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油坑村的結果 展開

油坑村

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油坑村

油坑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赤嶺畲族鄉東北部,玳瑁山南麓。東與龍海市白水鎮接壤,西鄰本鄉前園村,南接楊美水庫及與本鄉赤嶺村毗鄰,北接玳瑁山茶場。境內有源於白水、源於玳瑁山和源於后嶺的三條小溪,經油坑附近匯聚為一,向南流入楊美水庫。

政區沿革


油坑於清代屬二十八都大宅保,民國時期屬赤嶺(后合併於湖西鄉)大宅保,解放后屬南宅鄉。1958年公社化,建立油坑大隊,1984年改為油坑村,轄油坑、后徑、雞過山、瓦窯、東徑口、大宅等6個自然村。油坑村坐落於磻溪鎮,緊挨爐屯村,桑海村,大崗尾村,大洋村,天藍水清,英才輩出,物產豐富
村內企業:石材料廠,沙發廠,紙板廠,鑄鋁製品廠,白薯類粉絲廠,織布廠
主要農產品:西蘭花西葫蘆,小芋頭生菜山藥
村內資源:鋅,黃玉
村裡單位:油坑村黨支部,油坑村廣播站,油坑村糧站

姓氏源流


全村有344戶,1389人,居民大都藍姓,分別屬種玉堂二房、三房、四房。其他只有2戶為張姓
油 坑,130戶,474人,由赤嶺宅內分衍,屬四房。
后 徑, 48戶,203人,由石椅分衍,屬四房。
雞過山, 19戶, 79人,由石椅分衍,屬三房。
瓦窯, 25戶,107人,由石椅分衍,屬三房。
東徑口, 19戶, 84人。建楊美水庫時,由原楊美村官路社移來,屬二房。
大宅,103戶,442人。有從石椅村分衍者屬三房,有從赤嶺村分衍者屬四房。又有姓張2戶,11人,祖籍雲霄,因來此地燒火炭而定居。

經濟概況


全村有耕地969畝,其中水田930畝,農地39畝,種植水稻和水果。山地造林和種植荔枝龍眼和雜果等,已投產的有2626畝,是本村主要收入之一。有機板車2部,手扶拖拉機16部,從事運輸。外出勞力210人。

基礎設施


民族小學1所,校園總面積3150平方米,校舍面積730平方米,有6個班級,學生196名,教師8名。從油坑小學升學至大中專學校的學生有28人。1961年,修通赤嶺至油坑村的公路。1970年,重修油坑至龍海市白水鎮的公路。1993年,上述公路路面擴寬為8米,可通行各種車輛。90%的家庭有電話,手機100多部,摩托車戶戶皆有。

文物古迹


油坑崇信山平雨霽頂三官大帝,三年舉行一次廟會祭祖,與赤嶺藍姓風俗相同。本村大宅社也有三官大帝(三界公)廟一座,平時,本村人都在此廟朝拜。每年元宵節,新婚和得子人家要扛甘蔗過橋,摘取青枝插頭上,拜三界公,回家拜灶君,以祈吉祥和養大豬。每年元宵節舉行“考龜”活動,即用火藥銃射瓦靶,得獎者領取龜形的糕品。現改為打炮城。大宅社有佛祖廟一座,約建於明代,今已傾廢,遺址尚存。油坑社有王爺公廟,俗稱竹殼廟,祀代天巡狩王爺公。蔡公橋,長數百米,建於元至正八年(1348年)建橋者為“長者”蔡乙牛,橋兩端俱鋪石道數里,東通白水,西通蔡坑,時稱為小洛陽橋。

古代人物


蔡乙牛,蔡元鼎裔孫,居大宅社,為巨富,稱“長者”,造屋宅頗宏敞,時稱大宅,社也因此得名,並沿用至今。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避亂蔡坑山間大石洞而死,今此石洞稱“長者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