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囊蟲

豬帶絛蟲的幼蟲

豬囊蟲又稱豬囊尾蚴蟲,是豬帶絛蟲的幼蟲,多寄生在中間宿主的橫紋肌肉、腦、眼,其他器官也常有寄生。成熟的囊尾蚴,外形橢圓,約黃豆大,為半透明的包囊,長徑6—10毫米,短徑5毫米,囊內充滿液體。囊壁是一層薄膜,壁上有1個圓形乳白色的小結,其中有1個內翻的關節,頭結上4個吸盤和頂突小鉤,分為兩圈排列。

動物介紹


豬囊尾蚴的成蟲寄生在終末宿主(人)的小腸里,稱為豬帶絛蟲或鏈狀帶絛蟲,因其頭節的頂突上有小鉤,又名“有鉤絛蟲”。成蟲體長2—5米,偶有長達8米,整個蟲體有有700—1000個片節,蟲體乳白色帶狀。成節距頭節約1米左右,片節的長與寬幾乎相等。孕節的長度比寬度約大1倍。每個孕節含有蟲卵3萬—5萬個,孕節逐個或成段隨糞便排出體外,初排出的節片能活動,蟲卵可因子宮膨脹使節片的正縱線破裂而逸出,卵內有1個六鉤蚴。
豬帶絛蟲的成蟲只能寄生在人的小腸前半段,蟲卵或孕節隨糞便排出后,污染地面或食物,被豬(中間宿主)吞食的蟲卵或孕節,在胃腸消化液作用下(有人認為幼蟲小鉤的作用)六鉤蚴破殼而出,在1—2天鑽入腸壁,進入淋巴和血管內,隨血液流到各個組織中,在到達肌肉組織后(有時也能在各器官組織)開始發育,先增加體積,然後逐步形成一個充滿液體的囊包體。20天後囊壁上出現凹陷,2個月後該處形成頭節上已長成明顯的吸盤和有鉤的頂突。這時囊尾蚴成熟,對人具有感染力,囊尾蚴多寄生在咬肌、舌肌、膈肌肋間肌,頸、肩、腹部肌肉中常見,內髒的心肌多見。在豬體內能生存數年,年久即鈣化死亡。人誤食未熟的或生的含有囊尾蚴的豬肉后,在胃腸消化液作用下,囊壁被消化,頭節即進入小腸,用吸盤和小鉤附著在腸壁上,吸取營養發育生長,鏈體上出現睾丸約20天,再經48天即出現成熟卵,在50天或更長時間可見到孕節(或蟲卵)隨糞便排出,開始排出的節片多,然後逐漸減少,每隔數天排出1次。每月可脫落200個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