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尾蚴
囊尾蚴
囊尾蚴(cysticercuscellulosae)(拼音nangweiyou)扁形動物門絛蟲綱幼蟲的一種類型。豬肉絛蟲和牛肉絛蟲的囊尾蚴,都是由六鉤蚴發育而成的。囊尾蚴體呈卵圓形,在白色的囊內含有囊液和一個凹入的頭節,又稱“囊蟲”。為米粒大至黃豆大白色半透明包囊,囊內充滿無色囊液。囊壁為一層無色薄膜,上有一個乳白色小結節,大小如粟粒,為囊蟲頭節。主要寄生在橫紋肌纖維之間,數量多少不一,鏡檢可見四個吸盤和圍在頭節周圍的兩圈角質鉤。
寄生有囊尾蚴的豬肉,一般叫“米豬肉”或“米心肉”,或“豆豬肉”。人吃了未煮熟帶有囊尾蚴的豬肉,囊尾蚴就在人的腸內繼續發育,首先是帶有小鉤和吸盤的頭節從囊里翻出來,並用小鉤和吸盤鉤吸在人的小腸壁上吸收養料。經2~3個月,即可發育為成蟲。豬肉絛蟲的囊尾蚴除寄生在豬的肌肉里以外,還可寄生在人的肌肉、腦、眼球等處,引起囊蟲病。
囊尾蚴
人既是豬肉絛蟲的唯一終宿主,又是其中間宿主。豬肉絛蟲卵經口感染后在胃和小腸經消化液作用后,孵出六鉤蚴,鑽入腸壁,經血液散佈於全身,9-10周時發育成為有感染性的囊尾蚴。囊尾蚴按其形態和大小可分為:纖維素型、葡萄狀型和中間型。纖維素型最常見,位於皮下結締組織而得名,頭節位於一側,腦囊尾蚴患者中以該型多見。葡萄狀的特徵是肉眼看不見頭節,僅見於人的腦部。寄生於人體的囊尾蚴壽命一般在3-10年,長者可達20年或更久,蟲體死後多發生纖維化和鈣化。
(1)傳染源
豬帶絛蟲病患者是囊尾蚴病的唯一傳染源。患者糞便排出的蟲卵對其自身和周圍人群均具有傳染性。豬帶絛蟲寄生在人體小腸內的壽命較長,感染期限越長,發生該病的危險性也越大。
(2)傳播途徑
食豬帶絛蟲卵經口感染為主要傳播途徑。感染方式有以下3種:
①外源性異體感染。系由於個人衛生或飲食衛生不當而經口感染,此為主要傳播途徑。
②外源性自身感染。因豬帶絛蟲病患者手指污染自身糞便中的蟲卵而經口感染。
③內源性自身感染。豬帶絛蟲病患者因嘔吐引起胃腸道逆蠕動,使蟲卵或妊娠節片隨腸內容物反流入胃或十二指腸中導致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以21~40歲青壯年為主,男女比為(2~5):1,以農民居多,近年來兒童和城市居民患病率有所增加。
囊尾蚴按其形態與大小可分為三種:纖維素型(cysticercuscelluloses)、葡萄狀型(cysticercusracemosus)與中間型(intermediateformcysticercus)。
纖維素型
纖維素型為最常見,因常位於皮下結締組織而命名,大小為5~10mm了,圓形或卵圓形,無色透明囊泡,內含清亮液體與白色點狀的頭節。頭節上有四個吸盤與兩排小鉤為其特徵。囊膜分為3層,最外層為皮層,系嗜酸性玻璃狀薄膜。中間層為細胞核層。內層為實質層,較厚,由細纖維網組成掃描電鏡觀察叮見囊泡表面呈鵝蛋石樣,上有微絨毛與一小孔,頭節可從孔道伸出。
葡萄狀型
較大其直徑可達4~12cm,為圓形或分葉狀囊泡,類似葡萄,肉眼看不到頭節為其特徵。僅見於人的腦部,未見於其他中間宿主。近年來顯微鏡檢查時常可見頭節痕迹。
中間型
中間型在人腦中發現,體節較大,呈分節狀,長出一至數個囊泡,其特徵為可見頭節,位於囊內或部分從囊壁伸出,故其形態與大小介於纖維素型與葡萄狀型之間。在腦囊尾蚴患者中以纖維素型最常見,但在9%~13%屍檢者同時有葡萄狀型與中間型並存。
這三種囊尾蚴的部位、病理變化與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纖維素型常局限於腦實質或蛛網膜下腔。除可引起腦室阻塞產生顱內高壓外,位於腦實質靜區,囊尾蚴數不多的患者可無癥狀,或病情較輕。葡萄狀型與中間型常位於顱底的危險部位,產生嚴重進行性炎症反應,引起顱底腦膜炎,因腦膜粘連產生第四腦室孔堵塞,引起顱內高壓與腦積水。囊尾蚴的壽命甚長,一般為3~10年,個別可長達20年或以上,檢驗囊蟲死活可採用膽汁孵育法,觀察其蠕動力與頭是否伸出。
本病多為散發。在歐洲、亞洲、非洲、南美洲許多國家皆有本病發生。我國凡有豬肉絛蟲病流行的地區均有囊蟲病發生,以東北、西北、華北等地較多。一般農村高於城市。
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在流行區進食生的或未熟透的豬肉,詢問患者既往有無腸絛蟲病史,曾否在糞便中發現帶狀節片等。
2、臨床表現皮下組織和肌肉囊尾蚴病及眼囊尾蚴病較易診斷。腦囊尾蚴病臨床表現多樣且無特異性,診斷較困難,凡有癲癇發作、顱內壓增高表現及其他神經精神系統癥狀者,特別是有在流行區逗留和生活史者應考慮本病。
3、實驗室檢查
(1)血象及腦脊液檢查:多數患者外周血象正常,少數患者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升高。腦囊尾蚴病顱內壓升高型患者腦脊液壓力明顯升高,白細胞數(10~100)xl09/L,以淋巴細胞增多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多正常。
(2)病原學檢查:①糞便檢查:在合併豬絛蟲病的患者糞便中可找到蟲卵或結節;②皮下結節活組織檢查: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患者可做皮下結節活檢,找到豬囊尾蚴可直接確診。
(3)免疫學檢查:採用豬囊尾蚴液純化後作為抗原與患者血清或腦脊液行皮內試驗(ID)、間接血凝試驗(IH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酶免疫測定(EIA)等,檢測患者血清和腦脊液中特異性囊尾蚴抗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對囊尾蚴的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亦有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故臨床診斷應慎重。
(4)影像學檢查:①頭顱CT及MRI檢查:CT可確診大部分腦囊尾蚴病。頭顱MRI檢查更易發現腦室及腦室孔處病灶,並能判斷囊尾蚴的死活。②檢眼鏡、裂隙燈或B超檢查:對疑診眼囊尾蚴病患者應行檢眼鏡、裂隙燈或B超檢查,若發現視網膜下或眼玻璃體內囊尾蚴蠕動,即可確診。B超檢查皮下組織和肌肉圓形或卵圓形液性暗區,輪廓清晰,囊壁完整光滑,囊內可見一強回聲光團,居中或位於一側。
(5)病理檢查:皮下結節應常規做活組織檢查,病理切片中見到囊腔中含囊尾蚴頭節可確診。
鑒別診斷
本病臨床表現多樣,腦囊尾蚴病應與原發性癲癇、結核性腦膜炎、隱球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腦血管疾病、神經性頭痛等相鑒別。皮下組織和肌肉囊尾蚴病應與皮脂囊腫、多發性神經纖維瘤、肺吸蟲病皮下結節、神經纖維瘤等鑒別。眼囊尾蚴病應與眼內腫瘤、眼內異物、葡萄膜炎、視網膜炎等鑒別。
治療:大量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吡喹酮和阿苯達唑是抗囊尾蚴的主要藥物,適用於活動期及部分退化死亡期的囊尾蚴,皮下肌肉型及腦囊尾蚴病均有較好效果。眼囊尾蚴病以手術摘除為宜,不應採取藥物治療。
控制的原則是切斷蟲體從一個宿主轉移到另一個宿主。因此,應加強肉品衛生檢驗,防止患囊囊腫豬肉或牛肉進入消費市場。消費者不應食用生肉,或半生不熟的肉,對切肉的刀具、案板、抹布等及時清洗,堅持生熟分開的原則,防止發生交叉污染。注意飲食衛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清洗乾淨。加強人類糞便的處理和廁所管理,杜絕豬或牛吞食人糞便中可能存在的絛蟲的節片或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