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大鎮

鴛大鎮

鴛鴛大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地處安岳縣西北部。

截至2020年6月,鴛大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鴛大鎮戶籍人口22693人。2011年,鴛大鎮財政總收入860.9萬元,工業總產值3800萬元。

建制沿革


鴛大鎮在清代為安岳縣附郭鄉轄地,清為鴛鴦鋪、黃桷鋪。
清末,安岳縣設附郭鄉等10鄉38個場。附郭鄉轄黃桷鋪、雙龍鋪、鴛鴦鋪、來鳳場、通賢場、八廟場共6個場。治通賢場,今安岳縣通賢鎮場鎮。
民國初,屬鴛鴦鋪、黃桷鋪。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附郭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改鴛鴦鋪為鴛鴦鄉,黃桷鋪並屬鴛鴦鄉。
1937年,改鴛鴦鄉為鴛大鄉。
1950年,屬鴛大鄉人民政府。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鴛大鄉屬岳陽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個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岳陽區建立岳陽中心人民公社。鴛大鄉改鴛大人民公社,屬岳陽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岳陽中心人民公社復設岳陽區。鴛大公社屬岳陽區。
1962年,安岳縣增設城西、石橋、黃桷、龍西等19個公社,全縣設10區1鎮90個公社。鴛大公社、黃桷公社屬岳陽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鴛大公社復置鴛大鄉;撤銷黃桷公社置黃桷鄉。鴛大鄉、黃桷鄉屬岳陽區。年底,全縣設10區5鎮88鄉。岳陽區駐岳陽鎮,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安農鄉、城南鄉、城郊鄉、石橋鋪鄉、城東鄉、鴛大鄉、黃桷鄉、思賢鄉、城北鄉、城西鄉共10個鄉鎮。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岳陽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鴛大鎮等12個鎮,擴建岳陽鎮和八廟鄉等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思賢鄉等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岳陽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鴛大鄉、黃桷鄉(原鄉政府駐大佛村)行政區域合併置鴛大鎮,縣直轄。
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岳陽區設岳城工作委員會(簡稱岳城工委),鴛大鎮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岳城工委,建立岳城管理委員會(簡稱岳城管委),鴛大鎮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嶽城片區轄岳陽鎮(含原安農鄉、城南鄉、城郊鄉)、石橋鋪鎮(含原城東鄉)、鴛大鎮(含原黃桷鄉)、思賢鄉、城北鄉、城西鄉共6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岳城管委,置岳陽鎮,縣直轄。鴛大鎮自岳城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鎮。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資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19號):將原悅來鄉沙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鴛大鎮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鴛大鎮轄鴛鴦、易紅、七倉、桅杆、高灘、楊塘、歸陽、五鳳、三岔、結龍、清水、大佛、長壽、玄廟、鳳儀、舒橋、綠化17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鴛大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鴛鴦街104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2021101001121紅星社區
512021101200220鴛鴦村
512021101201220易紅村
512021101205220歸陽村
512021101206220五鳳村
512021101208220高灘村
512021101210220大佛村
512021101212220鳳儀村
512021101213220舒橋村
512021101215220長壽村

地理環境


鴛大鎮海拔高度為350-510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年無霜期345天,年平均氣溫17.6℃,年總降雨量985毫米。森林覆蓋率38%,實施退耕還林367公頃,荒山造林21公頃。旅遊資源豐富。大佛寺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西北16公里黃桷鋪西北側200米的高岩上。寺內黃桷大佛為唐開元年間的摩崖岩刻,高16米,雕工精細,古樸大方,神態安詳,令人望而起敬。當地人把每年舊曆四月初八(大佛生日)定為大佛寺會期。玄妙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北20公里玄妙村集聖山腰,有唐開元至天寶年間的道教和佛教聯合摩崖造像1293尊,石碑4處。

位置境域

鴛大鎮地處安岳縣西北部,東與岳陽鎮相鄰,南與城西鄉相連,西與樂至縣龍溪鄉相接,北與來鳳鄉近鄰。轄區總面積46.97平方千米。

水系水文

鴛大鎮境內以鴛鴦河為主幹,源於樂至縣龍溪鄉與岳陽鎮七里河匯合,境內另有支流二條,既七倉溪河及歸陽河,並分別與七里河相匯。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最大的河流為鴛鴦河。
鴛大鎮
鴛大鎮

經濟狀況


綜述
2011年,鴛大鎮財政總收入860.9萬元,比上年增長11%。
2018年,鴛大鎮有工業企業2個。2018年,鴛大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8個。
第一產業
鴛大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鴛大鎮糧食總產量3.9萬噸,其中水稻9500噸,小麥800噸,玉米4200噸,紅苕2.3萬噸。
鴛大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花椒、檸檬。2011年,鴛大鎮油菜種植面積4600畝,產量750噸;花生種植面積1400畝,產量280噸;花椒種植面積500畝,產量105噸;檸檬種植面積500畝,產量255噸。
鴛大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鴛大鎮生豬出欄28546頭。
第二產業
鴛大鎮工業以印刷、磚瓦、運輸、預製、農副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鴛大鎮有工業企業13家,工業總產值3800萬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鴛大鎮有商業網點126個,農貿市場1個。
截至2011年末,鴛大鎮有郵政所1個,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
截至2011年末,鴛大鎮有電信服務點3個;電話用戶普及率40%,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鴛大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6%;各項貸款餘額0.6億元,比上年增長4%。

社會事業


鴛大鎮有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2所,其中初中教學班9個,學生408人,教師38人;小學教學班18個,學生987人,教師44人,幼兒園7所,幼兒學生581人,教師2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鎮衛生院2所,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醫務人員32人,年均門診20486人次,年均住院1642人次,村醫療站22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1929人,參合率到100%。
2014年城鎮低保17戶25人,農村低保523戶709人,兌現低保生活保障金104.5萬元;五保供養129人,其中散居96人,兌現五保生活保障金31.2萬元,做到應保盡保。投資80萬元擴建敬老院568平方米,可入住五保老人30人;兌現救助資金130萬元。

歷史文化


安岳,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古為巴蜀分治地,梁設普茲郡,轄普州,北周建德四年置縣,因治所建在鐵峰山上,故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義而得縣名。至此,州縣治所同置一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隋、唐、宋時期,普州已是聞名遐邇的重鎮,其文化與眉山的“三蘇”齊名,得“東普(州)、西眉(山)”之美譽。唐代名將程咬金,著名苦吟詩人賈島,北宋大理學家陳摶,宋代大數字家秦九韶,廣州起義革命先烈袁紹柏、彭明晶烈士,新詩的開拓者康白情,農業科學家允奎,當代著名作家劉心武等一大批飽學之士及英豪人物或生於斯或葬於斯,為安岳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2006年5月25日,安岳石窟(玄妙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卧佛院摩崖造像合併。
玄妙觀
玄妙觀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鴛大鎮轄區總人口239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4人,城鎮化率3.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08人。
截至2018年末,鴛大鎮戶籍人口22693人。

交通


2011年,鴛大鎮境內319國道由北向東橫穿全境,境內長6千米。村級公路17條,總長86千米。截至2011年末,鴛大鎮鎮區客運站1個。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29日,鴛大鎮被重新確認為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