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裂孔
骶管裂孔
患者取側卧位,患肢在下,彎頭曲膝曲髖,后弓腰骶部,使身體呈“C”型,沿腰部棘突向尾部觸壓,有一凹陷感,為S4S5椎板未融合形成的生理性缺陷,即骶管裂孔。皮膚消毒輔洞巾,先用2%利多卡因在骶管裂孔處做一個皮丘,穿刺針與皮膚呈60°角針尖向上刺入,有一種“落空”后,回吸無回血,注葯無阻力,即穿刺成功。注入所配製的藥液15~20ml(當歸注射液4ml,維生素B12針劑2mg,2%利多卡因4ml,生理鹽水5ml為基礎方,急性期加氟美松針5mg,慢性可酌加強的松龍50mg,三磷酸腺苷20mg),注射后取俯卧位,臂高胸低位以利於藥物向腰部浸透擴散吸收。隔4~6天治療1次。
注射完藥物后,為促進和增強藥物在病灶處的治療作用,結合手法按摩,每天1次。操作見下:
①以揉、摩、滾等放鬆手法施治於腰骶部及雙下肢肌肉,約5分鐘;
②斜板法:上述手法后,斜板腰部,並維持約2分鐘,不要求必須出現“彈響”;
③牽引按壓法:患者俯卧,雙上肢拉住床頭,一助手攔住患者雙下肢向後略上抬起,醫者用拇指頂按在突出之椎間隙的兩側,用力按壓3~5次,治療結束。讓患者平躺床上20分鐘,無異常后,囑其回家睡卧硬板床休息。
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盆面凹陷,上緣中份向前隆凸,稱岬。中部有4條橫線,是椎體融合的痕迹,橫線兩端有4對骶前孔。背面粗糙隆凸,正中線上有骶正中嵴,嵴外側有4對骶后孔。骶前、后孔均與骶管相通,分別有骶神經前、后支通過。
骶管上通連椎管,下端的裂孔稱骶管裂孔,裂孔兩側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為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