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士
策士
徠策士,本指戰國時代遊說諸侯的縱橫之士,后泛指出計策、獻謀略的人。語出《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
拼音:cè shì
注音:ㄘㄜˋㄕㄧˋ
1.本指戰國時代遊說諸侯的縱橫之士,后泛指出計策、獻謀略的人。
①《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
②唐·柳宗元《沛國漢原廟銘》序:“曲逆起為策士,輔成帝圖。”曲逆,曲逆侯陳平,漢高祖謀臣。
③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四:“雖聞北虜孱而妄弱,豈無強梁宗屬與夫謀臣策士引先發制人之說,造此釁端?”
④明·馮夢龍《智囊補·術智·徐道覆》:“嗚呼,奇才策士,鬱郁不得志,而狼藉以死者,比比矣。”
⑤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蓋吳蓄深謀,偏好策士,故文辯之士,亦常有縱橫家遺風,詞令文章,並長辟闔,猶戰國游士之說也。”
2.策試士人。
徠①宋·曾慥《高齋漫錄》:“崇觀以後,以言為諱,宣和辛丑策士,偶詢時務。”
②元·黃溍《日損齋筆記·辯史之十五》:“殊不思兩年皆非策士之歲。”
③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今日聖上臨軒策士,只得在此祗候。”
④《清史稿·禮志八》:“順治初,會試中式舉人集天安門考試,十五年,改試太和殿丹墀,定臨軒策士制。”
3.現代策士。
提供各種建議,想法,思考,方法,學術,觀念(暫稱為長策),以及如何將這些(長策)進行傳達,表述,說服,或以語言,口才,辯論等形式作為運用(暫稱為獻策)的人.簡單的概括為:有何長策+如何獻策。如現代經濟學家郎咸平,屬經濟界長策策士;如地產顧問王志綱,屬地產界長策策士;如談判專家,外交專家,屬遊說策士。
[conspirator;machinator;plotter]善於運用長策計謀以及獻策遊說術的人,概括為長策建議與獻策技巧。
在春秋戰國這一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士階層日益壯大,他們為了所依附的階級與統治集團的利益,四處奔走爭鳴,以辨力為雄。各諸侯國在爭霸過程中認識到:國力、軍隊固然重要,政治攻勢與外交鬥爭也是爭霸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正是在這種社會形勢下士階層中一批又一批的遊說策士應運而生了。尤其在商鞅變法之後,西方的秦國崛起,日益成為山東六國的威脅。六國企圖聯合抗秦,而秦國則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從而分化瓦解他們,這便形成了長達百年的“合縱”“連橫”鬥爭。謀臣策士在這種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中大顯身手。他們大多們有一定的政治主張,往往為個人的功名利祿,朝秦暮楚,見風使舵;但他們熟諳縱橫之術,憑藉機謀智慧、口才辭令,四處奔走遊說,周旋於政治集團之間,為諸侯征城、掠地、殺人、滅國出奇謀划妙策。張儀、蘇秦、陳軫等人就是他們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