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局

負責民用航天管理及國際空間合作的政府機構

國家航天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民用航天管理及國際空間合作的政府機構,履行政府相應的管理職責。對航天活動實施行業管理,使其穩定、有序、健康、協調地發展。代表中國政府組織或領導開展航天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等活動。

機構職能


中國國家航天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民用航天管理及國際空間合作的政府機構,履行政府相應的管理職責。對航天活動實施行業管理,使其穩定、有序、健康、協調地發展。代表中國政府組織或領導開展航天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等活動。

主要職能


負責研究擬定國家航天政策和法規
負責研究制定國家航天發展規劃、計劃和行業標準
負責重大航天科研項目的組織論證與立項審批,負責監督、協調重大航天科研項目的執行
負責航天領域政府及國際組織間的交流與合作

機構組成


機構組成
機構組成
國家航天局

直屬單位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成立於2004年,主要承擔探月工程總體技術和管理工作;負責工程技術、總體設計和實施工作;擬定總體方案和研製程序,制訂研製總要求和總體技術文件、工程和研製計劃,與各系統簽訂研製合同,管理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和預先研究工作;編報重大專項及型號項目經費預算並監督檢查經費執行情況;對工程各系統進行協調、監督、檢查,實施工程式控制制與考核;承擔工程相關的新聞宣傳、成果和知識產權管理、市場開發與服務等工作;管理工程的文件、資料、檔案等。
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
成立於2010年,負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科技專項工程(以下簡稱“高分”)實施和組織管理,承擔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工作;負責高分專項技術與工程總體任務,組織制定工程總體方案;負責工程大總體和系統間協調;負責相關科研和建設項目的立項組織、考核監督及驗收評價;承擔對地觀測數據服務、產業化推廣、技術諮詢及國際合作
國家航天局航天遙感論證中心
成立於2004年。由國家航天局直接業務指導,接受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共同管理,以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為依託。其任務是根據我國民用航天發展的思路,面向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和國際航天有關科學與技術發展方向,針對我國遙感系列衛星及其應用,開展一些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研究工作,民用航天領域的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建議。
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
成立於2001年。是經中編辦批准設立的全額撥款的正局級事業單位。主要承擔組織開展航天重大新聞發布、重大專項和日常新聞宣傳工作;承擔國家航天局網站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等工作;承擔音像資料的攝錄編輯、影視宣傳品的製作等工作;受託統籌管理、組織承辦相關展覽工作等。
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
成立於2015年。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為依託。主要職責是承辦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監測系統規劃論證、總體方案設計和能力建設等相關工作;承辦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跟蹤監測、風險研判和應急聯動的日常運行保障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承辦空間碎片數據信息的共享和應用,建設和維護空間碎片自主編目動態資料庫工作;承辦空間碎片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支撐開展空間碎片戰略規劃、技術發展和法律規範等研究工作。
國家航天局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
成立於2017年。是國家航天局衛星項目工程總裝集成測試技術實體及衛星總裝集成測試基礎設施對外合作單位。充分利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衛星總裝集成測試方面的基礎設施和研製能力,在衛星工程、測試方法、標準、管理等方面與國際合作項目對接,加強我國航天技術實力和基礎設施能力的對外展示及項目合作。
國家航天局空間法律中心
成立於2017年。是國家航天局法治航天工作的總體支撐機構,依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學開展工作。其主要任務是開展航天領域法律問題研究,支撐國家航天局航天法律法規與政策體系、航天法治戰略和頂層規劃論證;承擔有關航天領域法律及相關條例、規章制度研究起草工作;參與航天法律與政策研究的國際合作;承擔國家航天局日常法律事務工作,為國家航天局法治航天建設提供諮詢;組織開展航天法律政策的國際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等。
成立於1979年。其宗旨是團結和組織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促進航天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推動航天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不斷提高航天科技人才的素質,加速他們的發展和成長,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中國宇航學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舉辦各種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講座、展覽,促進民間國際科技交流,積極開展青少年航天科技教育活動,普及航天科學技術知識,傳播推廣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
成立於1992年。是我國遙感應用領域唯一經民政部批准登記註冊、國防科工局主管的國家一級科技類社會團體,也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團體成員。協會宗旨是團結全國遙感信息技術隊伍,規範遙感技術市場,促進全國遙感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中國空間法學會
成立於1992年,是由國家有關部門和空間法學研究機構、空間科學技術研究和應用機構及空間法律政策研究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的全國性學術社團組織。
中國航天基金會
成立於1995年。是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其宗旨是為中國航天事業服務,獎勵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有功人員;資助航天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支持航天學術研究和技術開發;支持與國外航天界有關組織建立友好往來與合作;開展航天科普教育,提高全民航天意識,促進航天事業發展。

國際合協委員會

國際合作協調委員會
國際合作協調委員會
主要職責
為進一步深化航天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切實履行國際義務,中國國家航天局成立了跨部門的國際合作協調委員會,負責研究提出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建議;討論政府間航天國際合作方面的重大條約、協定;研究提出航天國際合作方面的政策、對策和相關建議和意見。協調委員會下設秘書局,具體落實有關工作。
研究提出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建議;
討論政府間航天國際合作方面的重大條約、協定;
討論需向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報告的重大事項;
研究提出航天國際合作方面的政策、對策及相關建議和意見;
協調各成員單位以國家航天局名義開展的外事活動。
秘書局:
國際合作協調委員會下設秘書局,具體負責落實有關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
(一)承辦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編寫;
(二)承辦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政策的研究;
(三)承辦雙邊、多邊航天合作條約、公約、協定和備忘錄的前期準備工作;
(四)承辦國家航天局年度工作報告的起草和工作簡報編製工作;
(五)承辦協調委員會的宣傳工作;
(六)徵集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以國家航天局名義開展工作的需求;
(七)協助辦理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以國家航天局名義開展活動的報批、對外聯絡及協調等工作;
(八)協助辦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和宇航產品出口相關工作:
(九)協助辦理國家航天局駐俄羅斯代表處的業務聯絡工作
(十)承辦協調委員會交辦的其他工作。

領導成員


局長:張克儉
副局長:吳艷華
秘書長:許洪亮

國際合作


中歐簽署協議

2006年11月2日~7日,世界氣象衛星協調工作組(CGMS)第34屆會議在上海召開。會上宣布中國國家航天局成為CGMS的正式成員,中國國家航天局承諾為CGMS成員免費提供海洋一號衛星數據。
在本次會議上,國家航天局外事司張偉司長表示:中國航天發展始終堅持以需求為牽引,服務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未來五年,中國的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將初步實現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努力實現對陸地、大氣、海洋的立體觀測和動態監測。中國國家航天局將會充分利用CGMS這個平台與各航天組織和衛星用戶組織共同探討空間對地觀測領域的重大技術和政策問題。積極參與WMO天基系統計劃,為CGMS成員提供更多對地觀測數據。

北斗導航推動中阿集體合作

2016年1月,中國分別與沙特、阿拉伯信息通信技術組織、阿拉伯科技海運學院簽署北鬥合作諒解備忘錄,建立正式合作機制;2017年5月,第一屆中阿北鬥合作論壇召開,構建起中阿衛星導航領域高端合作論壇;2018年4月,首個海外北斗中心在突尼西亞建成,搭建起中阿衛星導航開放合作平台;2018年12月,中國通過優化衛星發射計劃,提前2年優先為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服務;2019年4月,第二屆中阿北鬥合作論壇召開,正式確立論壇長效機制;2019年9月,中國與伊拉克簽署北鬥合作諒解備忘錄,明確在各領域開展北斗應用合作。

中俄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2021年3月9日,經兩國政府批准,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與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羅戈津通過視頻會議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觀測、基礎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在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的框架內,中俄兩國利用在空間科學、研發和使用空間設備和空間技術方面積累的經驗,將共同制定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路線圖,並在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的規劃、論證、設計、研製、實施和運營等方面開展緊密協作,包括向國際宇航界開展項目推介。
中俄兩國一直致力於在空間技術、空間科學、空間應用領域開展合作,先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聯邦國家航天集團公司關於協同實施“嫦娥七號”月球極地探測任務和“月球—資源-1”軌道器任務合作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聯邦國家航天集團公司關於建立聯合月球與深空探測數據中心的合作協定》等協定,積極推動月球及深空探測領域的合作。

成為正式成員

2007年5月24日,中國――歐洲空間局航天合作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位於法國巴黎的歐空局總部舉行。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委員會中方主席孫來燕和歐空局局長、歐方主席道達爾共同主持了會議。
雙方簽署了《中歐航天合作現狀和合作計劃議定書》,該議定書明確了2007至2008年雙方合作的領域和方向,並成立了空間科學和探測、微重力、教育、對地觀測等四個工作組。雙方還就嫦娥一號衛星的地面支持協議達成了一致。雙方一致同意通過優勢互補,促成更加廣泛深入的中歐航天合作。

簽署協定

2021年8月18日,國家航天局與巴西航天局、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和南非國家航天局等金磚國家航天機構負責人進行了視頻會議,並簽署了《關於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合作的協定》。

中國航天體系


對航天活動實施行業管理,使其穩定、有序、健康、協調地發展。代表中國政府組織或領導開展航天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等活動。

企業集團

參與航天技術的開發與科技成果轉化,承擔國家重大、重點航天型號的研製、試驗與生產。

應用部門

航天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應用歸口管理部門。負責提出航天技術應用需求和應用發展思路,開發應用領域。

大學與科研機構

指從事航天領域先期技術探索與研究、空間科學研究、學科及專業發展和航天人才培養等航天活動的高等學校或研究機構。主要有中科院、相關大學。

發射測控基地

承擔航天型號的飛行試驗和發射任務的測試、發射、測控及相關後勤保障任務等。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負責組織探月工程的總體論證工作,編製探月工程各期的方案和研製總要求;負責研究制訂探月工程有關的研製程序和管理辦法,負責編報工程經費預算並監督檢查經費執行情況;負責組織探月工程項目的實施,包括編製研製計劃,分解工程總體技術指標,與各系統簽訂研製合同,對各系統進行協調、監督、檢查,實施工程式控制制與考核等;負責與探月工程有關的技術改造項目的管理;負責提出探月工程各系統總指揮、總師領導人選建議;負責與探月工程有關的新聞宣傳、市場開發、成果管理,承辦與探月工程有關的國際合作事務;負責探月工程文件、資料、檔案的歸檔和整理工作;承擔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

其他組織

指為推進航天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航天技術嚮應用領域的推廣應用而成立的各種學會、協會等團體或組織。

商業公司

指為商業目的而運作民用航天活動的公司。

主要成就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航天事業在歷屆當和國家最高領導層親切關懷下,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在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研製探空火箭到具備研製發射各種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能力,航天技術從一片空白到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不僅為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跨出國門,走向世界。2000年11月,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首次以政府文告向外宣布中國航天的成就和未來發展,明確中國空間活動由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三部分組成。2006年10月,我國政府再次發布了《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指明了中國航天未來發展方向和相關政策。中國航天已成為我國綜合國力的體現,繁榮富強的象徵,興旺發達的縮影。
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自行研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往太空,動聽的《東方紅》樂曲傳遍全球,無數中國人奔走相告,歡呼雀躍。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從此,中國的火箭和衛星一次次成功,令人矚目,也使中國成為真正的航天大國。
我國研製的12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基本上滿足了發射不同用途衛星的要求。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91次騰空,將我國自行研製的70餘顆空間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成功發射了28顆外國製造的衛星。獨立研製成功了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和“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即將形成,構建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星座計劃正在加緊實施。在發展系列衛星的同時,國家支持發展衛星公用平台,已形成了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東方紅四號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平台、CAST968和CAST2000小衛星公用平台等。地球靜止軌道大型衛星公用平台的首發星即將發射,標誌我國空間技術發展達到了又一個里程碑。
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列入國家計劃。經過廣大科技人員和工人的頑強拼搏,集智攻關,2003年10月發射並回收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取得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開展載人航天的國家。2005年1月開始實施的繞月探測工程,將開始中國航天向深空探測的第一步。
空間科學實驗與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中國與歐洲空間局合作實施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首次實現了世界上對地球空間的六點同步聯合探測,獲得了重要的探測數據。開展了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和航天育種等領域的多項實驗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實驗和觀測成果。在空間碎片的觀測、減緩和預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航天科技已廣泛應用於經濟、科技、社會和國防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衛星遙感已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土地、水利、海洋、環保、減災、交通、區域和城市規劃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在國土資源調查、生態保護、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三峽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衛星廣播電視業務的開展與應用,提高了全國廣播電視,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廣播電視的有效覆蓋範圍和覆蓋質量,衛星通信在“村村通電話”工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衛星遠程教育寬頻網和衛星遠程醫療網初具規模;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基礎測繪、工程勘測、資源調查、地震監測、氣象探測、海洋勘測等領域。航天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生產手段更新和傳統產業的改造,提高了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也帶動了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
50年來,我國幾代航天工作者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緊密結合在一起,將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崇高使命,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孕育形成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不懈奮鬥的精神力量,為中華民族增添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國航天面臨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挑戰,中國航天前景燦爛、任重道遠。國家將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工程、新一代運載火箭等,中國航天作為科技事業的龍頭,必將再攀高峰,續寫中國航天發展新篇章。為帶動科技發展,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建設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發展歷程


2021年4月23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聯合主辦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宣介會在南京召開,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第一副總經理烏里奇奇致辭並代表中俄雙方發布《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聯合聲明》。
2021年7月13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稱,月球樣品管理辦法都有明確,一是用於科研,另一部分可能用於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