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鎮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下轄鎮

龍門鎮位於吉安市永新縣西北部,以源自禾山的龍門溪而得名,東與象形鄉、高市鄉毗鄰,南與里田鎮相連,西同台嶺鄉、龍田鄉接壤,北與蓮花縣的良坊鎮、路口鎮交界。全鎮總面積為87平方公里,域鎮為0.88平方公里,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皮革製品集散地,並榮膺“全省農村稅費改革先進單位”、“全省信息化富民創業百強鄉鎮”、“全市二十強鄉鎮好班子”和“吉安魅力鄉鎮”等各種稱號。

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龍門鎮由里田區管轄,並分為龍門、沙田、吟秋和黃岡四鄉。
1956年撤區並鄉,四鄉合併為龍門鄉。
1958年改為龍門人民公社。
1959年至1961年和1968年至1973年曾兩次與台嶺公社合併為龍門公社。
1984年6月撤社改鄉。
1997年10月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門鎮位於吉安市永新縣西北部,以源自禾山的龍門溪而得名,東與象形鄉、高市鄉毗鄰,南與里田鎮相連,西同台嶺鄉、龍田鄉接壤,北與蓮花縣的良坊鎮、路口鎮交界。

地形地貌

龍門鎮總的地貌特徵可概括為“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境內最高峰為秋山頂峰,海拔1391米,為永新最高峰。本境東西最寬為8.7公里,南北最長為15公里。轄區內主要山脈、平原、丘陵、盆地:主要有禾山和秋山等山脈。

氣候

龍門鎮
龍門鎮
龍門鎮屬中亞熱帶山區丘陵季風氣候,具有冬春陰冷,夏熱秋燥,初夏多雨、伏秋乾旱,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

水文

轄區內主要河流、水流、水利工程:主要河流有龍溪河及禾山水。境內有中型水庫禾山水庫,水利工程主要有禾山水庫的北乾渠道和中乾渠道以及龍溪河從上至下的灌陂、白衣庵陂、豺狗陂、新陂、牛下洲陂、庫前陂、年陂、上源陂、桃花陂和西陂等10陂。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已知各種植物4000餘種,森林覆蓋率近75%,珍稀植物有水杉、禿頭杉、銀杏、羅漢松等近百種;已知的野生動物有近千種。
主要農作物:水稻、花生、棉花、大豆、蠶桑和蔬菜;油茶樹。

礦產資源

主要礦產:主要礦產有金、鐵、石灰石、花崗岩、大理石和瓷土。

行政區劃


全鎮轄特坪、鐵鏡、六團、黃岡、吟秋、樟村、五星、樟陂、龍湖、沙堤、龍星、團結、沙田和灌田等14村。
特坪村樟陂村
鐵鏡村龍湖村
六團村沙堤村
黃岡村龍星村
吟秋村團結村
樟村沙田村
五星村灌田村

人口民族


人口

全鎮總人口18622餘人,其中城鎮居住人口15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

民族

民族以漢族為主,有5個少數民族,其中蒙古族2人,苗族5人,朝鮮族1人,瑤族1人,土家族1人,共計10人。

政治


領導信息

賀爭先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金曉軍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行政、財稅、鎮村規劃。
劉小華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群、園區發展、開放型經濟、貨運物流業、總部經濟、租賃服務業及聯繫政協工作。
譚伏榮常務副鎮長:分管計劃生育、鎮內財務、機關內務。
吳傳文紀檢書記:分管紀檢、機關效能、新農村建設。
劉兵益黨委委員:分管組織、黨建、村建、老乾、宣傳、統戰、新聞報道、宗教、文教、科技、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國土資源管理。
吳吉華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武裝、民兵預備役、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安全生產、司法。
葉亮初副鎮長:分管民政、老建、移民、殘聯、交通、旅遊、郵政、通信;協管計劃生育工作。
稂愛華副鎮長:分管農、林、水、蠶桑、畜牧。
馬華軍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衛生、農村合作醫療、社會保障、勞動就業。
(以上領導成員信息來源於2013年10月28日永新縣龍門鎮官網)

經濟


綜述

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較上年增長率6%,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加107.5萬元、56.47萬元、40.7萬元。主要農產品:糧食,共計7924噸;工業總產值數822.78萬元,主要工業產品有:皮鞋、皮箱、皮具、密碼箱、皮革等。財政收入200萬元,增長率14%,農民人均收入1338元,增長率10%。該鄉居民存款達1495餘萬元,增長率達9.3%。
皮革業
全鎮各類製鞋和皮具企業40多家,400多個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年產值3500多萬元,年創利稅700餘萬元,創出了“贛龍”、“鵑花”等全省品牌商標。

代表人物


陳信忠
江西省永新縣龍門鎮黃岡村人,1915年出生。1928年參加紅軍,歷任紅3軍9師27團排長、紅1軍團騎兵團排長。抗日戰爭,陳信忠擔任115師騎兵團連長、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騎兵營營長、第4軍分區行唐支隊支隊長、30團團長。解放戰爭,陳信忠任冀晉縱隊3旅1團團長。1946年,冀晉縱隊3旅改編為晉察冀軍區4縱10旅,陳信忠任29團團長。他所在的29團在政委傅崇碧的指揮下,解豐鎮之圍,俘虜敵軍數百人。攻打應縣,29團先攻佔了西關,但在攻城時,兩次未能得手,後來眼看就要攻上去了,敵機來轟炸,登城未成功。上級得知守敵企圖突圍,令29團撤至野外殲滅敵軍,29團讓開道路后,因敵軍發現我軍意圖,未出城。攻打易縣時,兩軍打了一天一夜,雙方傷亡都很大,我軍已不可能將敵軍圍殲,敵軍也無力繼續進攻。這時上級命令撤退,而29團已經打了進去,撤不出來了,幸虧胡耀邦、傅崇碧帶一個團打進來,才將29團接應出去。清風店戰役中,10旅參謀長犧牲,
陳信忠接任10旅參謀長,以後升任副旅長、旅長。64軍190師師長。1951年,陳信忠率190師入朝作戰。獲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后,1954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歷任64軍副軍長、軍長、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叄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9年去世。 
陳雲中
陳雲中(1917—1995)江西省永新縣龍門鎮人。一九三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四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川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宜賓軍分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勤部副部長兼參謀長,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八年入蘇聯海軍軍事學院學習。回國後任海軍東海艦隊第六支隊支隊長,國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副院長。一九六四年晉陞為少將軍銜。 
劉回年
劉回年(1939-),江西永新龍門鎮人,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兼黨組書記,少將軍銜的高級記者。
1963年7月,劉回年剛從江西大學新聞系畢業就被組織上看中,分配進新華社擔任軍事記者,經總政治部批准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5年起擔任新華社國內核心小組成員;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后,奉命率中央記者組赴滬工作;1977年4月任新華社上海分社代理社長兼黨委書記;1978年初奉調回京,任新華社國內核心小組成員兼政治組組長;1983年4月,被中央軍委任命為解放軍分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