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凱斯

史蒂夫·凱斯

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1958年8月-),風投家,出生於美國夏威夷,畢業於馬薩諸塞州威廉姆斯學院,美國在線公司聯合創始人,被稱為“網際網路之王”。

他帶領美國在線公司於1992年掛牌上市,該公司也是第一個被列入《財富》500強的網際網路服務公司,曾入選《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

2021年,以85億人民幣的財富位列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530位。

人物簡介


史蒂夫·凱斯,美國在線公司前(American Online)董事長兼CEO,出生於夏威夷。他的童年時代是在夏威夷的火努魯魯度過的,從小就對商業感興趣,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在夏威夷迷人風光中長大的孩子日後會創造世界上最大的併購案。
史蒂夫·凱斯
史蒂夫·凱斯
大學畢業后,凱斯曾先後供職於寶潔公司和百事公司;1983年加入量子電腦服務公司,12年後執掌帥印並更名為美國在線公司;在他的帶領下,AOL公司從1992年一個市場佔有率僅為10%的不起眼的小公司一躍成為1998年在一個10倍大的市場上佔有50%份額的龐大帝國。史蒂夫領導的AOL已擁有2500萬名用戶,並且還在以每周5萬人次速度遞增,這使得AOL在線服務所向披靡,無往不勝;而AOL公司的股票,在1998年4月每股還不到20美元,到了1999年4月1日就激增到每股147美元,在短短的一年內就上升了7倍;19 99年12月,在標準普爾指數排行榜中它躍居500強。
2000年1月,凱斯宣布了一項在當時看來世界上最大的合併計劃:美國在線要與傳媒巨頭時代華納(Time Warner)進行價值1830億美元的合併。華納是2000年《財富》500強中位列第128位的跨國公司,1999年的營業收入達到273.33億美元,擁有69,722名員工。在這場併購案中,凱斯精心籌劃了如何把新舊兩個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方案,他要帶給顧客他們想要的東西,甚至是他們尚未了解的東西。時代華納因其業務領域之廣而聞名,但是這些業務之間協調得並不好。要把兩種完全不同的公司文化結合在一起,以充分發揮美國在線網上服務和時代華納電影、電視節目和雜誌的潛在合力的優勢,對凱斯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身為公司總裁,凱斯非常看重策略的作用——他宣布合併以前就是如此。但收購時代華納帶來了規模的擴張,同時也擴大了挑戰。美國在線擁有2580萬在線用戶,這個數字其他同行沒法比,而時代華納在出版、有線電視、音樂、電影和廣播方面佔據著巨大的分額。個人電腦、電視、電話和音樂唱片正走向一體化,凱斯要把這些零散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構造全新的商業模式。從通過美國在線網站數字下載華納 音樂的藝術家欄目,到以按照需求提供圖像服務為特徵的華納電影,再到把CNN新聞標題傳送到行動電話,凱斯已預先看到了每一件事情。他說:“有了資產的多樣性,我們的定位將是無以倫比的,我們將把世界一體的希望轉變為現實。”
凱斯被稱為經營天才和工作狂。他穿著隨便,經常穿卡其布的衣服,並喜歡把腳放在桌子上,像一個鄰家的大男孩。而且個性靦腆,給人感覺有點冷淡。其實凱斯並不象其他高科技產業首席執行官那樣以嚴格的微觀管理而著稱。在他看來,對於一個成功企業的經理們而言,自己就能決定日常事務非常重要;而對於像美國在線這樣的公司,尤其需要一流的團隊。通過兼并,他或多或少可以做到了這一點:公司日常事務經理Bob Pittman是在創造了MTV後於1996年加盟AOL的;新任首席技術官是在收購網景公司時挖過來的;Barry Schuler是Interactive Services Group(ISG)的總裁,他是於1995年AOL公司收購Medior公司時加盟AOL的。Ted Leonsis是ISG 的總裁,他是在1994年AOL收購了他的公司──Redgate通信公司時加盟的。在凱斯自己看來,合併只是走完了他的計劃的第一步,這家傳媒業界的航空母艦駛向何方,我們將拭目以待。1958年8月,凱斯出生在美國夏威夷的火奴魯魯,父親是一名聲名顯赫的律師,母親是一名教師,所以家境比較富裕。在家裡排行老三的凱斯從小就表現出了極強的商業天賦。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凱斯便和哥哥丹一起開了個名叫“凱斯企業”的小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挨家挨戶地推銷一切凱斯能搞到的東西,最好是免費的,從花籽到手錶到聖誕卡。這是他最早的營銷經驗,雖然利潤很小,但因為有了市場,也能賺到一些錢。
在中學和學院里,凱斯並不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大部分功課成績平平,在四年級時有一門課叫計算機101,他覺得這門課太煩悶,極不耐煩整天檢驗程序的運行。凱斯對電路更是不感興趣,他不關心元件是如何工作的,只關注它們能派什麼用場。因為他認為,技術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 1976年,凱斯來到了位於美國東北部的馬薩諸塞州威廉斯學院,因為當時學院沒有開設營銷課程,他便選擇了政治學。幾年下來,他對政治倒是沒產生多大的興趣,他最喜歡的還是市場。這時,他讀了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這本書預言未來世界的機器能夠互相交流,他對此充滿了嚮往。他的興趣開始從小玩意轉向交互電子學。
1980年,凱斯從學校畢業了,因為對媒體的嚮往,他去紐約的廣告和媒體公司求職,其中包括時代公司的有線電視公司以及家庭票房影院,但卻遭到了拒絕。然後,他把眼光投向了寶潔,但寶潔也沒有錄用他。為此,凱斯自己花錢去寶潔總部,憑藉自己的毅力,爭取到了一次面試機會。
凱斯的這種牛勁使他獲得了寶潔助理品牌經理的位置,他開始為一種護髮素做營銷負責,但2年之後,依然沒有任何成功,他又一次失敗了,這是他成年後在市場上學到的第一個重要教訓:產品不行,市場推銷做得再好也無用。1982年,他跳槽到了百事可樂旗下的必勝客,乾的也是市場推銷,比薩餅儘管好吃,可賣起來十分不易。
在這期間他開始迷上了個人計算機,當時,他花了幾千美元買了一台很原始的KAYPRO家用電腦和一盤第一代的電腦只讀光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這台不怎麼靈光的電腦和一家叫作SOURCE公司提供的網路服務連接。凱斯當時能做到的也只是收發文件,但這讓他十分激動。他後來回憶說:“這簡直是將神奇變為現實。”要知道,當時大部分美國人還不知道個人電腦是何物,但凱斯已經是個十足的網蟲了。入夜時分,他常常躲進自己的斗室,沉浸在計算機世界中。

“美國在線”的開始


對計算機產生了興趣之後,凱斯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不滿足了。1983年,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個貿易展覽會上,哥哥丹介紹他認識一個重要的人物——控制視頻公司的創始人比爾·梅斯特。這家公司能通過電話線將遊戲軟體傳到電腦上。梅斯特欣賞凱斯的幹勁和對計算機的狂熱,同意給凱斯一個市場營銷顧問的工作。
作為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凱斯在公司里並不怎麼討喜,他的鋒芒畢露得罪了不少人,一些公司的元老級人物開始要求解僱這個“自以為是”的職員。可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吉姆·金賽卻不這樣想,他認為凱斯是公司里惟一對市場營銷有熱情和對神秘市場空間有一定見解的人。金賽的意見保住了凱斯的工作,從此他們開始互相合作,這為凱斯後來的升起奠定了基礎。
1985年,控制視頻公司因業績不佳倒閉,金賽決定在原公司的基礎上,和凱斯聯手重新創業,另起爐灶建立一家名為“量子”的計算機信息數據公司,主要為計算機用戶提供在線信息服務,這就是美國在線公司的前身。
事實上,這個重新創業的工作非常艱辛,他們身兼數職,朝不保夕。開始的時候,凱斯主要做市場營銷。初出茅廬的凱斯其實對市場行情並不知道多少,對電腦技術更是外行。但他有一句口頭禪:“和用戶保持聯繫”,這也是他奉為準則的商業哲學。
當時,美國電腦公司已是多如牛毛,但大多注重技術研究與開發或是搞電子銷售。凱斯評價說,電腦公司“對技術關注的太多了,而對消費者則很不夠”。於是,他別出心裁,出奇制勝。公司比較固定的客戶是一家叫“康多摩”的公司,凱斯每個星期都要驅車前往總部在費城附近的康多摩,以穩固與這家公司的關係。
第二年,他又來到加州,想讓蘋果電腦公司的“蘋果2號”電腦使用量子計算機公司的在線服務系統。他天天出現在蘋果公司。最終,蘋果被他的毅力打敗了,答應讓量子計算機公司開發適合於他們的在線服務。
就這樣,量子計算機公司終於活了下來,但它的存活與合作方的仁慈不可分割。要知道,凱斯和金賽說服了多少計算機製造商使用他們的新興在線服務。在線市場那時候基本沒有
顯示出什麼活力,尤其是,量子計算機公司當時還面臨著很多強勁的競爭對手,但凱斯相信這個市場的未來潛力。
80年代末,網際網路的商業化已近在眼前,在線用戶不再是稀有的玩家,除了喜歡這一技術的人,最初一批上網者也出現了。此時的凱斯更加有信心,他認為在線服務的商機遲早會來,最先投資的公司將獲得成功。他用免費的方式來吸引顧客,在各種雜誌中附帶註冊網頁的光碟,邀請顧客免費上網一個月或幾百個小時,或者直接把這種光碟郵寄給網際網路用戶的上百萬人家,並且向用戶承諾試用期後去留悉聽尊便。
雖然別人嘲弄這種方式是拙劣的老式商業手段。但凱斯從來就不是一個遵守什麼模式的人,他是個喜歡非正規著裝、有非常規思維的人。他要把全新的、奇特的、有時讓人感覺可怕的在線經歷變成家家戶戶都能接受的安全生活內容。
到1991年年中,公司已經擁有了13萬客戶,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接著,在凱斯的提議下,公司開始改名為“美國在線”,一方面強調其所提供的在線服務,一方面著眼於整個美國,給人以視覺的震撼力,當然,後來的它不僅震撼了美國,也震撼了世界!

獨闢蹊徑的奇迹


1992年,在凱斯的領導下,只有120名僱員的美國在線在紐約股市掛牌上市,一舉籌集了6600萬美元,這筆資金在公司的迅速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凱斯雄心勃勃,準備把“美國在線”建成像微軟、蘋果那樣的大公司。
為此,凱斯確定了“美國在線”重要的戰略核心,這是從早年的工作經歷和快餐店得來的啟示,任何技術再好,如果不實用,一樣會被市場淘汰,而人們都喜歡方便、簡單的東西,技術也不例外。因此他認為美國在線也該如此——為人們提供方便快捷的網路服務。這使美國在線與大多數高科技公司有顯著區別。
凱斯不出售複雜軟體、複雜電腦,或暗地做其他生意。他只把方便和網路出售給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厭倦他們的工作和學習,討厭複雜軟體,但是願意同美國在線的使用者朋友或陌生人交流他們日常生活中關心的熱門話題,或喜愛的音樂,甚至生意經。
凱斯堅持的就是這樣一種面對普通消費者的戰略,這在矽谷的技術精英們看來簡直是在發瘋。但是這種面向消費者的簡單思路卻給他的公司在華爾街股票市場上帶來1200億美元的價值。正如美國在線創始人史蒂夫·凱斯所說的那樣:“美國在線關注的不是技術,而是要成為一個大眾媒體,成為普通客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凱斯的客戶選擇決定了網站的外觀、感覺、風格和內容:即使在那些剛接觸電腦的用戶看來,美國在線給他們的感覺也是簡單、友好的(在90年代初,電腦生手眾多)。儘管“強大的用戶”和信息專家瞧不起美國在線的大眾化風格,但它對公司的客戶價值理念來說卻非常關鍵。美國在線是為數不多的能令電腦使用變得更容易、更有樂趣的公司之一。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打造一個品牌效應,讓“美國在線”深入人心,為此,美國在線不僅在內部發展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特色產品,同時關注外界,有些品牌,在美國在線之外已經生成,那麼,美國在線所採取的做法就是,將它們買下。從ICQ,Spinner,到Winamp,MovieFone等等,都是美國在線曲線救國政策的產物。
事實證明,這些名牌的確給美國在線增光不少,而它們也因為加入美國在線,得以扶搖直上。品牌,在美國在線眼裡,也意味著邊際效應,它產生的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當然,還有廣告,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只有兩家公司通過網路贏利,而美國在線就是其中之一的最大原因。
在別的公司還對網路廣告沒什麼概念的時候,美國在線已經開始實施自己的廣告策略了。先是一家不出名的長途電話公司與美國在線簽下了100萬美元的生意。因為網上廣告比在電視、報紙上做要便宜太多,而通過網路與美國在線的用戶結賬,也可省去不少額外開銷。緊接著是兩個大客戶——亞馬遜網上書店和最大的零售書店Barnes & Nobel,它們都開始利用美國在線進行書籍的銷售。
凱斯從來不會放棄每一個機會。當時的美國在線有著網路世界里最龐大的聊天社區。每天有14000個聊天室在運行,每個聊天室平均有23人。1997年3月,美國在線又將它的14000個聊天室向廣告商開放。
緊接著,美國在線收購了網景,開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之旅,因為在線一貫所持的平民作風,它的電子商務獲得了極大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裡體會了第一次網上購物。1996年6月26日,美國在線與美國第一合作推出了第一種網路信用卡——美國在線VISA卡。當人們持有這種網路信用卡時,購物變得更加方便。
在凱斯的領導下,不過短短的十幾年,美國在線的資本總額已經達到1640億美元,1999財政年度收入48億美元,利潤7.62億美元,僱員12100人,成為世界最大的網上服務公司,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電子商務平台,它的即時網上尋呼產品稱雄美國。可以說,美國在線是代表美國“新經濟”的最為著名的網路公司。今天的美國在線已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身價最高、經營最成功的網際網路企業,其股票市值高達1600億美元,相當於電腦巨人IBM的兩倍。
美國在線的神話並沒有結束,2000年1月10日,美國在線公司和時代華納公司宣布合併,組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合併交易額達1660億美元,而新公司的價值在合併后高達3500億美元,相當於墨西哥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兩公司合併后,將成為世界第七大公司,年銷售總額300億美元以上,將向全球提供“多樣化的信息、娛樂和通訊服務”。
網際網路從來不可捉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個神話卻在2003年1月12日落下了帷幕,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董事長凱斯因公司陷入業績直線下降的困境而引咎辭職,這其中問題重重,或許過多狂熱的擴張已經埋下了一定的禍根,或許,網路股本來就是泡沫,美國在線這個巨大的“泡沫”會不會消失,人們還在疑慮和觀望中。
離去之後的凱斯將何去何從還沒有塵埃落定,但無論如何,他的創業和神話都將給後來的網際網路留下更多的思考和借鑒。

榮譽記錄


2019年,以13億美元財富排名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717名。
2020年4月,以14億美元財富位居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513位。
2021年,以15億美元財富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035位。
2021年,以85億人民幣的財富位列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53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