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大眼鯛

短尾大眼鯛

短尾大眼鯛(學名:Priacanthus macracanthus)為大眼鯛科大眼鯛屬的魚類,俗名大眼鯛。屬於近岸暖水性底層魚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安汶島。體長一般為20厘米以內。棲息於水深40—120米水域底層。具有晝沉夜浮習性。喜集群,但不集大群。主要食物為底棲動物頭足類、浮遊甲殼類。

正文


短尾大眼鯛(大眼鯛科)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基本信息


中文名:短尾大眼鯛
學名: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Cuvier,1829
英文名:Truncatetail bigeye
俗名:大目、大眼雞、紅目連、大眼圈、大眼鯛、紅眼猴
綱目: 大眼鯛科
種類:海水產品 - 魚類
分類:鱸形目 大眼鯛科 大眼鯛屬

營養


肉質堅實,肉味鮮美,含豐富蛋白質。

烹飪


以清蒸、白汁或作湯為佳,也可整條幹燒、紅燒;或加工成咸干品。

選購


因不好存養,多為冰鮮品。購買時應選擇外觀完整,肉質有彈性;無腥臭味;眼球飽滿清晰、不混濁;鰓為鮮紅色為佳。

保鮮蓄養


充氧條件下,水溫22~28℃,鹽度26~32。冰鮮品用冰箱冷藏暫存。
提示:肉質細嫩,唯魚鱗很難處理,可連皮一起剝除。
短尾大眼鯛
短尾大眼鯛
[地方名]大目,大眼。
[形態特徵]
短尾大眼鯛,體為長橢圓形,側扁,一般體長20匣米、體重100~200克。吻短,眼甚大,約佔頭長的一半,故得名大眼鯛。口大而傾斜上翹。前腮蓋骨邊緣有細鋸齒。前腮蓋隅角處有一強棘。兩頜、犁骨、顎骨有牙皆細小,多行、體被細小而粗糙的櫛鱗,鱗片堅固不易脫落。側線位高與背線平行、背鰭與臀鰭均長而大,胸鰭較短;尾鰭淺叉形。全身淺紅色,腹部色淺,尾鰭邊緣深紅色,背鰭、臀鰭及腹鰭鰭膜間均有黃色斑點。

習性


短尾大眼鯛為暖水性中小型近底層魚類,基本不作長距離洄遊,主要棲息水深80~120m,以100m海區較集中。雜食性,主要攝食小烏賊和浮遊甲殼類,其次是小魚和短尾類。眼睛虹膜具反射層,因而看其眼睛會發出明亮的光輝,眼大有助於其夜間捕食。短尾大眼鯛生長快,產量大
[產地、產季]
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在我國主要產於南海及東海南部、北部灣全年均產,但以12月至翌年2月為漁汛旺季;浙江南部的溫台漁場外海及福建的閩東、閩中漁場的漁汛旺季為夏季。
[經濟價值]短尾大眼鯛生長快、產量大,其肉質堅實,銷價較低,以鮮食為主。民間食法多以紅燒、清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