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保險系
復旦大學保險系
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成立於2002年9月,隸屬於經濟學院。復旦大學保險系致力於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將重點研究如何提升中國保險業在開放中的競爭力,中國保險誠信制度的建立和考核,我國壽險營銷模式的創新,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的商業保險地位,中國精算師制度的建立,非壽險精算應用的研究,保險投資風險的控制等。該系的建立有良好的教學研究基礎。
院長為袁志剛教授。全院教職工138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42人。經濟學院擁有強大的老中青結合的教學和科研力量,既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老一輩經濟學家,又有近年來在國內理論界嶄露頭角的中青年經濟學者,學術梯隊完整,教研經驗豐富,其整體實力在國內經濟學界處於領先地位。
學院現有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2個;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及金融學、產業經濟學2個應用經濟學二級學科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專業9個,碩士學位授予專業12個,學士學位授予專業5個。其中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及金融學、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被列入“211 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經濟學院具有優良的教學和科研條件,設有中外文資料室、教學創新實驗室等現代化教學和科研設施。學院與世界銀行、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學術機構建立了固定的資料交流關係,並設有歐洲共同體中心,是歐盟在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資料中心。學院院刊《世界經濟文匯》是國家級甲類核心刊物,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此外,經濟學院定期舉辦滙豐經濟論壇和復旦經濟論壇,廣邀海內外名家,以促進學術交流。
復旦大學保險系成立於2002年9月。早在199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復旦大學就已增開科保險學專業。1998年全國專業目錄調整后,保險學本科專業併入金融學專業。雖然成立不久,但保險系擁有一支成熟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師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與助教3人。保險系邀請蔣學模、洪遠朋、周延禮等5位著名學者和領導擔任高級顧問。
復旦大學保險系致力於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不僅要求學生具有紮實的保險理論基礎功底,而且要求學生參與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保險系的學生不但要學習研究保險的基本理論和原理,而且要學習研究保險市場和經營的實際現狀。強調應用經濟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實物的統一。在2002年9月保險系迎來第一批本科生后,保險系還計劃在往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基礎上,增招一定數量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保險系的建立有良好的教學研究基礎。1980年中國恢復國內保險業務,復旦大學就同步恢復了保險教學。1996年,經濟學院成立了保險研究所,它是集教學、科研、培訓於一體的研究機構。並逐步形成從保險學學士、碩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由保險研究所主編、編纂的保險著作有二十多本。其中,教材《保險學》、工具書《中國保險百科全書》、《中國保險詞典》和專著《當代中國保險》等在保險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在經濟類核心刊物上發表保險學論文數十篇。保險研究所還承擔了多項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保險研究課題。由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題寫書名並作批語的《保險知識讀本》已經出版發行。2000年8月上海市保險發展規劃項目研究室在我校掛牌成立,研究室集中了上海各大高校的保險學專家和學者,為保險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礎。
(1)主要研究領域:人壽和健康保險、財產與責任保險、保險營銷、保險財務、保險精算等。
(2)保險學屬應用經濟學科,應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色。保險系應堅持傳統的教學研究方向,既讓學生掌握保險學的基礎理論和原理知識,又緊密聯繫保險市場的熱點、難點,為政策決策提供依據,讓保險教育貼近市場,貼近企業。讓保險學專業的學生既有紮實的保險理論功底,又有市場、企業歡迎的動手能力。
許閑,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主任。許閑是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人才、中國保險學會常務理事,兼任德國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研究員(2014-至今)、全球金融消費者學會常務理事、韓國成均館大學(SKKU)訪問教授(2011-2013)、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訪問學者(2015-2018)等海外研究經歷與兼職。2015年9月至今,許閑還擔任復旦大學在美國設立的復旦-加大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中方主任,負責推動中美互信與學術交流。
許閑博士畢業於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2010年5月獲經濟學博士,在此之前他還獲得德國哥廷根大學的經濟學碩士(2005年)和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的法學碩士(2006年)。許閑的研究方向為保險學、保險科技、災害經濟學、風險管理和保險企業管理。曾在國家減災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學會、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舉辦的多項徵文和成果評比中獲獎。主講課程為《保險會計》、《保險公司財務管理》、《災害經濟學》、《保險財務分析與管理》和《保險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