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滎鎮
隸屬於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
古滎鎮,隸屬於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地處惠濟區西部,東鄰大河路街道,南接溝趙鄉,西與滎陽市廣武鎮毗鄰,北臨黃河,距惠濟區人民政府駐地8千米,區域總面積77.67平方千米。
公元前六、七世紀,鄭國在古滎鎮一帶建設城牆;1995年6月,由古滎鄉改為古滎鎮。截至2018年末,古滎鎮戶籍人口為38091人。截至2020年6月,古滎鎮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古滎村大河路1號。
截至2018年末,古滎鎮有工業企業43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3個。
古滎鎮轄古滎、程庄、馬村、紀公廟、張定邦、曹村坡、南王村、孫庄、黃河橋、嶺軍峪及西山社區等十一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77.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萬餘人。文物古迹有漢代冶鐵遺址、紀信廟、漢霸二王城、西山仰韶文化遺址、古滎陽城牆、唐碑等。歷史上南北大運河與黃河交匯於此。
古滎鎮
區劃代碼 | 名稱 |
410108101200 | 古滎村 |
410108101201 | 程庄村 |
410108101202 | 馬村 |
410108101203 | 紀公廟村 |
410108101204 | 張定邦村 |
410108101205 | 曹村坡村 |
410108101206 | 南王村 |
410108101207 | 孫庄村 |
410108101208 | 黃河橋村 |
410108101209 | 嶺軍峪村 |
古滎鎮歷史上是著名的滎陽故城,早在公元前3000~5000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公元前六、七世紀,鄭國在此建設古城牆,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要道。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決戰於此,是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迹有古滎陽城遺址,古滎漢代冶鐵遺址,紀公廟、周苛廟、城隍廟、孔氏家廟及風景優美的黃河風景名勝區、黃河大觀、大河莊園等。
古滎鎮
公元前六、七世紀,鄭國在古滎鎮一帶建設城牆。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為避水患,從黃河南岸遷於此,在滎陽故城上修建為舊榮澤縣城。
1953年2月,建鄭州市郊區古滎區。
1955年9月,建郊區古滎鄉。
1958年8月,建古滎公社。
1961年5月,恢復古滎區。
1963年2月,復設古滎公社。1983年,由古滎公社改為古滎鄉。
古滎鎮
1995年6月,由古滎鄉改為古滎鎮。
1997年,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古滎、紀公廟、程庄、師家河、曹村坡、馬村、黃河橋、孫庄、保合寨、南王村、嶺軍峪、張定幫、牛庄、崗李、前劉、惠濟橋、新莊、鐵爐砦18個行政村。
2003年,師家河行政村划入邙山區(2004年更名為惠濟區)城區,由老鴉陳街道管轄;新莊、前劉、崗李3個行政村劃歸毛庄鎮(2005年改製為大河路街道)管轄。
2005年,保合寨、牛庄、惠濟橋、鐵爐砦4個行政村划入惠濟區城區,由大河路街道管轄。
2016年12月,古滎鎮新成立西山社區。至此,古滎鎮下轄古滎、紀公廟、程庄、馬村、曹村坡、南王村、黃河橋、孫庄、嶺軍峪、張定幫10個行政村和西山社區1個社區。
區劃沿革
2008年3月25日,古滎鎮鐵爐寨、牛庄、保合寨、惠濟橋等4個行政村入大河路街道。
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下轄10個行政村,設有74個村民小組。
下轄地區 | |||
古滎 | 程庄 | 馬村 | 紀公廟 |
曹村坡 | 南王 | 孫庄 | 黃河橋 |
嶺軍峪 | 張定邦 |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古滎鎮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下轄村/社區 | 政府駐地 | |||
西山社區 | 古滎村 | 程庄村 | 馬村 | 古滎村大河路1號 |
紀公廟村 | 張定邦村 | 曹村坡村 | 南王村 | |
孫庄村 | 黃河橋村 | 嶺軍峪村, |
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總人口3025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04人,城鎮化率1.8%;農村人口29749人;另有流動人口2257人。總人口中,男性14703人,佔48.6%;女性15550人,佔51.4%;14歲以下4114人,佔13.6%;15—64歲23749人,佔78.5%;65歲以上2390人,佔7.9%。2011年,古滎鎮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4.4‰,自然增長率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9人。
截至2017年末,古滎鎮常住人口為38693人。截至2018年末,古滎鎮戶籍人口為38091人。
古滎鎮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民辦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898人,專任教師36人;小學5所,在校生1269人,專任教師10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在校生931人,專任教師8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在校生1420人,專任教師143人;高職(專科)院校在校生2800人。古滎鎮主要學校有鄭州市二十中學,河南省職業藝術學院在境內。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0個,演職人員1000人;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85平方米,藏書8600冊;還有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三級甲等醫院1個,病床5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6張,固定資產總值77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8人,其中執業醫師17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7人。2011年,古滎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全年完成診療8.80萬人次,住院手術157台次,出院病人1466人次。2011年,古滎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580人,參合率100%。社會保障
古滎鎮
2011年,古滎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34戶,人數216人,支出45.4萬元,比2010年增長1.1%,月人均175元,比2010年增長1.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8.5萬元,比2010年增長1.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人,支出6.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人,支出1萬元;農村醫療救助6人次,農村臨時救濟200人次,支出5萬元。2011年,古滎鎮新增就業人員222人,1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2%,全年共幫助1戶零就業家庭實現一人就業,組織2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192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36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123元,比2010年增加98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123元,比2010年增加121元。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100%。有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2件,結案12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1件,佔100%,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12件,結案率100%,調解組織受理(含仲裁機構案外調解)12件,結案率為92%。有各級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爭議12件,比2010年減少50%,涉及勞動者112人,比2010年減少50%,其中集體勞動爭議1件,涉及勞動者32人,當期共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件,比2010年減少50%。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郵政網點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0千米,投遞點19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1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全年完成12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全年完成2500件,全年征訂報紙20萬份、期刊3000冊;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8個;有固定電話用戶8271戶,比2010年增加180戶,電話普及率達67%,比2010年提高1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8381戶,行動電話普及率35%,比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網際網路埠總數12524個,寬頻接入用戶5386戶,比2010年增加356戶。
基礎設施
橋樑
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有橋樑2座,總長度100米。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有小遊園6個,遊園面積2.9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5公頃,綠化覆蓋率90.3%,人均綠地1.84平方米。
古滎鎮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黃河風景名勝區;其他景區有黃河大觀、大河莊園等。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古滎鎮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產業由高產向高效優質和生態型轉變,按照“一般不種糧食、不種一般糧食”的思路,古滎鎮逐步成為鄭州市重要的禽、蛋、奶、肉、蔬菜等供應基地和花卉苗木生產基地;第二產業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包裝彩印、車輛改裝、房地產為龍頭的支柱企業;第三產業、旅遊業、商貿服務業蓬勃發展。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798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36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10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828元。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生態經濟強鎮為奮鬥目標,按照區委提出的“立足現實、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加快發展、確保穩定”二十字工作方針,在鎮黨委的領導下,以“突出一個中心,確保一個重點,打好兩個基礎,做好四項工作”為主題,即突出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確保解決“三農”問題這個重點,打好乾部作風建設和村委換屆兩個基礎,紮實做好穩定、安全生產、計劃生育、廉政建設四項工作,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古滎鎮
2005年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完成財政收入1396萬元,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8880萬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6581萬元,完成非公有制經濟稅收647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4%。
2011年,古滎鎮財政總收入513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692萬元。2011年,古滎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1200元。
截至2018年末,古滎鎮有工業企業43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3個。
農業
古滎鎮是河南省葡萄、桃等農產品生產基地。2011年,古滎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1882萬元,比2010年增長4%,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古滎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古滎鎮生產糧食9484噸,其中小麥5073噸。古滎鎮畜牧業以飼養家禽、生豬、奶牛、羊為主。2011年,古滎鎮生豬飼養量20000頭,年末存欄14219頭;羊飼養量300隻,年末存欄200隻;牛飼養量2024頭,年末存欄2024頭;家禽飼養量90萬羽,為市場提供禽蛋1388噸。生產肉類2552噸,其中豬肉2050噸,牛肉1.1噸,羊肉2.6噸,禽蛋3192噸,鮮奶2749噸;畜牧業總產值999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5.7%;水果種植面積2300畝,主要品種有葡萄、蘋果、桃。古滎鎮漁業以養殖鯉魚、草魚、鯧魚為主。2011年,古滎鎮魚塘養殖面積850畝,產量2300噸。
工業
2011年,古滎鎮工業總產值為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2%。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660人,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職工460人,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000多萬元,比2010年增長12%。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古滎鎮古集貿市場有商業網點;全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7.1億元,比2010年增長16%。
旅遊業
2011年,古滎鎮接待國內遊客9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000萬元。
郵電業
2011年,古滎鎮郵政業務收入為4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800萬元。
職位 | 姓名 |
黨委書記 | 梁俊軍 |
鎮長 | 劉庚健 |
古滎鎮有214省道過境,總長15千米。
公交:322路、723路,271路,游1路
古滎鎮
位置境域
古滎鎮地處惠濟區西部,東鄰大河路街道,南接溝趙鄉,西與滎陽市廣武鎮毗鄰,北臨黃河,距惠濟區人民政府駐地8千米,區域總面積77.67平方千米。
古滎鎮
水文
古滎鎮北有黃河、中部有枯河(俗稱礫石溪)、南部有索須河貫穿東西,引黃乾渠貫穿南北。
自然資源
2011年,古滎鎮有耕地1.8萬畝;林地面積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