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波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著名油畫家

黃文波 (1941.11—),1955年至1959年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1959年至1964年就讀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後分配到廣西浦北縣文化館從事群眾文化工作,1984年調回廣州美術學院,先後擔任廣州美術學院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藝術簡介


黃文波的一生,在藝術追求中充實地度過。就像不少有成就的油畫家那樣,黃文波在學生時代就表現出旺盛的藝術活力。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春雨》/《春雨貴如油》創作於1962年春天。就像遲軻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的那樣,“《春雨》抓住了有感染力的情境,表達了農民對雨和水的深情,表達了一種將要投入春耕和取 得豐收的信心和決心。”
富有嶺南氣息的詩意油畫《春雨》,取材自廣東省中山縣沙溪公社的聖獅大隊生活體驗: 畫面中的健壯漢子和田家女孩等人物形象,不僅是黃文波在農村體驗生活時親眼所見的具體形象,同時也是那個年代農村中普遍形象的代表。畫面中的春雨,寄寓了多重的含義:既表達了自然節令和自然空間中的自然現象,也表達了社會語境和文化生活中的人文精神。也正是這個原因,《春雨》甫經產生,就贏得了多方面的關注,先後在《廣東畫報》、《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刊物公開發表,成為黃文波油畫藝術創作的重要里程碑,並在2006年入選“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成立50周年50件經典作品”。
樸實的題材,樸實的生活,貫穿於黃文波的藝術之旅。他總是能夠從那些貌似平常的角度,放飛蘊藏在他內心深處的作為藝術家的情懷。他的《山村新事》(1974年)、《金鋪苗嶺》(1981年)、《苗嶺集市》(1981年)、《山裡陽光》(1991年)等作品,都來自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他的歷史畫《青春年華》(1963年)也是在對革命歷史加以回看的同時,寄寓了深刻的人文關懷。對生活的熱愛與對藝術的感受,在作品的層面上是相輔相成、相互統一的。黃文波的作品中,就有著這樣真實而豐富的內涵。

《春雨》參展情況


1963年2月 廣州美術學院師生作品巡迴畫展(到中山佛山番禺東莞增城等五個縣市展出)
1963年8月 廣州美術學院學生下鄉下廠創作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1978年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舉辦“廣東省美展”
1993年 廣州美術學院成立四十周年作品展
2003年 廣州美術學院成立五十周年作品展
2005年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品展

《春雨》發表·出版情況


1963年 《廣東畫報》第3期第27頁
《人民日報》4月14日第6版
《南方日報》5月26日第1版
《嶺南農村新景》畫輯,《美術明信片·油畫》第4頁 / 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
1993年 《中國新文藝大系1949—1966美術集》第181頁 /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 / 吳作人劉開渠艾中信、陳伯萍主編
1998年 《廣東畫報》第6期第58頁
2001年 《20世紀中國油畫圖庫1950—1979》第237頁 /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 蘇林編著
2003年 《廣州美術學院作品集》第127頁 / 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 張治安主編
2006年 《廣東省美協50年經典作品提名集》第111頁 / 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編
2010年 《廣東省美協50年50經典》 / 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編

《春雨》評論摘錄


《春雨》抓住了有感染力的情境,表達了農民對雨和水的深情,表達了一種將要投入春耕和取得豐收的信心和決心;
《美術新兵下鄉的收穫》/遲軻撰文
《廣東畫報》1963年第3期第26頁
黃文波的油畫《春雨》也是引起觀眾濃厚興趣的作品之一……黃文波描繪了一場及時的春雨給人們帶來的喜悅。畫中有位姑娘用手去接雨水,是最引人注目的細節;俗話說“春雨貴如油”,用手去感觸雨水,可以說巧妙地表達了農民對這場好雨的感情。我們在農村中生活過的同志,可能都體會過乾旱時盼雨的迫切心情,一場好雨來了,甚至想站在雨里淋一個痛快。中間的男同志,看樣子是一位基層幹部,似乎正在考慮如何抓住春雨後的時機大幹一場,那姿態好像煙蒂一丟就要下手的樣子。舊社會的農民也會為喜雨而高興,但絕不會是這幅畫里的氣氛。公社化以後,經過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我們已經不完全是靠天吃飯,但我們征服自然的事業,也還只是開始,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靠天時的幫忙,我們對好雨的喜悅是和衝天的幹勁結合在一起的。作者抓住這一點試圖給以詩意的描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兩個姑娘的形象刻劃得也比較好,樸素而健康,她們的手和腳都作了適度的誇張,那麼粗壯有力,體現了作者對勞動的讚美。這兩位姑娘,一位爽朗些,一位沉靜些,形成了性格上的對比。
《百花園裡喜新芽——廣州美術學院學生下鄉創作展覽觀感》/鍾靈撰文
《美術》1963年第5期第22頁
畫家黃文波學生時代即以《春雨》一作而引人矚目。至今,他仍然是一位熱愛勞動者純樸生活,並從中發現詩意之美的油畫家。
《品畫》/遲軻撰文 《廣東畫報》1997年第7期封二
60年代初,黃文波即以油畫《春雨》而名聞全國,1963年第3期《廣東畫報》曾以較大篇幅發表這一作品,那時他還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生。《春雨》描繪了兩個頭扎黑頭巾的沙田姑娘和老農在草檐下避雨的情景,其中一個姑娘伸手捧接雨水,兩人悄悄交談,那位老農正吸煙,望著淅淅瀝瀝的雨水顯露出內心的喜悅。在科學尚不發達的年代,農民“靠天吃飯”,雨水於他們的珍貴是不言而喻的。美術學院遲軻教授在評論中說:“《春雨》抓住了有感染力的情境,表達了農民對雨水的深情,表達了一種將要投入春耕和取得豐收的信心和決心”這幅畫無論從構思、構圖、意境、色彩和筆法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鄉土美的歌者黃文波》/楚山撰文
《廣東畫報》1998年第6期第59頁
在廣州美術學院下鄉創作展覽會上,兩個人在討論一幅畫。這幅畫是四年級學生黃文波的油畫《春雨》(見本期畫頁)。
……它使人感到親切,是因為看畫的人也體驗過這種感情;感到新穎,是因為這畫的作者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發現。
……它是這個展覽中我喜歡的作品之一;
……聽一位熟悉情況的同志提起:這位同學還是動了不少腦筋的。從草稿到完成,變動不小,主題也有發展。聽說,作者下鄉后,同農民一道勞動中,感到晴陰風雨對生產的關係很大,這一切在農民的感情反應上又比他們這些學生敏銳和強烈得多。曾試勾過一張《雨中搶場》的稿,自己覺得不精彩,放棄了。有一回同農民一起在大樹下躲雨,見青年們打打鬧鬧,便想以此為題作畫,表現農民生活情緒愉快、活潑。最初的稿以所見景象為基礎,變化不大;後來又把背景改到田間工棚檐下,畫面還是比較熱鬧的。後來又發展了主題,原來想畫的歡樂景象與農民對氣候變化的感情、與生產熱情聯繫起來,這是現在的構圖與原先草稿最大的區別。出場人物,有的是根據鄉下畫的一些速寫稿,如“隊長”即是。有的是作者感興趣的、曾經一再想畫的人物,如幾個性格較沉靜的女青年。自己在大樹下躲雨時也會見到這樣的人,她們不參加玩鬧,而是擠在一起悄悄說著知心話。這張畫上也曾經畫成兩個人擠在一起說話,後來覺得離題,想改成這樣:表現她們在談著生產的事,出現在畫面的最前面。
我知道得不免太簡單,但這裡面已涉及了不少問題。作者把自己在生活中直接的發現畫出來,而這種發現令人感到新穎,有創造性,這是值得重視的。
……你看,人們卷著褲腿,檐下有一些勞動工具,還遺落一兩根秧苗(可能正是插秧的時候)。公社社員不怕困難的思想,和因一場及時雨而興奮的感情,不是絕對地對立著的。人們不是因生產上出現了順利的新條件便鬆懈懶惰、放棄生產積極性。而是為集體勞動將能獲得更大的戰果而高興;在喜雨的感情中蘊藏著鬥志,心裡在摩拳擦掌,迎接奪取更好收成的奮戰。作者選擇了人們因雨而臨時休息一下的瞬間,以創造性的表現形式刻畫熱愛勞動的公社社員們的精神面貌,這是一個很可取的意圖,也完全是從今天農村現實生活中得到的。
……像那個“隊長”,要在雨後大幹一場的氣概,刻畫比較成功。他望著這場甘霖使勁地吸煙,流露出興奮,並且正在思考著什麼。為什麼你會感到他是“隊長”呢?是不是他那眉宇神態之間使你感到他是個生產上的指揮員,他的進取精神恰表現在從領導角度考慮問題,準備充分利用這場及時雨。
……他的創作過程本身已經表明,構思的逐漸提高,也就是認識的逐漸深化。開始時他對農業勞動中氣候的影響和農民對氣候的態度和感情的認識,是比較抽象的;似乎沒有同時注意到要通過哪些具體生活現象來認識這一點,於是也放過了具體生活現象中可採擷為創作原料的一些形象素材。因之他這時畫不成畫,構出了比較平凡的《雨中搶場》。後來以“躲雨”為題的構稿過程中,構思有了生髮,思想開始活躍。“躲雨”與“喜雨”的遇合好像很偶然,其實並不偶然。沒有先頭對農民躲雨時的精神狀況,更不會把二者聯繫起來,在構思中出現一個新的境界。
《提高認識與提高創作》/鄭弘藏撰文
《美術》1963年第5期8-9頁
黃文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著名油畫家]
黃文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著名油畫家]
黃文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著名油畫家]
黃文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著名油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