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晶石

似晶石

又稱“硅鈹石”,成分Be2[SiO4],BeO含量為45.5%。三方晶系,晶體呈扁菱面體或短六方柱狀;集合體呈粒狀、放射狀或晶簇出現。顏色為無色、黃白或淡紅色。

晶體化學性質


似晶石又名硅鈹石,屬三方晶系晶體結構是由[BeO]四面體和[SiO]四面體以角頂互相聯結而成。每兩個[BeO]四面體與一個[SiO]四面體共一角頂,沿三次螺旋軸(即c軸)連接成柱。六個柱以其四面體共角頂圍繞成中空的六方筒狀。原子間距Be-O(4)=0.165nm。晶形成菱面體或菱面體與柱面聚合而成的短柱狀,集合體呈細粒狀。

化學性質


似晶石化學式Be[SiO],理論化學成分BeO為45.50%,SiO為54.50%。常含有少量MgOCaO、AlO、NaO等。

物理性質


似晶石無色或酒黃色、玫瑰色、藍綠色,偶為褐色;色散0.015;有色者具多色性,黃色者為無色~黃色,藍綠色者呈紫紅~藍色;在紫外光下有淡綠或藍色熒光,X射線下有藍色熒光,透明,解理{1120}中等,貝殼狀斷口,性脆,莫氏硬度7.5~8,密度2.97~3.0g/cm 。
似晶石是提取鈹的礦物原料。色澤美麗者可作寶石。

光學性質


N=1.654
N=1.670
N-N=0.016
正光性
光學性質薄片中無色透明。厚的切片能兄到微弱的顏色並具多色性:N-無色,N-黃色。常可兄到完整的菱形切面。正突起高。正交偏光同最高幹涉色為一級橙色。具有解理的切面可兄到平行消光和正延長符號。
鑒定特徵
似晶石與石英的區別在於前者折射率和雙折射率高。與綠柱石的區別在於似晶石為正一軸晶,而綠柱石為負一軸晶;似晶石的折射率和雙折射率均高於綠柱石,故不難區別。

成因產狀


似晶石在缺少AlO,和[SiO]的條件下形成,一般見於去硅化作用的花崗偉晶岩的接觸帶,與金綠寶石黃玉、長石、雲母等共生,含鈹花崗岩與石灰岩的接觸帶中亦可見有硅鈹石。也發現硅鈹石與石英、螢石呈細脈狀浸染於凝灰岩中,脈壁中細鱗片狀、葉片狀絹雲母特別發育。

產地


似晶石是典型的氣成熱液礦物,產於偉晶岩、含鈹花崗岩與石灰岩的接觸帶及砂礦中,具有上千克拉的大晶體。著名產地有巴西米勒斯吉納斯(產大而無色晶體)、俄羅斯烏拉爾(產紅色晶體)。此外。納米比亞克利因·斯比茲奇帕(Klein Spitzkeppe)、美國緬因州和科羅拉多州、坦尚尼亞烏剎加拉(Usugara)、法國阿爾薩斯(Alsace)等地也產。另外,斯里蘭卡曾發現一塊重1470克拉硅鈹石巨礫(黃色),后被切磨成一顆重569克拉大橢圓形翻型寶石及若干較小寶石。前者存於美國華盛頓斯密遜博物館。應該指出的是,硅鈹石還經常出現在合成祖母綠的包體中。

鑒定


大多數似晶石顏色為無色,透明。只要小心測試,似晶石較為容易鑒別。用折射儀測試似晶石的折射率為1.65~1.67,雙折射率較大為0.016,光性特徵為一軸晶正光性。相對密度2.95,在2.89的重液中呈下沉狀態,在3.05重液中呈漂浮狀態。正交偏光鏡下沿光軸方向,在錐光下可呈現出黑十字干涉圖。由於雙折射率較大,放大觀察刻面棱雙影明顯。

共伴生情況


產於花崗岩與石灰岩的接觸帶中與綠柱石、黃玉、長石等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