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橋

浙江省杭州市明代古橋

萬安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橋長50.5米,寬4.7米,拱高5米,凈跨10.5米,是當時城中最高的橋樑。橋的周圍空曠寬闊,支流眾多,碼頭林立。萬安橋碼頭除了貨運外,客運是它一大特色。

簡介


萬安橋
萬安橋
萬安橋,東河橋樑。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由錢科建造。此橋東通建國路,西對小營巷,跨東河。錢科樂善好施,所居近渡船埠,后河上架木橋,但橋窄小,多溺水者,錢科舍屋為路,直達河畔,行者德之,稱為南橋,后錢科更其名為萬安橋。此橋為單孔石砌拱橋,兩邊有石階。橋長50.5米,寬4.7米,拱跨l0.5米,凈空3.45米。

歷史


萬安橋兩側
萬安橋兩側
民國時期,杭州的主要物流客流途徑是水運。當時民船的出發和到達碼頭,城外主要是湖墅、大關、拱宸橋,城內則在萬安橋、菜市橋等地。
那時的萬安橋是東河第一大碼頭。
萬安橋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橋長50.5米、寬4.7米、拱高5米、凈跨10.5米,是當時城中最高的橋樑。橋的周圍空曠寬闊,支流眾多,碼頭林立。
萬安橋碼頭起到了南北客運貨運對流的水路樞紐作用:茶葉、草紙、黃酒、火腿、麻布、棕絲、雜貨、捲煙、米面、絲織、砂糖等各種貨物都在這裡集散。
客運民船白天黑夜都有,白天的客運民船被稱為快船,有兩名船夫搖櫓,另外兩名船夫在岸上拉縴,大多在上午開船,行程50華里以內,當天返回。
夜航船,只有兩名船夫搖櫓,沒有岸上拉縴的,每天傍晚出發,速度較慢,船資也較為低廉。萬安橋的夜航船可搖至餘杭、瓶窯以及更遠的海寧、湖州,也可至富陽、諸暨和紹興。快船和夜航船的總數在2000艘以上。
明末學者張岱等人特意編著了專為夜航船旅客提供談資的工具書《夜航船》。《清稗類鈔》中記載:“浙江臨水州縣各鄉,皆有航船,男女老幼,雜處其中。以薄暮開馳者為多,解纜時,鳴鑼為令,以告大眾。”客旅船上,長夜難熬,一路談天說地,以消磨時光,也以此炫耀學問。
張岱曾說:“天下學問,唯夜航船中最難對付。”
萬安橋的風貌,基本保存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