬遺地,又選較高地段建廟。
圓明老和尚於民國14年禮浙江南海普陀清涼寺上智下修老和尚為師,是年46歲剃髮為僧。去雙城找姑父張志(永昌糧棧經理),跟哈爾濱地畝局聯妥,建廟於蔡家溝現在的地址。
圓明老和尚於民國18年在哈爾濱市極樂寺受戒,一生共收徒眾106名。將原有的32響地賣掉,全用於建廟及慈善施捨等佛事。到偽康德六年共請佛像29尊,高法身三尺五的20尊,矮法身一尺七的9尊。並且請法師,立僧學,學生及客單30多名。
園明者和尚於偽康德八年10月22日逝世。死前,稍有感冒,咳嗽,一周后,將寺內一切事都囑託給清泉監院了。身無病苦,心不含惡,意不顛倒。是日清晨,自己隨僧眾一同念佛號而停止呼吸。於偽康德九年二月初一給圓明老和尚發龕三天。長春、哈爾濱、吉林、雙城等地寺廟負責人和群眾都來了,還有善男信女,僧人100多。本寺各下院的都回來了,均穿灰色衣服,系灰色腰帶,共設立五個經壇。金剛經、地藏經、彌陀經、南方焰口一個壇口,北方焰口一個壇口,共設五個壇口。三日經聲不斷,善男信女約3萬多人,僧人150多人。
發龕三天後,把坐棺焚化了。在焚化時,將坐觀周圍搭個坯牆,僧人和善男信女都在跟前念經念佛,老和尚的遺體直立跏跌而坐。只見遺體坐立漸漸消瘦而縮小,不見衣服分裂,都完整的貼在身上。燒到四五寸高的遺爪仍然還有核桃大的腦袋,就像一尊五官不清楚的小像似的突然不見了。參看的軍警和群眾都拍手叫奇。從老和尚逝世的數年中,每年都有十多個出家的。尤其每逢辦道場更為隆重,善男信女逐漸增多。
1947年土地改革,慈雲寺眾僧被解散。當時廟上只剩18個人了。遣散后,有的還俗了,有的投親友了。我(釋清澤)和清霞、凈如、凈清、寶增等回東十一號屯種地,直到建國后。
1954年憲法公布,執行宗教政策,我們於1955年農曆8月又回到慈雲寺,從事生產勞動、編織、裁縫等,自食其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8月17日紅衛兵砸碎了慈雲寺,毀壞了佛殿,焚燒了經書,沒收了一切財產,人員被遣散。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幫”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真正落實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政府出資又給修復了房舍,我們於1981年又回到了慈雲寺,共計還寺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