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桅
博士生導師
王義桅,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研究領域主要為歐洲一體化與中歐關係、公共外交、中國外交、北約研究等。
大事件
1971
出生
1971年出生。
1998-09
獲國際關係的博士學位
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國際關係的博士學位。
2001-07
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任教
2001年7月至今於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任教(2001年7月晉陞講師、2005年5月晉陞副教授、2010年5月晉陞教授)。
2013-01
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教授
2013年1月至今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教授。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89年7月~1993年7月 | 華東理工大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學士 |
1995年9月~1998年7月 | 復旦大學 | 國際政治 | 碩士 |
1998年9月~2000年7月 | 復旦大學 | 國際關係 | 博士 |
1993年9月~1995年7月在天津聯合化學有限公司動力部工作(環境助理工程師)
2000年9月~2001年6月任美國耶魯大學福克斯學者(Fox Fellow)
2001年7月~今於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任教(2001年7月晉陞講師、2005年5月晉陞副教授、2010年5月晉陞教授)
2002年6月~2002年9月任法國外交部“中國社會科學精英學者”暨巴黎政治科學院訪問學者
2004年2月~2004年6月兼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室副主任
2005年3月-12月任韓國延世大學國際學大學院韓國國際交流財團-延世大學訪問教授
2008年4月~2011年2月任中國駐歐盟使團外交官(外交部借調)
2011年3月~2012年12月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執行院長
2013年1月~今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教授
研究領域
一、率先出版多本、多語種“一帶一路”研究專著和文章,全球巡講“一帶一路”,在國內外引發廣泛反響,率先在高校開設“一帶一路研究”課程;
二、國內開展公共外交研究最早的學者之一,率先在國際頂級刊物發表中國公共外交論文;
三、推動建立中歐學術連線,倡導全球視野下研究中歐關係及大歐洲研究,倡導海洋文明研究,代表作《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引起中歐學界、媒體的廣泛關注,《光明日報》2013年6月18日專門就該書舉辦學術研討會;
四、推動中國北約問題研究,主編“中國北約研究叢書”,率先在高校開設“北約研究”課程;
五、推動中國夢的國際內涵與世界意義研究,率先提出“中國夢也是世界夢”,引發國內外討論;
六、最早開展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理論、系統批判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並倡導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的學者之一,相關成果在《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專著《超越國際關係:國際關係理論的文化解讀》及海外“非西方國際關係理論”教材發表;
七、廣泛參加國內外論壇和接受國內外媒體採訪,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打造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倡導學術自覺與學術自信;
八、深入參與智庫工作,積極為國家獻計獻策,有關建議獲得最高領導人批示。
著作
1、China Connects the World: What Behind The Belt & Road Initiative,New World Press, April. 2017.
2、《再造中國:領導型國家的文明擔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版。
3、《一帶一路:中國崛起的天下擔當》,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版。
4、《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商務印書館2016年6月版。
5、《天命:一個新的領導型國家的誕生》(與程亞文合著),群言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6、The Belt & Road Initiative: What China Will Offer the World in Its Rise, New World Press, Feb. 2016.
7、《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版。
8、《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版。
9、Wang Yiwei, Haishang: Revelations of European CivilizationSCPG Publishing Corporation,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Horizon Media Co., Ltd. 2014
10、《超越均勢:全球治理與大國合作》,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3月版。
11、《被神話的美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2月版。
12、《超越國際關係:國際關係理論的文化解讀》,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13、《世界是橢圓的:未來國際秩序展望》,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4、《世界圍繞美國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版。
王義桅學術著作
16、《轉型的北約與變動的世界》(王義桅編,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年1月版);
17、《北約是什麼——北約重要歷史文獻選編I:冷戰後部分》(王義桅等編譯,2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4月版。
18、《北約是什麼——北約重要歷史文獻選編IV:1949-1959》(許海雲等編譯,2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6月版。
19、《北約是什麼——北約重要歷史文獻選編II:1960-70》(劉得手等編譯,2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年4月版。
20、《北約是什麼——北約重要歷史文獻選編III:1971-1991》(李海東等編譯,2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年4月版。
21、《轉型中的北約》((美)伊萬·迪內夫·伊萬諾夫著、趙文亮譯,27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3月。
22、《北約概覽》(布萊恩·柯林斯著、唐永勝、李志君譯,17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3月版。
23、《挑戰與應戰:新世紀的北約》(許海雲編著,23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1月版。
24、《透視新北約:從軍事聯盟走向安全-政治聯盟》(高華著,5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25、《北約與恐怖主義》(羅天虹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26、《大國政治的悲劇》(約翰·米爾斯海默著,王義桅、唐小松譯,50萬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7、《美國和美國的敵人》(伊多·奧倫著、唐小松、王義桅譯,22萬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8、《全球視野下的中歐關係》(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4月版)(主編)。
29、《中美國家利益比較研究》(時事出版社2004年6月版)(與倪世雄共同主編)。
30、《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第7~10章(10萬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版。
論文
200篇,CSSCI70篇,SSCI5篇,發表於中、美、英、法、德、荷、西、意、日、韓、印、印尼、土耳其、智利等國學術期刊,其中英文36篇,法語、德語、義大利語、印尼語與土耳其語各1篇,60餘篇被《新華文摘》、《新華月報》、《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紅旗文摘》等轉載。
1.OBOR and Sino-EU Relations, WorldTrends - the foreign policy journal, No. 2, 2016.
2.“One Belt One Road: Opportunities for Europe-China Cooperation”, Europe’s World May 13 2015,
3.“China’s “New Silk Road”: A Case Study in EU-China Relations”, in Alessia Amighini and Axel Berkofsky (eds). Xi’s Policy Gambles: Bumpy Road Ahead, ISPI, Edizioni Epoké2015.
4.“Economic Interests Attract China to Russia, Not Edgy Policies”, Yale Global 2015. 02.04
5.“Why China-European Union Relations Are not So Strategic: Ten Hypothesis”, in Fredrik Erixon & Krishnan Srinivasan (ed.), EUROPE in EMERGING ASIA, Rowman Littlefield 2015.
6.“Chinese Drea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Zhang Yongjin (ed.), The Chinese School(s) of IR and Its Critics, Routledge 2015.
7.Why Do Latinos Misunderstand China? Ten Sources of Misunderstandings of Latin America towards China, Boletín Prospectiva Internacional del Centro de Estudios de Relaciones Internacionales (CERI), n° 6, Diciembre – enero de 2014 – 2015
8.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Global Commons,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November 10, 2014.
9.“The Myth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the Mission of Chinese Drea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Oct. 2013.
10.“Making China-EU Relations Geniunely Strategic?” Europe’s World, Summer, 2013.
11.“When Chinese Dream Meets European Dream”, Clingendael Asia Forum , July 16. 2013.
12.“Chinaand NATO: One from Venus, One from Mars?” NATO Research Online 3 (2013)
13.“Relational Dimensions of a Chinese Model of Public Diplomacy?” in R.S. Zaharna (ed.) Relational, Network and Collaborative in Public Diplomacy, Routledge, 2013.
14.“The Domestic Constrains of the Rise of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The Hague Journal of Diplomacy 7 (2012) 1-14.
15.“Between Culture for Diplomacy and Diplomacy for Culture: Chinese View of Cultural Diplomacy”, IP–Journal, DGAP -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2.
16.“Chinaand the EU in Global Governance: Seeking Harmony in Identities”, in Jan Wouters, Tanguy de Wilde, Pierre Defraigne eds, China, the EU and Global Governanc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2.
17.“Clash of Identities: The Real Challenge for Sino-US Relations in the Future” ,The hyperGlobal 100, July 2011.
18.“Seven lessons forAmerica”, America Review (cover story), September, 2011.
19.“Die Bedeutung des Lebens verstehen”, Kulturaustausch, July, 2011. in German.
20.“Is Chinese-European Cultural G 2 Possible? A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s of ‘Harmonious World’ and ‘Global Governance’”, Acque e Terre (Marco Polo Magazine) , No.1, 2011. in English/Italian.
21.“Clash of Identities: WhyChinaand the EU are Inharmonious in Global Governance”, UNISCI Discussion Papers, nº 24 (October 2010).
22.“The Identity Dilemmas of EU Normative Power: Observations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ndré Gerrits eds., Normative Power Europe in Global Politics, chapter 6, Clingendael European Papers, December, 2009.
23.From Complement to Convergence: How U.S.-China Relations Cope with the Reversible Globalization? Freeman Report at CSIS, October 2008 - vol.6, no.10.
24.Between Copying and Constructing: China Is Seeking Its IR Theory, in Arlene B. Tickner and Ole Wæver,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holarship Around the World (ISBN: 978-0-415-77236-5), chapter 6, Routledge 2008.
25.Seeking Chinese New Identity: the Myth of Chinese Nationalism,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4, 2008.
26.Public Diplomacy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Soft Power, The Annals of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SSCI), March 2008 616: 257-273.
27.Back to the Common Sense: Book review on Bounding Power: Republican Security Theory from the Polis to the Global Village,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No. 3, 2007.
28.Between Science and Art: Questionabl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No. 2, 2007.
29.On National Ident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A Chinese Perspective, ICFAI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1, 2007.
30.China’s Rise: An Unlikely Pillar of US Hegemony,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Spring 2007.
31.Rethink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 Perspective of Sino-U.S. Relations, Pacific Focus(SSCI), No.1, 2006.
32.China’s Role in Dealing with the North KoreanNuclear Issue, Korea Observer (SSCI), Volume 36:3 (September 2005).
33.Between Enterprise and Compromi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s Diplomacy after the Iraq War, Asia Perspective, Vol. 28, No.3, 2004.
34.“新型國際關係的時代使命與中國擔當”,《人民日報》理論版2016年5月23日。
35.修昔底德陷阱並不必然存在,《人民日報》理論版2016年4月17日(馬克思主義文摘2016年第4期全文轉載)。
36.“提升國際話語權的‘一帶一路’契機”,《紅旗文稿》2016年第2期。
37.“一帶一路的國際話語權探析”,《求索》2016年第2期。
40.“一帶一路的投資風險”,載陳元、錢穎一主編:《“一帶一路”金融大戰略》,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版。
41.“如何對歐洲人講‘一帶一路’”,載《一帶一路百人論壇文集》,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42.“一帶一路的文明解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43.“一帶一路帶給中歐合作的機遇”,丹麥JAP雜誌,2015年第6期。
44.“為什麼說中國夢對美國夢是機遇而非威脅”,《人民論壇》2015年第20期。
45.“講好中國故事要實現三超越”,《對外傳播》2015年第9期。
46.“表達中國應如何表達?表達什麼?”《人民日報》理論版2015年9月1日。
47.“國之交為何民不親:中德相互認知悖論解析”,《德國研究》2015年第4期(與博士生李燕燕合寫,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48.“熱話題與冷思考——關於一帶一路與中國外交的對話”,《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年第4期(頭篇)。
49.“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首家泛歐洲性智庫的崛起之路”,《光明日報》2015年8月12日。
50.“一帶一路的合作機制分析”,《改革》2015年第8期。
51.“一帶一路的中國智慧”,《當代世界》2015年第8期。
52.“中國在‘一帶一路’中的三大擔當與使命”,《前線》2015年第7期。
53.“一帶一路的道德風險”,《東北亞論壇》2015年第4期(與碩士生鄭棟合寫)。
54.“一帶一路絕非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求是》2015年第13期。
55.“‘一帶一路’的三五效應”,《中國經濟報告》2015年5月。
56.“中歐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合作”,《對外援助》2015年第4期。
57.“中國公共外交的自信與自覺”,《紅旗文稿》2015年第4期。
58.“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當代中國正在形成的新話語體系”,《人民日報》理論版2015年1月21日(《紅旗文摘》2015年第5期全文轉載)。
59.“改革的自信與自覺:重新認識中國改革的世界意義”,《當代世界》2014年第12期。
60.“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需破除幾大悖論”,《人民論壇》2014年12月下。
61. “TTIP的戰略與經濟效應”,《國際問題研究》2014年第6期(合寫,第二作者)。
62. 中國模式既發展中國又造福世界”,《人民日報》理論版2014年11月11日(《紅旗文摘》2015年第1期摘編)。63. “文明復興與領袖力量”,《人民論壇》2014年10月上。
64.“反歐勢力將歐洲引向何方”,《當代世界》2014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5年第3期全文轉載)。
65.“絲綢之路公共外交的使命”,《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15年第4期全文轉載)。
66.“孔子學院與公共外交的三步走”,《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第3期。67.“全球化時代的大國安全觀——中國的安全文明及其對西方的超越”,《學術前沿》2014年第6月上。
68.“全球公域:思想淵源、概念譜系與學術反思”,《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與博士生合寫)。(“世界經濟統計學2014年最佳中文論文TOP10文章)
69.“現實主義是西方基督教內部理論”,《國際關係研究》2014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4年第8期全文轉載)。
70.“烏克蘭危機是運籌大國關係的契機”,《當代世界》2014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4年第9期全文轉載)。
71.“如何克服中國公共外交的悖論”,《東北亞論壇》2014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14年第8期全文轉載)。
72.“第五個現代化與東西互鑒”,《人民論壇》2014年4月下。
73.“周邊公共外交的文明擔當”,《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第1期。
74.“中國夢的世界意義”,《戰略界》2014年第2期。75.“中國夢也是社會主義夢”,《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76.“TTIP對華戰略擠壓效應值得關注”,《中國經濟社會論壇》2014年第1期。
77.“打造國際話語體系的困境與路徑”《對外傳播》201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4年第6期全文轉載)。
78.“中國特色的全球公域觀散見”,《戰略研究》2013年第6期。
79.“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巧霸權?”《學術前沿》2013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14年第3期全文轉載)。
80.“智庫使公共外交更靈巧”,《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秋季號。
81.“國際關係理論的中國夢”,《世界經濟與政治》2013年第8期(合寫,第一作者,《紅旗文摘》2013年第8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13年第12期頭條全文轉載:
82.“實現中國夢呼喚海洋文明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30日。
83.“以和合共生實現三重超越——中國的新型大國關係理論基石”,《學術前沿》201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84.“北約研究大有可為”,《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5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13年第8期全文轉載)。
85.“外交自信·外交自覺·外交自尊——中國外交新政芻議”,《中國與世界觀察》2013年第2期。
86.“中國夢:破解后崛起時代的道統性難題”,《學術前沿》2013年第2期。
87.“中國公共外交的三聲境界”,《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春季號。
88.“歐債危機也是歐洲文明危機”,《學術前沿》2012年第12期(《紅旗文摘》2013年第2期轉載)。
89.“中國外交如何爭取國際話語權”,《學術前沿》2012年第10期上(《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13年第1期全文轉載),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轉載)。
90.“身份的衝突:為何中歐在全球治理中不夠和諧”,入選《上海市社科界第十屆學術年優秀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91.“美國重返亞洲的理論基礎:以全球公域論為例”,《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13年第1期全文轉載)。
92.“全球公域與美國巧霸權”,《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2期。
93.“歐債危機的戰略影響”,《德國研究》2012年第1期。
94.“歐洲一體化經驗的時空局限性”,載《歐洲一體化史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框架》,周弘、劉作奎主編,時事出版社2011年版。
95.“超越和平崛——中國實施包容性崛起戰略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世界經濟與政治》2011年第8期。
96.“中國對歐公共外交:目標、進展與挑戰”《現代國際關係》2011年第8期(合寫,第二作者)。
97.“中國公共外交的三重考驗”,《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秋季號。
98.“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夏季號。
99.“公共外交的目標及其實現”,《公共外交》2011年春季號。
100.“中國對歐公共外交的使命”,《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4期。
101.“公共外交:美國之可學與中國之可為”,《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3期。
102.“中國公共外交的三重使命”,《公共外交通訊》2010年創刊號。
103.“美國亞太秩序觀的新變化及其面臨的挑戰”,《國際觀察》2009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報》摘要)。
104.“國際關係理論的人性”,《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年第4期。
105.“中印共同崛起的國際政治意義”,《國際觀察》2007年第4期。
106.“國際關係的理論性”,《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第4期。
107.“和諧世界的三重內涵”,《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2期。
108.“探詢中國新的身份:民族主義的神話”,《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06年第5期全文轉載)。
109.“公共外交:信息時代的國家戰略工具”,《國際問題研究》2005年第1期(合寫,第二作者)。
110.“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理解韓國外交”,《國際論壇》2005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2期摘要轉載)。
111.“自由主義的美國根源與表現形式”,《國際問題論壇》2004年秋季號。
112.“‘三個代表’與中國的公共外交”,《復旦學報》2004年增刊(《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113.“中國的國際文明觀與中國政治文明的國際化”,《東南學術》2004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6期頭條全文轉載)
114.“和平崛起的三重內涵”,《環球時報》2004年2月13日(《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04年第5期全文轉載,《亞洲時報》、《中國日報》、《大國》、《和平崛起研究》等國內外媒體、書刊全文轉載)。
115.“為什麼沒有中國的國際關係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1期。
116.“國際關係理論的國家性”,《美國研究》2003年第4期(此文獲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上海市社聯2003年度優秀論文獎並被摘要收錄《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
117.“再論國際關係民主化”,《社會科學》2003年第12期((《新華文摘》2004年第2期摘要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4年第5期全文轉載,合寫,第二作者))。
118.“從‘進攻”到“防禦’:美國公共外交戰略的角色變遷”,《美國研究》2003年第3期。(合寫,第二作者)
119.“戰爭原因的‘生命力假說’——大戰過時論及其它”,《國際觀察》2003年第5期(特稿)(《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4年第7期全文轉載)。
120.“美國進攻型現實主義的中國威脅論”,《國外理論動態》2003年第6期。
121.“國際關係理論系譜中的《大國政治的悲劇》”,《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7期(學術隨筆)。
122.“公共外交對國際關係理論的衝擊:一種分析框架”,《歐洲研究》2003年第4期。(合寫,第二作者)
123.“大國政治的悲劇與國際關係理論的悲劇”,《學術界》2003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4期轉載)。(合寫,第一作者)
124.“試析美國公共外交及其局限”,《現代國際關係》2003年第5期。(合寫,第二作者)
125.“美國公共外交研究的興起及其對美國對外政策的反思”,《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4期。(合寫,第二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
126.“論比較國際關係學及國際關係理論的中國學派”,《開放時代》2002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3年第2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合寫,第一作者)
127.“試析美國文化從歐洲化到國際化的發展”,《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8期。(合寫,第二作者)
128.“在科學與藝術之間:質疑國際關係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第9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129.“三角和平與國際關係的三維世界”,《太平洋學報》2003年第3期[《國際關係研究:理論、視角與方法》文匯出版社2002年版轉載]。
130.“論國際關係民主化”,《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2年第8期全文轉載)。(合寫,第二作者)
131.“國會研究:美國研究的新支點”,《復旦學報》2002年第2期。(合寫,第二作者)
132.“均勢與國際秩序:后冷戰時代的思索”,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1年第6期論點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1年第5期全文轉載)。(合寫,第一作者)
133.“婦女問題:歷史、現狀與未來”,載《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
134.“從霸權穩定論到單極穩定論:冷戰後現實主義的回歸”,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9期。(合寫,第一作者)
135.“環境問題對國際關係的影響”,載《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0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36.“國家安全的時代變遷與研究困境”,載《國際觀察》2000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0年第8期全文轉載)。
137.“霸權均勢:冷戰後美國的戰略選擇”,載《美國研究》2000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第1期摘要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0年第6期全文轉載)
138.“東盟的安全政策及其實施”,載《當代亞太》1999年第2期。
139.“國家主權的‘生命力假說’”,《歐洲》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1998年第11期全文轉載)。(合寫,第二作者)
140.“科技進步與全球問題”,《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科技管理與成就》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合寫,第二作者)
141.“全球化時代的婦女問題”,《復旦學報》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婦女研究》1998年第4期全文轉載)。(合寫,第二作者)
142.“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中的南中國海問題”,《東南亞研究》1998年第5期。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