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堆拉山口
中國西藏和印度錫金邦的交界處
乃堆拉山口是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縣亞東鄉與印度錫金邦交界的一個地方,海拔4730米,在洞朗地區之北。
徠山口西距錫金首府甘托克約24公里,是亞東縣十幾個通外山口裡最重要的一個,1967年的中印乃堆拉戰役趕跑了印度侵略者。現在兩邊建有邊貿市場,中國一側的設立在下亞東鄉政府駐地附近的仁青崗。
乃堆拉,藏語的意思是“風雪最大的地方”。歷史上,通過乃堆拉山口的貿易路線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西藏亞東便是這條線路上最大的商埠。亞東曾是中印之間重要的通商要道。
乃堆拉山口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印度錫金邦交界處。乃堆拉山口距離中國西藏亞東縣約52公里,距離錫金(被印度侵佔)首府甘托克約24公里,距拉薩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里,越過山口可達中國西藏的亞東,是連接中印陸路貿易最短的通道。
乃堆拉山口海拔4500米左右,這裡曾經是“絲綢之路”南線的主要通道,也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貿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間條件相對較好的陸路貿易通道,每年4-10月適於人通過。
1894年中國政府屈從英國的壓力被迫開放亞東,設關通商。
1947年,印度繼承英國在亞東的特權,把下司馬鎮仍作為租界在西藏獲得許多特權,印商貨物只要經亞東商務代表處登記即可進入市場,西藏地方政府被剝奪管理權。
1954年,中印兩國簽署通商、交通協定,取消了印度在下司馬鎮的非法特權。1957年最繁榮時期,經乃堆拉山口進出貨物量達到1.1億銀元。
乃堆拉山口
20世紀初,這裡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后,邊貿中斷了。隨著中印關係的改善,兩國邊貿也逐漸恢復。
1984年,中印簽署了貿易協定。
1991年,兩國同意通過里普拉克山口開展邊境貿易。
乃堆拉山口
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后,中印邊民貿易日趨活躍,開放乃堆拉山口的步伐加快。由於惡劣的環境導致相關配套工程進展緩慢,乃堆拉山口的開放日期從原定的2005年10月推遲到2006年7月。開放細節:29種商品每年4個月
2006年6月18日,中印兩國官員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舉行會談,會後簽署的會談紀要公布了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的時間為7月5日。
2006年7月6日,中國和印度宣布重新開放連接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恢復這條中斷40多年的邊貿通道。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將對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2014年9月18日,為便利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神山、聖湖朝聖,中方同意向印度增開乃堆拉山口的朝聖路線。
2017年6月-7月印度侵略乃堆拉南方的中國洞朗地區,7月初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警告印度汲取歷史教訓,除了指1962年中印戰爭里印度的慘敗,更多的是指1967年在洞朗地區(之北)發生的一次殲滅戰。
1960年後,駐錫金印度軍隊多次越過乃堆拉山口侵犯中國領土。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后,印度進一步強化了對錫金的軍事侵略,更加積極地在中錫邊界挑起武裝衝突。我軍為支援巴基斯坦,進入洞朗地區的乃堆拉山,並控制了山口。
為牽制印軍,支援巴基斯坦人民反對印度入侵的鬥爭。1965年9月17日,中國外交部向印度駐華大使館遞交了一份強硬照會,要求印度政府在收到照會後三天內拆除中錫邊界印軍入侵工事,立即停止印軍一切入侵活動並保證不再騷擾。中國在中錫邊境中方一側集結部隊,採取了一系列軍事動。步兵第11師奉總部的命令,舉行了兩次大規模戰略佯動行動,逼近里拉、卓拉、東巨拉和乃堆拉四個山口,讓印軍高度緊張。迫使印軍放棄或自毀在這幾個地區中國境內修建的五十六個軍事工事。
在1965年至1967年的兩年間,印軍又多次在亞東、乃堆拉山口地區對我邊防部隊挑釁和蠶食,這一切在1967年9月、10月的乃堆拉山口衝突中達到了最高峰。
按照我軍時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王誠漢將軍在他所著回憶錄中的記載,從9月開始印軍出動山地步兵第112旅、炮兵第17旅在中錫邊界乃堆拉山口向我駐軍發起進攻。我步兵第11師組織部隊對印軍進行了兩次毀滅性打擊。
9月11日,印軍第112山地旅一個連分兩路向乃堆拉山口的中國哨所進攻,我軍忍無可忍,當即發起反擊,僅7分鐘戰鬥結束,全殲這個連,擊斃印軍官兵67人。
印軍不甘失敗,其炮兵第17旅隨即向中國境內發起大規模炮擊。我炮兵第308團組織數十門122榴彈炮,以及大量82迫擊炮和120迫擊炮向印軍還擊,炮擊歷時4天3夜,將印軍的8個炮兵陣地挨個打啞,摧毀兩個炮兵指揮所,兩個前沿觀察所和23處炮兵工事,斃傷印軍官兵540餘人,印軍炮兵毫無還手之力。
乃堆拉山口作戰,是一次加強團級戰鬥,步兵第11師以步兵31團為核心,配屬步兵33團3營、炮兵308團,師高炮營、師工兵營1連、工兵305團2個連、一個雷達連、一個汽車團等支援分隊。此戰我軍殲敵607名,繳輕機槍1挺、衝鋒槍9支、步槍16支。我軍傷亡123名,其中亡32名,傷91名,消耗各種槍彈1.5萬發。
10月1日,中國國慶節,印軍又在卓拉山口向我進攻,8名印軍士兵手持廓爾喀狗腿砍刀向我哨兵逼近挑釁,強行抓我哨兵並開槍射擊。我軍被迫反擊,亞東獨立營3連和加強的步兵31團炮3連2個排,經8小時戰鬥,一舉將入侵之敵全部殲滅在我境內,進而摧毀印軍前沿工事9個,共斃傷印軍195人。
乃堆拉和卓拉山口之戰,迫使敵人打著白旗來我邊境一側,接收我向印方移交入侵印軍的屍體和武器、彈藥等,並在移交書上簽字承認了侵略。
此戰我軍充分發揮了炮兵火力,發射各種炮彈和火箭彈4.5萬發,數量比戰鬥中消耗的子彈還要多。中國軍隊完全用強大的炮火壓制著印軍,打垮印軍一個炮兵旅。
根據中印雙方達成的協議,乃堆拉山口的邊境貿易每年只能開放4個月,從每年的6月1日開始至當年9月30日結束。這四個月是乃堆拉山口可以順利通行的時間。此次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還屬臨時邊貿市場,即位於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崗臨時邊貿市場,開放時間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
在乃堆拉山口的市場上,中國和印度方面都明確列出了雙方可以交易的商品名單。在這份名單上印度可以出售29種商品,其中包括紡織品、毛毯、農具、酒、香煙、茶葉、大麥、大米、植物油和當地草藥等。中國則可以出售15種商品,其中包括:馬、山羊、綿羊、氂牛尾、山羊皮、羊毛和生絲等。
美徠國喬治亞大學南亞項目主任斯里瓦斯塔瓦博士認為,乃堆拉山口的重新開放可以把中國西南地區與印度不發達的東北地區聯繫起來,縮短了貨物運輸時間。
山口開放之前,中國成都、昆明和新疆的商人需要大約10天的時間把他們的貨物運送到東南亞,然後經水道到達印度的東北部;中印貿易90%以上要通過海運,兩地海路相距6000公里。這個山口的開放將使貨物在一天之內就可到達,降低了成本。乃堆拉山口的開放意味著中印之間開始有了更大合作基礎,同時也昭示著龍象共舞正漸入佳境。
乃堆拉山口位於中國西藏亞東縣和錫金(被印度侵佔)的交界處,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貿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間條件較好的陸路貿易通道,每年4—10月適於人通過。乃堆拉山口距錫金邦首府甘托克54公里,距西藏亞東縣52公里,距拉薩429公里,是連接中印陸路貿易最短的通道。
開放之前,中印貿易90%以上通過海運,而西藏的外貿絕大部分從天津港吞吐,兩地相距數千公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薩經亞東至加爾各答等印度洋港口的距離就可縮短至約1200公里,這對中國西部的對外開放相當有利。雖然此前中印在邊境上也開放了兩個貿易通道:一個是里普列克山口,道路為騾馬道,車輛尚不能通過;另一個是什普奇山口,由於氣候、交通等客觀條件惡劣,此通道每年僅有幾十萬美元的交易額。
作為第三條貿易通道,有關人士預計,在乃堆拉開放初期,就能夠使錫金邦轉口的貿易價值至少達到每年2億美元左右,而一旦青藏鐵路於2007年順利建成,從中國內地通過乃堆拉轉往南亞的商品數量和種類將劇增。屆時不僅中印邊境貿易的潛力不可低估,那種中國西南與南亞連成一體的局面也很有可能出現。
印度對這一邊貿市場的前景表示樂觀。據印度《先鋒報》報道,錫金邦首席部長尚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一旦重開邊界貿易,這個地區的經濟將變得更好,與此同時,我們期望旅遊業也藉機發展起來。”他相信這條貿易通道蘊藏著巨大商機,因此積極要求中央政府投資維修公路,建造倉庫,設立海關和移民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乃堆拉山口早日恢復開通做準備;他甚至還希望能夠開通自甘托克到拉薩的長途公共汽車。
在失業人口較多的錫金邦,重開邊界貿易引起了當地人很大的興趣。邊境地區的攤點小販說,乃堆拉山口重開初期進行的貿易活動將與古代絲綢之路時期的類似,來自中國的絲綢產品、氂牛製品和羊毛將通過山口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進入印度市場。
一些印度專家甚至更為樂觀地估計,乃堆拉山口開放后很可能會成為中印之間的一條貿易生命線,並且由此催生出一個新的亞洲貿易集團。印度最大的奶製品聯合企業阿穆爾公司,原先生產的奶製品運到中國,走海路至少要2周,為了保證牛奶的新鮮,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包裝上,以後這些成本可以節約了。該公司的一位經理對記者說:“今後更多的乳酪和冰激凌可以有規律地運到中國,我感覺中國就像在隔壁一樣。”鐵礦石供應商辛格對此也有同感,以往為了裝滿一船4萬噸鐵礦石,這個公司需要先欠原料商250萬美元,直到這些礦石運到之後才能償還,辛格高興地表示,今後用公路運輸,可以採取款到發貨的形式,一車一車運輸。
據歷史學家介紹,來自中國內地的商賈自兩千多年前就開始向中亞、西亞和南亞通商。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馮·李希霍芬在其所撰寫的《中國》一書中,首次把漢代中國和中亞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間的交通路線,稱作“絲綢之路”,因為當時大量中國的絲綢和絲織品經由此路西傳。史料記載,這也是當年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經”的途經之路。據中國駐印度使館商務處經濟商務參贊劉如寧介紹,這條線路上的西藏亞東曾是中印兩國之間最大的商埠,20世紀初,這裡的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自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后,中印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據前幾年去過這裡的印度人介紹,印度這邊的道路上可謂“門庭冷落車馬稀”,比吉普車大一點的東西便不準通過。人員往來也受到嚴格限制。放眼望去,一片荒涼,曾經繁華的邊貿市場不復存在。
隨著中印關係的改善,2003年時任印度總理的瓦傑帕伊訪華后,中印雙方同意恢復開通乃堆拉山口,這條貿易古道再度引起關注。近兩年來,西藏各地,乃至自治區外,一度有很多人到亞東來買、租地產,等待口岸開放后迅速升值。
200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經由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的備忘錄。接著又傳來好消息:國務院正式批准了西藏關於亞東縣仁青崗邊貿市場建設的總體方案。這標誌著亞東口岸恢復開放的事宜已從調研論證階段進入組織實施階段。亞東縣縣委書記梁海虹向記者介紹說,日喀則到亞東的公路已經建了一大半,亞東到乃堆拉山口的公路據說即將要上馬。此外,拉薩經日喀則到亞東還將修一條鐵路,這條鐵路很可能延伸出去跟印度鐵路接軌。這樣,結合青藏鐵路,整個藏區乃至更大的西部區域,到印度加爾各答之間就有了一條1000多公里的鐵路大動脈。
過去,最反對開放乃堆拉山口的是印度軍方,他們擔心一旦開放邊貿,中國就會加強邊境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設施建設,無論公路、鐵路、還是機場,都能增強中國軍隊在中印邊境的集結和機動能力。但是,隨著中印關係越來越密切,在邊境開放問題上,印度方面對安全的擔心越來越小,而對經貿的興趣越來越大。印方曾組織12個部長參加的協調會議,專門探討乃堆拉山口開放后所涉及的水陸運輸、邊界安全、移民和貿易等問題。
劉如寧參贊認為,重新開通乃堆拉山口既有象徵意義,更有實際意義;既有政治意義,更有經濟意義。昔日的軍事禁區即將重新恢復邊貿重鎮的本來面目,這無疑標誌著中印關係躍上一個新台階;同時一定會拉動兩國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再者就是增進人員交流。他說,中印貿易可謂突飛猛進,以年均40%的速度在發展,2006年預計可達到185億美元。乃堆拉山口的開通,既可視作兩國關係全面恢復的信號,也為中印兩國人民在未來更好地增進了解、發展友誼埋下了伏筆。
乃堆拉山口
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將對構建中國通向印度及南亞陸路大通道,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外交部網站資料顯示,中國是印度第三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第十一大貿易夥伴。另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印貿易額即將突破200億美元。
據《印度斯坦時報》6月23日報道,38名印度朝聖者6月22日來到錫金的乃堆拉山口,這是他們岡仁波齊峰-瑪旁雍錯湖朝聖之行的最後一程,也是在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的50多年後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陸地路線。
中印邊界問題一直以來比較複雜。
印度的影響力已經散播在這個小城的各個地方,居民們微笑著迎接少有的外國人、尤其是印度人。
報道稱,這座小城距離拉薩約500公里,據信周圍環繞著軍事哨所,這是距離2006年開放的中印邊境乃堆拉山口交易點最近的小鎮。每周一到周四,兩國的合法商販會在距離這座小城50公里的市場交易貨物。
雖然目前乃堆拉山口的中印貿易只有170兆盧比,但這一貿易額正在緩慢增加。
報道稱,然而在過去9年中,沿途的貿易沒有什麼起色。雖然中國允許印度商人售賣29種貨品,但中國商人只得售賣15種商品。不過據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表示,這種情況也許會發生變化。樂玉成參加了新朝聖線路的開通儀式。
“我會見了錫金邦首席部長帕萬·庫馬爾·查姆林,並與中方官員交流。他們說交易市場十分繁忙。越來越多人來到這裡做生意中國依靠自身經濟實力發展全球。”樂玉成對採訪該儀式的印度記者說。
“我們需要增加貨品,把貨品數量翻倍。這個貿易市場很快就會興旺起來。”他說。這一市場距印度的甘托克54公里。
乃堆拉山口的貿易額也是中印總體貿易情況的體現。目前中印貿易額約710億美元,遠低於設定的2015年目標1000億美元。“中國投資者希望在印度能看到紅地毯,而不是紅頭文件。”樂玉成說。
報道稱,他表示隨中國增加在印度的投資,雙方貿易勢將增長。
中印商定乃堆拉山口路線開通
正在西藏自治區訪問的印度駐華大使康特收穫了好消息。《環球時報》記者22日從印度駐華大使館獲悉,康特19日抵達西藏首府拉薩展開為期一周的訪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姜傑在與康特會面時確認,印度方面非常關注的乃堆拉山口朝聖路線將於2015年夏季正式開通。這條新增朝聖路線是今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印期間,雙方領導人商定並對外公布的。
乃堆拉山口處於喜馬拉雅山脈東南麓,一側是中國西藏日喀則地區的亞東縣,一側是印度錫金邦。歷史上,19世紀末清政府迫於外部壓力在亞東設關通商后,鼎盛時期這裡的年交易額佔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成以上。1962年中印發生邊境衝突,隨後乃堆拉口岸陷入44年的沉寂。2006年,中印宣布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這條連接中印陸路貿易最短的通道重現客商往來的景象。根據此前協議,這一口岸僅供通商往來。
今年9月,習近平訪印期間宣布,中方同意增開乃堆拉山口朝聖路線,以便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神山、聖湖朝聖。印度駐華使館新聞處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康特和姜傑在19日的會面中回顧了習近平對印度的成功訪問,姜傑確認乃堆拉朝聖路線將於2015年夏季貫通,相關籌備工作正在進行。20日,康特還與西藏自治區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巨建華就乃堆拉朝聖路線開通后的運行模式及相關細節進行溝通。
印度香客目前主要經由中印邊界的強拉山口(也稱里普列克山口)入境中國西藏,赴神山、聖湖朝聖。《環球時報》記者從印度使館獲悉,此次康特訪藏期間,中方同時表示,正在為升級強拉山口的交通設施作出努力。長期以來,每到夏季通行條件較好的季節,中印雙方的旅遊局和外事機構就安排香客由強拉山口出入境。中方在山口接上一批香客,待他們走完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的朝聖道之後,會將這批香客送回強拉山口,和印方交接,再接新一批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