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直

王君直

王君直,本名王金保,字麗泉,后改名王益保,字君直,以字行。王君直是王敬熙之子。同治六年(1867)10月30日生於天津。1905年,在學部左侍郎嚴修保薦下,王君直任學部主事,授朝議大夫。1915年,任長蘆京引鹽商代表。1927年9月,被推選為蘆綱公所綱總,同年當選天津商會副會長。1928年10月,因“蘆鹽五綱總案”被南京國民政府羈押,轉年解往南京,先居南京國民政府參軍處,后居南京大華飯店聽候結案。1931年1月11日在大華飯店病逝。

人物生平


王君直
王君直
王君直身居長蘆鹽務綱總之職,因此元升園經常為他票戲提供方便。他經常參加“春陽友會”的活動。該會是北京有名的票友組織,在此王君直結識了許多名演員、名票友和名琴師,盤桓日久,京劇技藝不斷精進。王君直雖為票友,卻得過譚鑫培親授,學唱譚派表演造詣很深。王君直嗓音極佳,清亮醇厚,酷似譚氏。一日,他在某飯莊乘酒高歌,恰好譚鑫培宴於鄰座,聽后十分驚異,對同座說:“嗓音和唱法很像我!”王聞訊即過席拜訪,自此與譚鑫培訂交。每逢譚鑫培演出,王必到場觀摩。譚每次到津,亦必與王聚首。
譚鑫培先生晚年的藝術已登上巔峰,當時梅蘭芳先生剛剛出道不久,雖然有了一定的名氣,但是畢竟與譚老闆的名氣和聲望還有距離,儘管譚老闆十分看重梅先生,但是真正促成二人合作演出的是王君直先生。有一次,譚老闆準備上演《桑園寄子》,需要一位好名旦與之配戲,這時君直先生主動向譚老闆推薦梅先生,兩人珠聯璧合,此事被傳為菊壇佳話,同時也體現了王君直先生的慧眼獨具。
身為票友,王君直先生與專業演員聯繫最廣,其中許多專業演員都受過他的直接指導。余叔岩經常隨其左右,虛心請益。余叔岩未出名時,常在天津元升茶園演出,每次都請王君直在後台為其把場,王在元升園主演《空城計》時,余叔岩還陪演過劇中的王平。余叔岩先生在津門亮相時藝名“小小餘三勝”,時年13歲,在津門著名京劇藝人孫菊仙李吉瑞尚和玉等班裡唱前場,扮相清秀,嗓音甜潤,行家們已看出是個好苗子,然而好景不長,17歲時倒倉,啞得幾乎不能出聲,改在前場演武生戲,但是跟頭又翻得不行,為了還能吃戲班這碗飯,決心重投科班學習武戲,這時多虧了王君直先生將他攔住,以長輩的身份要求余叔岩不要唱武戲,應關起門來學習,調養好身體。他首先教余叔岩學習詩文、音韻、書法。等到嗓音恢復后再度登台演出,“小小餘三勝”更名為余叔岩。此後,余叔岩無論唱腔還是做派,都蘸滿了濃郁的書卷氣,格調自然高人一籌。後來余叔岩成為最早的四大鬚生之一,享名全國,仍念念不忘當初王君直半師半友的情誼。王君直熱心公益,時常參加義務演出,同時對藝術毫不保守,有問藝者無不傾囊相授。

人物成就


王君直是著名的京劇票友。百餘年來,京、津兩地的民間票戲活動十分活躍,票房林立,票友眾多,許多票友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精深的藝術造詣,他們對京劇藝術的發展極為關注,傾注了大量心血,同時為京劇界人士的合作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王君直在票戲期間,京劇名宿楊小樓、梅蘭芳等,均曾與之配演,轟動京師。他專業的票戲水平,位居“票界三王”(即王君直、王瘐生、王頌臣)之首,為京劇的傳播和振興做出了巨大貢獻。

人物作品


王君直擅長書法,以小楷見長,作品有《君直先生臨查升宮詞百首》行世。

王君直余叔岩半師半友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城裡商戶遭到火焚,損失慘重。事後金聲園易主他人,經過重新修葺,更名為元升茶園。
重新開業時,台口兩邊的柱子上多了一副漆金抱柱聯,上聯是“元氣轉洪鉤,如聞盛世母音,俾孝子忠臣各存元善”,下聯是“升高調鳳琯,自有閑庭升步,合來今古往永慶昇平”。彼時,尚未成名的余叔岩經常在元升園出演,且每有演出,必煩請天津票界翹楚王君直在後台為其把場。王君直還把為自己操琴的雅韻國風社琴票李佩卿推薦給余伴奏。王君直雖為票友,卻得過潭鑫培親授,學唱譚派有很深造詣。余叔岩經常隨其左右,虛心請益。
王君直身居長蘆鹽務綱總之職,因此元升園經常為他票戲提供方便。他在那裡演《空城計》,余叔岩陪演劇中的王平。後來余叔岩成為最早的四大鬚生之一,享名全國,仍念念不忘當初王君直半師半友的情誼。
1915年2月1日晚10時許,元升茶園正在演戲,突然樓上南角的桅燈燃著樓頂,霎時火起,園內秩序大亂,觀眾爭相向外逃命,人聲鼎沸,不堪名狀。
所幸南五區巡長吉鳳來和東三區區長及崗警若干名及時趕到,將火撲滅。雖然損失不太嚴重,但還是因修葺毀壞之處停業數天。
自清同光時期至民國二十年(1931),金聲茶園在娛樂業激烈競爭中維持了60多年。這期間,因為頻繁更換股東的緣故,每換一次股東改一次名稱,所以該茶園還曾有過景春、景轉、中天仙、福仙等名,但其最盛時期是金聲和元升階段。
進入民國以後,由於一大批新式戲園在天津興起,舊式茶園無力與之抗衡,演出營業逐年衰微。元升園終於在1931年倒閉,原址一分為二,賣與他人做了倉庫和木材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