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舟街

運舟街

運舟街,運舟街,在山東省泰安市岱廟正南,通天街西側,奈河以東,是泰安市現存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是宋代梁山好漢浪子燕青東嶽廟打擂的梁山伯水路之一。

目錄

正文


目錄
古街來歷
歷史滄桑
1、古街來歷
相傳,秦代道士釋法清來泰安州,看到這裡山高水秀,仙靈所隱,就在這裡建廟,取名岱廟。因這條水道是官道,來往人群中不乏高人,一日,一高僧齋畢,留《圓覺經》一部,道人不懂,僧人云: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佛說:雲駛月運。是說夜裡我們看月亮,看到月亮再動,其實不是,而是雲在飄,感覺是月亮動。舟行岸移是說坐在船上,不覺船在動,只看到岸及樹木工往後移。最後:亦復如是。說事情就是這樣,這是物理科學自然現象,弄通了,也就明白了。見眾道人已經明白,便在河邊石壁上題詩云:雲駛月運,舟行岸移。從此,這條河的彼岸的小路,就取名:運舟街。其後岱廟香火興旺,廟宇初具規模。到宋代下半朝,廟內有道士一百多人,耕地兩百多畝,牛十餘頭,水井十多口,影響到上五府、下八縣,乃至開封唐朝貞觀年間,有一天,一法師在廟內說法,大將軍程咬金受朝廷委派,前去肥城桃花山平叛剿匪,路過此廟,見寺廟巍峨莊嚴,井井有條,特進廟朝拜神聖,祈禱此去如能平妖剿匪,定稟告皇上撥款重修廟宇。程咬金果然一舉平息叛亂。班師回朝後,程咬金將軍立即稟奏皇上。大唐天子李世民准奏,還欽命改岱廟為官廟。宋代以後,八百里水泊逐漸退去,運舟街水道也逐漸乾枯,形成陸地,河床兩邊逐漸有了人家,成了近代之運舟街。
2、歷史滄桑
運舟街歷經滄桑,千年不朽。到了北閥戰爭時期,運舟街成為交通小巷,經歷戰火洗禮。1927年,大軍閥、國民黨山東省省黨部主席韓復榘所轄國民革命軍進駐岱廟,馮玉祥的手槍營進駐普照寺,泰安紅門宮成為中國國民黨山東省省黨部,韓復榘為了部隊運動方便,命令將運舟街逐步拓寬填實。抗日戰爭時期,運舟街住滿軍人、商人、家屬,全國各地客商,弄得一片烏煙瘴氣。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成為國共軍隊爭奪岱廟的前沿陣地,兩軍多次短兵相接,戰鬥空前慘烈。全國解放后,運舟街兩邊人家逐漸增多。2008年,萬力大廈在樓下施工時,挖掘機還挖出國民黨軍未能發射的重型迫擊炮彈幾十枚。全國解放后,經過幾十年和平建設,運舟街已經成為居民小區,居民們不明白:這條街既沒有水,也沒有船,為什麼叫運舟街?他們那裡知道,1000年以前,這裡舟船穿梭來往,是一條重要水上要道。現在,運舟街經過不斷改建,人煙興旺,已成為泰安市的美食一條街。一到午時,人們熙熙攘攘、磨肩拱背,前來享受美味,成為泰城一大人文景觀。2002年,《泰安廣播電視報》記者郭新平,一篇“運舟街成為泰安市美食一條街”新聞,使運舟街突然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