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山
佛印山
佛印山位於重慶市境內,東經108°0',北緯30°43',高度1500米。東北面屬萬州,西南面屬梁平,其型有如一艘輪船。這一帶民間信仰集中地,其上有多座寺廟,每年農曆的6月19與大年初一,人們成群結隊登上去拜菩薩,民間傳說中6月19是菩薩生日,當日特別熱鬧,上個世紀90年代,拜菩薩的人是人山人海,大人小孩奔行如織。
正在開發的自然風景。其型有如一艘輪船,冬暖夏涼,溶洞里有寬有窄、有干有濕。其中有一個溶洞“觀音洞”,據說可通往山底;老輩說,他們從雞鳴時走到天黑也沒有走完這個洞。即使夏天進去,也會被凍得發抖。
登頂可俯視整個四面八方,可清晰的看到萬州區孫家鎮街道,也能看見梁平縣福祿鎮。風光秀麗,盛世壯觀。
佛印寺建在佛印山主頂岩上的主頂包處,與西邊“佛祖贈印”巨石相距約100米。昔日,寺廟規模宏大,三殿高聳,香火盛極一時。
從佛印山的主頂包由東往西向下依次建有上殿玉皇樓、中殿及下殿,供奉有如來佛祖、觀音、十八羅漢等佛教人物,可惜此寺廟毀於大鍊鋼鐵時期。今日我們所見簡陋的佛印山廟,地處原佛印寺中殿的位置,約於1994年建成。佛印寺三重殿的兩邊皆有走廊相連。從下殿去中殿是由下殿兩邊的石梯進入,在此兩邊石梯的中間地段是一個大抱廳,抱廳的頂部與中殿的地面齊平,有欄桿,圍成寺廟的戲檯子。福山村原村會計陳昭明介紹說,支撐抱廳的巨大木柱屬馬桑樹木料,這種樹長成木柱這麼大,非幾百年不可,由此他推測昔日就地取材建成的佛印寺,歷史相當悠久。
這悠久的佛印寺歷史,被1958年全民鍊鋼大躍進運動的轟隆聲裹攜而盡。當年下半年,今福山村立於名叫田壩的兩個土高爐,焰火傳承告急。佛印山缺煤炭,高呼“超英趕美”熱情高漲的鄉民,儘管已把佛印山附近原始森林的高大松柏砍光入爐,后連一口口棺材也被入爐,但張著兩口大嘴巴似的土高爐仍然不時發出“嗷嗷待哺”的聲音。隨之,一座宏偉壯觀的古代建築佛印寺眾多的大木柱、雕花門窗及精美匾額,在拆廟的吶喊聲中,伴著兩個土高爐吐出的豪邁火焰,幻化成一縷煙,隨風永去。
如今,佛印寺南坡福山村那塊10餘畝的和尚大田,還能讓人想象出當時寺廟供養著三、四十僧人居士,誠迎全國各地潮水般湧來朝拜者的盛況;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觀音成道日的廟會、正月初一和十五的香會,來佛印山朝拜滿山攢動的人頭,還能讓人浮想出昔日佛印寺的香火,飄飛出巴山蜀水的遠播情景。
清朝光緒年間一天,在佛印山遮天蔽日的原始松林步道上,急馳著一群身著綢緞的信徒,為首者仍川西大壩成都一縣令錢知玉。
錢縣令辭罷縣官,千里迢迢來到佛印山的佛印寺讀書修道、避暑養生。10餘年來,他不斷修葺和擴建佛印寺,次山門的萬縣山門已修至主頂岩北面的腰間,令佛山寺享譽巴蜀。
錢縣令一生飽讀詩書,擅長書法。在他留存佛印寺眾多的墨跡中,當數掛在佛印寺大山門的那幅大匾額最為光彩奪目。
匾額上書“佛印山天生地成”七個30厘米大小的金色楷書字,傳說這幾個大字是錢縣令用絲毛草自製的大毛筆寫就的。100餘年來,但凡來佛印寺朝拜者,於大山門處登梯抬眼之時,無不被匾額上那敦實雄健、大氣磅礴的顏體大字所震顫,使人們心胸中信仰的高地由然而生一種頂禮膜拜的光環。
錢知玉,一位在佛印寺的建廟歷史上不可或缺的大功臣,那真是:
一生慈悲情系佛印山,
滿載正果愛留葫蘆壩。
佛印山,在1958年全民鍊鋼之前,到處是雙臂合抱的參天松柏,外加佛印寺後面的主頂包是萬梁交界處的最高峰,因此佛印山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避暑納涼、休閑養生首選的福地仙山。今日的佛印山同樣是松濤陣陣,涼風習習,登山旅遊步道如蛇一般蜿蜒於蔭涼的松林間。
解放前,每逢炎炎夏日,佛印山的佛印寺除了作為四面八方奔來的信徒禮佛問道之處,還因為萬梁的達官貴人在此避暑納涼,順便聘請名師教授子女之事,使佛印寺實際上增添了開辦私塾的第三層功效。
那時,從佛印山朝梁山縣方向的山腳盆地,叫葫蘆壩(今福祿壩)。壩上有一位教育名師李逢杜(1868-1935年,廩生,本名李萃林,福祿小學首任校長,梁山民國詩人),他以一首《福祿八景》古詩(佛印金山遠,金獅白水滔;玉水天香塔,龜齡堰塘高)名聞於萬梁古邑,並讓排在福祿八景之首的佛印山更加美名遠播。
因此,每逢盛夏,萬梁古邑富甲一方的達官貴人必讓轎夫將李逢杜及其袁氏夫婦二人接到佛印山佛印寺中避暑教子。在李逢杜教授的這些幼小學生中,後來多成了民國年間各地的名人,比方周有寬(雲南某縣縣令)、高琴樓(石安鄉長)、周廣典(福祿鄉長)、劉奉強(福祿鄉長)等,而家住佛印寺下面北坡柏樹林(今屬萬州區孫家鎮快樂村)的林鐵,則位居中央高官。
林鐵,1904—1989年,原名劉樹德,出身於孫家一個鄉村知識分子家庭。幼時聰慧好學,每逢大熱天便與哥哥劉樹堂(後作鄉長)跟隨父母同往家宅上面佛印山主頂包處的佛印寺,在萬梁名師李逢杜的私塾班裡發矇讀書。1926年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1932年分別留學法國和蘇聯莫斯科。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均任冀中區黨委書記和軍區政委。解放后,歷任河北省第一書記、中央組織部顧問、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等要職,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佛印寺昔日的上殿遺址往上走幾步便來到萬梁交界處第一高峰佛印山主頂包了。
山頂有一塊僅一間教室大小的土壩子,在其長約8米、寬約2米的矩形壩心內,竟然被佛印山附近的村民代代相傳著一個奇特的自然現象:每逢嚴冬時節,主頂包周圍都有厚厚的白雪鋪墊著,唯此壩心不鋪墊一絲白雪。
曾經親眼見過此大怪事的福祿鎮福山村書記段代見和原會計陳昭明,不時揮動手臂,指划著這塊神奇的土地,面部表情一片茫然。他們最後推測說,此小塊“心火旺”的土地可能屬火地,溫度高於四周,故冬天下雪積墊不起雪。若是,那麼此土地下面的火(高溫度)又來自何處呢?至今謎底未解,有待於有關部門的專家前來科考解謎。
此圖片拍照地點梁平縣福祿鎮福山村的石廠勾
據說解放前上面還有一個鐵塔,那時看起來更像一艘大輪船,上面廟很壯觀。解放後由於煉鐵的原因,把它毀滅了,廟也毀滅了。目前這廟裝修簡單。但是人氣還是一樣旺盛,信眾每逢初一,十五,初三,十三,二十三都會拜菩薩,就不用說每年農曆的6月19與大年初一了吧!這些日子信眾都會吃素,常年拜菩薩的吃常素。
佛印山山頂有一條石壁,長度目前不清楚,普通人走完全程大概30分鐘。遠看這條石壁如同一條正在休息的龍,也如同一群排著一條線的軍艦。這條石壁劃分了梁平縣與萬州。
在佛印山樑平境內的福祿鎮福山村裡,喀斯特溶洞資源十分豐富,共有5個溶洞,從東向西分別是亮心洞、觀音洞、狐狸洞、慈音洞、十二叉洞。
佛印山
據民間流傳,此洞是昔日達官貴人和尋常百姓去旁邊佛印寺拜佛必先禮拜的仙洞。
當人們排隊合掌向洞的另一端悠然行走(出洞時為使朝向不變是退著身子後行,最前面者後退,第2位又為最前面者,如此反覆),那另一端洞口的亮光,彷彿一輪晶瑩剔透的滿月直射心胸而來,此時此刻,所有人的心房如同正在做作心電圖體檢,心房因此而透亮而虔誠,隨後以虔誠之心拜佛印寺之佛便因誠心而順心。
此洞因此得名亮心洞。
佛印山
說來也怪,此處先前並無溶洞。
佛印山
每天,湧來人山人海的鄉人們爭著看稀奇,當時人們把小白豬引出的此洞取名白豬洞。
據現在留存下來的一塊半功德石碑的碑文記載,民國3年(1914年)和民國7年,佛印山附近劉樹成(可能是林鐵的堂兄弟)、劉彩林、陳正科、余秀良、朱紹清、李忠祿等100餘人,感念白豬洞的吉祥來歷,兩次募捐,在白豬洞口建起能給鄉民帶來吉祥如意的觀音廟,從此,白豬洞更名為觀音洞。
佛印山
佛印山
佛印山
約20分鐘,至一洞池,原福山村陳會計說,長輩們講此洞是蟠龍洞的尾巴,民國時一群鄉人打著火把鑽了幾天幾夜也未找到洞的盡頭。僅洞的開頭路段就有12道門,我們現在才鑽到第3道門處,此處下面是暗河,夏天下暴雨時,暗河的急流聲似雷鳴獅吼,十分震撼心靈。
佛印山
合併圖冊
狐狸洞是佛印山5個溶洞中長度最短身軀最小的一個溶洞,在獅子岩石中繞了一段約20米的弧形圈兒便在山體的同一面出洞了。
整個洞體像一個飽餐后略略彎身正欲入眠的巨大春蠶,我們在裡面彎腰行走,就是“春蠶”吃下的桑葉在胃腸里蠕動,眨眼功夫,隨著我們的出洞,蠶兒便把我們“排泄”了。
佛印山
慈音洞洞體形如留有兩根“手指”的一爪香蕉,兩個指尖處即為洞的正洞、附洞入口,這爪香蕉的把子為洞的底部。
慈音洞是佛印山5個溶洞中目前看來空間最大的一個溶洞。正洞口高2.5米,寬6米,進深1.5米。從正洞口往裡走約10餘米,便是一個可容納幾百人的圓形大洞廳,其直徑30米,高約30米。在大廳的右邊能望見附洞口,往大廳的左邊洞口進入便是洞的底部了。
關於此洞流傳下來的故事還挺慘烈的。
合併圖冊
佛印山
佛印山
十二叉洞因叉洞眾多得名,其中有兩個上下排列的叉洞被石梯相連著,構成“洞中樓”獨特的自然景觀。
十二叉洞與觀音洞一樣,至今無人鑽到盡頭,洞體空間開闊,也有暗河,也多鐘乳石柱。
佛印山
佛印山
據福祿鎮政府《佛印山雲上生態露營地旅遊開發總體策劃》載,佛印山景區開發區域除有佛印山附近福祿鎮的福山村和陸坪村外,還包含了福祿鎮大印村的曹家溝和九龍村的洞槽。曹家溝和洞槽溶洞群有近20個大溶洞,這小小區域溶洞卻如此密集,可能在大重慶也屬罕見。
佛印山
佛印山
露營節當天,來自梁平和重慶主城、長壽、墊江、萬州、忠縣等地的近千名戶外露營愛好者匯聚在美麗的佛印山上,大家一起睡帳篷、品農家飯、賞文藝節目、買土特產、觀雲海日出、登高台望群山……共同感受佛印山的獨特魅力。
200餘名“家在梁平”APP 讀者共同體驗佛印山露營
8月20日,福祿鎮佛印山,由縣新聞中心組織的“梁平樂享派”第一次線下活動在這裡開啟“嗨皮”露營模式。200餘名“家在梁平”新聞客戶端(簡稱“家在梁平”APP)的讀者們以車為單位,自駕前來共同感受佛印山露營的樂趣。
佛印山
“都說佛印山涼快,是露營的好地方,我們一家人都來了,果然沒讓我們失望!”戶外露營愛好者陳建軍說,“‘梁平樂享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帶家人參加戶外活動的好平台,這個活動真好,又好耍還能得實惠,安逸,希望今後要多舉辦類似的活動,我都要報名參加!”
縣新聞中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梁平樂享派”系列線下體驗活動要進一步拓展內涵,創新形式,豐富內容,除不定期舉辦露營團以外,還將組建攝影團、燒烤團、騎行團等,邀請讀者積極參加活動。
據了解,“家在梁平”APP目前正徵集本次露營節活動期間的美照,凡參與露營活動的遊客均可將自己的作品發送至“家在梁平”APP進行分享並參與投票,得票排名前三的作品還將獲得相應獎勵。
美呆了!日出美景引讚歎
佛印山
早上六點不到,天剛蒙蒙亮,佛印山峰頂便聚集了不少前來等候日出的遊客。“為了搶佔先機、看到最美的日出,我們昨天便早早趕來,特別將帳篷搭在了佛印山峰頂。”從萬州趕來參加此次活動的露營愛好者孫濤說,雖然從露營基地將帳篷、隨身行李搬上山把一家人累得夠嗆,“但看了今早的日出,大家都覺得值了!”
據介紹,佛印山的雲海也是一絕。尤其是春、秋季的佛印山,雲霧無處不在,無奇不有,妙若仙境,美不可言。山風微起之時,雲霧繚繞,不時升騰而起的團團雲霧,或薄如輕紗,虛無縹緲;或厚若棉團,洶湧奔騰。對於那些想觀雲海看日出的遊客而言,佛印山絕對是不錯的選擇。
好過癮!美食大賽添樂趣
佛印山
在臨時搭建的烹飪篷里,20餘名參賽選手提前擺放好了自帶的食材和戶外炊具。隨著一聲令下,參賽者迅速展開角逐,整個院壩頓時響起炊具的“乒乒乓乓”碰撞聲。選手們聚精會神,都使出渾身解數,想在這特殊的場面“露一手”。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激烈廚藝比拼,選手們先後將20多道烹調好的菜品盛了上來,“佛印花開”、“渝州豆腐”、“紅油白砍雞”等美食色香味俱全,讓人忍不住吞口水。評委們按照“色、香、味、形、質、材、器”7大評選標準,評出6個優勝獎和14個參與獎,劉波成、蔣林翔等6名選手的“佛印花開”“紅油白砍雞”等菜品分別獲得優勝獎,其他選手獲參與獎。所有獲獎選手均獲得了由縣旅遊局、福祿鎮政府、縣戶外運動協會等頒發的獎狀、獎品。
——重慶·梁平佛印山首屆雲上生態露營節側記
佛印山
8月20日晚,重慶·梁平佛印山首屆雲上生態露營節盛大啟幕,來自梁平、萬州、墊江、長壽、忠縣等地的近千名戶外露營愛好者匯聚於此,300多頂五顏六色的帳篷與佛印山優美的自然風景相互映襯,大家一起睡吊床、品農家飯、賞文藝節目、買土特產、觀雲海日出、登高台望群山……共同感受佛印山的獨特魅力。
佛印山
晚上八點三十分,熱情如火的文藝演出拉開了露營節的序幕,歡快的歌曲、熱辣的舞蹈、酣暢淋漓的脫口秀、刺激的雜技、獨具特色的非遺表演……大家唱著、跳著,將近兩個小時的晚會現場掌聲不斷,高潮迭起。
文藝表演結束后,溫情的電影又接了上來,意猶未盡的“驢友”們又紛紛聚攏在廣場上,看起了露天電影。“我好多年沒看過露天電影了,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和哥哥姐姐們一起跑很遠去看電影的場景,特別懷念!”從忠縣遠道而來參加活動的露營愛好者徐傑坦言,此次露營活動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我原以為露營節就是一群‘外來戶’跑到山野搭帳篷睡覺,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精彩的節目。”前來湊熱鬧的福祿鎮福山村六組村民夏華梅直呼文藝演出和電影都“好好看”!
“我們經常到處參加戶外活動,來佛印山還是第一次,可是我們對這裡嚮往已久,雲海、日出、梯田的美景以前只在照片上看過,這次終於可以看到實景了。”來自萬州戶外群的幾名“驢友”告訴記者,都說佛印山是露營的好地方,今天來了發現果然名不虛傳。
“兩天的活動不僅讓我們親身體驗了戶外運動的樂趣,玩得很開心,還從中學習到很多戶外常識,並結交很多志趣相同的朋友,感覺非常好。”來自墊江的戶外運動愛好者陳學斌也連聲稱讚“不虛此行”,他告訴記者,如果佛印山明年還舉辦這樣的活動,他一定還會帶家人一起來。
據了解,此次活動主辦方還特別組織了20餘名志願者,負責文明旅遊勸導服務,呼籲所有參與活動的“驢友”們文明出遊,為整個活動增添了文明、綠色、環保內涵。
星光點點,涼風習習。漫步在扎滿帳篷的露營區內,有的“驢友”已進入夢鄉,有的正在品嘗美味的燒烤,而在不遠處的一個小山丘上,一對青年正背靠背抬頭仰望著繁星滿天的夜空,他們閑坐涼亭,在溫柔的夜風中,感受皎潔月光下的迷人夜色,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品味佛印山別樣的秋之夜。
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跋山涉水、行走各地、融入自然等戶外運動已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參與者的規模逐年增加。舉辦此次露營節是希望依靠佛印山獨特的旅遊資源,喚起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行走的渴望,在秀美的佛印山體驗生態旅遊,開闢全新露營新天地,催生梁平旅遊產業新活力。
優美的景色、豐富的活動、火爆的人氣、激情的晚會……這一切都給參與者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大家相約明年還要在這個季節一起來佛印山看最美的雲海日出,佛印山旅遊景區口口群意酒武器屋企凌玲武,體驗大美佛印山別樣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