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骶骨的結果 展開
- 骶骨
- 薦骨
骶骨
骶骨
骶骨(sacrum)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側部、骶骨尖、盆面和背側面,呈倒三角形,構成盆腔的後上壁,其下端為骶骨尖,與尾骨相關節,上端寬闊的底與第5腰椎聯合形成腰骶角。
骶骨盆面凹陷,背側面后凸,以增加骨盆容量。骶骨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長而窄,女性短而寬,以適應女性分娩的需要。
骶骨(sacrum):呈倒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陷,上緣中分向前隆突稱岬,中部有4條橫線,橫線兩端有4對骶前孔。背面粗糙隆凸,正中部為骶正中嵴,中間部為骶中間嵴,此嵴外側有4對骶后孔,孔外側部有骶外側嵴。骶前後孔與骶管相通,有骶神經前,后支通過。骶管下端的裂孔為骶管裂孔,兩側向下突出為骶角。骶骨外側部上份有耳狀面,與髖骨耳狀面相關節,耳狀面後方骨面凹凸不平稱骶粗隆。
骶骨
人體的五塊骶椎合成的一塊骨。為骨盆的後壁。上與第五腰椎相連,下與尾骨相連。
骶骨
骶骨(sacrum),又名窮骨。人體的五塊骶椎合成的一塊骨。為骨盆的後壁。骶骨是脊椎骨的組成部分,由五塊骶椎合成,上接第五腰椎,下連尾骨。《靈樞·癲狂》:“窮骨者,骶骨也。”《素問·瘧論》:“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骶骨。”
骶骨
一、骶骨底前緣突出,稱骶骨岬骶骨底上面的卵圓形骨面即第1骶椎體的上面,與第5腰椎椎體的下面形成腰骶關節。底的兩側平滑,名骶翼。骶骨的兩側上部粗糙,為上3個骶椎橫突相癒合所致,該部呈耳郭狀,又稱耳狀面,與髂骨相應的關節面形成骶髂關節。耳狀面下緣的位置多位於第3骶椎中部及下部,但可高至第2骶椎或低至第4骶椎上部。骶髂關節的高度並不直接與骶骨高度相關,高而長的骶骨,骶髂關節可以短,而低而短的骶骨,骶髂關節可以長。骶骨的側緣在骶髂關節以下窄薄部分為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附著處。
了解骶骨的關節突甚為重要,原因是:①與S1及L5神經相關,可能直接或間接壓迫這些神經;②第5腰椎椎間孔多有一側隱窩,前界為第5腰椎間盤及椎體,后界為骶骨關節突的內側部(位於額狀面上),當第5腰椎間盤退化並變窄,第5腰椎椎體向後移位,導致側隱窩矢徑變小。在腰骶部進行手術時,應考慮這種解剖特點。
二、骶骨盆面在正中線的兩側有兩排骶前孔,每側各為4個,由骶管出來的骶神經前支由此穿出。骶骨的後面粗糙不平,正中隆起為骶中嵴,由第1~4骶椎的棘突連成,在骶正中嵴的兩側,各有一條斷續的骶中間嵴,由各骶椎的關節突連成,在每側骶中間嵴的外側各有4個骶后孔,骶神經的后支由此經過。在每側骶后孔的外側,各有一條斷續的骶外側嵴,由各骶椎的橫突構成。如骶骨下部與第1尾椎相癒合,則有5對骶后孔;骶骨底如與第5腰椎癒合,亦可形成5對骶后孔,如為4個骶椎,則只有3對骶后孔。
三、盆面的4對骶前孔經椎間孔與骶管相通,穿過上4對骶神經前支。骶骨後面上下部,各有一缺損,名腰骶間隙和骶尾間隙,蛛網膜下腔麻醉和骶管阻滯可分別由此兩間隙進入。骶尾間隙成“八”形,也稱骶管裂孔或骶管裂隙,系由於第5骶椎兩側椎弓未癒合、椎板和棘突未發育所致,其位置可存在變異,有的在裂孔的尖端有向下伸延的骨片,將裂孔分為左、右兩半,或有些小骨片凸向腹側,裂孔被分隔,或骶管裂孔兩側緣向腹側生出一些小骨片,互相相連成兩個小孔,或骶角不顯而幾乎無裂孔。所有這些變異都會在骶管阻滯麻醉時造成障礙。兩個間隙的表面均為一堅厚的纖維膜所覆蓋。
四、人體直立時骶骨向前傾斜約45°。骶骨盆面的彎曲度大致均勻一致,但可增大或減小,有的於骶尾骨交界處形成角度或曲度不均勻。盆面的彎曲度與骨盆腔各部的直徑大小有關,直而長的骶骨或骶骨位置不正,對分娩不利。盆面稍不平坦對骨盆腔大小無重要意義。
五、骶骨的高度與骶椎數目有關,由於腰椎或尾椎的移行,骶椎的數目可能增加。如骶骨含有第5腰椎時稱腰椎骶化,腰椎骶化可能完全,也可能不完全,通常一側發育不全,或僅橫突融合而腰椎體與棘突仍分離。第1骶椎一般與第5腰椎形成單岬,但可同時與第2骶椎又形成一岬,構成重岬。
六、如出現腰椎骶化,第5腰椎替代第1骶椎與其上位腰椎,即第4腰椎形成一岬,又與其下一椎骨,即第1骶椎形成一岬而構成重岬。
骶骨腫瘤發病率低,早期癥狀隱匿,患者就診時瘤體往往較大,且骶骨血供非常豐富,周圍解剖結構複雜,局部軟組織覆蓋少,手術難度大。外科治療涉及骶神經根損傷、盆腔臟器損傷、刀口不癒合及感染等嚴重併發症,
前方入路:對於高位骶骨(如S2以上),且軟組織包塊巨大,單純後路無法完整切除腫瘤時,先行前路手術遊離腫瘤,再行後路手術。前路手術時採取仰卧位,下腹部倒八字切口,腹膜外遊離腫瘤,遊離腫瘤的同時也可結紮髂內動脈以減少後路手術時出血。
後方入路:基本切口為後方正中直切口或倒Y形切口,將雙側的臀肌及豎脊肌向兩側牽開,觸及尾骨尖並將周圍的軟組織剝離,然後自下向上依次切斷骶結節韌帶、骶棘韌帶及梨狀肌,用手指分離骶前筋膜,此時注意保護直腸,並用濕紗布塞於直腸和骶骨前方的軟組織間隙,將直腸推向前方。
腫瘤切除:對於骶骨原發惡性腫瘤部分低位轉移性腫瘤,採取大塊完整切除,骨巨細胞瘤及骶骨良性病變(1例為骨纖維結構不良),進行手術刮除。
骶骨重建:S1椎體切除后重建骨盆環的穩定性。根據切除的範圍採用下腰椎骨盆內固定重建技術。
術后常規禁食,待排氣後進流質飲食;放置常壓引流管,引流1周以上;保留尿管1周。
併發症:
1、骶骨腫瘤患者術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腹脹或大便不通癥狀,
2、骶骨腫瘤術后容易出現刀口的癒合不良
3、骶神經切除導致尿瀦留
4、骶骨腫瘤切除術后內固定鬆動問題
區塊 | 一具標準成年人的骨骼包括下面206塊(內為骨骼數量) |
頭顱骨 | 頭蓋骨:額骨|頂骨(2)|顳骨(2)|枕骨|蝶骨|篩骨 面骨:顴骨(2)|上頜骨(2)|下頜骨|鼻骨(2)|齶骨(2)|淚骨(2)|犁骨|下鼻甲(2) 耳骨:錘骨(2)|砧骨(2)|鐙骨(2) 喉部骨骼:舌骨 |
軀幹骨 | 胸部骨骼(25):胸骨|肋骨(2x12) 脊椎(24):頸椎(7)|包括寰椎和樞椎|胸椎(12)腰椎(5) |
上肢骨 | 肩部骨骼:鎖骨(2)|肩胛骨(2) 手臂骨骼(6):肱骨(2)|肱骨骨節|尺骨(2)|橈骨(2)|橈骨頭 手骨(54): 腕骨:手舟骨(2)|月骨(2)|三角骨(2)|豌豆骨(2)|大多角骨(2)|小多角骨(2)|頭狀骨(2)|鉤骨(2) 掌骨:掌骨(5×2) 指骨:近節指骨(5×2)|中節指骨(4×2)|遠節指骨(5×2) |
下肢骨 | 骨盆:髖骨|骶骨|尾骨 腿骨:股骨(2)|股骨頭|大轉子|大腿骨節|髕骨(2)|脛骨的肘部和骨節(2)|腓骨 足部(52): 踝骨:跟骨(2)|距骨(2)|足舟骨(2)|內側楔骨(2)|中間楔骨(2)|外側楔骨(2)|骰骨(2) 足背骨:跖骨(5×2) 趾骨:近節趾骨(5×2)|中節趾骨(4×2)|遠節趾骨(5×2) |
幼兒骨骼 | 骶椎(4或5),成年後融合為骶骨 尾椎(3到5),成年後融合為尾骨 髂骨,坐骨和恥骨,成年後融合成整體的髖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