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戰役

戰爭戰役

蘭州戰役,是第一野戰軍於1949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關鍵、最激烈的一次決戰。

第一野戰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人2.7萬餘人,消滅了馬步芳集團的主力,使西北其他反動軍隊完全陷入分散、孤立的境地,打通了進軍青海、寧夏和河西走廊的門戶,為新疆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解放鋪平了道路。

戰役背景


解放軍戰士登上陡壁向敵陣地攻擊
解放軍戰士登上陡壁向敵陣地攻擊
1949年7月扶部戰役后,國民黨軍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所部退至秦嶺及其以南地區。西北軍政長官公署代長官馬步芳、副長官馬鴻逵為阻止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沿酉(安)蘭(州)公路西進,將所部分別退守蘭州、同心及其以北地區。此時,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已分別前出贛南,逼近福州,挺進湘中,直接威脅廣東、廣西和四川。在華北,綏遠省(今屬內蒙古自治區)和平解放亦已成定局。國民黨政府撤逃台灣、廣州、重慶等地,幻想保住西南4省,重整軍備,伺機捲土重來,急需胡、馬各部在西北地區作戰略配合。遂在廣州召開“西北聯防會議”,擬制了“蘭州決戰計劃”,企圖以馬步芳部依託蘭州的堅固城防和黃河天險,吸引和消耗人民解放軍兵力,會同寧夏地區的馬鴻逵部和隴南地區的胡宗南部,挫敗第一野戰軍於蘭州外圍。
蘭州是西北第2大城市,為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所在地。該城北臨黃河,南靠群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南山環抱城垣,並有多年修築的永備工事,通向城內的環山公路與各主要陣地相連接,構成了完備的防禦體系。馬步芳鑒於蘭州決戰的勝負是其存亡的關鍵,遂以秦隴兵團第82、第129軍和2個騎兵師、3個保安團等約5萬人重點據守南山各要點和城區;以第91、第120軍和馬鴻逵部第81軍共3萬餘人控制蘭州東北的景泰、靖遠和打拉池地區,保障蘭州左翼安全;以新組成的騎兵軍約2萬人控制蘭州以南的臨洮、洮沙(今太石)地區,保障蘭州右翼安全。蘭州地區作戰由秦隴兵團司令官馬繼援統一指揮。
8月4日,第一野戰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彭德懷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向全國進軍的戰略部署和對蘭州作戰的指示,發出攻取蘭州、西寧的作戰命令,決心以一部兵力牽制胡宗南、馬鴻逵兩部,集中優勢兵力殲滅馬步芳部主力於蘭州地區。其部署是:以第18兵團(欠第62軍)及第7軍留置寶雞、天水地區,繼續牽制胡宗南部,保障野戰軍主力左翼及後方安全;以第19兵團第64軍進至固原、海原地區,牽制馬鴻逵部,保障野戰軍主力右翼安全;以第1兵團(欠第7軍)附第62軍經隴西、臨洮、臨夏、循化,爾後北渡黃河攻取青海省省會西寧,截斷蘭州守軍退路,並隨時準備參加蘭州地區作戰;以第2、第19兵團(欠第64軍)共5個軍近15萬人沿西安至蘭州公路分南北兩路兩進。直取蘭州。
8月9~12日,第一野戰軍各兵團先後從隴東地區向蘭州、西寧攻擊前進。14日,第19兵團解放定西。16日,第2兵閉攻佔榆中,第1兵團進佔臨洮,馬步芳部騎兵軍西逃。20日,第1兵團佔領康樂,直逼臨夏;第2、第19兵團進抵蘭州外圍。21日,第2、第19兵團以9個團的兵力向蘭州南山諸陣地發起進攻,激戰兩日,傷亡較大,進展甚微。彭德懷當即決定各部隊停止攻擊,總結經驗教訓,偵察敵情,調整部署,改進戰法,準備攻堅。22日,第1兵團進佔臨夏,馬步芳部騎兵軍潰散。蘭州守軍右翼和後方遭受威脅,馬步芳急調蘭州黃河北岸的騎兵第8、第14師回防西寧。24日,馬步芳亦乘飛機到西寧。第2、第19兵團經過充分準備后,於25日拂曉對蘭州守軍發起進攻。經連續攻堅,反覆爭奪,激戰至黃昏,攻佔南山主要陣地。守軍傷亡慘重,防禦動搖,向蘭州城區潰退,當晚馬繼援進往西寧。第3軍一部於26日凌晨攻佔蘭州城西關,搶佔黃河鐵橋,截斷守軍退路,並與城內守軍展開激烈巷戰。其他各軍也相繼攻入城區。1l時,第4軍一部佔領黃河北岸白塔山。12時,城區守軍被全部肅清,蘭州解放。
27日,胡宗南以所部4個軍由隴南向甘肅省西和、禮縣和陝西省寶雞、虢鎮地區進攻,企圖乘隙搶佔寶雞、天水,被第18兵團擊退。馬鴻逵部第81軍即撤回寧夏。馬步芳部第91、第120軍逃往河西走廊。

戰前部署


蘭州戰役,1949年 8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對甘肅省會蘭州同國民黨軍進行的城市攻堅戰役。
蘭州,北臨黃河,東、西、南三面環山,抗戰時期就構築了國防工事,國民黨守軍稱該城為“不可攻破的鐵城”;1949年8月21日首次攻擊失利后,第一野戰軍於25日發起了第二次攻擊,激戰至26日12時,全殲守敵,解放蘭州。
1949年8月中旬,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閻錫山在廣州召開由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馬步芳、副長官馬鴻逵等人參加的“西北聯防會議”,擬制了“蘭州決戰”計劃,企圖以馬步芳4個軍及新成立的騎兵軍共9萬餘人依託蘭州堅固城防和黃河天險,吸引、消耗第一野戰軍主力,以集結在中衛、中寧地區的馬鴻逵部主力伺機轉向蘭州,以胡宗南部主力由秦嶺出隴南,三路夾擊,挫敗第一野戰軍於蘭州外圍。
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遵照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指示,為解放蘭州,打開進軍新疆、寧夏的道路,決心發起蘭州戰役,求殲青海馬步芳部主力。
彭德懷司令員與甘泗淇在蘭州合影
彭德懷司令員與甘泗淇在蘭州合影
具體部署:以第19兵團之第64軍進至固原、海原地區鉗制馬鴻逵部,使其不能出援蘭州;以第18兵團(欠第62軍)及第7軍在寶雞天水地區,鉗制胡宗南部,保障主力側翼安全;以第19兵團主力為右路軍,由靜寧沿西(安)蘭(州)公路經定西向蘭州城東進攻,以第2兵團為中路軍,由通渭經定西以南直取洮沙后,再由南而北向蘭州進攻,以第1兵團附第62軍為左路軍,由秦安、甘谷經隴西、渭源佔領臨洮,渡洮河攻佔臨夏、循化,爾後北渡黃河直取西寧。
12日,第一野戰軍主力分由集結地向蘭州、西寧攻擊前進。16日,第19兵團攻佔定西,第1兵團攻佔臨洮,第2兵團攻佔榆中。20日,第1兵團主力西渡洮河,直取臨夏,並向西寧進軍。第2、第19兵團進至蘭州外圍。21日,解放軍攻城部隊向蘭州東山、南山等陣地發起進攻,因準備不充分,攻擊受挫,遂進行3天準備。25日拂曉,再次發起攻擊,激戰竟日,黃昏時攻佔南山、東山各主要陣地。馬步芳軍守城部隊全線撤退,解放軍各攻擊部隊乘勝追擊。26日2時,第2兵團攻佔蘭州西關,並搶佔黃河鐵橋,切斷馬步芳部退路,並迅速攻入城內與守軍展開激烈巷戰。至26日午時,肅清城內守軍,第19兵團主力全殲東關守軍。
至此,蘭州解放,馬步芳部2.7萬餘人被殲,其餘守軍分別向永登、西寧逃竄。左路軍第1兵團於攻克臨夏后,由永靖、循化間北渡黃河,直取西寧,馬步芳飛逃廣州。
蘭州市民擁上街頭歡迎解放軍入城
蘭州市民擁上街頭歡迎解放軍入城
逃往西寧 以北的殘敵2000餘人,在敵第八十二軍副軍長趙遂率領下向我投降,青海全境遂獲解放;在此期間,胡宗南為策應馬步芳部作戰,以4個軍向西和、寶雞、虢鎮進攻,第18兵團向其展開反擊,殲胡宗南部3700餘人,迫其南撤。第64軍在海原地區將馬鴻逵部援蘭兵團阻於海原以北地區。
蘭州戰役是我軍為解放全西北而與敵進行的一次決戰,也是西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第一野戰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共殲滅國民黨軍馬步芳部42360人,其中俘敵24630人,斃傷13480人,起義1250人,投誠3000人,這一勝利,使西北其他反動軍隊完全陷入分散、孤立的境地,而且徹底粉碎了國民黨政府利用“二馬”盤踞西北作最後掙扎的企圖,打通了進軍青海、寧夏和河西走廊的門戶,為新疆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解放鋪平了道路。

戰役經過


臨戰調整

馬家軍使用的馬刀
馬家軍使用的馬刀
在定西,西北 長官公署召集會議(此時馬步芳已經為西北長官),討論方略,胡軍有代表出席,最後決定按照馬步芳的意見實行蘭州決戰方案。其實,無論在平涼還是在定西決戰,都是毛澤東、彭德懷求之不得的,這樣戰線短,供應充分,青馬無堅可守,而在蘭州決戰,雖不如平涼定西,但只要青馬敢決戰就行,最讓毛澤東、彭德懷擔心的是青馬撤到黃河西岸北岸,特別是若退到青海草原上同解放軍打游擊周旋,雖然最終也能解決青馬,但勢必拖延甘青兩省解放時日,且要大費周折。另外,青馬若經過河西走廊退往新疆,也是讓人頭疼的事。屆時,青馬與新疆的主戰派78軍和原青馬的騎5軍結合起來,解決問題肯定不比當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容易多少。不過,青馬自己還幻想著在決戰中擊敗共軍,禦敵於“境外”,同時也視退往新疆為畏途,根本沒想過這麼干,只連連催促陶恃岳放騎5軍回甘青。
關於青馬決戰蘭州決定的形成,按後來彭銘鼎說法十分複雜。其中交錯著各種矛盾。彭銘鼎說是他引誘青馬決定決戰蘭州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依照青馬的心氣,能力,他們不可能放棄決戰。退一步說,青馬即便放棄決戰,也絕對不可能放棄正規戰。放棄決戰而不放棄正規戰,最終還是要決戰。退到青海、河西、新疆,在那些地方決戰不會比在蘭州決戰有利多少。毛澤東、彭德懷害怕青馬退到青海主要是害怕拖延時間,並不擔心最終解決問題。青馬卻要考慮最終的根本出路。退到青海、河西、新疆,無論打正規戰打游擊戰,青馬比毛澤東、彭德懷還覺得前途可怕。說來說去,在蘭州決戰是一個行之必然的事情。
其實,在定西會議上,82軍參謀長馬文鼎提出了不要在蘭州與解放軍決戰的意見,他認為,堅守蘭州,勝,限於蘭州地形,反擊無戰果,敗,背水只有一座蘭州黃河鐵橋作退路,弄不好有滅頂之災,他提出,應將主力撤到黃河北岸,南岸蘭州只做一下牽制消耗性的抵抗便放棄,主力在黃河北岸沿河機動,解放軍在哪裡渡河,就在哪裡“半渡擊”。應當說,馬文鼎的方案最接近毛澤東、彭德懷所擔心的情形,或最容易向毛澤東、彭德懷所擔心的情形發展,雖然在漫長的黃河沿岸阻止優勢兵力的解放軍渡河不大可能,但青馬可攻可守可退,與解放軍周旋方式的選擇空間相當大。然而,馬家父子最終否決了這個提案。

試攻階段

我軍進駐“西北軍政長官公署”
我軍進駐“西北軍政長官公署”
鑒於我軍 對蘭州敵軍只是三麵包圍,北面退路黃河鐵橋仍然在敵人控制之下,不能排除敵人在我大軍壓境下突然逃跑的可能性。第一野戰軍參戰部隊全部到達蘭州外圍后,為了防止“青馬”西逃,我軍提前發起蘭州戰役,彭德懷下令部隊於21日拂曉投入攻擊戰鬥。
這次首攻敵人守軍的第一野戰軍部隊有六十三軍、六十五軍、六軍、四軍共9個團的兵力,攻擊方向分別為被稱為“蘭州鎖鑰”的馬家山、營盤嶺和沈家嶺三大主要陣地。但是,經過兩天激烈的戰鬥,沒有攻下一個陣地,我軍卻遭受了重大傷亡,其中僅六十五軍就傷亡近800人。
彭德懷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停止攻擊,要求所有指戰員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分析防禦特點,偵察敵情與地形情況,重新調整我軍戰鬥部署與火力配備,有針對性地改變戰術。
同時,彭德懷以第一野戰軍司令部的名義發出《關於進攻蘭州的戰術指示》,強調指出:“‘青馬’匪軍為今日敵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在全國也是有數的頑敵,我們對他須有足夠的估計,並作充分的精神準備,力戒輕敵驕傲性急。”
在六軍召開作戰會議總結進攻受挫的原因時,彭德懷給六軍軍長羅元發打來電話,進行安慰,並作了自我檢查。他說:“四軍攻狗娃山,六十五軍攻馬家山也未得手。看來野司發起總攻的時間是倉促了些,使你們的準備工作受到一些限制。”接著,彭德懷在電話中簡略地講了西北的戰局:退守川陝邊界的胡宗南給蘭州守敵發來一個電報,為馬家父子打氣,要他們堅守蘭州。胡宗南準備趁我主力攻擊蘭州後方兵力單薄的機會,與寧夏的馬鴻逵、馬步青相配合,襲擊寶雞和天水,威脅我軍後背,得手后,再由東向西,與堅守蘭州的馬家軍裡應外合消滅我軍於蘭州城下。根據情報來看,胡宗南已經帶領殘兵敗將從秦嶺方向向我寶雞、天水、西和以及禮縣等地進犯,遭到我十八兵團六十一軍和七軍的堅決打擊。彭德懷要求六軍好好休息,準備3天,爭取一舉拿下營盤嶺。
中央軍委、毛澤東來電指示:“馬步芳既決心守蘭州,有利於我軍殲滅該軍。為殲滅該敵起見,似須集中3個兵團全力於攻蘭戰役”;“王震兵團從上游渡河后,似宜迂迴於蘭州後方,即切斷蘭州通青海及通新疆的道路,務不使馬步芳退至新疆為害無窮”;“攻擊前似須有一周或更多時間使部隊恢復體力,詳細偵察敵情、地形和鼓舞士氣,作充分戰鬥準備”;“並須準備一次打不開而用二次、三次攻擊,去殲滅馬敵和攻佔蘭州”。
隨後,彭德懷來到了十九兵團六十三軍前沿陣地視察,召開了師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指示,同他們一起研究了下一步作戰任務。他說:“蘭州戰役關係到解放大西北的全局,一定要把它打開。”“十九兵團六十三軍的擔子很重,一定要拿下竇家山。”並點名讓該軍第一八九師第五六六團擔任主攻。

總攻開始

我軍炮火封鎖敵軍退逃之路(黃河鐵橋)
我軍炮火封鎖敵軍退逃之路(黃河鐵橋)
1949年8月25日,蘭州戰役 總攻打響。解放軍63軍先後以三個團攻竇家山,歷經六個多小時攻克。65軍以先後五個團攻古城嶺,自拂曉至下午五點攻克,用時約十一個小時。戰鬥比攻竇家山激烈。6軍以先後五個團攻營盤嶺,自凌晨六點半至下午四點半攻克並打退敵人反撲共十個多小時。4軍以四個團攻擊沈家嶺,從凌晨五點一直到傍晚七點,共用了十四個鐘頭,戰鬥最為激烈。4軍另以兩個團大約在中午前後的幾個鐘頭對狗娃山做牽制性攻擊,時間不長。
戰後,雙方在戰線東段(65軍攻的古城嶺,63軍攻的竇家山)和中段(6軍攻的營盤嶺)的戰況描述是不一致的。解放軍方面的記述是,攻克了陣地,青馬無力反擊,最後潰敗。青馬的描述是,戰況雖然激烈,但遠沒有到支撐不下去的地步,青馬是按照計劃建制完整地主動撤離陣地的。
綜合分析各種資料,可以得出結論:古城嶺、竇家山是在下午五點鐘左右攻克的,當時青馬前線指揮官都知道了要放棄蘭州,這裡的青馬100師按計劃就要開始撤離了,當然不會再爭奪這兩個陣地。古城嶺、竇家山即使被對方佔領,只要十里山、馬架山不被佔領,解放軍仍然不能插入蘭州。
沈家嶺惡戰:沈家嶺是一個由南北兩塊高地組成的葫蘆形山樑,面積約0. 4平方公里,兩高地中間是馬鞍形凹陷。東側坡度小,延伸至蘭(州)阿(干鎮)公路,西側則多岩石峭壁,與狗娃山相對。沈家嶺不但扼守公路,也是諸南山主陣地中離黃河鐵橋最近的主陣地,稱為“鎖鑰”甚為貼切。
沈家嶺戰鬥,解放軍說凌晨六點前打響,青馬說凌晨兩點打響。4軍11師31團正面主攻,32團從左翼助攻,33團從右翼助攻。32團進攻的傷亡十分巨大,總攻時考慮其已有傷亡,改為左翼助攻,沈家嶺西側為陡峭的岩石地貌,32團運動了一夜從沈家嶺西側后艱難攀上,很早就讓青馬發覺了。青馬說凌晨兩點打響不是沒根據。當五點二十分雙方交火時,32團處境極為不利,又趕上青馬增援部隊到達沈家嶺,32團受到不同方向青馬重兵夾擊,傷亡重大。經奮戰,也由於31團正面發起了攻擊、吸引了青馬主力,才勉強在沈家嶺西側邊緣佔據了個支撐點苦苦堅守。戰後32團全團只剩下幾十人。
五點五十分,31團兩個營正面展開攻擊,用炸藥破壞了青馬的人造峭壁,打開了缺口。儘管青馬已準確預測了解放軍進攻時間並有了準備,但31團攻擊極為銳利,在幾十分鐘內一舉突破兩道防線。雖然青馬遏止了解放軍的連續進攻,並立即組織了強有力的反擊,但當七點三十分33團從右翼、31團另一個營正面投入戰鬥后,解放軍已經在沈家嶺寬300米的正面戰線上落腳。隨後解放軍艱難地推進,雙方在沈家嶺南部高地的青馬主陣地上展開爭奪。
在清晨六點到十點多鐘的四、五個多鐘頭內,沈家嶺上呈現了最慘烈的戰鬥情景。從解放軍31團打到中午增援部隊投入戰場時只剩了不足二百人、青馬4個營的加強團在上午就撤下去休整的情況可以判斷出,戰鬥異常殘酷,雙方都傷亡巨大,差不多共有4000人倒在沈家嶺南部和西側一段總共不過三、四百米的狹小戰線上。雙方在這段時間內的傷亡佔了全程十四個小時傷亡的多一半。這是因為解放軍必須不顧一切立足,而青馬又必須採用反衝鋒戰術,不顧一切將解放軍反擊下來,雙方的最大本錢都在這段時間內入注。
雙方持續“添油”投入兵員。569團建制的三個營長都斃命了。青馬下一撥來的是357師騎兵團,82軍工兵營,190師直屬隊等部隊。從雙方部署調整的時間推斷,解放軍方面11師的三個團頂住了青馬357師騎兵團新一波的反衝鋒,但消耗巨大,戰鬥兵員所剩無幾,採取了守勢,並有被青馬反擊下來的危險。於是解放軍在中午把原來準備攻擊狗娃山用做預備隊的10師30團投入了沈家嶺正面戰線。
十一點三十分30團先投入了一個營,下午一點三十分,30團另兩個營一次投入,於是戰場天平開始向解放軍傾斜。隨後解放軍完全佔領了沈家嶺南部高地,處於有利態勢。這裡比北部高地勢高。青馬困獸猶鬥,仍連續不斷反衝擊。解放軍每打退一次青馬衝鋒,就順勢反擊衝鋒將戰線向前推進一步,於是在下午三、四點鐘,在打退了青馬最後一次大規模衝鋒后,解放軍戰線已經推至北部高地的核心區域,青馬已呈敗相。
中午投入戰場的30團是下半場戰鬥的主力,但其傷亡相對11師的三個團估計要小,因為此時青馬兵鋒受重挫,已無力將解放軍趕下山了,解放軍戰線已很穩固並逐漸向前推進,戰鬥場面已進入一種節奏或有序狀態,青馬下半場的兵員質量也不如上半場190師的精銳。
下午五點鐘后,青馬再也沒派來支援部隊,開始動搖,但仍組織了多次反衝鋒。解放軍抓住機會,步步進逼,把青馬打到了沈家嶺北部最後一道防線,六點多鐘,解放軍發起全線衝鋒,青馬官兵精神崩潰了,不再理會督戰官,潰敗下去了。兩位督戰官,357師師長楊修戎和190師參謀長李少白,無奈跟著一起撤退。約傍晚七點鐘,4軍佔領沈家嶺。
在蘭州諸山戰鬥中,沈家嶺戰鬥起了最關鍵的作用。從實際進程看,經過一天的攻擊后,只有在沈家嶺攻克后,才造成了青馬整個防線的崩潰,狗娃山之敵不得不收縮,才有了3軍適時插入,斷敵退路的局面,而其餘各軍攻克的陣地都沒有根本上撼動青馬防線。從局部看,如果青馬想守,東線的馬架山和十里山仍可守一天,中線的營盤嶺至少還可守一天,而沈家嶺失守,青馬於西線再無屏障,不得不逃跑。因此對蘭州戰役結局起決定作用的是沈家嶺戰鬥。事後青馬軍官都無例外地承認,正是由於沈家嶺的過早失守才導致了青馬最後的潰敗。

青馬撤退

25日天亮后,馬繼援陸續收到各個陣地接連被對方攻破的消息,而寧馬遲遲未見動靜,蘭州右翼臨夏兩天前已崩潰。馬氏父子想來已經盤算怎樣退出蘭州了。青馬決定撤退。25日線五,馬繼援率領82軍軍部離開了蘭州,退到了永登。
然而,青馬的撤退極為失敗,撤退中的失誤首先是沒有規定輕裝簡從,一糧一彈都要帶走,後勤部門如此,士兵個人也如此。於是,所有物資,各種車輛、大包小件、牲口傷員一齊湧向黃河鐵橋,在狹窄的鐵橋上立即造成擁堵。鐵橋路面僅能勉強允許兩輛舊式汽車交會也是這樣。
其次,荒唐的是,沈家嶺失守后,由於青馬西線總指揮馬振武違反原來的部署讓自己的部隊,190師守狗娃山的568團的兩個營(狗娃山不是解放軍主攻目標,戰損不大)、569團殘部和357師搶先過了河,連掩護部隊都沒布置。按規定,190師應在晚9點才能撤離沈家嶺、狗娃山並掩護全軍撤退。
本來,按後來的事實看,解放軍先頭部隊在二十六日0點才到達鐵橋,青馬有8個鐘頭組織撤退。雖然沈家嶺失守,守狗娃山的568團兩個營和小西湖的357師撤退收縮是必須的,但若在華林坪、四墩坪、雷壇橋和現今工人俱樂部等處布置好阻擊,還能爭取至少兩個鐘頭,組織的好,除了傷亡在陣地上的七、八千人外,其餘部隊是可以都撤出來的。

臨陣失誤

解放軍的重大錯誤是在攻克沈家嶺后對青馬的可能動向沒有準確的預測,沒有在敵人混亂撤退時進行連續的攻擊。事實是,天黑以後,狗娃山、小西湖的敵人就已經放棄陣地逃命了,而東線中線青馬撤離更早。也就是說,如果能及時發現敵人動向,各軍迅猛攻擊,特別是從沈家嶺東側的公路和雷壇河直接攻入西關鐵橋,戰果將大的多,可基本全殲敵人。當時敵人軍心已亂,士氣全無,且處於混亂狀態,一下子打垮完全可能。解放軍各軍都保留著強大的預備隊而最終基本上沒派上用場,這就是遺憾了。
事實是,經過一個白天的血戰,解放軍各軍(除了3軍)都在整頓,準備第二天繼續攻堅血戰,或在佔領的陣地上構築工事防備青馬反襲。此時的解放軍從高層到基層都領教了青馬的頑強兇悍,行動的指導思想是謹慎,充分準備,穩紮穩打。如果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再下來就不好理解了。
3軍前線部隊知道敵人撤逃是晚10點多鐘,並不算太晚,而且派部隊打進去了,那麼3軍有沒有上報野司,彭德懷知道后怎麼想,有沒有通報各軍,有沒有安排各軍立即攻擊,要知道僅讓3軍部隊沿黃河從西面插入是很危險的。衡寶戰役時,135師孤軍深入,林總發現后立即揮師全軍壓上,不然怎麼得了。如果青馬撤退有序,設置掩護陣地,3軍部隊即使不被包餃子,獨自從一個方向向鐵橋推進也不會起什麼作用。
倘若在3軍發起攻擊的同時,各軍同時對蘭州市區和鐵橋做向心攻擊,青馬首尾不能相顧,將敗得更慘。特別是這將是解放軍擅長的夜戰過程。
於是,第二天早上,19兵團才“攻”上十里山馬架山全部陣地,從東面進入蘭州, 6軍才“紅旗插上皋蘭山主峰”,從南面進入蘭州。其實,這些陣地已經沒有青馬的影子了。4軍12師也這時才從華林坪壓下,投入了配合3軍從城西向城東攻擊的戰鬥。總之,得知青馬敗逃后,除了3軍,解放軍是很遲鈍的。

蘭州解放

蘭州人民熱烈歡慶解放
蘭州人民熱烈歡慶解放
第二兵團 第三軍第七師攻下七里河后,沿黃河南岸東進準備奪取黃河鐵橋,從26日凌晨1時開始,經過10多個小時的激戰消滅了守橋敵人,阻止了城中潰撤逃跑的殘兵敗將,為戰役的勝利起了關鍵的作用。
同日24時,彭德懷在向毛澤東發電稱:“本月25日惡戰一天,四、六兩軍奪敵兩個陣地,俘敵百餘,斃傷敵近3000人;六十五軍、六十三軍,奪敵一個陣地,俘敵1000人,斃傷敵約6000人,我傷亡相等,敵人很頑強。”毛澤東電復彭德懷:六十二軍暫留臨夏,必要時亦宜令其移蘭州參戰。務請注意籌足至少一個月的糧食、彈藥,並提醒彭德懷做持久作戰的準備。
毛澤東的電報發出時,蘭州戰役已經基本結束。此役(不含外圍)共殲滅馬步芳精銳的八十二軍3個師大部和一二九軍2個師各一部以及3個保安團共計2.7萬餘人,其中斃傷1.27萬人,俘虜1.44萬人,另外敵人泅渡黃河淹死2000餘人。第一野戰軍浴血奮戰,共傷亡8700人。
彭德懷在打完蘭州后說:打蘭州,有的團1500餘人,戰鬥結束時只剩下幾百人。這些英雄們為人民的事業,粉身碎骨,光榮獻身,為萬世師表,永遠值得紀念和學習。
當晚,彭德懷與副司令員張宗遜等進駐蘭州。18時,彭德懷就解放蘭州后的行動指示各兵團:本野戰軍全體指戰員英勇作戰,順利解放了蘭州,應不給擊敗之敵以任何喘息機會,繼續追擊,全部乾淨殲滅之。
解放軍隆重舉行部隊入城儀式。這天,10多萬市民擁上街頭,載歌載舞歡迎自己的隊伍。彭德懷同第一野戰軍其他首長以及邀請來的各界代表、各民眾團體代表檢閱了遊行隊伍。入城儀式后,彭德懷破例舉辦了一次大會餐。他高興地對大家說:“蘭州戰役是一場惡戰,從戰略上看,這可能是西北最後一戰了。”接著,他召開軍隊幹部會議,總結戰役經驗,部署進軍河西、新疆、寧夏的戰役行動;同蘭州的各族各界人士座談,商議甘肅的建設事宜。

戰場統計

彭德懷司令員在蘭州戰役結束後作總結報告
彭德懷司令員在蘭州戰役結束後作總結報告
青馬損失:解放軍 戰場報告是,蘭州戰役殲滅82軍100師全部,248師、190師大部,129軍一部,斃、傷、1.3萬人,俘敵1.4萬人,共殲敵27000人。
對於蘭州戰役的殲敵數字27000人無從評價,但是沈家嶺的殲敵數字,還有對方的數字比較。
解放軍4軍對沈家嶺殲敵人數的統計是,斃、傷敵3800人,而190師的參謀長李少白說569團上陣的4個營3400人下來清點只剩800人;第二撥357師騎兵團,82軍工兵營、190師直屬部隊3100人,下來清點只剩1000人,其餘都傷亡了。那麼,兩撥加在一起傷亡達4700人,比解放軍統計的高出一截子。考慮到李少白說的4個營人數可能是編製數,實際上陣人數可能少些,但估計傷亡超過4000人是沒問題的。
一般所說的青馬5萬多人守蘭州是泛泛而論,其實在南岸的沒這麼多。綜合各種訊息可知,當時青馬82軍不算騎14旅有30000人,129軍不算騎8旅有10000餘人,騎8旅、騎14旅共9000人,再加上非青馬系的甘肅保安團和其他炮兵後勤等單位約4000人,總共5萬3、4千人。
根據各種訊息,我對青馬部隊戰鬥損失估計如下:(1)外圍諸山戰鬥損失(斃傷俘),沈家嶺、狗娃山4400人,古城嶺、竇家山2200人,三營子1300人,試攻階段全線600人,共計8500人;(2)市區戰鬥擊斃100人(負傷者計入俘虜);(3)黃河捲走400人;(4)市區被俘10000人,此計算根據是,全部俘虜14400人減去兩個甘肅省保安團和後勤等雜亂部隊3500人,再減去已計入負傷的俘虜約為1000人(從陣地上輸送下來未過橋的青馬傷員)。(5)青馬部隊損失共計約19000人;(6)國軍全部損失約22500人。
還有,青馬部隊有相當大的損失來源於撤退時的混亂,經鐵橋(絕大多數)和泅渡(極少)逃脫者約2萬,外圍加市區戰鬥傷亡和淹斃9千,被俘1萬(無傷俘重複)。應當說,蘭州戰役青馬能戰之兵中,騎兵基本漏網,而步兵的團以下兵員基本損失了。
解放軍損失:解放軍自己的傷亡數字本應比青馬損失容易搞清楚,但結果並非如此。因為所得到的傷亡總數和實際戰況及一些具體數字信息難以統一。解放軍將領對戰爭有很多回憶。由於過去解放軍將領回憶錄這類書有正面宣傳教育的任務,所以往往對自己的傷亡數字語焉不詳,特別是己方傷亡大於敵人的時候,如副統帥打四平解放軍傷亡數字至今有爭議。
大多數軍史記述中都稱蘭州戰役解放軍傷亡8700人,不多的材料則提到為9600人。統計如下:
(1)一野衛生部1949年對第3、4、6軍和19兵團63、65軍蘭州戰役傷亡統計表中數字整理的總數,共計傷亡人員9948名,其中負傷8088名;陣亡1860名(含傷死); (2)19兵團衛生部統計,該兵團蘭州戰役傷亡共計4804名,其中陣亡878;(3)6軍傷亡2000人;(4)一野衛生部統計,“第4軍第2師(註:指11師)在沈家嶺、狗娃山攻堅戰中,即傷亡2934名,其中陣亡及負傷后犧牲的達624名”;(5)原4軍參謀長等多人在軍事學院聯合編寫的戰例“蘭州戰役第四軍沈家嶺攻堅戰鬥”中提到沈家嶺“4軍傷亡共3500餘名”;(6)3軍傷亡386人;(7)2兵團蘭州戰役試攻階段的傷亡是800多人,其中6軍傷亡500餘人;(8) 6軍46團試攻階段的傷亡300人。
統計數字可能會因各種情由沒有反映真實。以各軍的具體基本數字和實際作戰情況為根據,對蘭州戰役解放軍傷亡作出一個判斷。傷亡總數和陣亡數分開來分析。因為對傷亡總數來說,戰鬥規模和程度就可以決定了,對陣亡數則除了戰鬥規模和程度外還要看戰鬥結果。比如:青馬在總攻中外圍戰的傷亡大概是8000人以上,沈家嶺戰鬥中雙方由於戰術相同,殺傷相當或解放軍少些是可理解的,但對具有永久性工事的三營子、古城嶺、竇家山進行仰攻,雙方殺傷相當甚至比青馬少就有疑問了。所以傷亡8700人顯然不符合來自各方的信息,客觀地說,即使按9600人或9950人看,也是少算了。
大體來講,蘭州戰役解放軍傷亡12000人以上,其中陣亡2500-3100人。
蘭州解放后,第1兵團(欠第7軍)附第62軍繼續向西寧進軍。在甘肅省永靖地區和青海省循化地區渡過黃河,相繼解放民和、化隆,直搗西寧。沿途守軍紛紛潰逃。馬步芳、馬繼援乘飛機逃往重慶。第1兵團解放西寧。逃往湟中、海晏地區的馬步芳部殘部2000餘人投誠。9月中旬,青海省全境解放。
蘭州戰役,包括在青海省境內的作戰,第一野戰軍共殲滅國民黨軍4.2萬餘人,使西北國民黨軍主力喪失大半,打開了進軍寧夏、新疆的門戶,奠定了解放西北全境的基礎。
蘭州解放后,第1兵團(災第7軍)附第62軍繼續向西寧進軍。8月28日-9月5日,在甘肅省永靖地區和青海省循化地區渡過黃河,相繼解放民和,化隆,直搗西寧。沿途守軍紛紛潰逃。馬步芳、馬繼援乘飛機逃往重慶。9月5日,第1兵團解放西寧。逃往湟中、海晏地區的馬步芳部殘部2000餘人投誠。9月中旬,青海省全境解放。

戰役評點


電影《大進軍·解放大西北》(蘭州戰役)
電影《大進軍·解放大西北》(蘭州戰役)
毛澤東:集中兵力,充分準備,繼續進攻,攻克蘭州,堅決殲滅青馬。馬步芳既決心守蘭州,有利於我軍殲滅該敵。為殲滅該敵起見,似須集中三個兵團全力於攻蘭戰役。王震兵團從上游渡河后,似宜迂迴蘭州後方,即切斷蘭州通往青海及通新疆的路並參加攻擊,而主要是切斷通新疆的路,務不使馬步芳退至新疆,為害無窮。攻擊前似有一個星期或更多時間使部隊恢復疲勞、詳細偵察敵情、地形和鼓動士氣,作充分的戰鬥準備,並須準備一次打不開而用二次、三次攻擊去殲滅馬敵和攻佔蘭州。
如果你們二十五日攻蘭得手,則局面起了變化。如不得手,則作為偵察性質的作戰,全軍將因此流了血的偵察戰獲得有益的教訓,而確定了再戰的勝利。如二十五日不得手,則請照你們二十四日電的決心,確定先打援,后打城。如此,則須令城防禦之四個軍或三個軍構築堅固防禦陣地。並須預計打援及攻城兩戰所必須的充分時間,估計至少要半個月,多則可能要一個月或更多時間。
彭德懷:馬步芳真是夜郎自大。他想在蘭州消滅我們,好吧,咱們走著瞧,看誰把誰消滅在蘭州!按照馬步芳的計劃,我們就來個將計就計,因勢利導,奪取勝利。
馬步芳這次給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要是他當初丟下蘭州繼續撤退,想消滅他還真得費點時間呢。他想用一計把我們消滅在這兵家必爭之地的蘭州。可是他萬萬沒有料到,我們卻將計就計來了個釜底抽薪。
蘭州戰役的勝利,是黨的勝利,人民的勝利。
賀龍:對敵人(馬步芳)的反動性和頑固性,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確實作好一切戰前準備工作,徹底克服輕敵思想,堅決打好蘭州這一仗,為解放大西北再立新功。
王震:蘭州戰役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後一次戰役決戰。蘭州戰役的勝利,對徹底消滅西北國民黨反動軍隊,肅清全國反動殘餘勢力,對全部解放西北五省遼闊的祖國疆土,都具有非常偉大的歷史意義。
在攻蘭戰鬥中,我軍廣大指戰員萬眾一心,前赴後繼,浴血奮戰,視死如歸;許多營團幹部始終衝殺在第一線,表現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頑強戰鬥、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出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蘭州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光輝勝利。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中共第一野戰軍前線委員會,正確貫徹執行了黨中央的英明戰略決策和黨的各項政策,具體組織和指揮了戰役,為奪取蘭州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歷史紀念


蘭州戰役 是西北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指戰員浴血奮戰,英
蘭州戰役
蘭州戰役
勇殺敵,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人2.7萬餘人。
為了讓後人永遠銘記那段不朽的歷史,緬懷為蘭州解放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1955年,蘭州市在蘭州烈士陵園布展了蘭州戰役紀念館;2008年對年久失修的紀念館拆館重建,重新布展。
2009年9月28日,整修一新的蘭州戰役紀念館正式開館;紀念館精選了295幅歷史圖片,22張作戰形勢圖,徵集了部分歷史文物,是蘭州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場所。
蘭州戰役紀念館的建設布展,以權威的黨史、軍史著作為依據,廣泛徵集和反覆篩選歷史資料,大量查閱原始檔案和主要文獻,同時汲取近年來黨史、軍史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布展上以時間為順序,以戰役的發生、發展為主線,分為戰前形勢、戰役部署、戰略決策等十一個展廳,除大量珍貴的檔案文獻和豐富的圖片資料外,布展還運用雕塑、油畫、沙盤、情景再現等表現手法直觀生動地再現了蘭州解放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