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大洪

邱大洪

邱大洪,原籍浙江吳興(今屬湖州南潯),1930年4月6日生於上海。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海岸和近海工程專家,大連理工大學教授、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顧問。 1958年擔任當時亞洲最大的大連漁港技術總負責人;1973年擔任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原油輸出港大連新港的主要技術負責人;1983年擔任開發中國南海北部灣的石油資源聯合設計組組長和技術總負責人。主要從事海岸工程、港口工程和近海工程中的應用基礎和工程設計方面的研究和技術工作。

人物經歷


1930年4月6日生於上海。邱大洪童年時,祖母和父親對他教育很嚴。3歲跟姐姐上一所教會辦的幼兒園,5歲又跟姐姐上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中學是在上海南洋模範中學度過的。
1947年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他記的筆記全用英文,印刷體寫得工工整整;他從參考書上找來各種練習題,從頭做到底,他還擔任了學生自治會幹事。
1949年初參加工作團,到城裡做了近兩個月宣傳工作,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
1951年畢業被分配到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開始從事高等教育和科技工作。他曾為4位教授、副教授擔任助教,幫助開設了工程法及畫法幾何測量學土力學結構力學等課程。
1952年跟著力學家錢令希教授從事新中國第一個海港工程專業的創建工作,協助開設港口工程課,開辦港工培訓班,並結合中國港口建設的實際,指導第一屆畢業生做畢業設計。
1955年開始主講專業課。
1956年在中國力學學會成立大會上宣讀《關於高樁碼頭的力學計算》的學術論文,引起力學界關注。
1958年擔任當時亞洲最大的大連漁港技術總負責人,從勘察、設計,直至施工。
1971年在塘沽參加工程實踐期間,參與了海五井沉浮式鑽井平台的設計工作,並著力於研究風、浪、冰等多種載荷對海工建築物的作用,提出了設計中可採用的科學方法。
1973年擔任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原油輸出港大連新港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主持碼頭造型、總體和結構設計,並任施工現場的設計代表。
1983年擔任組長和技術總負責人開發中國南海北部灣的石油資源。
1988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九、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
1992年12月當選為九三學社第九屆中央委員。
1993年3月當選為當選為全國政協第八屆委員。
1997年11月當選為九三學社第十屆中央委員。
1998年3月2日當選為全國政協第九屆常務委員。
2005年9月16日被聘請為中國海洋學會第六屆理事會顧問。
2006年5月9日-10日參加交通部在北京召開的“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術”科技成果鑒定會,為鑒定委員會成員。
邱大洪在2014年南水北調水質保護論壇上
邱大洪在2014年南水北調水質保護論壇上
2007年2月出席在北京舉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285次學術討論會,並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2008年8月出席在成都舉行的“科學技術與抗震救災”技術科學論壇。
2009年9月17日參加中國首個科學發展示範區——唐山市首屆特邀院士年會暨高端人才智力項目洽談會。
2010年4月出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北京召開的“南海文昌油田建設工程技術――南海首個超百米水深級海上油田工程建設技術”成果鑒定會,為鑒定專家組成員。
2012年12月1日參加“2020年後的上海海洋新城與深水新港高層論壇”,並作大會發言。
2014年10月10日出席在南陽舉行的南水北調水質保護及庫區綠色轉型發展論壇。
2015年12月3日參加在海口舉行的“2015深海能源大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2016年2月29日出席由大連理工大學營口研究院和營口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東北亞國際水運大通道建設研討會。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研究領域&研究成果
主要從事海岸工程、港口工程和近海工程中的應用基礎和工程設計方面的研究和技術工作。在波浪理論和實驗研究方面,對淺水區橢圓餘弦波理論的工程應用,不規則海浪和橢餘波對常見海工結構作用力的實用計演演算法,波浪在海床中的滲流與海工結構的相互作用等進行了理論和實驗研究。
從50年代末起,參加過許多重點工程的設計、研究和施工。進行混凝土海上採油平台的可行性研究,任五高校聯合設計組組長和技術總負責人。進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大管樁式新型碼頭研究,所提出的雙排管樁新結構在連雲港建成試驗工程段。
1971年在塘沽參加工程實踐期間,參與了海五井沉浮式鑽井平台的設計工作,並著力於研究風、浪、冰等多種載荷對海工建築物的作用,提出了設計中可採用的科學方法。
1973年擔任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原油輸出港大連新港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他主持碼頭造型、總體和結構設計,並任施工現場的設計代表。這項工程的設計和研究,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狀和全國70年代優秀設計金獎。
1983年為開發中國南海北部灣的石油資源,擔任由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與大連理工大學組成的聯合設計組組長和技術總負責人,開展混凝土鑽、采、儲、運可重複使用的多用平台可行性研究。他成功地主持、組織了139名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14項專題試驗研究,編製了17項專用計算機程序,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組織完成了擴充設計,主編了6冊可行性研究報告。他們提出的鋼筋混凝土多用平台結構,在國家教委科技司組織的鑒定認為,屬於國內首創。這項成果1986年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邱大洪還先後參加了秦皇島油港、海軍浮碼頭、連雲港集裝箱碼頭、深圳赤灣港集裝箱和散糧碼頭、海南島油碼頭、廣東珠江崖門出海航道工程、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長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造地工程、浙江省溫州市甌江口治理工程、海南省洋浦港、國防科工委“019工程”等工程的模型試驗、設計、科技諮詢和顧問工作。他對這些工程提供了新的技術和諮詢,從而提高了設計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理論貢獻
邱大洪始終堅持教學、生產和科學研究相結合,在淺海波浪和波浪力等主要研究領域內開展了一系列有創造性的工作。在理論研究中,既重視學科發展的前沿課題,又重視理論的工程應用和方法的實用。他的研究成果為中國海岸工程的設計工作提供了更加符合實際的科學依據。他的理論貢獻主要有四個方面:
1.在淺水區非線性波浪的研究中,論證了在中國海岸工程設計實踐中所取的設計波浪標準,在淺水區大多數是屬於橢圓餘弦波的適用範圍。為此,他主持研製了在實驗室水槽內產生橢圓餘弦波、孤立波的造波軟體,對其波形、水質點運動速度、加速度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理論上論證了前人提出的將橢圓函數描述的淺水區非線性波近似地用線性波的組合來逼近的可行性。他用這方法研究了波浪與墩、墩群、直牆等常見的海岸工程理論,並通過在水槽內進行的實驗得到驗證。他據此編製了計算軟體和工程應用的計算用表。這些成果在學科上和工程應用上都有較大價值,被列入交通部設計規範。
2.在不規則海浪統計特性研究中,將對海浪波面極值的統計分析理論應用到對建築物波浪力過程線極大值的統計分析中,對柱、柱群、墩、墩群等海工建築物波浪力進行了理論研究,得到了在工程上簡易可行的計算波浪力極大值的方法,對設計規範的修訂工作具有較大價值。在淺水區不規則海浪的研究中,他提出了用一系列隨機的橢圓餘弦波來描述非線性不規則海浪的模型,以改進常用的一系列隨機的餘弦波描述的線性的海浪模型,並研製了在實驗室水槽內產生這種不規則海浪的造波軟體。
3.關於波浪引起海床內的滲流與海工建築物相互作用,邱大洪系統地對墩柱、平台、直牆、海底埋設管線等一系列海工結構上的波浪滲流力及其周圍的波浪滲流場進行了理論和實驗研究,得到了解析解和數值解。研究工作的特點是可考慮孔隙水及土壤骨架的可壓縮性,淺水區橢圓餘弦波的作用,粗顆粒土體介質內的非線性滲流等各種特殊情況,在國內外學術界得到較高評價。
4.對近海海域潮、波、波流共同作用下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進行研究,以進一步解決近海水域污染問題。為了分析波浪作用下污染物擴散的基本特徵,邱大洪首先成功開發了波浪定點破碎的造波軟體、基於PIV和LIF的速度場和濃度場同步量測系統,獲得了波、波流作用下速度場、濃度場的時空變化過程,以此為基礎對波浪、特別是破碎波浪以及波流相互作用下的流場結構進行了富有突破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初步揭示了波浪破碎的能量耗損規律,以及波流場中污染物濃度的時空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波浪破碎的能量耗損等理論模型,建立了波浪增減水、波生流、海岸低頻波浪的數值模型和波流作用下污染物擴散輸移的數值模型。相關成果已成功應用於渤海灣的水質預報,為污染應急處置、環境敏感區的分析保護、水環境影響評價等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研究成果進一步提高了近海環境模擬與預測的精度和可靠性,為實際排污工程設計、海域環境影響評價、水污染控制和綜合防治等提供了更科學的依據和更可靠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主要論著
據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官網2015年12月15日顯示:
邱大洪自1981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近130篇,其中在國外學術會議上發表30篇,國內學術期刊91篇。發表多部著作,與侯穆堂合作編著、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港口工程專業高校通用教材《港及港工建築物》,該書在高教界引起了良好的反響,工程設計界也把它當做主要的參考書,主編了通用教材《工程水文》,編著了研究生教材《波浪理論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並與他人合編了《波浪滲流力學》。
1Dahong Qiu,The Maximun Total Wave Forces on Pile Group,Procof Coastal Strcture,1983,83.
2邱大洪,波浪理論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DHQiu,YXWang,The Nonlinear Wave Force on Large Cylinder,Proc,of 5th Intern.Symp.on Offshore Mechanics and Arctic Engineering,Tokyo,Japan,1986 (OMAE):海洋學報(中文版),1986,8(4).
4邱大洪、王永學,不規則波作用下圓柱墩群上的波浪力,海洋學報(中文版),1988,10 (6);(英文版)1989,8(3)。
5邱大洪,淺水區孤立墩上的非線性波浪力,水利學報,1989,4。
6DHQiu,LLi,The Uplift Wave Force Acting on a Breakwater Sitting on a RubbleMound Embedded in the Seabed,Procof 8th Intern.Confon OMAE,Hague,The Netherland,1989.
7Dahong Qiu,Zhaochen Sun,Nonlinear Wave Action on a Buried Pipeline in Shallow Water,Procof 8th Intern,Confon OMAEHague,The Netherland,1989.
8DHQiu,YXYu,B.Xiao,Generation and Horizontal Particle Velocity of Nonlinear Shallow Water Waves,Proc.of 1stPacific/Asia Offshore Mechanics Symposium,Seoul,South Korea,1990.
9Dahong Qiu,Zhaochen Sun,Wave Action on the Bottrn of Multi-Pier,Proc of 9th Intern.Confon OMAEHonston,VSA,1990.
10DHQiu,HYPan,Wave Induced Pressure Vnder a Two Dimensional Gravity Structure,Procof 9th Intern.Confon OMAEJpistpmUSA,1990.
11邱大洪,淺水區圓柱墩群上的非線性波浪力,海洋工程,1991(1);英文稿發表於Proc of 9th InternConfon OMAE ,Stavanger,Norway.
12Dahong Qiu,Jun Zang,Numerical Analysis of Wave Induced Porous Fluid Pressure on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Arbitrary Shape Resting on Seabed ,Procof 10th Intern.Comnfon OMAE,Stavanger,Norway,1991.
13Qiu Dahong,Zhou Yuanheng,Jia Ying,Nonlinear Wave Force on Piergroup in Shallow Water,China Ocean Engineering,1992,6(1)
14邱大洪、鄒志利,直立式防波堤基底波浪滲流壓力解析解,水動力研究與進展,1992,3。
15Qiu Dahong,Wang Hong,Zang Jun,Nonlinear Wave Induced Seepage Force on Cylinder in Shallow Water,Procof Isope’93,1993.
16Qiu Dahong,Zang Jun,Wave Force Action on a Pier Sitting on Deformable Seabed,Jof Hydrodynamics,SerB,1993,5(1).
17邱大洪、孫昭晨,關於波浪在多孔介質內的滲流對結構作用的研究,水動力研究與進展, SerB,1993,5(1)。
18Qiu Dahong,Wang Yongxue,Wang Lisheng,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 Motion Coupled with Porous Flow inside a Submerged Permeable Breakwater,Procof Asia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1994
19邱大洪、陳鍵,拋石基床上圓柱墩底部的波浪浮托力,海洋學報,1994,16(1)。
20Qiu Dahong,Zang Jun,Jia Ying,Action of Cnoidal Waves on Vertical Walls,China Ocean Engineering,1996,10(2).
21Qiu Dahong,Wang Qilong,The Irregular Wave Induced Seepage Force on the Bottom of a Circular Cylinder,Jof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1997,7(1 ).
22邱大洪、楊鋼,不規則波在拋石基床中的滲流對墩柱的作用,海洋學報,1997,19(3) 。
23林建國、邱大洪,一階非線性項、四階色散項的Boussinesq類方程,力學學報,1998, 30(5):9。
24林建國、邱大洪,二階非線性與色散性的Boussinesq類方程,中國科學,1998,28(6): 12。
25邱大洪、王永學,Developing Tendenc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in the 21st Century,自然科學進展(英文版)、(中文版)2000,10(10)。
26Xun Hequan,Qiu Dahong,Shen Yongming,Wang Yongxue,Wave Measurement Based on Light Refraction,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4,23(2).

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官網顯示:
邱大洪培養博士8名、碩士3名。
論文題名作者指導老師學位
近岸波浪場的緩坡模型數值模擬及波流場中污染物輸運的研究唐軍邱大洪博士
基於圖像分析的非接觸測量方法在水工模型實驗中的應用研究孫鶴泉邱大洪博士
蘆洋跨海大橋建設對潮流影響的數模研究孫志國邱大洪碩士
近岸波浪引起的水流和二階長波左其華邱大洪博士
樁和樁群的水流阻力及其在潮流數值模擬中的應用唐士芳邱大洪博士
非線性波浪與任意三維物體的相互作用柏威邱大洪博士
立面二維波浪變形的數值模擬滕愛國邱大洪碩士
海冰在潮汐和波浪作用下斷裂機理研究李春花邱大洪博士
不規則波在拋石基床中的滲流對墩柱的作用楊鋼邱大洪碩士
波浪與可滲基床防波堤相互作用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王利生邱大洪博士
考慮地基變形的墩柱上的波浪滲流力研究臧軍邱大洪博士
(資料來源)

榮譽表彰

邱大洪於1988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1990年被國家教委、國家科委授予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光榮稱號,1992年被遼寧省委、省政府授予遼寧省優秀專家榮譽稱號。

社會任職


邱大洪現任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土建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顧問,中國海洋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曾任:
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全國政協第八屆委員、第九屆常委
邱大洪
邱大洪
九三學社第九、十屆中央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第二、三、四、六、七屆學科評審組成員
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學科組成員
國際近海力學及極地工程會議流體力學委員會委員
中國海洋學會第五屆常務理事、第六屆顧問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海洋工程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2007-)
中國海洋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1999-2007)
中國海洋工程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1985-1999)
中國海洋工程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1979-1985)
《海洋學報》、《水利學報》、《海洋工程》、《港口工程》、《海洋通報》等雜誌編委

人物評價


邱大洪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天職。多年來他一直在教學第一線辛勤耕耘。他注意言傳身教,教育學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他多次帶領學生到海岸工程現場,在工程實際中學習,向第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學習,引導他們走青年知識分子健康成長的道路。他教育過的畢業生,不少人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崗位的領導和業務骨幹。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