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璜鎮

省璜鎮

省璜鎮位於福建省閩清縣西南邊陲,距縣城45公里,東南與永泰縣霞拔鄉、大洋鎮接壤,西北與上蓮鄉池園鎮塔庄鎮毗鄰。

鄉鎮概況


七星岩景區
七星岩景區
轄區面積116.7平方公里,山地面積10.8萬畝,耕地面積2.34萬畝。截止至2 009年,轄2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5445戶農戶,20183人,史稱蓋里平,八、九、十都,合龍鄉、省璜鄉,2000年12月設立省璜鎮。橫貫閩清的梅溪源頭位於境內;始建於宋代的八都“合龍橋”是福州市唯一保留完好的古代橋亭,煙波浩渺的全縣最大的嶺里水庫相映光輝。全鎮生態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發展勢頭強勁。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省璜公社。
1959年併入塔庄公社。
1984年改省璜鄉。
1997年,面積116.7平方千米,人口1.9萬。

行政區劃


轄省璜、下坂、山邊、建功、和平、上雲、王洋、官洋、太原、爐前、橫溪、谷洋、谷口、佳壟、鳳池、前峰、玉水、嶺里、三新、塘下、良寨、際峰、柴嶺、省璜、洋里、璜蘭26個行政村。

基礎設施


完成集鎮地形測繪,認真編製全鎮總體規劃,已通過專家論證,並形成初稿。多方籌措資金,重點實施 了127縣道省璜段路面和省璜集鎮主街道路面改造,嶺里村內道路硬化,合龍橋流域河床拓寬防洪堤建設,菰平水庫、山邊攔河壩、和平防洪堤加固,集鎮垃圾處理場修建,10個村的家園清潔行動,4個村的人飲工程建設。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村鎮面貌有了較大的變化。

歷史變遷


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初期,大批移民移居海灘地,進行鹽鹼地改良,興修水利,使海灘地成為閩清縣的重要產糧區,同時也是主要的蔬菜生產基地。省璜鎮農業生產水平居閩清縣之首。
1982年糧食總產量3505噸,占閩清縣糧食總產量的17.3%,蔬菜產量1479噸,花生產量571噸。
80年代以後,鄉村工業迅速發展,建有採石場、建築工程隊、電線廠、木工廠、毛紡廠、造船廠,砂石加工業、房地產業發展較快。1995年省璜鎮有鄉村工業70多家,
1995年省璜鎮農村社會總產值6925萬元,工農業總產值401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312萬元。糧食總產量4509噸,居閩清縣首位。

經濟發展


省璜鎮
省璜鎮
農業科技應用水平提高,農村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業信息化網 絡繼續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有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認真實施省璜、省汾、三新3個村的農業綜合開發,抓好璜蘭等14個村農業綜合開發的前期設計等工作。2008年,全鎮再生稻推廣6630畝,培育養羊大戶30戶,養豬大戶132戶,養鴨大戶16戶,養豬基地村2個,林果基地村4個,油茶基地村5個,新增沼氣池50口。肉羊飼養量2800多隻,肉豬飼養量23500多頭,雞、鴨飼養量32000多羽,林果科管5300畝,油茶種植2100畝、墾複3200畝;農民技術培訓223人次,實現勞務收入5550多萬元。群眾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狠抓財稅工作,大力培植稅源,加強財政管理,精打細算,嚴格控制開支,實現收支平衡。
經濟工作取得實效。2006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464億元,比增4%;工業總產值1400萬元,比增12%;農民人均純收入4608元,比增4%。建立四個基地,實施四個萬工程,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建立再生稻基地,再生稻良種得到較好推廣,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03萬噸左右;建立果蔬基地,優質水果面積突破5000畝,採摘面積達3500畝,年產值在1200萬元以上,反季節蔬菜栽培面積達1200畝;建立生豬養殖基地,大力實施環保型生豬養殖,2007年,興建農村戶用沼氣池400口,全鎮年生豬出欄數達23000頭;建立速生豐產林基地,經濟林速生豐產樹在全鎮種植近8000畝,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兩家建安企業,為該鎮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重視勞動力轉移工作,新增勞動力轉移136人,全鎮外出打工人員年收入3300萬元以上。

社會事業


省璜鎮
省璜鎮
“平安省璜”創建深入開展,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基本滿意。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好重大活動期間的維護穩定工作,集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完善信訪工作制度,規範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化解矛盾糾紛32件,調解率100%,調處成功率97%,未發生因調處不當而引發民轉刑案件和群體性上訪等惡性事件;辦理縣轉信訪案件3件,辦結3件,接待群眾上訪32人次,自辦信件2件,辦結率100%;派出所共立刑事案件8起破5起,抓獲在逃人員2人,受理治安案件11起查處9起,查處“六合彩”賭博5起33人,上路盤查機動車1300多輛次,糾正違章238起。健全應急預案和應急救助體系,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斷提高。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
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目標,認真實施強根固本和攻堅破難戰略,深化優質服務建設,全鎮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不斷推進。堅持“教育先行”,加大投入,尊師重教,全鎮教育質量穩步提高,順利通過省級雙高普九複查驗收;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喬丹快樂基金走進校園第一站省璜萬年青希望小學。強化土地礦產資源管理。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統計、民族宗教、機關事務、保密、婦女、老齡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以“惠民富民”為重點,切實改善了民生。全鎮發放救濟款3.2萬元,低保資金58.05萬元;積極做好新農合擴面工作,參合率達到91%;落實資金5.3萬元,救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2人次;發放農民種糧直補127.09萬元,農業扶持資金7.35萬元;困難群體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發動社會各界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0.76萬元,有力支援了災區建設;認真組織開展了“三鹿奶粉”事件患兒篩查和醫療救治工作。
貫徹落實監督法及實施辦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主席團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定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2008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件,辦結率100%。廣泛聽取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及社會各界人士意見。繼續貫徹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行政執法責任制全面推行,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不斷加強。“五五”普法深入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穩步實施,機關效能建設繼續深化,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的落實,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工作邁出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