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西部志願者

王媛媛,西部志願者,任貴州東部銅仁地區的江口縣閔孝鎮團委書記。

簡介


王媛媛,紮根貴州山區的煙台姑娘。出生於1986年的王媛媛,一直是父母眼裡的乖孩子、老師眼裡的好學生。上小學時,她一直擔任班幹部,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上初中時,她一直擔任團支部書記,多次在市區組織的各種比賽中獲獎;上高中時,她也是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而最讓老師和同學讚不絕口的是,王媛媛有著一顆純凈而善良的心,不論是誰,只要有困難向她求援,她一定會熱心幫忙。作為學生的她,生活極為儉樸,父母給的零花錢一分也不捨得花,可是,只要一聽說某地發生災害,她立刻就會把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全部捐獻出去。
2005年,王媛媛考入了遵義師範學院,並以突出的表現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大學畢業后的王媛媛拒絕了親朋好友幫她在煙台找工作的好意,作為貴州省委組織部的一名選調生,毅然決然地來到位於貴州東部銅仁地區的江口縣閔孝鎮參加工作。

困難


當王媛媛帶著自己小小的鋪蓋捲兒到閔孝鎮報到后,她才發現,理想和現實之間,其實有著巨大的差距。一個又一個難關,擺在她的面前。
語言關。江口縣是一個多民族的縣份,除漢族外,還生活著土家、苗、侗、仡佬、羌等十餘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數量佔到全縣總人口的52%以上。閔孝鎮更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王媛媛的普通話非常標準,她說話當地人能聽懂,可當地人說話,她卻像聽天書一樣,一個字也聽不明白。話都聽不懂,怎麼干工作?王媛媛心裡火急呀!想來想去,辦法只有一個:學!她像在大學時學外語一樣地學起了當地方言,只要稍有空閑,就走小店、趕場,練聽力,學發音。日復一日,終於,她不再需要翻譯也能跟當地群眾交流了。
飲食關。貴州的飯菜口味以辛辣為主。雖在遵義讀了四年大學,但王媛媛一直吃不慣辛辣。大學的食堂對各地學生的口味還有所照顧,而鄉鎮食堂卻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吃飯對王媛媛來說就成了不是問題的問題。自從到閔孝鎮參加工作以來,速食麵就成了王媛媛的主餐,她總是成箱成箱地把速食麵搬到辦公室里,加班工作之餘,就泡包速食麵充饑。和她一個辦公室的同事王天華曾勸她,速食麵沒有營養,不能常吃,但王媛媛總是一笑:“速食麵,吃起來省時,可以多干好多事啊!”在鎮機關可以靠速食麵湊合,下鄉怎麼辦?下鄉到群眾家裡一起吃飯、拉呱,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可是,王媛媛實在不適應當地農家飯的辛辣。但她深深地知道,和農民群眾一起吃飯,與其說吃的是飯,不如說吃的是情,你如果不吃的話,農民群眾就會覺得你瞧不起他們,就不會和你交心。怎麼辦?吃!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得有滋有味,吃得香甜可口!王媛媛以驚人的毅力控制著自己,總是面帶笑容大口大口地吃著那些很辣很辣的飯菜,甚至當農民把泡辣椒端到她面前時,她也要裝作很享受地吃上幾口。
民情關。黔東的農村與煙台的農村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由於大山的阻隔,農舍大多在方圓數十平方公里範圍內零零星星地散布著。高山聳立,山路艱險,有的村,如果從村頭到村尾走上一遍,需要好幾天時間。這些村的村幹部,一年到頭也難得在本村挨家挨戶走一遍。可王媛媛卻挨家挨戶走訪了。為了解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她抓住一切機會進村入戶。只要聽說有同事要下村,只要手頭沒有急活兒,她總會要求:“我也去!”

事迹


2010年上半年,王媛媛被任命為鎮黨建辦主任。在黨建工作中,她遇到了一個難題:山區好多群眾包括一些黨員,一無文化,二無技術,找不到致富門路。怎麼才能幫他們擺脫貧困呢?王媛媛默默地探索著、思考著。2010年8月,她結合當地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1+3+1”黨建幫扶模式,即:一名富裕黨員帶領三名普通群眾和一名貧困黨員。“1+3+1”模式首先在魚良溪村試點,獲得巨大成功,村裡的富裕黨員們紛紛行動起來,帶領普通群眾和貧困黨員同走致富路,很多群眾收入翻番增長。在魚良溪村試點成功后,“1+3+1”活動在閔孝鎮全面推開,充分發揮了全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輻射帶動起許多群眾創業發展。這種以先進黨員帶動一方群眾共同致富的模式,也為閔孝鎮的黨建工作和經濟發展找到了新的結合點,得到了江口縣委、銅仁地委領導的高度評價。2010年12月,銅仁地區黨建工作會議在閔孝鎮隆重召開,全面推廣“1+3+1”黨建幫扶經驗。
王媛媛在其他制度建設方面也進行了很多探索創新。
2009年年底,王媛媛被任命為閔孝鎮團委書記。過去,鎮上團的工作比較薄弱。王媛媛上任后,創造性地組織開展起黨建帶團建活動,在魚良溪村率先建立了果蔬專業合作社團支部,鼓勵16名返鄉青年團員發展生態果蔬產業,帶動群眾致富。如今,魚良溪村的團組織走到了整個江口縣的前列,而全鎮9個村(社區)也都建立了有機構、有人員、有場所的團支部,全鎮的共青團工作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針對當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實情,王媛媛還先後提出建議,在閔孝鎮建立了黨內民主評議和黨外群眾民意測評的黨員“雙評”制,在全鎮9個村1個社區“兩委”班子實行了工作目標向群眾、社會公開承諾的“任期承諾”制,在鎮機關窗口服務部門推行了“一張笑臉相迎,一個凳子讓座,一句話語問候,一杯熱茶解渴,一個答覆暖心”的“五個一”工作法……
2010年,王媛媛在閔孝鎮黨員幹部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根據上級的統一安排,閔孝鎮的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將於2011年上半年全面展開。對村“兩委”換屆選舉的重要性,王媛媛自然心知肚明。為了做好一系列基礎工作,確保換屆選舉的順利進行,王媛媛和同事們開始了艱苦的考察摸底工作,在各個村間連軸轉。
2011年3月24日,王媛媛又與同事一起下鄉去新嶺村進行換屆考察,忙了整整一天後,才乘車往鎮政府返。這時,不幸發生了。19時30分,他們乘坐的車在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王媛媛與另外兩位同事不幸因公殉職。消息傳開,整個閔孝鎮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人們自發地從四面八方趕到殯儀館,為王媛媛守靈。哭聲哀哀,淚下如雨,人們始終不相信也不願相信,那個海風一般清新的煙台女孩,會告別她痴戀著的黔東山山水水,會拋下她熱愛的閔孝父老鄉親。
3月29日,中共江口縣委追授王媛媛同志為優秀共產黨員,並決定在全縣開展向王媛媛學習活動。

遺物


人們在料理王媛媛的後事時,看到了幾件令人心碎的遺物:一是她存摺里僅有的2000元,那是她的全部積蓄;二是厚厚的一疊畫紙,上面都是不同類型的素描,那是她大學所學的專業。她喜歡自己的專業,但自從到閔孝鎮工作后,她就很少有時間去打理自己的專業了;三是她在閔孝鎮新辦的戶口簿;四是一台筆記本電腦,那是她生前最喜愛的,也是她所擁有的最貴重的物品。
這些遺物,就是這位優秀共產黨員、這位海的女兒的全部“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