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棗
大果棗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鼠李目 Rhamnales
鼠李科 Rhamnaceae
棗屬Ziziphus
種中文名:大果棗
種拉丁名:Ziziphus mairei Dode
種別名:雞旦果(雲南)
科中文名:鼠李科
科拉丁名:Rhamnaceae
屬中文名:棗屬
屬拉丁名:Ziziphus
國內分佈:產雲南中部至西北部(昆明、德欽、開遠)。
海 拔:1900-2000
命名來源:[Bull. Soc. Bot. France 55: 649. 1908]
中國植物志:48(1):136
喬木,高達15米;幼枝黃綠色,無毛,小枝紫紅色,有縱條紋,具刺。葉紙質,卵狀披針形,長7.5-15厘米,寬3.5-7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偏斜,不等側,近圓形,邊緣具
大果棗
大果棗 |
大果棗墨線圖 |
種子扁卵形,外表光滑具有光澤,長0.8厘米,寬0.6厘米,厚度僅約0.2厘米夏初開花,11月果實成熟大果棗的核果為木纖維質,常有3室,但僅有兩室具發育成熟的種子幼樹多棘刺,紫樽色,此為西南各省所產諸種相區別的主要特徵。據記載.昆明市西郊車家壁海拔1900米的山地巾,曾有大果棗生長,如今已不復存在,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園|0年前曾引種栽培,至今但存1株.樹高6.5米,胸徑16厘米,尚未見開花結實。1984年[深秋10月,結果累累的大畏棗中樞攝]樹種大果棗·岳中樞馮士明·10月,筆者在滇東南硯山縣平遠街石頭寨樹旁l及荒地上見到幾株殘存的孤樹,採集5O余個果實,昆啦物園內播種成苗,生長尚好1989年11月再赴產地收集種苗,並實測兩株,其樹齡皆已超過百年.樹高分刖為1|米和l2米,胸徑62厘米和126厘米。樹冠廣圓.小枝細垂,濃蔭蓋地.樹姿豐滿,長勢興旺。大樹周圍雖早已開墾種植旱糧,但圍繞樹周150平方米的苞谷地、草叢中,可見當軍生的實生苗122株,平均高迭21厘米‘兩年生苗兩株,高迭71厘米從幾年來在昆明植物園內育苗。
從原產地的實地調查結果看來,大果棗為陽性樹種,根系盤大,深扎土層.喜溫暖的氣候,深厚肥沃的土壤,但也能抗旱耐瘠}在短暫的一8℃低溫下也無嚴重凍害‘尚未發現嚴重病蟲危害。成熟鮮果每百斤可獲得純凈種子2至2.5公斤。種子千粒重約350克播種育苗前,種子需用50℃溫水浸泡24tJ~時.才易發芽:經處理過的種子8至l0日即可出土
,發芽率常可超過90在昆明植物園內.按場廂育苗常規整地下種的大果棗,一年生苗高18至2厘米,暖棚內可達50至70厘米,表現出速生、抗性強、移栽易、成活率高等優良的性狀大果棗木材堅硬,燃燒值高,是農家小農具材和薪炭柴的極好材料,由於長期被作為“雜’亂砍濫伐.如今分佈區域狹窄,個體稀少,已成為朔危樹種。如再不採取措施保護母樹,積極播種育苗造林,犬果棗滅絕的可能性板大。保護髮展這一古老樹種,在科研和生產上均具有重要性太果棗屬珍稀樹種,樹姿優美,抗旱耐瘠t栽培不難,生長尚速,木材堅韌,紋理細緻,是農具、車輛、雕剿和細術工等的良材。在我省南部將其作為園林綠化,荒谷、河灘的造林新樹種,
產雲南中部至西北部(昆明、德欽、開遠)。生於河邊灌叢或林緣,海拔1900-2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昆明。產雲南昆明、硯山、開遠等縣(市)。海拔下限1900海拔上限2000本種喜生於河邊灌叢或林緣。土壤為紅壤,pH值5.5左右。
雲南省二級保護植物
區分
本種具有球形的大核果與山棗Z. montana W. W. Smith外形很近似,但幼枝無毛;葉卵狀披針形,頂端長漸尖,中果皮薄木栓質,內果皮厚,壁厚約6毫米,基部凹陷,邊緣增厚,與後者不難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