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見義

互文見義

互文見義徠是一種修辭手法,它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比如:A有B,C有D。如果是互文,就是說:A和C都有B和D。這應該就是同文見義。“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代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

兩種形式


形式A

A徠為了避免詞語單調重複,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片語或句子里,處於相應位置的詞可以互釋。這樣可以從已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
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應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求全責備”這一成語,其中“求”與“責”處於相應位置,由此可推知兩詞同義。
這類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形式B

B是出於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練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於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理解這種互文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出其原意,故習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僅指牽牛星,亦指河漢女,“皎皎”不僅指河漢女,亦指牽牛星。兩詞互文見義。

應用


例句

1.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
其中“見”與“聞”互補見義。即“(當年我)常在岐王與崔九的住宅里見到你並聽到你的歌聲”,並非在岐王宅只見人而不聞歌;也並非在崔九堂只聞歌而不見人。
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其上句省去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兩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表達了木蘭回到久別的家中的歡喜之情。
3.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同上文)
其中“當窗”與“對鏡”為互文。當窗以取亮,對鏡以整容。全句是說對著窗戶照著鏡子梳理雲鬢並帖上黃花,並非“理雲鬢”只當窗而不對鏡,亦並非“貼花黃”只對鏡而不當窗。
4.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同上文)
其中“將軍”和“壯士”為互文。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鬥,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後得勝而歸。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海》)
其中“行”與“燦爛”互補見義。即“燦爛的日月星漢之運行均若出於滄海之中”。並非日月只運行而不燦爛,也並非星漢只燦爛而不運行。
下面句子類似:
5.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籠寒水月籠沙
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7.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飲湖上初晴后雨》)
以下是當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詞語與下半句的詞語互相補充才是其原意。如:
8.栗深林兮驚層巔。(《夢遊天姥吟留別》)
其中“栗”與“驚”互補見義。即“使深林與層巔戰慄而震驚”,並非栗的只是深林,驚的只是層巔。
9.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
其中“下馬”與“在船”互補見義。言主人下了馬來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馬來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這樣舉酒餞行就可笑了。
10.煙籠寒水月籠沙(《泊秦淮》)
其中“煙”與“月”互補文見義。即“煙霧與月光籠罩著一河清水,也籠罩著河邊的沙地”。並非“籠寒水”的只是“煙”而無“月”,也並非“籠沙”的只是月而無煙。
秦時明月漢時關
秦時明月漢時關
11.秦時明月漢時關(《出塞》)其中“秦”與“漢”互補見義,即明月仍是秦漢時的明月,山關仍是秦漢時的山關,以此來映襯物是人非。並非明月屬秦關屬漢。
互文除上述表現形式外,還有凡指互文。如:
12.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孔雀東南飛》)“東西左右”凡指“四周”。
13.十三能織素……十六誦詩書。(同上文)“十三……十六……”泛指蘭芝出嫁前已具備了很好的才能與品德,不必拘泥於哪年學了什麼。
14.朝暉夕陰(《岳陽樓記》)“朝”和“夕”、“暉”和“陰”是互文,並非朝時沒有陰,夕時沒有暉。

作用

“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種特殊的修辭手法。
互文見義一方面是出於中國文言創作的需要而進行的特殊修辭用法,另一方面這是基於古人常見句式的約定俗成的慣用範式。可以說,互文見義的存在,為我們解讀古代經典文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透過這種特殊的修辭手法,無論是形式A還是形式B,我們在鑒賞古人作品時會有一個解析意思的窗口。不會陷入於對某個字的特殊用法的不解,而無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