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豬

偶蹄目豬科動物

藏豬被毛多為黑色,部分豬具有不完全“六白”特徵,少數豬為棕色,也有仔豬被毛具有棕黃色縱行條紋。藏豬主產於青藏高原,包括雲南迪慶藏豬、四川阿壩及甘孜藏豬、甘肅蕨麻豬以及分佈於西藏自治區山南林芝昌都等地的藏豬類群。藏豬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豬種,也是我國寶貴的地方品種資源,也是我國國家級重點保護品種中唯一的高原性豬種。藏豬長期生活於無污染、純天然的高寒山區,具有適應高海拔惡劣氣候環境、抗病、耐粗等特點,但繁殖力低。

2020年5月29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藏豬是其中之一。

形態特徵


藏豬體形小,頭嘴尖,頭狹額面直,無皺紋,耳小直立,身軀窄,背腰稍凸,后軀較前軀略高,四肢結實緊湊,適宜爬坡,善於奔跑,視覺發達,被毛多黑,少量棕毛,部分豬額部、肢端、尾尖白色,鬃毛長而密,並有大量絨毛,嗅覺靈敏而便於覓食,能逃避獸敵和抵禦嚴寒。成年豬一般在25千克~33千克,母豬重於公豬,一般體高40厘米~50厘米,體長85厘米左右,母豬一般有5對~6對乳頭。
嘴筒長、直,呈錐形。額面窄,額部皺紋少。耳小直立或向兩側平伸。行動靈活,適應高原生態環境。體軀較短,胸較狹,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線較平,后軀較前軀高,臀部傾斜。四肢結實緊密,蹄質堅實、直立。鬃毛長而密,延伸到肩部,長度12~18厘米,冬季密生絨毛。被毛多為黑色,約佔83%,少數為棕色。乳頭多為5對。藏豬終年放牧,飼養管理粗放,生長發育緩慢,以雲南省的藏豬體型較大,成年公豬體重36千克,體長82厘米,胸圍75厘米,體高47厘米。成年母豬相應為41千克,88厘米、78厘米和50厘米。
藏豬肉乾
藏豬肉乾

棲息環境


藏豬能適應惡劣的高寒氣候、終年放牧和低劣的飼養管理條件,在海拔2500~3500m的青藏高原半山區,年平均氣溫7℃~12℃、冬季最低-15℃、無霜期110~190天、飼料資源缺乏、每天放牧10小時左右的嚴酷條件下,藏豬仍能很好地生存下來。這種極強的適應能力和抗逆性,是其他豬種所不具備的獨特種質特性。
藏豬母子
藏豬母子

生活習性


藏豬採食範圍極廣採食能力極強。從草本到木本,從根莖到葉果,從地上到地下,從水面到陸地,均可採食。在水草豐茂、食物充裕、敵害較少之地一般滯留時間較長;一旦採食、飲水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時,豬群便自發性地遷移別處。
主要採食蕨麻、野蒿、野胡蘿蔔、珠芽蓼、野苜蓿和農作物落谷。藏豬每日放牧10小時,採食時間佔85%,全日可採食3.71千克飼草。
藏豬豬仔
藏豬豬仔

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青藏高原的地方豬種。主要分佈於西藏自治區的山南、昌都、拉薩,四川省的阿壩、甘孜,雲南省的迪慶和甘肅省的甘南等地。
關於藏豬的原產地說法不一,據提供的文章和資料顯示,我國純種藏豬主要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甘南、岷縣、川藏交界的藏區和雲南迪慶香格里拉等地區。近十年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在高原地區生活了幾千年的古老品種藏香豬開始被引種到內地,並且部分地區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四川,甘肅,陝西,山東,江蘇,貴州,江西,福建,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湖北,重慶,雲南,青海,湖南、廣西廣東等地都有養殖。其中雲貴川陝蘇發展的比較好。
產區地形複雜,大致分為高山區、半山區和河谷區:
①高山區,海拔3000m以上的牧區,豬較少,豬常年放牧;
②半山區,海拔2000~3000m之間的半農半牧區,是藏豬的主要產區,少量補飼;
③河谷區為農區,畜牧業以豬為主,適當補飼。
藏豬放養
藏豬放養

生長繁殖


胎生。但由於繁殖能力極低,多人工繁殖。公、母豬混群放牧,任其自然交配,母豬一般產仔一二胎后閹割肥育。頭胎母豬產仔4.6頭,三胎及三胎以上6.4頭,仔豬初生重0.4~0.6千克,2~3月齡自然斷奶,斷奶個體重2~5千克。由於飼養管理差,母豬性野,加上野獸猛禽的侵害,哺育率僅69.21%。
肥育豬增重緩慢,12月齡體重為20~25kg,24月齡35~40kg。宰前體重48.62kg時,屠宰率為66.6%,胴體中瘦肉率52.55%。
藏豬菜品
藏豬菜品

保護現狀


種群現狀

藏豬主要分佈於雅魯藏布江中游和藏東南地區海拔2900~4100米的森林和河谷地,屬地方型原始品種,普遍放養,以採食可食性野生植物等為主,輔以穀物。藏豬有“高原之珍”之美譽。
專家介紹,藏豬全身都是“寶”,具有肉質鮮嫩、高鈣低脂、營養豐富等特徵。中國加大對藏豬遺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藏豬純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同時數量有了一定的增長。
早在20世紀90年代,自治區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就對藏豬資源進行深入調研,並明確了藏豬遺傳基因對畜牧業發展的寶貴價值。
工布江達縣是西藏藏豬原種保護最好的縣,為了不讓原種藏豬品種消失或使外來豬種“入侵”,縣政府正在積極向國家和自治區申報國家級藏豬遺傳資源保護區。專家指出,西藏如果能建成國家級藏豬遺傳資源保護區,相關專家將採用現代科技手段,找出藏豬種質資源中某些特殊用途的基因,並對其進行測序和定位,建立DNA文庫。

遺傳保護

1993年,有關方面將工布江達縣錯高鄉確定為藏豬原種保護區,國家每年劃撥藏豬保種專項資金。2004年,藏豬品種正式列入《中國畜牧品種志》,被正式確定為地方原始豬種。
2010年8月29日,工布江達縣“國家級藏豬遺傳資源保護區”申請日前初步通過專家認證,這意味著藏豬DNA文庫有望建立,這對藏豬遺傳資源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5月29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藏豬是其中之一。

克隆藏豬

2020年12月3日下午3點30分,西藏自治區第一例克隆藏豬在西藏農牧學院藏豬研究中心誕生,標誌著體細胞克隆保種技術在西藏首次成功運用,填補了西藏在這一科學領域的空白。
藏豬群
藏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