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

豬幼崽的一種別稱

仔豬piglet;pigling小豬。也叫“仔豬”剛出生的小豬,一直長到30公斤左右的豬,都稱為仔豬。中國較為有名氣的仔豬之鄉主要在安徽,江蘇一帶,這裡有大量的仔豬供應到全國各地,安徽長豐縣更有著中國仔豬之鄉的美譽,俗話說:流不盡的長江水,買不完的長豐豬。

物種簡介


仔豬之鄉

仔豬之鄉因其仔豬量多質優而受到商販和養殖戶的青睞。

情況調查

1:外購苗豬進行育肥飼養最重要的是要求苗豬具有好的健康水平。這樣,才可能做到苗豬的安全運輸和運輸后的順利飼養。因此,養豬戶在購買苗豬前應通過各種渠道對購豬場地的疫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應該向賣豬的養殖場詢問詳細的免疫記錄,以及平時的藥物使用情況,以便指導以後的飼養管理,如還應該接種什麼疫苗、預防治療藥物的選擇(避開因耐葯而無效的藥物,選用敏感藥物)等。此外,小型養殖戶可與信譽好的大型規模養殖場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常年在同一個場購買苗豬,這樣可更加順利的了解豬群的健康狀況,並可獲得一定的技術指導。
2:苗豬在運輸前不可喂的太飽,並在運輸前2-3天於飼料中添加增強體質、抗應激的藥物,如維生素C、多種維生素、葡萄糖等。臨運前用氣味大、刺激性小、可帶豬消毒的消毒水進行帶豬消毒。這樣一方面可起消毒作用,另一方面可減少不同豬群間的惡鬥。空氣流通運豬車輛應打開車輛戶,進行空氣對流,並打開火車車廂的一面車門,汽車車廂的后護板不能關閉。定時餵食將仔豬用配合料拌濕,上、下午各喂1次,喂7成飽。夏、秋季熱應供足飲水,多喂青料。氣溫特高時,應對豬體噴水降溫。分別管理仔豬按大小、強弱分別裝簍,弱小仔豬放在上面,並要對其對精心管理。防治疾病每天清掃車輛糞便,減少臭味,保持清潔衛生。細心觀察,發現病豬,應及時治診斷,對症治療。
3:運輸途中,夏天應注意防暑降溫,最好選在晚上涼爽時進行運輸;冬天應主要防寒保暖。此外,如果運輸時間較長,中途保證充足飲水的同時,應喂少量精料和青飼料仔防止小豬過於飢餓,體質下降。
4:苗豬到達目的地前應準備好欄舍,提前進行清掃、消毒。冬天,做好防寒準備,夏天做好防暑的準備工作。如冬天,在生豬到達前盡量將欄舍溫度保持在20-25度左右;夏天,注意溫度控制的同時,保持良好的通風,防止高熱、高濕。
5:苗豬到達后,注意良好環境的維持外,應供給充足的飲水,並在飲水添加電解多種維生素、葡萄糖,同時可飼餵少量精料和部分青飼料,精料中還可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等。到達后隨天數的增加慢慢恢復正常供料,1星期內完全按正常情況飼餵,這樣可防止仔豬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6:原有存欄豬的養殖戶應該在新進仔豬到達后注意做好與存欄豬的隔離防疫工作。新進苗豬到達1星期、恢復正常后開始進行有計劃的疫苗接種,切忌過早進行免疫接種。因為,苗豬經過長途運輸和新環境的應激后,體質下降。此時,接種疫苗一方面加重應激,另一方面也不能取得好的疫苗免疫效果。
7:如新進苗豬出現疫病,不要慌亂,先根據掌握的信息,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再進行具體的工作。某些養殖戶由於害怕烈性傳染病,一旦發現豬群出現異常,馬上將最強效的藥物用上,如飼料添加氟苯尼考(氯黴素類葯),強力黴素(激素類葯),黃芪多糖等等,肌肉注射頭孢類藥物,有些在飲水裡還要加藥。這樣,即使是1頭健康苗豬,也可能因中毒加應激而造成死亡。因此,只有根據掌握的信息,合理用藥,對症治療加上增強體質的輔助治療,豬群才可能大病化小,小病化無。不要想用大量的藥物,就能取得有什麼病就治什麼病的效果。
8:外購苗豬是小型養殖的起跑線,為做到不輸在起跑線上,做到科學謹慎的確很重要,特別是在生豬疾病複雜的今天,各位養殖戶朋友一定要改變以往經驗型養豬的思維,作好充分的準備后才能投入資本進行養豬。
9:新陳代謝是指動物從外界攝取的營養轉化為體內物質,同時把體內物質轉化為能量等,並將無用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通過新陳代謝,才能實現體溫的維持、肌肉收縮、腺體的分泌以及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苗豬的新陳代謝與其他動物一樣,包括蛋白質代謝糖代謝、脂肪代謝及水和無機鹽代謝等。苗豬食入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等營養物質,在體內酶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分解為最簡單的形式,才能被機體吸收並轉化為體內物質,然後再進行一系列的代謝,同時產生能量供機體利用,而將無用或有害的代謝產物排出體外。

生長繁殖


飼養注意事項

仔豬
仔豬
1、忌食鹽:食鹽可降低鏈黴素的療效,鹽中的鈉離子可使水在畜禽體內瀦留,引起水腫,因此,在治療腎炎和使用鏈黴素時應限喂或停餵食鹽。此外,食鹽還能加快溴製劑的排泄,在用溴製劑治療畜禽興奮疾病時也應減少食鹽的喂量。
2、忌麩皮:麩皮中含有大量的磷和少量的鈣,在治療畜禽軟骨病、尿路結石、腸結石、佝僂病時應禁喂麩皮。否則,病情會加重。
3、忌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多含有骨粉等多種礦物質,可以降低土霉素四環素的藥效。因此,在給畜禽服用上述抗生素時要禁用。
4、忌棉籽餅:棉籽餅能影響機體對維生素A的吸收,在防治畜禽維生素A缺乏症時,應停喂棉籽餅。
5、忌血粉:血粉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在給畜禽服補骨脂、旱半夏何首烏生地熟地等中草藥時,切忌與血粉同服。否則,會產生副作用。
6、忌豆類:黃豆、黑豆、紅小豆等豆類中含有鎂、鐵、鈣等礦物質,它們能與四環素、土霉素結合成難以吸收的物質,從而降低藥效。而綠豆既能解百毒,又能解百葯,因此,畜禽無論服用哪種藥物,都要絕對禁止服食綠豆製品。
7、忌高粱:高粱中含有收澀力極強的物質,能抵消瀉藥的藥效,故給畜禽服用瀉藥時要禁喂高粱。
8、忌菠菜:菠菜中含有較高的草酸,該物質能與消化道中的鈣結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鈣,阻礙機體對草酸鈣的吸收,故畜禽在補服鈣製劑時應停喂菠菜。

生理特點

不耐低溫
新生苗豬體內能量儲備不多及能量代謝的激素調節功能不全,對環境溫度下降極為敏感。新生苗豬體型小,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且又缺少濃密的被毛以及皮下脂肪不發達,故處於低溫環境中體溫散失較快而恢復較慢。出生苗豬在產後6小時內最適宜的溫度為35℃左右,2日內為32~34℃,7日齡后可從30℃逐漸降至25℃。
消化功能不完善
苗豬消化器官在胚胎期雖已形成,但結構和功能都不完善。隨著苗豬的生長發育,其消化器官的發育及消化功能具有一系列明顯的年齡特點。苗豬在哺乳期消化系統增長最迅速,到60日齡時胃重大約150克,為初生時的50倍左右。苗豬的消化器官除隨日齡的增長而發育外,同時還受飼養與飼料的影響。
生長發育迅速
仔豬生長快,是因為物質代謝旺盛,特別是蛋白質代謝和鈣、磷代謝要比成年豬高的多。生后20日齡時,每千克體重沉積的蛋白質,相當於成年豬的30~35倍,每千克體重所需代謝凈能為成年豬的3倍。所以,仔豬對營養物質的需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高,對營養不全的飼料反應特別敏感,因此,對仔豬必須保證各種營養物質的供應。苗豬初生時體重一般為1~1.5千克,經過2個月的飼養,體重可達15~20千克,增加10倍以上。
缺乏先天免疫力
出生后的苗豬吃足初乳,是防止苗豬患病、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容易得病仔豬出生時沒有先天免疫力,是因為免疫抗體是一種大分子γ--球蛋白,胚胎期由於母體血管與胎兒臍帶血管之間被6~7層組織隔開,限制了母體抗體通過血液向胎兒轉移。因而仔豬出生時沒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產生抗體。只有吃到初乳以後,靠初乳把母體的抗體傳遞給仔豬,以後過渡到自體產生抗體而獲得免疫力。

秋冬仔豬

進入8月下旬,氣溫晝夜溫差較大,有時白天接近30度,晚上驟然下降到10多度,如果不加強對豬舍內溫度的控制,就會對小豬的生長帶來影響。
白天室內溫度達到25度以上需降溫,除了開窗是最基本的,然後可以在舍內放上吹風機,或者往地上洒水,沖水,夜晚必須把窗子關嚴。
由於這個時期晝夜溫差大,所以飼養員都要勤快點,做到白天降溫,晚上保溫。特別是到了夜間,乳豬在4-7日齡舍溫在25-29℃,8-14日齡舍溫在22-25℃,長到15-21日齡舍溫在20-22℃,可見舍內的溫度是隨著乳豬的長大不斷降低的。
沒斷奶的是20天給豬做防疫,20天做豬瘟苗,然後25天做藍耳苗,30天注射偽狂犬,是防治豬得偽狂犬病的。
為了防止進苗后豬只打鬥時造成的傷口感染疾病,在對乳豬進苗后2-4天在每天中午餵豬時,用手提噴壺噴灑消毒,特別是頸部打鬥咬傷的部位,每天1次,連噴3天,對豬病防治將起到一定效果。而這期間,飼養員一定要增加進舍觀察的次數,以免因一時疏忽,錯過防治疫病的最佳時期。
小豬卧床不起,不愛動,渾身顫抖,排便水狀,自行到保溫箱內,都是生病的表現,一定要細心觀察,開始治療。
排便水狀是乳豬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為了防止乳豬拉稀,廣大養殖戶不妨把乳豬進料的時間分為分早、中、晚及夜宵四頓。早晚餐飼料中拌消炎止瀉藥,夜宵以喂空白料的方式飼餵,精神狀態好的豬群在採食時都會“搶食”,為了讓如豬能夠均勻採食,每餐投料時要分多次投入料槽,而且每餐的投料時間不少於半小時,除進苗開始幾天外,其他每一餐投喂的飼料,到豬只開始休息后料槽還要有少量的余料,這樣才能確保每一頭豬都能吃到足夠的飼料。

仔豬管理

有一些新手加入了養豬的行列。但由於新戶養殖經驗較少,常常在仔豬管理上方法不當,致使成活率低,直接影響經濟效益。那麼,對於仔豬的飼養管理,我們應當重點抓好哪些工作呢?
首先,在仔豬產出后,應立即用棉干布或毛巾清除口鼻及全身的粘液以防止窒息,然後將臍帶中血液推回體內,距腹部4厘米處用碘酒浸泡過的細線結紮並剪斷,再以濃度5%碘酒消毒。其次,在全窩仔豬生產完畢后,要及時剪掉每頭仔豬的尖牙。並在吃初乳前灌服抗生素(恩諾沙星)。此外,還必須精心做好保溫等方面的工作。
仔豬保溫由於出生仔豬皮下脂肪薄,抗寒能力弱,故要加強保溫。1-3日齡的溫度以30-32℃為宜;4-7日齡的溫度以28—30℃為宜;8-30日齡的溫度以22-26℃為宜。
仔豬保溫的主要措施,一是簡便法,即在豬欄內墊好乾草料,關好門窗,堵好牆洞縫隙處,防止寒風侵入;二是修建仔豬保溫室,即在母豬圈內一角建一佔地1平方米、高80-90厘米的小溫室,留一小門仔豬自由進出,室頂及周圍用草蓋嚴,室內墊干軟草。也可在小室里安裝紅外燈。初產3天仔豬吃奶後放保溫室,隨後仔豬會自行找暖窗進保溫室防寒取暖。
另外,豬的最適濕度為50%-80%,仔豬階段相對濕度達80%以上時,容易引起下痢。但若長時間乾燥,可引起仔豬呼吸道感染,故應保持濕度。
吃足初乳初乳為母豬分娩后前3天分泌的乳汁,裡面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初生仔豬的疫病免疫能力,因此在仔豬出生后的24小時內,應使仔豬吃到充足的初乳。
預防貧血為防止仔豬缺鐵性貧血,要求對出生后2-3天後的小豬,注射100-200毫克鐵劑
補料給水仔豬生長快,出生7天,體重即為出生時的2倍,母豬在授乳三周后,其泌乳量和營養都會逐漸下降,而生長中的仔豬所需的營養物質卻愈來愈多,故應用人工補料來補充豬乳量不足,通常在5-7天開始補料,要注意飼料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注意蛋白質的質量,同時供給充足的飲水。
及時斷奶30-35天左右,仔豬斷奶。平時飼餵仔豬料要定時、定量,少給勤添,以防止過食。飼餵高銅飼料和酸化料對仔豬有促進作用,但是喂高銅飼料以不超過2月齡為宜,否則會因飼餵時間過長而導致銅中毒,引起胃潰瘍。仔豬斷奶7天以後,飼料中要添加恩諾沙星或利高黴素,防止腹瀉和仔豬水腫病。50-60日齡,要適時注射豬瘟、豬丹毒、肺疫三聯苗進行防疫。

補料技巧

仔豬
仔豬
(1)鵝卵石法在小豬的補料槽中,放幾塊洗乾淨的鵝卵石,小豬因其具有探究行為,對異物感興趣,會去拱鵝卵石,不知不覺中吃進飼料;在找鵝卵石不易的豬場,也有用洗乾淨的青霉素瓶代替的,也有一定效果。
(2)吊瓶法在補料槽上方吊一個特殊顏色的塑料瓶,小豬在拱瓶的時候會聞到飼料的氣味,產生採食慾望。
(3)抹料法給小豬嘴裡抹料,是現有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抹料的最簡單辦法是:在小豬睡覺時,飼養人員輕輕走過去,一手將豬嘴掰開,一手用指頭蘸上糊狀料抹到豬嘴裡;抹料時,不必將所有豬都抹到,一窩中抹2~3頭即可,而且抹料時不要驚醒小豬。這樣的操作不費很多工夫,容易為飼養員接受。

重要措施

仔豬
仔豬
苗豬飼養的幾個關鍵時期
1:出生時的護理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使苗豬安全降生,防止新生苗豬假死、窒息、凍死和母豬難產,做好出生后苗豬某些疾病的預防處理,苗豬要及時吃到初乳,為苗豬創造溫濕度宜、清潔衛生舒適的生活環境。仔豬出生時,接產員先要取出仔豬口中的粘液,以避免仔豬窒息而死,然後要用麻布袋,稻草衣等抹去仔豬身上和鼻孔處的黏膜和粘液。稍後過幾分鐘在距腹壁3厘米處,拉斷臍帶,用碘酒消毒傷口。同時給仔豬口中灌入1到2滴青鏈黴素溶液,以防止黃、白痢。然後將仔豬放入保溫箱,過半小時左右及時給予吸允初乳。
2:出生后7天內的護理尤其是出生后3天內的護理,這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固定乳頭,防止被母豬壓死、踩死,觀察苗豬是否腹瀉和其他疾病的發生,及時診療處理。
3:出生后20天左右的飼養管理這時期是母豬泌乳高峰快要下降,苗豬生長較快,需要補充飼料階段。主要任務是在母豬泌乳降低時,讓苗豬儘快吃到營養全價的飼料,補充母豬泌乳的不足和苗豬快速生長的需要。
4:斷乳時的飼養管理苗豬斷乳后,供生長發育的營養物質發生了變化,引起生理方面變化很大,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容易發病,所以一定要為苗豬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和配置合理的飼料進行飼餵。
5:斷乳后的飼養管理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保持苗豬的增重速度不受影響,保障苗豬不得病,為育肥做準備。

速肥措施

苗豬斷奶后,採食飼料的隨日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多。一般到了35日齡左右便會出現貪食、搶食的現象。這種旺盛的採食現象,稱"旺食".苗豬進入旺食期至60日齡之間,體重可增加1倍,每天增重可達0.5公斤以上。因此,抓好苗豬旺食期的飼養,可促進苗豬快速增重,提前出欄,使養豬效益明顯提高。苗豬旺食期的快速增重措施主要有:
一、固定次數,少喂勤添。從仔豬30日齡開始,就要增加喂料次數,一般日喂5-6次,並要固定時間,使豬養定時採食的習慣。苗豬定時採食,使其有飽有餓,既可增加消化能力,又能保持食慾,不致影響下一頓的採食量。每次喂料時還必須少喂勤添,這不僅符合仔豬的爭食習性,更適應苗豬愛吃新鮮飼料的特點。每加一次新鮮飼料,苗豬就爭食一番,無形間就多吃一點飼料。同時,少喂勤添,可減少飼料浪費。
二、投其所好,撐足肚皮。利用苗豬傍晚採食較多的電時機,先喂一般飼料,后拌些魚粉等飼料讓其多吃一些,等苗豬快要吃飽時,再餵豬所喜食的飼料。如顆粒平方米、發芽大麥、瓜類等。最後喂青料,並給予清潔的飲水。這樣苗豬的肚皮會越撐越大,食慾越來越旺。
三、穩定飼料,狠抓旺餐。苗豬在旺食階段,飼料必須穩定,不要變化太大。因為苗豬一旦習慣吃某種飼料以後,突然變化,往往影響採食數量,甚至不食,而且需幾天後方能慢慢習慣。如果再有變化,食慾更受影響,所謂"飼料不穩定,旺食白費勁"就是這個道理。苗豬旺餐的時間,冬天在午後,夏天在傍晚。在這段時間裡,苗豬的採食量可佔全天飼料的一半以上,是苗豬採食的全盛時期。抓住苗豬採食旺餐的有利時機,盡量使其吃好吃飽睡足,是促使苗豬快速增膘增重的關鍵。
四、增加蛋白飼料,補充微量元素。苗豬在旺食階段生長很快,吸收蛋白質也很強。因此,應注意補充蛋白質飼料和微量元素,可多喂些豆餅、豆渣、魚粉或小魚、小蝦等,一般不發生拉稀現象,而且可以促進旺食,使苗豬生長得更快。

管理技術

由於對同批母豬實行同期發情、同期配種、同期產仔或所產仔豬數多於母豬的乳頭數,這樣就往往要實行仔豬寄養。在仔豬寄養時,要按照各窩仔豬數量和大小進行寄養調整,使各窩仔豬頭數和體重大小比較一致。寄養必須在產後3天內進行,時間最好按排在傍晚,事先對仔豬及欄地要噴灑有氣味的臭藥水等液體或塗抹受寄母豬的尿液,以干擾母、仔豬的相互識別。經常的做法是:集中各窩中最小的仔豬由哺乳最好的母豬接受寄養哺乳,並使每窩仔豬的數量平衡。假如1頭母豬產出6頭小豬,而另一頭母豬產出14頭小豬,那麼,將它們平均分配給這2頭母豬去哺乳,這樣有利於仔豬更好、更均勻地行長,且不會使某些母豬由於帶仔太少而造成有些不被吮乳的乳房萎縮,影響下一胎產仔時的泌乳力。
仔豬寄養時,應使寄養的小豬事先有足夠的時間(約1小時)獲得其生母的初乳,未吃到初乳的仔豬不宜寄養。那些弱小的、還沒有固定奶頭的仔豬是寄養到新產母豬的最佳侯選者。由於營養不良而不是由於疫病引起的日齡較大、但發育不良的小豬,也應寄養到新產母豬中去。

成活率

檸檬酸可降低日糧的PH值,提高胃腸道的酸度和消化酶活性,促進乳酸菌繁殖,抑制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的生長。在42日齡豬的日糧中分別添加0.7%和1%的檸檬酸,可使其胃內容物的PH值從4.5分別降至4.2和3.5,並可顯著地減少胃結腸和直腸大腸桿菌數量。同時,乳酸菌和酵母菌大量生長,能有效地防止因細菌感染而造成的消化紊亂和腹瀉。
改善日糧適口性,促進仔豬生長
據試驗,在日糧中添加1%~2%的檸檬酸,可使仔豬採食量提高5.2%~19.8%,仔豬日增重提高9%~38.67%,飼料轉化率提高11%~15%,且添加檸檬酸優於添加其他有機酸。檸檬酸,提高仔豬,成活率,調
節胃的排空速度,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在仔豬日糧中添加1%的檸檬酸后,胃和腸道中的PH值降低,酸性食糜進入小腸后通過對小腸壁的化學刺激,使之分泌腸抑胃素,減慢胃排空速度和食物在腸道內的移動速度,延長了食物在胃內的停留時間,使食物與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於食物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同時,檸檬酸能與仔豬必需的礦物質元素Ca、Cu、Fe、P、Zn、Mg等形成易被吸收利用且生物學效價很高的螯合物而促進它們的吸收與保留。其主要原因是一些礦物質元素在鹼性胃腸道中易形成不溶性難吸收的鹽類,而檸檬酸能降低腸道的PH值,促進脂肪對飼料中礦物質的吸收利用。檸檬酸是糧、蛋白質和脂肪代謝中的一個重要成分,是三羧酸循環的中間產物,釋放出的ATP能起到日糧組分的作用。日糧中添加檸檬酸可減少仔豬因糖元異生和脂質水解造成的損耗,在體內合成ATP時對電子傳遞系統和異檸檬酸脫氫酶的活性有促進作用,對ATP的形成和生物總量的積累起到重要作用,從而促進仔豬的新陳代謝,增強仔豬對能量和氨基酸的利用率。
防止飼料氧化,減輕仔豬斷奶應激
檸檬酸是飼料抗氧化劑的增效劑,其作用機理是對飼料中的金屬離子有封鎖作用,使其不能起催化氧化反應的作用。同時,由於早期斷奶仔豬採食量較少,對糖類及蛋白質飼料利用率較低,腹瀉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飼料中的檸檬酸可以促進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有效地克服仔豬的斷奶應激。

注意事項

1:豬源的組織一車仔豬可裝300~500頭,要使這些仔豬在最短的時間內同時裝起,必須先派人到各養殖場(戶)聯繫,通知他們何時將品種、重量合適,並進行免疫接種的健康無病的仔豬送到裝車地點,然後過稱上車。需要說明的是養殖場(戶)送來的仔豬一般都喂得比較飽,這在理論上講是不合適的,但在實際運輸過程中不致過度飢餓,反而對運輸是有利的。
2:裝車:將合適的仔豬每2頭一組裝入65×50×30厘米左右的竹筐中,用繩子將筐蓋系好,裝車時動作要輕,筐與筐之間秋冬春季節要擠緊,放平整。防止運輸途中剎車時竹筐傾斜壓傷仔豬,層與層之間適當放一些長竹片,可以防止上下層的擠壓,車裝滿后,最高不超過7層。冬天運輸時,車箱前部要用蓬布蓋實,兩側及頂部也適當蓋一部分,注意仔豬的保暖。夏天裝車時,低層筐與筐之間要有空隙,以便通風透氣,防止悶熱。
3.運輸:裝車前車輛要首先檢修,必須保持狀態良好,裝好后,必須立即啟程,而且要有兩名司機晝夜兼程,中途減少停車次數,速度也不能太快,避免急剎車,押車人員要隨時觀察仔豬的情況,防止竹筐鬆動、脫落等意外情況;另外,仔豬在運途中,嚴禁喂水、喂料。
4.卸車:運輸車輛即將到達目的地時,事先通知飼養員,將清潔飲水放入徹底消毒好的觀察圈舍內,準備好少量拌有土霉素或其他抗菌素的飼料,仔豬到達后,先徹底噴霧消毒,然後用最短的時間將仔豬放出竹筐,進入觀察圈舍,先飲上清潔飲水,然後放入備好的配合飼料。發現有拉稀、發燒等癥狀的仔豬要及時治療;經2~3天後仔豬恢復體質並開始增重,此時精神良好的仔豬便可出售或分圈育肥了。總之,在長途運輸時,只要做到以上幾點,而且選育精細,消毒徹底,處理及時,長途運輸就會十分成功,而且對育肥不存在任何影響。
5:長途運輸的運豬車應盡量行駛高速公路,避免堵車,每輛車應配備兩名駕駛員交替開車,行駛過程應盡量避免急剎車。裝豬和卸豬時一定要注重,不能猛打豬輕易造成外傷。一些長途運輸的豬剛下車時會兩腿發抖,要注重讓其慢慢回復,不能實施暴力。
6:由於豬在運輸中受應激的影響很輕易患病,所以一定要做好應對預備。要進行長途運豬的養殖場一定要注重以上幾點,不要因一時的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寄養技術

隨著工廠化養豬的普及以及早期斷奶技術的應用,仔豬寄養已成為了豬場普遍採取的管理措施,以希望減少仔豬斷奶前的死亡率,提高生長率以及仔豬生長發育的整齊度。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首先要採取的措施是,使窩仔數與母豬的哺育能力相匹配,也就是說使窩仔數與母豬的有效乳頭數相匹配,這大約需要移動5%的仔豬;第2個措施是重新分配每窩內的仔豬,使每窩內仔豬初生重的差異最小,這約需要移動15%~20%的仔豬。
國外關於仔豬寄養的研究相對較多,多以影響寄養效果的因素如寄養的時間,寄養時寄養仔豬的體重、收養欄仔豬體重和數量以及寄養的方式等為研究對象,以及寄養對仔豬和母豬行為的影響。而國內研究相對較少,希望通過本文對國外仔豬寄養研究的介紹,能對國內的生產實踐和科研工作有所借鑒。
寄養效果
很多情況下,寄養是不得不進行的管理操作,比如母豬有惡癖、母豬死亡或仔豬數量超過母豬有效乳頭數等。這可以說足寄養的好處——最起碼這些仔豬因為寄養而能夠存活下來。但寄養本身對仔豬和母豬是否有什麼好的作用或不利的影響?
生產性能方面
大量研究表明,在產後頭幾天內進行寄養是一項平衡不同母豬哺育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很多報道也說明寄養可以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尤其是相對弱小的仔豬。研究顯示寄養仔豬的平均斷奶重明顯高於其原窩內仔豬平均斷奶重,寄養仔豬與收養欄仔豬在斷奶重和生長率上沒有明顯差異。有報道寄養對仔豬增重和斷奶前死亡率沒有明顯作用。有人認為連續寄養對仔豬生長和成活率都有負面影響.
行為方面
多數認為早期寄養(48小時以內)對收養母豬和仔豬的行為都沒有明顯的影響,而晚期寄養、連續寄養對收養母豬和仔豬的行為影響都很大,母豬對仔豬的攻擊行為增多,母豬表現出不安、神經質,側卧時間減少,常常突然站立或坐立而結束哺乳。寄養仔豬與收養欄仔豬之間爭鬥增多,寄養仔豬較收養欄仔豬成功哺乳次數下降等。
疾病方面
如果寄養是在仔豬出生后24~48小時以後進行的,則可能因為沒有得到收養母豬的初乳抗體而感染收養母豬所攜帶的某些病原體,造成疾病的傳播。調查表明,寄養增加了感染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幾率,是對照組的5.1倍。還有研究發現,寄養與斷奶前仔豬腹瀉有著強烈的相關。在仔豬9曰齡,收養母豬窩內發生腹瀉的風險明顯高於非收
養母豬窩,而在1日齡、10-30日齡沒有明顯差異.
上述結論,特別是生產性能方面的不一致可能與影響寄養效果的因素多有關,而且多數研究者也都是從這些因素上展開研究的。
影響寄養效果
寄養時間
研究者大都建議飼養者應該在仔豬出生后24或48小時以內進行寄養,即在仔豬基本固定好乳頭之前進行寄養,因為這個時期對仔豬和母豬的影響最小。但在實踐中飼養者採取的寄養時間變化是很大的,而且連續寄養的方式在實踐中也很普遍。
分娩后的前2天,仔豬乳頭位置的固定還不是很堅固,這個時間是可以重新組窩的。仔豬一出生就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乳頭並進行固定,一旦固定下來就不允許其它仔豬侵犯。一般一周后就可以完全固定下來。出生3天後再進行寄養會比較困難,因為此時乳頭已基本固定下來,多餘的乳頭因為沒有仔豬吮吸的刺激已基本變為無效乳頭。
研究顯示,出生后48小時內進行寄養,寄養仔豬的斷奶重明顯高於其原窩內仔豬平均斷奶重fP<0.006);寄養仔豬與收養欄仔豬在斷奶重和生長率上沒有明顯差異。研究數據表明,晚期寄養的仔豬斷奶前具有較高的死亡率。
有人在母豬胎次、窩仔數和放乳次數以及相對應的仔豬體重和年齡沒有差異的前提下,觀察了48頭分別在出生后2-9小時(早期寄養),2、4和7天(晚期寄養)進行寄養的仔豬行為以及收養欄仔豬和收養母豬的行為,早期寄養的仔豬12頭中有11頭在寄養后6小時里就成功哺乳了,而晚期進行寄養的仔豬在6小時里成功哺乳的比例很低。早期寄養的仔豬在行為上與收養欄仔豬沒有差別;而晚期寄養的仔豬在哺乳行為上表現的很勉強,似乎不願意去哺乳,且來回走動和哼叫行為都明顯高於收養欄仔豬;早期寄養的仔豬嘗試吮乳的行為發生率很高,而晚期寄養的仔豬和收養欄仔豬該行為發生的次數很少且沒有差異;早期寄養的仔豬和收養欄仔豬成功哺乳次數都明顯高於晚期寄養的仔豬,晚期寄養仔豬之間在該行為次數上沒有差異;在仔豬主動接近母豬吻部的次數上,早期寄養的仔豬與收養欄仔豬沒有明顯差別且次數較低,而隨著寄養年齡的增大,接近次數逐漸增多;母豬對晚期寄養的仔豬表現出了更多的攻擊行為。
最後作者得出的結論是,晚期寄養的仔豬在適應新環境和成功哺乳的速度上都較早期寄養的仔豬慢。不同日齡寄養對母豬的泌乳量是有影響的,而對乳的主要成分是沒有明顯影響的。
寄養仔豬體重、收養欄仔豬體重和數量
根據初生重進行寄養,寄養仔豬不但生長快,同時死亡率也只有寄養到體重不相近的窩內的一半。初生重0.8千克的仔豬在原窩中的死亡率高達62.5%,而寄養到體重相似的窩中死亡率只有15.4%。
把初生重低的仔豬分別寄養給初生重處於平均水平和初生重高的仔豬窩內(產後12小時內寄養),同時根據收養欄內仔豬數量的多少分大窩(12頭)和小窩(8頭)兩種,然後觀察寄養仔豬的增重情況和哺乳行為變化。結果表明,小窩條件下,初生重低的仔豬不論是寄養給初生重平均水平的還是高的,寄養仔豬的行為與收養欄仔豬相比都沒有明顯地不同;在大窩條件下,不論是寄養給初生重平均水平的還是初生重高的,初生重低的仔豬較收養欄仔豬失去了更多地哺乳機會,花費更長的時間去爭奪乳頭。
在大窩條件下,不論是寄養給初生重平均水平的還是初生重高的,收養欄仔豬的相對體重對寄養仔豬的死亡率都有顯著地影響。而到3日齡時,寄養仔豬的增重與窩的大小和窩的類型(初生重高的或平均水平的)以及兩者的相互作用都沒有明顯地關係,但到21日齡時,寄養到小窩的仔豬的增重顯著地高於寄養到大窩的仔豬。
據報道仔豬體重與其乳汁攝入量呈很強的正相關,把2周齡大的仔豬寄養到剛分娩的母豬窩內,發現母豬隨後一周的泌乳量增加了26%;而相反地,將新生的仔豬寄養到2周齡大的仔豬窩內,母豬隨後一周的泌乳量下降了22%。4周齡時仔豬平均體重並沒受到寄養的影響,這也暗示了寄養本身對仔豬增重是沒有影響的。
寄養方式和寄養程度
連續寄養增加了病原傳播的機會,因而增加了斷奶前的死亡率和斷奶后的感染率,同時對仔豬和母豬的行為也有不利的影響。研究顯示,連續寄養使仔豬生長率降低了20%,而斷奶重變異減少了41%,斷奶重變異的減少使仔豬體重更加趨於一致。
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陽性的豬群中,把寄養限制到最小程度時(24小時以內,只考慮窩仔數和有效乳頭的平衡),斷奶前和保育期仔豬的死亡率都明顯下降,出欄重也得以提高。作者最後建議在PRRS暴發的豬群中,即使僅在24小時內進行寄養也要限制在最小範圍內。
在母豬分娩后1、4、7、10、13和16天進行連續寄養,觀察結果如下,除了第1天以外,實施寄養隨後的2個小時里寄養組內仔豬之間的爭鬥明顯高於對照組,而且多發生於寄養仔豬與收養欄仔豬之間;除了第1天和第16天以外,哺乳期間的爭鬥,寄養組內也明顯高於對照組且能持續到寄養后24小時;除了第1天以外,寄養組內仔豬皮膚因爭鬥而損傷的明顯多於對照組;實施寄養隨後的2個小時里,哺乳時寄養仔豬里只有66%能夠吃到乳頭;除了第1天以外,實施寄養隨後的15個小時里,哺乳時母豬無效放奶的次數寄養組明顯高於對照組;在第4、7、13和16天時母豬側卧的時間也較對照組少了15%~30%;除了第1天以外,寄養組母豬咬仔豬的頻率也明顯高於對照組母豬,且咬的對象多是寄養仔豬;斷奶時寄養仔豬的重量比對照組低13%,收養欄仔豬比寄養仔豬高,而比對照組低。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哺乳期間連續寄養對仔豬和母豬都有應激,並不能提高斷奶重。還有一些其它因素,比如寄養時收養母豬的有效乳頭數必須考慮進去;同時,進行寄養時,要多以公畜為對象,而非母畜,因為在寄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小母豬繁殖性能較差;而且,在寄養年齡大的、弱小的仔豬到較晚產仔的母豬窩內一直到斷奶時,要注意的問題是,寄養仔豬斷奶的日齡不要超過本場所規定的最大斷奶日齡,以便更好的控制一些疾病的感染。
可以看出寄養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在生產實踐中我們應加以綜合考慮。同時也可以看到寄養對仔豬和母豬的行為影響是很大的。

保溫箱

生產中為仔豬保溫的措施是創造一個舒適的小氣候環境,通常的做法是紅外線保溫箱或電熱板保溫箱,熱源是紅外線燈泡或是電熱板再釘一個木箱或購一個玻璃鋼保溫箱,這樣既費工時又不經濟,有時仔豬長大點還把玻璃鋼箱體拱錯位,更糟糕的是還拱啃電纜線。筆者多年來一直用大油桶製作的保溫箱(桶)效果不錯。
其製作使用方法是:把油桶豎立放好,在上蓋正中央打一個能放入40~100瓦燈泡的圓孔,再在油桶下部(緊挨桶底)位置挖一個20厘米×20厘米的方門洞供仔豬出入,放入柴草。第一周桶內溫度在32℃左右,第二周在28℃左右,用調整燈泡電纜線的長度來調節溫度。如仔豬扎堆說明溫度低,反之則溫度高。

防治方法


仔豬
仔豬
(1)改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給予優質全價配合顆粒料,增強仔豬抗病力;
(2)對本病常發地區或豬場,進行防疫注射或口服疫苗方法預防;
(3)發病後,將病豬隔離治療,被污染的豬舍徹底消毒或耐過的豬應隔離肥育,予以淘汰。病死的豬禁止食用,嚴防中毒。
(4)對未發病的豬,在每噸飼料中加入金黴素100克,或磺胺二甲基嘧啶100克混勻喂服有預防作用。

痙攣症

初生仔豬的先天性痙攣或震顫病特徵是其骨骼肌失去控制地震顫。仔豬發病率及病狀輕重不等。
本病不發生水平傳播。每頭母豬只生一窩發病豬。
其病因認為是一種病毒感染。被此病毒感染的母豬產下的仔豬於分娩后數小時內出現癥狀。仔豬睡覺時震顫會減低;仔豬逐漸長大時,震顫亦變得輕微。
癥狀較輕的通常在幾天或幾周內自然復原,死亡率低。
此外,也有研究認為本病也可因豬瘟或偽狂犬病感染引起或認為屬於遺傳性疾病。

下痢病因

引起仔豬下痢的原因比較複雜,包括微生物及非微生物兩類,但此兩類間的關係十分密切,相互影響,又互為因果。病原可單獨致病,如大量的細菌或病毒感染時,也會與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如冠狀病毒綜合大腸桿菌或球蟲,致病為某一種病原都會造成兩種不同臨床癥狀的疾病,如大腸桿菌引起的腸病性下痢及腸毒性下痢或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胃腸類或流行性下痢,且季節對病源致病的影響相當大,某些病原在冬季溫差大時容易致病如冠狀病毒,再者飼養環境的應激如太潮濕或太熱,也會引起仔豬下痢,如斷奶后的下痢與斷奶的應激有關,同時許多病源是母豬傳給仔豬而致病的,母豬本身的營養狀況也會影響仔豬造成下痢,可見豬下痢的病因多且廣,並且相互關聯,互相影響。

下痢原因

1、病源性
大腸桿菌(腸毒性、腸病性)、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輕狀病毒、沙門氏桿菌、梭狀菌、球蟲、豬瘤病毒、仔豬傷寒等。
2、非病源性
1)營養性
①懷孕後期母豬飼管不當,造成新生仔豬弱小,抵抗力降低。
②母豬奶水缺乏,有乳房炎的母豬,無法提供仔豬必須的營養,使下痢的機會增加。
③初乳攝取不足,仔豬出生后六小時內必須吮吸到初乳,當母豬生病造成初乳在質與量的不足,或者仔豬遭受冷應激時,會造成仔豬初乳攝取不足,引起下痢。
2)管理性
①保溫不夠,仔豬出生后是否有足夠的保溫燈、保溫板,位置是否正確等,仔豬的適當溫度在30°C左右。
②9m/mm的賊風,相當於空氣溫度下降4°C。
③溫差大,一般要求仔豬的床面溫差不能超過1°C,分娩舍溫差不能超過2°C。
④在沖洗豬舍后沒有保持適當乾燥會造成仔豬下痢,潮濕的地面相當於溫度下降6-9°C。
⑤寄養,寄養的豬因吮吸的乳頭位置改變而較易緊張,增加疾病的發生,造成仔豬下痢,成功的寄養仔豬應在仔豬出生后12-24小時內完成。
⑥仔豬出生后處理不當,弱小的仔豬需要特別的照顧,卻被忽視,當發生下痢時,注射鐵劑會降低其免疫力。
⑦傳染病,各種引起仔豬下痢的病源很容易經由工作人員的衣鞋和畜牧獸醫器具傳染給豬。
⑧免疫不當,當給母豬注射控制仔豬下痢的疫苗時,必須保證注射疫苗的母豬健康良好,且疫苗要保存良好,注射劑量適當,注射部位和注射時間準確,且必須注射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