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恆昌
勞動模範
馬恆昌(1906--1985),勞動模範。奉天(今遼寧)遼陽人。1948年入瀋陽第五機器廠當工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歷任齊齊哈爾市第二機床廠車間主任、總機械師、黨委副書記、顧問。曾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是第一、二、三、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2019年7月,黑龍江省“最美奮鬥者”推薦人選。
馬恆昌[勞動模範]
“馬恆昌小組”原是瀋陽第五機器廠的一個小組。1948年11月,瀋陽剛剛解放,這個小組在馬恆昌的帶領下,在敵機不斷騷擾轟炸的情況下,奮不顧身地完成一批批軍工生產任務,以優異的成績於1949年4月28日獲得“生產競賽模範班”的紅旗。馬恆昌對工友們說:“工人階級要用自己的模範行動來帶動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和政務院決定在慶祝共和國成立一周年的前夕,召開開國以來第一次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為464人,馬恆昌就在其中。
馬恆昌是在七嶺子溫泉療養院接到東北總工會讓他參加會議的通知。原來,馬恆昌身體虛弱,加上積勞成疾,鼻子流血不止,次數也越來越頻繁。為了讓他儘快休息和安心治療,領導、醫生、同事多次做工作,硬把他從工作崗位上勸下來,並任命徐景榮為代理組長,主持小組工作,這才使馬恆昌安心地去療養。
毛主席會見馬恆昌
國慶節前夕,首都北京披上了節日的盛裝,城區處處是鮮花、彩旗,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氛圍。9月30日晚,黨中央和政務院舉行盛大的國慶招待會,代表們應邀出席。在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李立三和代表們的提議下,一致推舉馬恆昌代表工人階級第一個向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敬酒。當李立三同志將馬恆昌介紹給毛主席時,毛主席象見了老朋友似的連說:“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馬恆昌激動地說:“我代表工人階級向您敬酒,為您的健康乾杯!”毛主席也舉杯示意,聲音洪亮地回答道:“為了工人階級幸福乾杯!”並同他熱情握手。毛主席同馬恆昌熱情握手。會後,很多代表爭相跟馬恆昌握手——因為馬恆昌跟毛主席握過手,大家分享著馬恆昌的幸福。從1950年到1976年,馬恆昌共13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工廠遵照黨中央和政務院的命令,東北人民政府將工廠的一部分向北遷移。馬恆昌小組顧全大局,第一個報名、第一批北遷來到齊齊哈爾。在馬恆昌小組帶頭示範作用的鼓舞激勵下,職工順利完成了北遷建廠任務,工廠僅用79天就開工生產了。二機床廠的退休老職工回憶,當時的齊齊哈爾市郊區有野狼出沒,職工宿舍就在當時的郊區。夜班工人們在自行車上拴個鐵桶,一邊騎車一邊“咚咚噹噹”地敲桶,以震懾野狼。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當年工廠完成了軍工急需的彈頭機、火帽機等機械設備的製造工作。
馬恆昌小組從廣播里聽到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取得了節節勝利的消息深受鼓舞,決心為抗美援朝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他們當時想,僅靠我們一個小組的力量那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全廠、全國的工人兄弟都能動員起來,那力量可就大了!因此,就於1951年1月通過《工人日報》,向全國班組和工人兄弟發出了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的倡議,得到了全國18000多個班、300多萬職工的熱烈響應。其中包括了相當一部分私營企業事業的班組和員工。
馬恆昌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馬恆昌小組”通過《工人日報》向全國職工發
出了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的倡議,在不長的時間內,得到了全國1.8萬個班組的積極響應。這一年,“馬恆昌小組”提前兩個半月完成國家下達給他們的任務,創造了69項新紀錄。
馬恆昌
文革期間,誰也不敢抓生產的混亂形勢下,馬恆昌不顧年逾花甲、奔走呼籲,勸勉職工堅守崗位、堅持生產,此時,他晉陞為廠總機械師,但是始終不離開車間、機床,他每天早6點就到廠里,轉一圈,來到組裡督促生產。廠外“革命”鬧翻了天,廠內馬恆昌小組仍然堅守工作崗位,機床轟鳴,卡盤飛轉,全車間、全廠的設備也開動起來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德高望重的馬恆昌兼任了齊齊哈爾市職工技術協會委員會副主任。他主動擔起了先進技術推廣傳播使者的重任。他把小組和廠內的能工巧匠組織起來,在全廠開展以革新攻關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技協活動,攻克了一項又一項生產技術難關。幾十年中,馬恆昌和他的技術服務團隊,足跡踏遍19個省市自治區,他們傳經送寶無償地進行技術服務。
馬恆昌
從1950年至1978年,“馬恆昌小組”29年累計完成了43年零10個月的工作量,實現技術革新840多項。他是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70年代,他帶領刀具隊到全國各地表演,推廣先進經驗,影響很大。“馬恆昌小組”發揚了工人階級主人翁精神,以高度的責任心,創造性勞動,屢建功勛,成為全國工業戰線上的英雄集體。馬恆昌及其小組是全國機械工業戰線的一面紅旗。1985年7月18日,因病逝世,終年78歲。
1990年,江澤民同志揮筆寫下了“馬恆昌小組精神代代相傳”的題詞。
60年來,馬恆昌和馬恆昌小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迹,累計完成了93年的工作量,多為國家和企業創造效益2620萬元,累計實現技術創新成果1190項。小組先後有3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2人被評為省勞動模範,3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11人被選為省市人大代表或黨代表,小組5次被命名為國家級先進集體,54次受到省部級的表彰獎勵。
馬恆昌
10月24日清晨,徐景榮、董振遠和佟俊山等組員還象往日一樣,早早來到了車間。這時,組裡的機床設備已經拆卸裝箱。經過廠長劉斌的暫短動員后,大家只知道是去北大荒,只聽傳說“半年嚴冬半年風,百里荒原百里空”的民謠,其它卻一無所知了。但大家堅信,只要是黨需要,國家需要,無論多麼艱苦,多麼困難,也要無條件的服從,馬恆昌小組的先進就要體現在這個時候。馬恆昌小組在徐景榮的帶領下,第一個報名,打理行裝做好了出發的準備。
第一批北遷共有94人,廠長劉斌帶隊,馬恆昌正在療養院療養,但是,他已報名,從 12月24日起,他就屬於北廠的人了。小組徐景榮、董振遠、佟俊山、劉瑞民、王占學、趙殿奎、趙炳衡、章榮海、張明武、趙永春、中村良一(日本籍)作為94名成員的一部分被批准第一批北遷到齊齊哈爾。截止到1950年底北遷人數已達671人。
十月下旬的瀋陽城區,還是鬱鬱蔥蔥,而北疆齊齊哈爾已是千里冰封,大地已被初冬的大雪所覆蓋,顯得格外清冷,與瀋陽大都市特有的繁華形成一個鮮明的反差,這個反差預示著一場艱苦卓絕的創業鬥爭開始了。
94名北遷勇士經過一夜和多半天的長途奔波,25日下午2點多鐘火車到達了北遷目的地——齊齊哈爾。當晚,勇士們從廣播里聽到了中央關於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聯合宣言,大家歡欣鼓舞,能為抗美援朝作出自己的貢獻而自豪欣慰、無怨無悔。
10月26日,搶運和安裝設備的緊張戰鬥就開始了。馬恆昌小組爭挑重擔,主動要求去火車站搬運機床。搬運的設備小有上千斤,大足有上萬斤,在沒有起吊設備的條件下,全靠橇棍橇,滾杠滾,滑板拖,繩子拉,真正稱得上是人拉肩扛,組員們豪邁地說:“我們全組合起來就是一台起重機,一定要把機器運回去!”組員們越干越勇,越干越熱,竟然脫掉了棉襖,只穿著被汗打濕的襯衣,渾身還冒著熱氣,眉毛、頭髮、胡茬子都結滿了白霜。劉斌廠長發現以後,心疼地高聲喊道:“那是誰?不要命了!都把棉襖給我穿上!”
徐景榮光顧幹活,濕手抓在滾杠上,立即粘掉了一塊皮,鮮血直流,他一聲不吭,用手絹包紮一下,又和大家一道幹了起來。
有一天,小組正在搬運一台立鑽,足有 兩米多高,上重下輕,只能立式搬運,不能放倒,這是北遷設備中惟一的一台立鑽,大家格外小心,一點一點地挪動著,決不能有任何閃失。因為地面不平,高高的立鑽突然向一邊傾倒,在緊急時刻,只見一位小夥子一個箭步衝上去,用肩膀死死地扛住了傾斜的立鑽,大家立刻衝上去,終於把立鑽扶正了。劉斌廠長面對此情此景,深有感慨地說:“真不愧是模範小組啊。”這個在關鍵時刻扛住機床的小夥子就是“塔輪大王”佟俊山,後來有幸成為共和國第一批工人大學生,並與共和國第一位女火車司機田桂英成為同班同學,後來他學業有成。成為機械行業不可多得的設備管理專家。
說北遷創業艱苦卓絕,不僅僅因為那時缺東少西,物資方面匱乏和居住條件艱苦,還在於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大家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冬里作業,每天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誰都沒遇過這麼冷的天。
天冷人心熱。在馬恆昌小組的影響和帶動下,北遷建廠工作在順利進行中,機器安裝提前5天完成;水暖安裝提前3天完成;電氣安裝提前1天完成;工具場於 12月1日開工;工廠於 1951年1月13日全面開工。北遷勇士們。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僅用79天時間就完成了工廠初建任務,堪稱是奇迹!當年,工廠就完成了軍工急需的彈頭機、火帽機、裝葯機等多種機械設備,並成功地製造出中國第一台升降銑床和251型鏜床,為中國機械工業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運動的深入開展。
1949年4月28日就被授予“生產競賽模範班”;
1950年“馬恆昌小組”被推選出席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大會;
1950年4月馬恆昌獲瀋陽市模範黨員稱號;
1954年他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他多次代表小組到北京出席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馬恆昌小組
但是,“馬恆昌小組精神”卻代代相傳,這個小組相繼6次獲得國家級、54次獲得省部級的表彰獎勵;湧現出全國勞動模範3名,省部級勞動模範12名,市級勞動模範39名,3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面對新的形勢,馬恆昌小組第十七任組長孫普選表示,他們將進一步弘揚小組精神,發揮“班組建設發源地”的作用,引領全體組員愛國、愛企、愛崗,為企業持續發展不斷作出新貢獻。他們規劃,到2010年小組的技師、高級技師要達到60%以上;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的組員要佔60%以上;每年要完成創新成果10項;產品質量免檢;安全事故為零……
現任組長孫普選代表參會的企業班組長向全國機械工業班組、職工發出倡議,在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與企業和衷共濟,在崗位建功立業;圍繞企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積極參與技術交流和生產協作;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和文化技術素質,使自己成為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人才。
孫普選是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孫普選說,是馬恆昌小組的培養,讓自己成長成熟,有了參政議政的機會、獲得了無尚的榮譽。
在紀念馬恆昌小組建組60周年大會上,馬恆昌小組的12名組員在車間臨時搭建的舞台上唱響了《馬恆昌小組精神永放光芒》男聲小合唱。歌詞是“馬組”成員你一言我一語創作的,大家找來老師利用休息時間認真學唱了兩個星期。演出效果很好,廠里的工人評價:“你看‘馬組’的人,幹什麼都像樣,歌唱得真棒!”“馬組”的成員知道,自己秉承了馬恆昌的“基因”,習慣於做什麼事都認真。
在銑床車間,馬恆昌小組的車床上樹立著一面面紅旗,車間的牆壁上掛滿了獎狀、錦旗。工人技師馬兵是馬恆昌的孫子、“馬組”的副組長。33歲的馬兵一雙大眼睛酷似爺爺。他說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二機床緊緊相連:廠辦幼兒園、小學、中學、技校,再到二機床的車間當工人。2004年馬兵進“馬組”,他的車床前方就是毛主席與爺爺馬恆昌親切握手的巨幅照片。他說:“作為馬恆昌的孫子,只能幹好,不能出錯。”加班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飯。“我們使用的數控車床,比起前輩,勞動強度輕多了,工作效率、精確程度大幅提高了。”馬兵正在進修大學本科,他說:“馬恆昌小組更是學習型小組。”
馬恆昌
馬恆昌和馬恆昌小組精神早已經融入到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精神之中。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曲波說:“馬恆昌和馬恆昌小組精神是用金錢買不到的無形資產。”作為馬恆昌小組所在企業,二機床一直把傳承與弘揚馬恆昌小組精神作為不斷超越自我的文化支撐,始終將發展作為最大的主題,2008年,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是1999年的49倍,企業榮獲“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稱號,在“中國機械500強”機床行業排名中位列前三甲,成為重型機床製造之首。
馬恆昌小組
在馬恆昌小組的誕生地瀋陽市,勞動人民公園裡一尊馬恆昌的青銅塑像濃縮了家鄉人對英雄的懷念。在一條半弧形的長廊牆壁上鐫刻著幾百位勞模的名字,馬恆昌的名字位列第一。英雄的印記已經投射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馬恆昌小組精神歷久彌新。新世紀誕生的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全國先進班組——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模具廠“袁政海班組”,也把馬恆昌小組作為學習的楷模,他們響應馬恆昌小組等先進班組代表全國機械行業發出的倡議,表示在“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主題競賽中,再立新功。馬恆昌小組也表示,以馬恆昌精神為動力,在新的實踐中踏著堅實的步伐向更為光明的未來邁進!
齊齊哈爾市 恆昌中學
原齊齊哈爾市第二機床廠第二中學(即二廠二中)
07年劃為龍沙區教育局管理 正式更名為恆昌中學 已經被評為省級示範高中
1、《追尋永恆—共和國英模的昨天和今天》 學習出版社
2、《中國職工勞模列傳》工人出版社
齊齊哈爾市檔案局(館) 保管珍藏的馬恆昌小組檔案為71號全宗,起止年代為1949年至1983年。全宗內檔案採取年度——問題分類法。全宗檔案分為二部分:一部分為文書檔案,共62卷,全部為永久卷。另一部分為聲像檔案,其中照片檔案2冊,共有照片141幅;影片檔案4盤,為16毫米長電影膠片。
全宗檔案的主要內容是:馬恆昌小組工作計劃、總結;小組簡介;歷任組長有關材料;開展勞動競賽、技術革新、提高產品質量方面的材料;一機部命名馬恆昌小組為英雄集體的決定及相關材料;出席各種會議及慶祝活動、受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的材料;模範事迹材料;各兄弟小組學習馬恆昌小組的材料等。
這部分檔案中比較珍貴的文書檔案有:1951年全國各地部分班組的應戰書、挑戰書;1953年馬恆昌小組開展勞動競賽的條件、規劃、目標、經驗及宣傳工作;1959年形成的小組十年簡介;1962年小組管理制度彙編;1964年馬恆昌小組向機械工業戰線各兄弟班組發出的倡議書;1966年技術革新展覽說明;1978年一機部命名馬恆昌小組為英雄集體的決定;1983年一機部關於馬恆昌小組按工時計算提前從83年跨入2000年的賀電電文、譯文等。
這部分檔案中比較珍貴的照片檔案有:馬恆昌同志在1957年12月全國總工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與毛主席親切握手的照片;建組初期黨代錶王金平幫助馬恆昌小組建立讀報組,啟發組員覺悟的照片;1949年獲第一面勞動競賽紅旗並命名為“馬恆昌小組”時馬恆昌的工作照;1951年,馬恆昌小組向全國發出勞動倡議書,全體組員爭先恐後簽名時的照片等。
這一張張黑白老照片,生動再現了新中國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精神、勞動熱情和精神風貌;這一頁頁發黃的案卷,真實記錄了馬恆昌及其小組的光輝業績和戰鬥歷程。馬恆昌小組成立至今,一直是全國工業戰線上的先進班組,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面光輝旗幟。其在34年零42天的時間裡完成了50年8個月零4天的工作量,且近10年產品合格率都穩定在99.6%以上,並完成技術革新總計1,013項,創造了人間奇迹;其在工作實踐中,建立健全的一整套班組民主管理制度,是中國工業發展史上的創舉,曾被寫入“鞍鋼憲法”;其首開勞動競賽之先河,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工業生產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中國的機械工業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馬恆昌小組文書檔案與聲像檔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真實地記錄了全國著名班組——馬恆昌小組所走過的輝煌歷程,極為珍貴。這部分檔案對今天我們研究齊齊哈爾工業發展的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