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鄉

四川省安岳縣下轄鄉

城西鄉為地名,隸屬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鄉。因位於安岳縣境西北部,安岳縣城區正西方向,距安岳縣城區6.2公里。幅員面積33.71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全鄉總戶數4554戶,總人口1370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6人,農業人口13486人。鄉人民政府駐304鄉道城西鄉西150米。全鄉現有耕地面積1001公頃,其中土田583公頃。全鄉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產水稻、玉米、紅苕。經濟作物以核桃、油菜和檸檬為主,全鄉高效優質科技核桃示範園100公頃。三產業以鄉村旅遊和生態旅遊為主。

地理環境


城西鄉安岳縣境西北部,安岳縣城區正西方向,距安岳縣城區6.2公里。東與岳陽鎮為鄰,西南與朝陽鎮接壤,西與樂至縣雙河場鄉、龍溪鄉相連,北與鴛大鎮為界。幅員面積33.71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屬川中丘陵地帶中丘地貌,海拔400米。亞熱帶氣候,全年無霜期245天,年平均氣溫18℃,年總降雨量800毫米。森林覆蓋率58%,退耕還林330公頃,荒山造林120公頃,轄區內植被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豐富。

建制沿革


城西鄉在清代為安岳縣在城鄉轄地。
清道光時(公元1821-1850年),安岳縣設在城鄉等10鄉36個場,屬在城鄉。
清末,安岳縣設置城廂五路(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全縣設在城鄉等10鄉38個場。在城鄉轄城廂五路(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永順場、馬家場共5路2個場,治為在城鄉城廂中路,今安岳縣岳陽鎮城區。
民國初,屬在城鄉城廂五路城西。
民國11年(公元1922年),在城鄉析撤城廂五路置城東鄉、城南鄉、城西鄉、城北鄉、城中鄉共5鄉。屬城西鄉。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在城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屬城西鄉。
1950年,屬城關鄉人民政府。
1953年,城關鄉改置城關鎮,屬城關鎮。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城關鎮屬岳陽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個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岳陽區建立岳陽中心人民公社。城關鎮屬岳陽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岳陽中心人民公社復設岳陽區。城關鎮屬岳陽區。
1962年,安岳縣增設城西、石橋、黃桷、解放等19個公社。城關鎮分設城西人民公社,屬岳陽區。年底,全縣設10區1鎮90個公社。
1984年,安岳縣撤銷城西公社置城西鄉,屬岳陽區。年底,全縣設10區5鎮88鄉。岳陽區駐岳陽鎮,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安農鄉、城南鄉、城郊鄉、石橋鄉、城東鄉、鴛大鄉、黃桷鄉、思賢鄉、城北鄉、城西鄉共10個鄉鎮。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岳陽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岳陽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城西撤鄉設獨立鄉,縣直轄。
1995年,安岳縣復置城西鄉。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岳陽區設岳城工作委員會(簡稱岳城工委),城西鄉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岳城工委,建立岳城管理委員會(簡稱岳城管委),城西鄉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嶽城片區轄岳陽鎮(含原安農鄉、城南鄉、城郊鄉)、石橋鋪鎮(含原城東鄉)、鴛大鎮(含原黃桷鄉)、思賢鄉、城北鄉、城西鄉共6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岳城管委,置岳陽鎮,縣直轄。城西鄉自岳城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鄉。

行政區劃


城西鄉現轄慈雲村、牛角村、油榨村、鳳型村、船壩村、鹽井村、廟灣村、報國村、雲台村、寶馬村共10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304鄉道城西鄉西150米。

行政代碼


512021201200 210 慈雲村
512021201201 220 牛角村
512021201202 220 油榨村
512021201203 220 鳳形村
512021201204 220 船壩村
512021201205 220 鹽井村
512021201206 220 廟灣村
512021201207 220 報國村
512021201208 220 雲台村
512021201209 220 寶馬村

基礎設施


城西鄉東靠縣城,交通較為便利。鄉道Y304線安通路(安岳縣-城西鄉-樂至縣雙河場鄉-通旅鎮)過境。全鄉道路總里程數173公里,其中水泥路里程數60公里。新建水泥路坡形護欄6.5公里,新建公路橋2座,改造維修公路橋2座;維修整治全鄉鄉道路10處計近300米,增設錯車道22處;組織維修整治村社道路1.2公里。通訊、電力基礎設施同步發展,閉路電視實現社社通,行動電話普及率100%,廣播轉播站1個,完成10個村廣播線路,維護改造,廣播網路覆蓋率100%。
小Ⅱ型水庫2座,分別為寶馬湖水庫和吊腳樓水庫,山坪塘98口,石河堰29處,電灌站7處,紅層找水打井320口,有效灌溉面積530公頃。場鎮全部實現自來水供應。
2014年,依託慈雲村、牛角村、油榨村、鹽井村等扶貧新村建設,新建4.5米寬水泥路14.2公里,竣工9.7公里,有4.5公里水泥路正在建設;新通毛坯路12.5公里,通16個社。扶貧新村產業發展、村容村貌得到很大變化。

經濟狀況


城西鄉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91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5095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326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實現238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770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543元。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967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8856萬元;第二產業實現4006萬元;第三產業實現2105萬元;人均GDP10892元。

主導產業


城西鄉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產水稻、玉米、紅苕。經濟作物以核桃、油菜和檸檬為主,全鄉高效優質科技核桃示範園100公頃,農戶自發組織栽植檸檬66.7公頃,檸檬產量突破1000噸,銷售收入1000萬元,同比增收19.2%。新增淡水養殖面積66.7公頃,利用林下優勢圈欄養土雞18戶,年出欄1.6萬隻以上。三產業以鄉村旅遊和生態旅遊為主。

社會事業


城西鄉轄區內有九義校1所,其中初中在校學生74人,教師25人,小學在校學生153人,教師1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
全鄉有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720平方米,年均門診23000人次,年均住院600人次,村級醫務站12個,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13486人,實現100%參保率。
按時足額發放優撫金67.5萬元,救災救濟15萬元,“五保”供養金15.6萬元,建立敬老院1處,入住30人,全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5875人。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發放糧食直補12.06萬元、綜合直補100.99萬元、良種補貼1.79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應保盡保。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確權頒證工作有序推進,入戶登記摸底工作全面完成,為2015年確權登記工作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