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斷

果斷

果斷,詞語。讀音為”guǒ duàn“。意思是決斷,不猶豫;出自《書·周官》,唐代”陳子昂 《為建安王答王尚書送生口書》。

基本解釋


1、[resolute;decisive;determined;unwavering]堅決,有決斷,不猶豫
(她)果斷地說:“好吧!是福盼不來,是禍也愁不去。該怎的就怎的吧。——《黨員登記表》
2.認清關鍵所在從而做出困難決定。
3.果實成熟後果蒂與枝莖間的斷裂。

引證解釋


指果敢決斷,不遲疑。
《書·周官》:“惟克果斷,乃罔后艱。”孔穎達 疏:“惟能果敢決斷,乃無有后曰艱難。”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答王尚書送生口書》:“尚書遠略英謀,臨機果斷。”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五章:“在一些小事情上,她是那麼綿軟,可是在大事情上,她卻能做出果斷的決定。”

觀點


• 只要果斷就能夠得到信心,有信心就能夠得到力量。
• 或者靜止不動,或健步行走,或快速跳動,但不要猶豫不定。
• 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藥,猶豫、拖延會不斷地滋養恐懼。
• 如果一個人經常考慮生活中的種種“如果……會如何”,那他就會寸步難行。
• 佛學常見辭彙:修行人只把煩惱斷除叫做子斷,若連果報的身體也斷即叫做果斷。

名言


1.或靜止不動,或健步行走,或快速跳動,但不要猶豫不定。
2.果斷獲得信心,信心產生力量,而力量是勝利之母。——亨利希·曼(德)
3.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4.世上沒有一個偉大的業績是由事事都求穩操勝券的猶豫不決者創造的。——愛略特(英)
5.在人生中,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可能,但可能會失去更多成功的機遇。
6.在危機面前“不果斷攥住下滑的井繩,很可能就是悲劇的開始和結局”。____洛克希德
7.有事不可怕事者,是要沉得住氣,氣穩則心定,心定則神閑,死棋肚裡才會出仙著。中國俗語
8.一個理性的動物,就應該有充分的果斷和勇氣,凡是自己應做的事,不應因裡面有危險退縮;當他遇到突發的或可怖的事情,也不應因恐怖而心裡慌張,身體發抖,以致不能行動,或者跑開來去躲避。——洛克(英)
9.與其坐失良機,不如果斷出擊!
10.與其抱守殘缺,不如果斷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