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4條詞條名為劉剛的結果 展開

劉剛

魯南抗日武裝前期領導人之一

劉剛,1922年出生,抗日英雄,革命先烈,光榮的共產主義戰士。受其父影響,劉剛自幼讀書時就認真學習革命理論,參加抗日救國活動,成為一名出色的革命青年。1939年,劉剛17歲就參加了抗日游擊隊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


劉剛入伍后,認真學習政治,學習軍事,作戰勇敢,很快被提拔為魯南軍區第12軍分區三營七連連長。1940年,父親劉景鎮犧牲后,他繼承父親的革命遺志,懷著強烈的民族仇恨,率領連隊同臨棗武工隊並肩戰鬥,在棗莊周圍與日寇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多次重創日偽軍隊,使棗莊、臨城之敵聞風喪膽,對劉剛怕得要死,恨得要命。
劉剛作為一名年輕的指揮員,在戰鬥中不僅表現得英勇無畏,而且精通戰略戰術,善於利用有利地形和氣候,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擊。1944年秋天,駐在陶庄煤礦日軍的一個中隊,聞得劉剛連隊在杏峪一帶活動,於是便夜間偷襲。等敵人趕到杏峪,劉剛連隊早已悄然轉移,讓日軍中了個“空城計”。找不到劉剛連隊的敵人只好亂搜亂尋,四處奔命,對當地群眾進行搶掠。時近黃昏,疲憊的日軍剛穿過大呂巷村,就鑽進了劉剛連隊的埋伏圈。
霎時機槍掃射,手榴彈轟炸,敵人亂作一團,只好撤到村北一條幹河下,同劉剛連隊對峙。敵人在幾次反撲都不奏效的情況下,雙方槍上刺刀,短兵相接。劉剛手持長槍,刺刀耀眼,他身體高大,威武有力,左刺右挑,勇猛異常,猶如古時趙子龍縱橫長坂坡,高寵牛頭山槍挑鐵滑車,一刀刺死一個,一連刺倒6個鬼子,嚇得敵人嗷嗷嚎叫,連連後退。劉剛連隊的戰士愈戰愈猛,使日寇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傷亡慘重,眼見夜幕降臨,慘敗的敵軍只得向陶庄方向狼狽逃竄,戰鬥勝利結束。
劉剛帶領七連戰士,通過戰爭鍛煉,越打越勇,成為一支堅強的戰鬥集體。1945年的一天,劉剛帶領七連在古邵一帶活動時,與日軍遭遇。他身先士卒,英勇衝殺,不幸腹部中彈,造成腹部皮層洞穿。這時如果立即撤退,進行包紮縫合,是不會危及生命的。但英雄劉剛早已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國恨家仇充盈肺腑,眼望敵人,二目噴火。他左手托腹,右手持槍,如鷹撲童雞,躍然而起,沖向敵人。但見他小腸拖地,血流如注,人如猛虎,單臂持槍,連斃數敵,真可謂天地驚而鬼神泣。戰鬥結束后,劉剛因小腸脫出導致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23歲。
劉剛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卻是革命的一生,光榮而又偉大的一生。他的英雄事迹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給魯南軍民以巨大的鼓舞。當年關雲長刮骨療毒、夏侯惇拔矢啖睛,被奉為一代猛將而千古傳誦,劉剛拖腸殺敵使之亦能與這些英雄相比肩。
劉景鎮、劉剛父子的英雄事迹為黨領導下的革命戰爭增添了光輝的一頁,必將永垂革命史冊。
1966年4月5日,棗莊市委、市人委為緬懷先烈的英雄事績,在烈士的原籍薛城區小屯村為劉景鎮父子建立了墓園,樹立了墓碑。劉景鎮的親密戰友、作家朱道南題寫了碑文。碑文最後說:“景鎮同志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兒子。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的英勇形象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