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米人

阿拉米人

阿拉米人Aramaean 北閃米特語(阿拉米語)部落聯盟,西元前11-前8世紀在阿拉米──敘利亞北部的廣大地區居住。

簡介


古代阿拉米人主要分佈在今天的西亞的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一帶。這一地區在後來又稱為黎凡特地區。阿拉米人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混有尼格羅人種特徵。公元前2千紀中葉,阿拉米人(《聖經》中稱為“亞蘭人”)已定居幼發拉底河中游,並繼續像兩河流域其他地區遷徙。阿拉米人吸收了阿摩利人迦南人的文化,但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阿拉米人從未有一個統一的帝國,他們被劃分成了橫跨近東的多個獨立王國,阿拉米人的語言和文化影響了整個近東甚至更遠的地區,包括亞述人和巴比倫人
古代的阿拉米人在被屬於古閃米特人的亞述人征服之後,逐漸與阿摩利人,亞述人,巴比倫人融合,形成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3世紀活躍於黎凡特地區的亞蘭人。至於他們的語言亞蘭語一度成為西亞西部地區的公共用語。亞蘭語直到今天還殘留在黎巴嫩和敘利亞的偏遠村莊里。
另外,阿拉米人是挪亞之子閃的後代。在《舊約聖經》中,用以稱呼以色列人的子女。

歷史傳說


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時,從沙漠地遷到敘利亞地區來的部族稱為閃米特人。這個部族中還包括巴比倫人、亞述人、希伯來人、腓尼基人等。閃米特人是一個泛稱。各游牧部族之所以輾轉來到這裡,是因為他們感到敘利亞是最安穩的地方。其實不僅這一點,它還是中東地區的交通要衝。在漫長的歷史中,這裡既受惠於埃及的文化,也與兩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交往。約在公元前14~前13世紀,定居在敘利亞沙漠邊緣的另一支閃米特人又遷出了阿拉伯半島,一部分進入兩河流域;另一部分便向東潛入敘利亞境內。定居之後,他們又深入到沙姆地區,這一些部族歷史統稱為阿拉米人(Aramaeans)。阿拉米人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時,在他們所定居的地區建立了許多小王國,其中最強大的王國要數大馬士革城了。這座城由於地勢適中,它可以同時與兩河流域的文化與腓尼基--希伯來的文化發生關係(希伯來人也是閃米特族中的一支游牧部落,當年他們西行渡過約旦河,來到了迦南地時,當地的土著名族稱他們是一批渡河者。希伯來在閃米特族語中即是渡河者之意),從而使這個城市成為地中海與東方貿易的一個重要樞紐。後來隨著商業的日趨發達,其政治實力也在中東崛起,直至公元前 732年,亞述人的力量勃起,才迫使阿拉米王國退卻,並最終被消滅。阿拉米人當時也和兩河流域的人民一樣,崇拜各種自然現象。特別是對於雷雨風電等現象祀奉得更為認真。

信仰


阿拉米人
阿拉米人
有尊女神被稱做“阿什塔爾”。為這一神祇修建的神廟也很多。本圖即是經考古學家們按發掘遺址復原的一座神廟。原物遺址已蕩然無存。這是一個想象的神廟復原圖。就它的建築風格看,阿拉米人的建築術是受到兩河流域文化影響的。神廟都是採用厚實的巨石砌成,立面都是幾何形。據說原來只有一個房間,後來發展成多間結構。迄今為止,很難能找到真正標誌敘利亞地區的可靠的古代建築,只有進入公元以後,即敘利亞文化在伊斯蘭宗教與民族的影響的幾百年之後,才有更多的遺址可供考證。圖上的神廟具城堡式。在那個時候,神廟是人民最重要的建築。當然用工也最多。此座神廟約建於公元前10世紀。

阿拉米語


由於阿拉米人善於經商,其足跡遍布整個新月地帶。阿拉米語也傳播給了其他的鄰族,它在公元前500年前後逐漸取代楔形文字的阿卡德語而成為了西亞的官方語言,乃至商業、文化和民間的語言,像猶太人也轉而採用了這種文字。阿拉米語的大傳播為以後相近的阿拉伯語的傳播奠定了基礎。而且,它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中東,甚至發展為印度的天城體字母,以及中亞的粟特字母,並經由後者發展為中國的回鶻文突厥文、蒙古文、滿文和錫伯文的字母。

引水工程


公元前12世紀,阿拉米人建立了以大馬士革為首都的王國。阿拉米人修建的大馬士革的引水系統使巴拉達河等河流的水流經大馬士革老城區的民居,進入大馬士革東部的“古他”園林區。歷史學家對這項引水工程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