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學名:Orthopsittaca manilata)是小型金剛鸚鵡中最大的的種類之一,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很漂亮的綠鸚鵡,面部無羽毛,布滿了條紋,有點像京劇中的花臉臉譜,興奮時可變為紅色。尾極長,屬大型攀禽。聚集數量的多寡取決於食物的充足與否,喜愛棲息於濃密潮濕的雨林及開闊的稀樹草原與草地,農耕區與紅樹林也可見到它們的蹤跡,大多棲息於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分佈很廣,廣佈於南美洲北部,從蓋亞那高地經委內瑞拉的北部及東南部至哥倫比亞,從南由秘魯的東部到北玻利維亞與巴西,在崔那德島也有其蹤跡。

形態特徵


紅腹金剛鸚鵡體長46厘米,體重300克。鳥體主要為綠色,下腹部為橄欖色、帶有暗紅棕色的羽毛,頸部、背部以及尾巴外側的覆羽也都為橄欖綠色。前額和鳥喙下方為藍綠色,下巴、喉嚨和前胸上方帶有點灰色,每片羽毛的外側都帶有綠色的滾邊。翅膀的主要飛行羽以及覆羽都是藍綠色,覆羽內側為黃綠色;尾巴覆羽內為藍綠色;尾巴上方為綠色,其內部為橄欖黃色。成鳥的鳥喙為黑色,臉部的裸皮為淺淺的黃色帶有點白色。幼鳥的鳥喙尖端則帶有點臘白色,腹部的紅棕色也比較不明顯。
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

棲息環境


紅腹金剛鸚鵡喜愛棲息於濃密潮濕的雨林及開闊的稀樹草原與草地,農耕區與紅樹林也可見到它們的蹤跡,大多棲息於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

生活習性


紅腹金剛鸚鵡生性膽小又神經質,它們進食、築巢、休息和活動範圍幾乎都只繞著一種非常特別的棕櫚樹打轉,這種當地人稱為義大利棕櫚(又名摩里西斯棕櫚)的棕櫚樹只生長在沼澤的高地,因此紅腹金剛鸚鵡就只棲息在這些沿著水源的沼澤濕地。其食物也都是這種棕櫚樹的果實,幾乎不吃其它任何的東西。聚集數量的多寡取決於食物的充足與否,早晨7-10點會從棲息處飛至覓食區,約於下午3-5點返回棲地,終日保持警戒心,在繁殖季節的時候,紅腹金剛鸚鵡會各自分散成小群體找尋適當的樹洞築巢,有時候也會看見高達數百隻的族群一起行動,偶爾會和橙翅亞馬遜鸚鵡以及栗額金剛鸚鵡一起活動,晚上的時候整各族群都聚集在棕櫚樹附近一起過夜。叫聲尖銳刺耳,警戒性很高,白天在棕櫚樹周圍覓食的時候很難被發現。
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
紅腹金剛鸚鵡

分佈範圍


紅腹金剛鸚鵡分布圖
紅腹金剛鸚鵡分布圖
分佈於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法屬蓋亞那蓋亞那、秘魯、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繁殖方式


紅腹金剛鸚鵡的繁殖期在委內瑞拉是5月開始,在蓋亞那則是2月,巴西是9月,崔那德島從2月及9月。一窩約產2顆蛋,人工剛飼養時非常容易緊張與不安,適應期較長,適應期間對環境、天候等變化也比較敏感,飼養紅腹金剛鸚鵡通常需要比飼養其它的金剛鸚鵡更為費心。孵化期25天,11個星期後幼鳥羽毛長成。

所屬亞種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