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產業分類法
三次產業分類法
三次產業分類法是紐西蘭經濟學家費歇爾首先創立,1935年著《安全與進步的衝突》中提出對產業的劃分方法。英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拉克在費歇爾的基礎上,採用三次產業分類法對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總結出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規律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人類經濟活動的發展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初級階段,人類的主要活動是農業和畜牧業;
第二階段開始於英國工業革命,以機器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為標誌,紡織、鋼鐵及機器等製造業迅速崛起和發展;
第三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流入非物質生產部門。
1、第一次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在內的農業
2、第二次產業: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給業
3、第三次產業:流通部門、服務部門
流通業
為生產和生產服務的行業
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各行業部門
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行業部門
費歇爾將處於第一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一產業,處於第二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二產業,處於第三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三產業。即把產業門類劃分為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這一產業分類方法提出后,得到廣泛的認同,並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講,所有的傳統產業經濟理論都是建立在三次產業劃分基礎上的。因此,其理論貢獻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就像任何理論的提出都有其現實的背景,從而具有某種歷史規定性一樣,三次產業劃分的提出也不例外。這種劃分法,是以工業時代的產業經濟發展為現實背景的。當時,經濟發達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還處在以工業化為主導的階段,其劃分的依據是物質生產中加工對象的差異性。也就是,第一產業的屬性是取自於自然界;第二產業是加工取自於自然的生產物;其餘的全部經濟活動統歸第三產業。
產業層次 主要業態 產業基本屬性
第一產業 農業和採掘業…………………………………………………………………直接獲取自然資源
第二產業 製造業與建築業………………………………………………………………對獲取的自然資源進行 加工和再加工
第三產業 流通產業(包括物流、貿易、餐飲、金融、信息傳輸等)……………… 流通所有產業有形和無形的產品
第四產業 簡單服務業和技術服務業(包括醫療、維修、裝潢、美容美髮、歌舞廳、體育等)…直接利用自然資源、工業產品、智慧產品,結合利用人自身的生物和物理資源(包括人體、體力和技能)提供服務,滿足人(或者人的生物財產,如寵物)自身的生理、物理、心理等需要。
第五產業 智慧服務業(智慧產業,包括諮詢、策劃、廣告、文藝、科學、教育等)……………直接獲取和利用人自身的智慧資源,滿足人或機構在知識、文化、技術等方面的需要。
第六產業 公共行政與其他公共事業……………………………………………………特殊
簡單說來,就是,第一產業獲取自然資源,第二產業加工自然資源(以及對加工產品進行再加工),第五產業獲取和加工人的心智資源,第三產業流通所有資源和產品,第四產業利用所有資源和產品,第六產業為其他五大產業及社會生活提供公共服務。
(庄一召《六次產業芻論》)
進入80年代,信息技術及以其為核心的現代高技術群迅速壯大,人類產業活動的規模和方式有了巨大變化,三次產業分類理論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具體表現包括:
①需求結構升級使產業範圍擴大,產業正涵蓋起愈加豐富的社會生活領域,包容進越來越多的形式、日益多樣的分工和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人類經濟活動。產業活動愈來愈成為非單純的生產、生活資料和服務的供給部門,其聯接社會生活各部分以及各部分與其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的作用不斷加強。
②產業經濟分析和產業政策的制訂與實施要求拓展產業分類理論。伴隨著生產力的飛躍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分工的規模和深度提高,生產的社會化和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導致生產和消費過程社會化,第三次產業長足發展,並且其中不同的部門和行業有不同的表現,不僅其他產業內部不斷有新的部門分離出來進入第三次產業,第三次產業內部也出現了分化和重組。隨著社會信息化過程的展開,第三次產業中的部分部門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而傳統意義上的第三次產業內部活動從數量到性質都發生重大變化,產業分類急需變革。
③圍繞信息產業化浪潮展開的“第四次產業”討論和以尋求可持續發展途徑為目的而展開的“環境產業”、“資源產業”、“生態可持續工業”、“高技術產業”的討論,把一批新興產業的歸屬、地位、本質揭示問題提到產業經濟研究的熱點中來。
④產業細分是制訂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政策和戰略規劃的需要。現有的產業分類理論,不能明確界定信息產業、環境產業等新興產業的內涵、產業的範圍和地位等,則制訂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新興產業發展就缺乏理論依據和指導。三次產業分類理論的上述局限,導致了整個產業結構理論體系的局限,削弱了其解釋現象和指導實踐的能力,有必要加以拓展。
1、有些產業的歸類尚存在爭議。
2、第三次產業內容過於繁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