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經濟
專業術語
高鐵經濟是專業術語,拼音為gāo tiě jīng jì,是泛指依託高速鐵路的綜合優勢,促使資本、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以及消費群體、消費資料等消費要素,在高速鐵路沿線站點實現優化配置和集聚發展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摘自《掘金武廣提升消費力--努力將郴州打造成為區域性消費熱點城市》,作者:郴州市先行先試發展研究中心)
隨著中國高鐵的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將迎來“高鐵時代”,珠三角北移,京津冀擴容,長三角膨脹,高鐵引領中國基礎設施升級。高鐵使城市群間人流、物流效率與質量將大幅度提高,拉動沿線經濟和城市群的區域聯繫,帶動相互間的經濟發展。
中國高速鐵路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期,隨著幾大客運專線的全線貫通,區域經濟發展將迎來“高鐵時代”。而作為中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運行一年間在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無疑彰顯了中國鐵路的投資價值。
高鐵不僅是一個交通概念,高鐵經濟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新名詞,在京滬高鐵沿線的21個站點,正在競相打與北京、上海同城化的牌。以陽澄湖大閘蟹聞名的蘇州城北的相城區,就借京滬高鐵蘇州站定址之機,大打“換乘中心”之牌,規劃建設融金融、商務、住宅為一體的“高鐵新城”。標榜高鐵建成后,由此到上海車程不過20分鐘,可以實現“工作在上海,居住在蘇州”的夢想,迅速成為被高樓價所困擾的上海年輕白領的新選擇。2009年6月以來當地樓價迅速飆升,從每平方米6000元人民幣陡升至9800元人民幣,增幅令人咋舌。不少內地二三線城市的樓價,近年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不少正是拜“高鐵經濟”刺激所賜。
中國高鐵經濟版圖
珠三角北移,京津冀擴容,長三角膨脹,高鐵引領中國基礎設施提升至3.0時代。三大經濟圈將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中心與其腹地的空間關係由此發生質變,中國經濟版圖加速融合。不僅於此,預計到2020年,中國200公里及以上時速的高速鐵路建設里程將超過1.8萬公里,佔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一半以上。
京滬高速
而在2010年前後,中國將有上萬公里的高速鐵路逐步開通,屆時中國1000公里之內的鐵路運輸優勢,將與航空直接競爭。此前,武漢至合肥,成都至重慶的高鐵開通后,兩地的直線航空基本停飛。但是高鐵改變中國的不僅僅如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寧寧認為,高鐵將加快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並幫助中國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到2012年,中國高速鐵路將具規模,屆時從北京出發,8小時可到大部分省會城市.
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車,不但使人們能夠享受到舒適、便捷的鐵路運輸服務,相關地區區域一體化趨勢也在加快。南開大學商學院於仲鳴教授指出,研究高速鐵路對拉動內需,保持經濟增長的貢獻,不但要看到其通過較高的上座率實現了自身收益,還要看到項目對區域經濟的拉動效應。
以京津城際鐵路為例,由於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鐵路公交化,京津間的交通已經變為城市內上下班的通勤交通。北京和天津這兩個特大城市,人才、技術等更多的資源在城市間共享,促使原本同質化的產業向差異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進而激發了新的消費需求。
據預測,2010年京津區域內全社會旅客發送量將達19.5億人次,以城際鐵路為骨幹的多功能、多層次、多方位、立體式的快速高效交通網,對促進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同城效益”也將更加顯現。開通僅一年,京津城際鐵路就使得兩地的同城效應極大顯現,北京與天津以及周邊省市的互動交流、經濟往來日益增多,有力助推了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使天津房地產業、物流業、旅遊業、餐飲業等產業得到極大發展,中央國有大企業到天津投資不斷增多。
2008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國內大多數地區和行業出現增幅回落,但隨著京津城際的開通,兩地眾多客流有效拉動了地區消費需求的增長。天津市市長黃興國說,京津城際鐵路作為中國高速鐵路第一路,對天津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GDP總量實現5780億元,增長10.1%;天津市GDP總量實現3580億元,增長16.6%,兩地的GDP增長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環渤海經濟圈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強勁引擎,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大環境下令全世界矚目。
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直通濱海新區,北京南站至天津塘沽站間開行了4對“和諧號”高速動車組列車,天津濱海新區至北京實現了“一小時”通達,更大範圍擴大了同城化效應,推動了天津濱海新區經濟快速發展。
“四縱四橫”高鐵網將中國東部、中部、中西部地區大多數城市圈入其中,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城市群的軌道交通網,這必將引發各個區域經濟的重新洗牌,帶動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推動“城市開發”向“產業開發”轉型
高鐵帶來的便利會讓企業自身形成更為強烈的產業整合需求,減少地方政府強勢管理導致跨行行政區域產業整合的難度係數,而且人口的外移也降低了地方政府對城市開發的需求,進而地方政府能夠騰出精力來在產業開發上大展拳腳,而只要政府能夠及時給予相應的政策配套,有效地避免“虹吸效應”的出現,高鐵網定會為區域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推動區域經濟的產業升級和轉型
高鐵的開通迅速縮短了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會促使大批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將總部和研發中心留在核心城市形成較強的人才優勢和研發優勢,同時將生產部門轉移到沿線城市,形成服務業和製造業集群,帶動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促使區域經濟的產業升級和轉型。
推動區域經濟的產業格局變革
高鐵密織網構成了高鐵產業鏈從原料—零部件—基建—機械—配套設施—運營與物流以及後續服務等7大環節,與高鐵產業相關聯的上市公司達180多家,較為核心的企業也有62家有餘,產業極為龐雜,因而諸多行業皆能從中獲得發展機遇。
高鐵時代除了引領各個高鐵產業的發展,必然還會推動房地產、旅遊、商業、物流業、金融、娛樂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加速區域經濟的產業格局變革。當然某些行業也會因為高鐵的跨越式發展而易出現衰落趨勢,比如航空業。但總體而言,高鐵能夠有效地縮小區域間的經濟差距,為各個相關企業送來發展曙光。
高鐵穿越村莊
中國高鐵的開通,將改變中國的基礎產業以及出行的方式。不否認汽車在中國支柱產業的作用,但汽車主要用於休閑出行,而不是上班代步工具。“東京有700萬輛機動車,約為北京的2倍,但是東京日常上班很少有開車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研究2000年的交通運輸發展,就得出結論,中國是一個最適合發展軌道交通長距離運輸的國家,中國不應該學習美國等國家發展以小汽車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
中國高鐵經濟版圖
高速鐵路全面改變中國的不僅僅包括產業結構,產業布局,還有體制改革。以京滬高鐵為例,原先預計該線路為350公里每小時,現在對外公布的速度是已經提高到380公里每小時。這樣的目的是使得京滬1300多公里的線路,正常運行時間在4個小時以內。“4個小時是一個時間點,這會促使更多的人改坐火車而不是飛機。”一位分析人士說。
而高鐵對航空業的衝擊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影響則是對沿線產業和城市規劃的重新布局。
以長沙為例,武廣和滬昆高速鐵路線在長沙交匯,長沙市規劃管理局的總工程師王慧芳對外透露,整個城市規劃的修編已經開始。這涉及到2010年到2030年規劃。同樣武漢的高鐵客運新火車站位於楊春湖,該地一夜之間成為城市三大中心之一。因此全國高鐵經過的地區,都開始對城市產業和商務區開始新的規劃。同時由於高鐵線路極大地縮小了城市距離,很多產業規劃的體制性問題得到解決。比如儘管全國規劃了幾大經濟圈,但是各地各自為政的一些問題仍沒有解決。
高鐵將使得中國城市之間的同城效應體現,有利於鐵路沿線形成走廊產業經濟帶,有助於擴大地區間的分工,使得國內市場的統一性提高。並且也有利於農村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增加民眾的工作機會,擴大城市規模。
高鐵帶動基礎建設
全世界歷經江河時代、海洋時代,由於高鐵的開通,人類將進入到路橋時代。根據了解,目前法國、日本儘管高速鐵路技術很高,但是實踐中很多無法運用。主要原因是,日法等國的空間距離小,高速列車難以提速。列車如果提速太快,沿途沒有人流,也會導致乘坐率不高。相反,整個中國的版圖,具有長距離加速運行的優勢。也正是因為此,中國京滬高鐵發展速度預計將推進到380公里/小時。京津線路最高運行速度達到了394.3公里的時速。這都大大超過了日法等國目前的高鐵運行速度。
而中國鐵路通過引進吸收西方國家技術,進而發展出自己的高速鐵路裝備製造業,也給中國的產業發展一個新的機會。據了解,目前國內的機車集團已經擁有了較高的機車製造技術。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國都曾來考察京津線路,預備引進中國高鐵技術。中國也在研究製造時速達到500公里以上的高鐵技術。
“四縱”高鐵線今(2011年)有望通車
我國高鐵版圖初顯雛形
京港高鐵:北京—石家莊—武漢—廣州—深圳—香港
京哈高鐵:北京—瀋陽—哈爾濱
沿海高鐵: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廈門—深圳
核心提示
2011年,京滬、京廣、京哈都將開通高速鐵路,中國高鐵將初步成網
今年內實現高鐵購票電子支付,並進行網上訂票、電子客票和VIP旅客服務試點
“十二五”鐵路新建里程和投資規模將超過“十一五”,其中50%新建線是高鐵。
按照鐵道部提出的最新規劃,到2012年底,我國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的營業里程將達到1.3萬公里。屆時,我國將超越日本和德國等高鐵起步較早的國家,成為全球高鐵運營里程最長的國家。
從2004年鐵道部決定引進國外高鐵列車到2012年中國高鐵營運里程攀升至全球最長,中國鐵路用時不到十年。
高鐵的建設將促進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繫和優勢互補,有利於區域內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的快速流動,從而使城市群間人流、物流效率與質量將大幅度提高,拉動沿線經濟和城市群的區域聯繫,帶動相互間的經濟發展。
但是,高鐵形成城市間的緊密鏈接,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由於隨著高速鐵路的開通所帶來的流動便利,城市間生產要素在加速流動的同時,也會促使資金、人才、信息向發展環境優越、行政效能高的局域聚集。所以規模大、實力強的城市所獲得的利益會更明顯,而投資環境不佳的地區會因為消費水平低,經濟發展落後,文化氛圍不濃,城市環境不佳等原因,則面臨人才、企業等流失的窘境。這就是高鐵經濟所帶來的負面的虹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