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菁

中國京劇旦角,代表作《貂蟬》

程玉菁(1906年3月4日-1995年3月21日),原名程伯俊,安徽合肥人,京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中國戲曲學院退休教師、王瑤卿學術研究會會長。自幼學戲,攻老生,師從林樹森,后改旦角,向章佩秋、張紫珊問藝。十七歲以程玉美藝名搭班上海共舞台,與林樹森、金少山、蓋叫天、呂月樵等同台演出。1995年3月21日在京逝世,享年九十歲。

人物關係


個人履歷


京劇旦角。原名程伯俊,安徽合肥人。
程玉菁
程玉菁
在上海先從師林樹森后改旦角,搭潘月樵、夏月潤班時用藝名程玉美。曾在無聲電影戲曲片《凌波仙子》中,扮演了凌波仙子。《凌波仙子》是汪優遊(新劇運動的健將、能編能演各行角色)和周鳳文發起、周鳳文總負責、周鳳文、邱治雲主演,由日本松竹映畫株式會社拍攝。場景是利用上海萬松公園的實景拍成的。片名雖是《凌波仙子》,可程玉美演的這個凌波仙子,因是無聲后自己在北京大觀樓影院觀看此片時,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個高級龍套而已。

個人生平


1925年至1927年

1925年19歲的程玉美在上海拜師王瑤卿之後,隨師歸京在“古瑁軒”中開始了學藝生活。並由李釋勘起名為玉菁(菁的上部為梅蘭芳的芳草,下部為瑤青之青),成為玉字輩第一傳人。1927年春,在其學會40餘出青衣、刀馬旦戲后,王瑤卿為其組織了“玉興社”,在開明戲院演出了《御碑亭》及《金山寺》;頭二本《虹霓關》;《四郎探母》。班中有言菊朋、吳彩霞、吳彥衡、李壽山、董俊峰、王又荃、諸如香、陶玉芝、茹富蕙等。陣容硬整行當齊全,王瑤卿親自為其把場,三天打炮,盛況空前。隨後又演出了《緹縈救父》、《丹陽恨》、《貂蟬》、《禪宇寺》、《忠烈鴛鴦》和《蘆花河》六齣王瑤卿為其編寫的劇目和《乾坤福壽鏡》等王派代表劇目。同樣受到了內行同仁、外界觀眾的讚譽。

1928年末

程玉菁應上海丹桂第一台之約赴滬演出,這是他拜師王門后第一次返滬向親友師長彙報演出,不但效果極好,而還應百代公司之約灌制了《緹縈救父》(一張兩面唱片)、蓓開公司灌制了《蘆花河》(一張兩面)、《寶蓮燈》(一張兩面)、《困龍床》接《賀后罵殿》(一張兩面)。使王派藝術得到廣泛的傳播。

藝術生活


京滬的成功演出,相邀者日漸增多,同眾多不同流派、不同風格、不同行當的著名演員合作,開始了既當紅花、又做綠葉的藝術生活。如陪王玉蓉演《王寶釧》的代戰公主、《四郎探母》、《雁門關》的蕭太后、《梅玉配》、《香祖樓》的嫂子、《混元盒》的金花娘娘、《乾坤福壽鏡》的胡氏、《十三妹》的張金鳳、《艷雲亭》的女大王等;陪華慧麟演《樊江關》的樊梨花、《棋盤山》的薛金蓮、《金猛關》的銀娥、《琵琶緣》的蘇巧雲、《得意緣》的郎霞玉;陪章小山演《能仁寺》的張金鳳;陪南鐵生演《棋盤山》的薛金蓮;陪王鐵瑛演《乾坤福壽鏡》的胡氏;陪梁雯娟演《梅玉配》的韓翠珠;陪章逸雲、俞振飛演《得意緣》;陪言菊朋演《摘纓會》、《汾河灣》、《四郎探母》、《武家坡》、《打漁殺家》;陪孟小冬演《搜孤救孤》、《珠簾寨》;陪楊寶森演《汾河灣》;陪馬連良演《四郎探母》、《審頭刺湯》、《打漁殺家》、《四進士》;陪譚富英演《大探二》、《桑園會》、《汾河灣》、《法門寺》、《紅鬃烈馬》;陪王又宸演《打漁殺家》、《桑園會》、《汾河灣》;陪李萬春演《三盜芭蕉扇》;陪李少春演《戰太平》、《打漁殺家》、《寶蓮燈》、《紅鬃烈馬》;陪王琴生演《大探二》;陪周信芳演《寶蓮燈》;陪林樹森演《趙五娘》。在同這些名家合作中,使王派藝術得以極大發揚,使他藝術得到極大發展。

成就及榮譽


由於到王瑤卿府中求藝者,與日俱增,王瑤老忙不過來,便讓玉菁代師傳藝給師弟師妹們。有時師徒一同前往中華戲曲學校共同傳藝。1951年王瑤卿任中國戲曲學校校長后,特提請文化部調程到校任教,師生共同傳藝,為新中國的戲曲接班人,師生共同培養了大批的接班人,有的是舞台中堅、有的戲校骨幹。

退休后


程玉菁1974年退休后,登門問藝者仍絡繹不絕。其中有教師、有學生,有本市的,也有外埠的。凡來問藝者,均盡其所會傾囊相授,不取分文,只圖讓王派藝術發揚光大。為了宏揚王派藝術於1986年成立了《王瑤卿藝術研究會》,被推選為會長;1987年,中國戲曲學校為其拍攝了《程玉菁舞台藝術》資料片。包括《悅來店》、《扈家莊》、《戰金山·擂鼓》和《四郎探母》太后和公主的身段。1990年初,中國戲校40周年校慶時,他以85歲高齡演出了《四郎探母》 “回令”的太后,這在京劇舞台上還沒有過,儘管嗓子早已“塌中”,但台步、身段、表演仍不失王派風範。年末又為紀念徽班晉京200周年演出了《悅來店》,與謝銳青分飾前後部十三妹,無論是念白,還是身段,同是那樣乾淨利落。可見其功力之深。義務演出、不取報酬,又可見戲德之高。他為弘揚京劇藝術,嘔心瀝血一生,是位受內外界尊敬的表演藝術家和戲曲教育家。

病逝1994


年因患腸癌進行了手術,1995年3月5日程先生90歲壽誕之宴,師弟、師妹和弟子、學生及好友均到場祝賀。誰知21日病逝於北京同仁醫院。享年90歲。數百人前往八寶山為其送行,后安葬於盧溝橋畔太子峪墓穴中。
誕辰:1906年3月4日,光緒三十二年(丙午)二月初十日
逝世:1995年3月21日,農曆乙亥年二月廿一日
科班院校

活動年表


1927年6月,農曆丁卯年:言菊朋搭玉興社
言菊朋搭程玉菁玉興社。
開明夜戲,壓軸言菊朋《空城計》,大軸程玉菁、王又荃頭二本《虹霓關》。
開明夜戲,壓軸言菊朋《法場換子》。
1927年6月27日,農曆丁卯年五月廿八日,晚:1927年6月27日開明戲院演出
玉興社在開明戲院夜戲。
演齣劇目
壓軸:《空城計》(言菊朋)
大軸:頭二本《虹霓關》(程玉菁,王又荃)
1927年7月10日,農曆丁卯年六月十二日,晚:1927年7月10日開明戲院演出
玉興社在開明戲院夜戲。
演齣劇目
壓軸:《法場換子》(言菊朋)
大軸:《緹縈救父》(程玉菁,張春彥)
1927年12月20日,農曆丁卯年十一月廿七日:1927年12月20日吉祥園演出
和勝社在吉祥園白天戲。
演齣劇目
壓軸:《女起解》(程玉菁)
大軸:《禪宇寺》(程玉菁,言菊朋)
1928年1月1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初九日:1928年1月1日慶樂園演出
和勝社在慶樂園白天戲。
演齣劇目
壓軸:《雄州關》(言菊朋)
大軸:《丹陽恨》(程玉菁)
1928年1月13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第一舞台“窩窩頭會”義務戲。
演齣劇目
《大回朝》(裘桂仙)
《馬鞍山》(時慧寶
《收關勝》(尚和玉
大軸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傑(余、高、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紅鬃烈馬》:
《彩樓配》(王琴儂)
《三擊掌》(陳德霖,貫大元)
《母女會》(王幼卿,松介眉)
《投軍別窯》(李萬春,程玉菁)
《誤卯三打》(周瑞安)
《趕三關》(馬連良,朱琴心
《武家坡》(余叔岩,程艷秋)
《算軍糧》(荀慧生,高慶奎
《銀空山》(王鳳卿,於連泉,朱素雲)
《大登殿》(楊小樓,梅蘭芳,尚小雲李多奎,侯喜瑞,張春彥)
1933年10月29日,農曆癸酉年九月十一日,晚:言菊朋首演《碧玉胭脂》
吉祥園夜戲。大軸為言菊朋新戲《碧玉胭脂》,就是把《遇龍館》與《失印救火》連起來唱,他前飾永樂,后飾白懷,茹富蕙飾金祥瑞,王又荃飾白簡。程玉菁壓軸演《宇宙鋒》,
1937年,農曆丁丑年:荀令香、荀文香拜程玉菁為師
荀令香、荀文香拜程玉菁為師。

轟動的演出


1980年12月3日,農曆庚申年十月廿六日:《北京晚報》主辦文革后首場京劇《四郎探母》演出
1980年11月30日,復刊不久的《北京晚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這樣一條轟動性的消息:《應廣大讀者和觀眾的要求〈四郎探母〉即將公演由中國戲曲學院大專班和實驗京劇團聯合演出一批新秀登台獻藝》,宣布“京劇《四郎探母》將於12月3日至9日在天橋劇場連演七場。”
本次演出先由大專班和實驗京劇團分別各演兩場,然後選部分演員組成最佳陣容連演3場,共7場。
除此以外,11月30日的《北京晚報》第4版還刊登了一個通欄廣告,詳細介紹7天中每一天演出的演員,什麼時間、在哪兒售票等。12月1日、2日兩天,北京晚報除了在第4版繼續刊登《四郎探母》的廣告,還連續兩天在《京劇舞台群星燦爛》的總標題下,用整版的篇幅文圖並茂地介紹15名中國戲曲學院大專班及實驗京劇團的年輕演員。
在正式演出的7天里,《北京晚報》不僅報道了演出的盛況,並且在第一版先後發表了《百花盛開憑春風》、《京劇有危機嗎?》、《讓京劇舞台絢麗多彩》、《京劇需要八十年代的新星》、《如何對待掌聲》等五篇署名“本報編輯部”的評論文章,多為當時編委所撰;還刊登了記者過士行所采寫的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史若虛的專訪《從事戲曲四十春》等。
這次演出,轟動京城,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一萬多張戲票被搶購一空,很多人為買不到票而遺憾。四郎

探母簡介


《四郎探母》演職員名單(坐宮、盜令、別宮、過關、被擒、見弟、哭堂、回令)(陳俊、翟建東、范永亮、李文林、郭玉林分飾楊延輝,王蓉蓉、徐美玲、張靜琳、陳淑芳分飾鐵鏡公主,楊瑞青、劉國英分飾蕭太后,徐紅、鄭子茹、李麗萍分飾佘太君,李宏圖、吳許正分飾楊宗保;舞台監督李金鴻、何金海、李甫春,王汶璋、李朝陽、金正明司鼓,教師王世續、程玉菁、楊韻青、蔡英蓮、王玉敏、李甫春、張金梁、鈕驃、李文才、楊明華、胡根萍,杜奎三、孫鴻生、劉震國、鄭重華、費玉明、杜鳳元操琴)
《四郎探母》的上演也受到了一些非難,說這場戲宣揚的是“叛徒哲學”,《北京晚報》不應該搞這樣的演出。事後也有人稱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思想解放的一個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