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靜安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簡稱‘’上戲附中”,創建於1925年5月,位於中國上海。是由上海戲劇學院和靜安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一所藝術特色高級中學,是靜安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學校旨在培養既有紮實的高中文化知識,又有一定戲劇影視表演基礎、戲劇影視文學基礎(含編導)、美術基礎、播音與主持基礎技能的學生。它既為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輸送高素質的人才,也為全國綜合類大學輸送具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學校簡介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原上海市培進中學)是經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批准,由上海戲劇學院和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聯合舉辦的一所藝術特色高級中學,是靜安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上海戲劇學院是全國著名並具有60年歷史的藝術大學,是國家教委認定的可自主制定錄取分數線的高等藝術學府。學校依託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的教育資源、文化氛圍和高級中學的管理模式,旨在培養既有紮實的高中文化知識,又有一定戲劇影視表演基礎、戲劇影視文學基礎(含編導)、美術基礎、播音與主持基礎技能的學生,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推進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輸送高素質的藝術特長學生,也為全國綜合類大學輸送有專業基礎的學生。
學校有著八十餘年辦學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先後培養出了著名學者余秋雨、作家程乃珊、演員肖雄等一批優秀的文學藝術人才和其他各類人才。學校先後榮膺“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等稱號。學校設施先進,環境優美,質量優異,特色顯著,《文匯報》、《新民晚報》 等主流媒體曾連續報道學校辦學實績。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使用原上海市培進高級中學校舍場地,學校具有公立轉制性質在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和指導下,實施高中學歷教育。
學校以“幸福教育為幸福人生奠基”為辦學理念,以“合格+特長”為培養目標,具有依法享有辦學自主權。上海戲劇學院指派一位專業人員出任學校副校長,參與學校整體辦學規劃、教育教學計劃的制訂,尤其是加強對藝術特色教育的管理。藝術班在按國家規定的高中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增設藝術專業課程,開設戲劇影視表演基礎、戲劇影視文學基礎(含編導)、美術基礎、播音與主持基礎四個藝術專業課程。上海戲劇學院負責組織有關專家、教授,為藝術特色班單獨制訂和編寫“戲劇影視表演基礎(含播音主持)、戲劇影視文學基礎(含編導)、美術基礎”各門藝術專業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包括設計各種教學課件、音像資料。為了能切實保證教學質量。學校在靜安區教育局的關心支持下,組織“師德好、業務精、水平高”的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擔任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上海戲劇學院聘請由以上海戲劇學院專家、教授為主的高校教師,分別擔任各門藝術專業課程的教學,並實行小班化教學。三年後,學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在同等條件下,上海戲劇學院將會給予優先錄取。
隨著藝術特色辦學的逐漸成熟,藝術班生源質量大幅提高,不少達到市、區重點中學分數線的優秀學生紛紛進入上戲附中藝術班,他們文化學習充滿自信,專業訓練撥動了靈性,如2007、2009屆學生王林、周倩鶯同學作為“尖子生”進入上戲,2010年又作為上戲的“尖子生”,直接進入紐約電影學院深造。
學校從2007屆首屆藝術班學生畢業至2014年,每年都有75%以上的學生考入藝術院校及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專業。每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能考入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頂尖藝術院校。
在上戲附中的藝術班畢業生中,已有不少學生在影視界中嶄露頭角。2007屆畢業生朱奕靜、苑新雨、陸晟、杜光禕、王倩穎等同學都是東方衛視節目的當紅主持人;2009屆畢業生江予菲同學現擔任上海電視台財經頻道節目主持人;2009屆畢業生周倩鶯同學擔任“剪輯/後期”的長片電影《飛天魚》於2013年11月起在全國公映;2010屆畢業生王奕瑾銀幕首秀《危險關係》曾在各大影院熱線上映;2008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潘之琳同學曾擔任多部影視劇的主角,2013年被保送就讀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不僅如此,在各高校就讀的本校藝術班畢業生大多品學兼優、專業拔尖。
學校為了保證完成全區普通高中招生計劃,2013年一共招收7個班。其中,市西聯招班2個班;普通班2個班;藝術專業班3個班。藝術專業班的具體招生辦法見“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藝術類招生簡章”。
上海市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地處中心區域,具有區位優勢,交通也十分便利,校園內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郁,硬體設施齊全,師資雄厚,基礎教育紮實,是有志於將來報考高等藝術院校和綜合類大學的理想基地。

辦學歷史


1925年5月,英國人安娜·培成女士創辦培成女中。校舍最初坐落於卡德路愛文義路,即今天的石門二路北京西路口。
1954年,培成女中先後與協進女中、錫珍女中合併,成立了上海私立培進女子中學。此後,培進由私立改為公辦,從最初的女子中學轉為男女兼收的完中。
1963年2月,學校遷至康定路770號的現址。此後,培進以校風淳正、校紀嚴明長期為社會所稱道。
1980年8月,培進合併了膠州中學高中部。膠州中學又為南屏女中與交通中學合併而成。至此,培成、協進、錫珍、南屏、交通,共計五所歷史悠久的滬上名校,會聚精華,錘鍊出上戲附中的前身——上海市培進中學。
1989年起,學校在師生中掀起了學習陶行知的活動,以後學陶師陶就成為學校的辦學傳統,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培進中學也被評為全國學陶先進校。
2004年8月,靜安區人民政府與上海戲劇學院正式簽約,決定利用靜安區優越的區位優勢,依託上海戲劇學院雄厚的藝術教育師資力量,實行聯合辦學。原上海市培進中學也正式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今天的上戲附中校容典雅美觀,充滿人文氣息,各種硬體設施配套先進,能夠滿足藝術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學校近年來先後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和“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2009年12月,學校通過了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評審。
2020年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宣布,經研究決定命名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學科建設


藝術創想:即教育戲劇,它區別於舞台演出,是以過程為主的,即興表演的戲劇課程。參與者在老師的引導下,運用想象,調動自己的經驗,在戲劇實踐中開拓,發展,表達,交流彼此的理念與感覺,達到開啟智力、增加知識、活躍身心的目的。文學班學生在學習故事、散文、評論基礎上,進階式參與藝術創想課,嘗試用表演的形式來體驗戲劇。該課程設置共三年,在系統教學的大框架下,循序漸進的明確階段性教學目的,先後由呂品、陳新煌、黃戈及付小萍老師擔任專業指導教師,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形成動作思維,讓這種思維貫穿於戲文創作過程中。
視聽語言:是利用畫面和聲音向觀眾發出信息,與觀眾溝通的一種主要的電影藝術手段。將語言文學的劇本轉換成影像元素和聲音元素,綜合表現在一起形成視覺聽覺感官上的一種新的非文字語言,更好的直觀的表現劇本主題、情節、內容。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內容主要包括:鏡頭,鏡頭的拍攝,鏡頭的組接和聲畫關係。
故事朗讀與座排:這門課是文學班在高二下學期開設的,通過上學期對故事寫作的基本訓練,學生初步有了構思故事的能力,初步明白故事寫作與散文、記敘文的區別。通過對自己作品的排練和修改,更深刻地體驗故事創作中人物的塑造和戲劇動作的重要作用。
音樂欣賞:即音樂的欣賞。它是指“有傾向地傾聽音樂”。通過這門課的學習,了解音樂體裁及樣式等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中外名曲的興趣和愛好,給學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培養與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
名畫賞析:本課程是文學班高一年級開設的特色課程之一,這門課通過對世界各國美術的歷史面貌與隱含在其背後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的介紹,意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意識到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並不僅僅只能停留在視覺的美感上,更要注重挖掘其背後的文化底蘊;更使學生在今後的戲劇影視美術創作中,有一個良好的參考與借鑒。
看圖說話:通過單幅或多幅圖畫,引導學生由部分到整體進行觀察、聯想、描繪圖畫中的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說話能力和講故事的能力。
聲樂與語言發聲:聲音與語言的發聲基礎課程,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培養學生的歌唱、台詞能力。在這一過程中,聲樂課所採用的發聲與語言訓練方法是與戲劇緊緊相連的。即在原本枯燥的聲樂訓練中,聲樂教師將運用戲劇學院的特色,即戲劇化的訓練方法,將戲劇融入到發聲當中,運用情感、想象、動作等諸多戲劇中最主要的元素,幫助學生髮聲,歌唱。
表演:表演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觀察、模仿、體驗練習和故事角色的扮演,親身體驗人生哲理,啟發學生思考與判斷能力,除了學習表演基本知識與技能外,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和美育的教育。
速寫與創作:該課程聘請上戲的資深教授為骨幹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由簡入繁的教學方法,從造型正確、形象立體、整體感強這三方面入手訓練學生的塑造能力,給學生打下紮實的基本功。速寫課請上戲表演系學生做模特,培養學生快速記錄、敏銳觀察的能力。創作課聘請上戲舞美各專業的設計專家來主講,採用命題創作和自由發揮相併舉,結合觀摩學習上戲學生的優秀作品,極大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師資力量


文學
吳新嘉: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副教授,上海戲劇藝術進修學校校長。1992年作為中加交換學者,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交流講學。曾發表多部影視劇作品和論文。主編出版《藝術點亮人生》、《相聚在紫藤樹下》、《夢,開始的地方》和《時光的橡皮筋》等多部中學藝術教育論文集和《現代戲劇小品和戲劇片段》等中學藝術教材。
朱國慶: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理論教學和科研工作。著有《藝術原理》、《藝術新解》等著作。
劉明厚: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外國戲劇教學與研究。著有《西方悲劇導讀》、《真實與虛幻的選擇》、《二十世紀法國戲劇》等著作和論文近百篇,獲得國家教育部、中國文聯、中國劇協頒發的各種國家級獎項。
孫祖平: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碩士生導師,教授。長期從事戲劇巨作理論與實踐、電視劇作理論和實踐、電視節目和定時節目主持人研究和實踐等領域的教學,主要作品有:話劇《風鈴》、《徐虎師傅》等;電視劇《天夢》、《傅抱石》等,多部作品曾獲“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及金鷹獎。著有《論戲劇的題材與主題》、《戲劇小品劇作概論》等書籍。
徐珺:博士,現任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藝術教育教研室主任,講師。曾發表《民族戲劇的三種模式研究》等多篇論文並獲上海市教育多個研究項目。創作拍攝了多部影視劇作品。主持上海市重點課程《教育戲劇的理論與實踐》。
姚育明:作家,上海文學雜誌資深編輯,著有《手托一隻空碗》,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該書通過對萬事萬物、一草一木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的潛在情誼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張福海:哲學碩士,戲劇學博士,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長期從事中國戲劇史和戲劇理論研究。著有《插圖本中國戲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戲劇鑒賞》(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等書,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分別在《中華文史論叢》、《戲劇》等國內及台灣地區的報刊發表。現為上戲附中文學班散文課主講教師。
付小萍:國家一級導演,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教授。長期從事戲劇創作和大型綜藝節目編導工作。導演的戲劇小品多次獲省級獎項,其中1996年參與導演的話劇《托起明天的太陽》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及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
錢苑: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會員、上海音協理事。長期從事中外音樂史、音樂理論、音樂作品分析、音樂體裁風格、西方現代音樂等諸多學科教學與研究。撰有《粵海滄桑》《歌劇概論》《音樂作品分析》等專著。在附中主講《音樂賞析》。
王伯男: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話劇、影視編劇與影視導演方面的教學與創作。其創作的話劇及影視劇作品《共和國不會忘記》(話劇)、《下輩子還做母子》(電影)等曾獲中國電視“飛天獎”、文化不創新獎。出版專著《粉墨中國》、《中國藝術十六講》等書。
徐煜: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副教授。編寫出版多部影視劇作品,現擔任《視聽語言》主講教師。
呂品: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上海戲劇學院人類表演學博士在讀研究生。2012年上海市陽光學者,曾出版了《上北大的N個理由》一書,現擔任《藝術創想》主講教師。
陳新煌:上海戲劇學院人類表演學博士研究生、李嬰寧陶冶教育劇場教學總監、應·戲劇工作室藝術總監,長期擔任針對中小學藝術教師培訓課程講師,參與編撰上海市中小學《教育性戲劇實用教材》。現為上戲附中藝術創想課主講教師。
表演
黃戈:畢業於挪威卑爾根大學碩士,現任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講師,擔任《藝術創想》主講教師。
崔瑞英: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聲樂教授。長期從事戲劇學院的聲樂教學,從事“說”與“唱”的發聲研究。發表《話筒前的聲樂教學》等論文多篇。專著《聲樂與語言發聲》作為上海戲劇學院教材建設規劃叢書,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王燦:上海師範大學表演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台詞和播音與主持的教學,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她撰寫的表演教育論文《理性缺失——淺談當前主持人教學中的誤區》曾獲上海市第四屆學校藝術教育論文評選二等獎。
趙艷: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聲樂講師。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藝術碩士。現主要從事表演系音樂劇聲樂專業教學及戲劇影視表演專業聲樂教學。曾在全國藝術新人選拔大賽中獲青年組民族唱法金獎。在上海市教師之歌原創歌曲比賽中獲獨唱、重唱金獎。曾連續三次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並獲好評。
顧邦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國家二級演員兼導演。曾導過《一朵康乃馨》等二十多部戲劇小品,分別獲省、市級大獎。
徐衛宏:教授,復旦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表演藝術學院副院長。曾獲俄羅斯·彼得堡國立戲劇學院戲劇學博士學位,指導過多部話劇、音樂劇作品。
汪齊風:上海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芭蕾舞團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英國皇家舞蹈學院註冊教師。是中國第一位在國際芭蕾舞比賽中獲金獎的女演員。
邢桑:碩士,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現任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講師。曾主演大型舞劇《楊貴妃》,曾獲第六屆全國舞蹈比賽金獎。
吳佳琦:上海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曾獲第五屆全國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賽古典舞乙組金獎;首屆全國荷花杯舞蹈比賽古典舞銀獎。主演舞蹈詩劇《媽祖》獲全國荷花杯舞劇比賽表演金獎。
史雲龍: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現為上海歌劇院舞劇團舞蹈演員、中國民族民間舞考級中心主管。主要從事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與研究,教學經驗豐富。曾擔任《尼羅河邊的回憶》、大型詩歌《家園印象》等多部舞蹈作品的編導和現場執行導演
美術
鄭國良: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教授。1992年-1994年在義大利博洛尼亞美術學院進修。作品被國內及美國、日本、義大利等國收藏。他擅長寫景,筆法細膩。長期從事繪畫基礎教學、舞台繪景教學及實踐。
付建翎:碩士,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副教授。長期從事上海戲劇學院的繪景教學和繪畫基礎課教學。參加和指導過《阿依達》等幾十部大型劇目的繪景製作。有《福字的老灶》等多幅油畫參加全國和本市展覽。《大堂無聲》等畫作被收入《中國風情畫集》。
李芽: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美術理論系,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教師。著有《中國歷代裝飾》等專著。
吳亦葆:畫家。長期從事油畫。國畫。書法創作研究。油畫《伴侶》曾獲得市級美術創作優秀獎、油畫《太陽》《葡萄美酒夜光杯》等分別參加上海2012年春季畫展和2013年現代畫展。曾參與《邋遢大王歷險記》、法國古任巴導演的《魯賓蓀漂流記》等上百部電影與電視動畫作品的背景製作。2000年初受聘於上海戲劇學院動畫專業,現在上戲附中擔任美術基礎教學。

教學建設


一、辦學理念
“幸福教育為幸福人生奠基”依然是堅持的辦學理念。“幸福教育”理念提出多年,在過去的辦學實踐中,學校通過藝術教育落實“幸福教育”理念,學校還要在實踐中繼續開掘“幸學校福教育”的內涵,藝術教育是學校不變的選擇,但藝術教育不能只是部分學生才藝得到發展,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在本輪規劃中學校將“幸福教育”內涵定義為:
彰顯底蘊深厚、品位高雅的幸福文化,構建清新雅緻、溫馨和諧的幸福校園,打造教學相長、民主合作的幸福課堂,培養人格完善、樂觀進取的幸福學生,成就健康積極、智慧優雅的幸福教師,提升整個學校的幸福指數。
二、辦學思路
學校希望達到課程精彩、管理精細、“幸福”精研、文化精緻的目標。學校通過藝術教育加強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增強人文底蘊的積澱,人文情懷的培養,以德立校、特色興校、以藝潤校。
三、學生培養目標
培養知行並舉,德藝兼修,人格完善、樂觀進取的高中畢業生。
四、教師發展目標
成就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智慧優雅、積極健康的教師隊伍。
五、學校發展目標
在幸福教育理念指導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立足靜安,依託上戲,把學校建設成為上海一流,全國知名且具有國際視野的特色普通高中。

優秀校友


知名校友
余秋雨,63屆校友。是當今著名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教授。他先後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其著作曾獲全國理論著作獎、台灣最佳讀書人獎等。現任上海寫作學會會長,並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入載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國際著名學者錄》、《傑出貢獻者名錄》以及美國傳記協會的《五千世界名人錄》。著作《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
肖雄,76屆校友。78年參軍在空軍政治部話劇團任演員。曾拍攝過《他們在相愛》、《鴛鴦樓》、《電梯上》等十餘部電影及《蹉跎歲月》、《女人們》中有上佳表演而被選為最佳女演員。92年因話劇《特殊軍營》中的表演獲全軍匯演表演一等獎,曾榮立三等功一次。現為話劇團一級演員。
朱詠華,63屆校友。一醫畢業后曾任仁濟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82年赴美進修,曾任新墨西哥大學神經外科研究員。現任美國羅馬林達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副教授,低創傷外科研究室主任。曾在歐美各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25篇,並至世界各國醫學中心講學15次。出版了《現代血管外科》第5卷(美國)、《顯微外科學圖譜》(美國)等書。他有美國9項發明專利,22項除美國外世界各國的專利。其最高榮譽為90年12月14日美國國會的國旗是以他的名義升的,用以慶祝他的成果及加入美國國籍。
陳家翔,61屆校友。現任中華造船廠副廠長。他負責製成磁鋼系船柱獲得上海市科技三等獎,1989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991年獲得全國優秀管理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
孫民強,54屆校友。現任寶鋼能源部部長,寶鋼三期工程指揮部總工程師。1993年3月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丁滌和,61屆校友。65年畢業於上海外語學院。在北京外文出版社曾參加毛選四卷的出版工作,79年至今任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歐美處處長,全國青聯國家部部長等職。曾先後隨團中央歷屆第一書記、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副主席訪問了20多個國家,為我國青年外交作出了貢獻。
曹齊,63屆校友。上海師大中文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畢業,擅長金石書畫、美術理論。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宗教協會會員,入選《當代中國美術家名人錄》、《國際中外名人錄》。著作有《篆刻之美》(台灣藝術圖書公司)、《刻印技法圖解》、《兒童學畫啟蒙》、《中國歷代名畫欣賞》、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道教美術》。一九九四年赴美赴新加坡辦個人畫展,作品為國內外收藏家收藏。
盛重慶,61屆校友。6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1978年任江蘇南通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部主任、副台長。1985年任南通市廣播電視局局長。1988年調任上海市廣播電視局辦公室主任,1991年起任上海電視台台長,現兼上海大學教授。
程乃珊,64屆校友。作家,上海市第六、第七屆政協委員,上海市基督教女青年會董事。曾任中學教師20年,1979年開始至今已發表了三百多萬字的小說、散文和翻譯作品。成名作《藍屋》多次獲獎,並和《窮街》、《女兒經》、《丁香別墅》等多部作品同獲首屆上海青年"輝煌"文學大獎,並一起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上映。《藍屋》和《調音》、《金融家》等小說集還在台灣和美國出版。曾訪問過美國、前蘇聯和菲律賓等國。90年去香港定居。現任香港勤十緣出版社、黃金屋書公司、勤十緣製作中心經理及社長助理。
程樹琪,61屆校友。學生時代就被評為優秀團幹部,受團市委表彰,並獲團中央頒發的紀念章,受到胡耀邦同志接見,現任遼寧省化工研究院技術開發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大連市女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曾獲化工部、水電部重大科技成果獎。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三次評為大連市勞動模範,多次評為大連市三八紅旗手。93年評為化學工業全國勞動模範。95年出席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辛建雯,54屆校友。高級工程師,現任湖北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湖北省專利技術實施公司副總工程師,她主編的《水泥基複合材料抗滲概論》獲88年星火燎原獎,他發明的"CA防滲堵漏硅酸鹽水泥",在第七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獲獎。
楊玉蓉,60屆校友。中學時代均在培進中學度過。64年音樂學院畢業后至上海歌劇院、上海歌舞團、上海輕音樂團擔任獨唱演員。76年赴法國、加拿大演出。84年到86年期間舉行三次星期廣播音樂會。92年在上海舉行獨唱音樂會。曾錄製了《二月見罷到如今》、《藍色多瑙河》等十幾張唱片專集。現任輕音樂團黨支部書記和附屬輕音樂學校校長,並繼續擔任獨唱演員。
優秀畢業生
王 林: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07年以文化成績第一名進入上戲,2010年以優異成績被選送去紐約電影學院學習)
周倩鶯: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2010年以優異成績被選送去紐約電影學院學習)
朱 夢: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應藝能: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姚 相: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張 芒: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於佳藝: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何雨婷: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張垚惠子: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陶晨帆: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章天嬌: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
陳 煜: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
趙怡君: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服化專業(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袁俊豪: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燈光專業(通過藝術尖子生常年考)
袁 夢:上海戲劇學院劇場管理專業
姚 漪:上海戲劇學院木偶專業
趙綺仁:上海戲劇學院群眾文化專業
劉 旭: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上海市藝術類表演統考第二名)
譚闊闊: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顧曉陽: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佟 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上海市藝術類表演統考第一名)
林 楠: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呂貝妮: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丁宇佳: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音樂劇專業
王伊琦: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音樂劇專業
琚一品: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
蔣 運: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
胡思祺: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
苑新雨:上海戲劇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現任SMG《音樂前線》節目主持人)
王倩穎:上海戲劇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華師大播音與主持專業全國考試第一名)
司徒純純:上海戲劇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全國專業考試第二名)
鄭博涵:上海戲劇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全國專業考試第五名)
施喆菁:上海戲劇學院創意學院視覺傳達專業(全國專業考試第一名)
唐 琦: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王珅安: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沈天慧: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服化設計專業
邱葉靜: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張 征: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嚴佳韋: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王任偉: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鄭 寅: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樊琛璐: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顧俊彥: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葉 韻: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王小境:上海戲劇學院媒體創意專業
潘之琳: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全國專業考試第一名)
洪 悅: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全國專業考試第五名)
錢儒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全國專業考試第六名)
唐培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王奕瑾: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李藝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教育專業
許俐佳:北京電影學院
李 淇: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導演系
秦如心: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導演系
林天則: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全國專業考試第一名)
吳冠震:北京電影學院廣告導演系
夏翰傑:北京電影學院廣告導演系
沈吟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策劃專業
江予菲: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上海只招一名學生)
高也尊: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朱雋晨:中國傳媒大學
顧 儷:中國傳媒大學戲文系
吳君和:中國傳媒大學
胡儀嘉:中國傳媒大學
卓文怡:中國傳媒大學
張笑影:中國傳媒大學
許魏洲:中國戲曲學院戲曲導演系
徐晉佩: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
張桉陽:中央戲劇學院編導系
羊一梵:中央戲劇學院電影製作系
楊海濤:上海交通大學美術系
繆 贇:中國美院
曹騁雋:東華大學服裝設計專業
王 歡: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全國專業考試第一名)
馬斯聰: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上海“全家都來賽”總冠軍)
姜皖杭: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
余亦舒: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理論專業
康乃菁:解放軍藝術學院戲文系(專業考試第一名)
羅東涓:同濟大學表演系
杜光禕:同濟大學表演系
沈一斐:同濟大學表演系
徐海龍:同濟大學表演系
吳莫:同濟大學編導專業
桑 雙:同濟大學表演系
趙越:華東師範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
林嬰:華東師範大學藝術教育專業
龍梟雄:華東師範大學藝術教育專業
汪可涵:華東師範大學藝術教育專業
張夢迪:華東師範大學藝術教育專業
朱丹妮:華東師範大學
張允耀: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專業
徐易成: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專業

校園環境


學校建築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培成樓
培成樓得名於學校第一任校長安娜·培成女士。樓上鐫刻有“1925”字樣意在紀念我校建校時間。培成樓在上戲附中的樓宇群中起著承載文化底蘊的重要作用,旨在紀念以安娜·培成校長為代表的建校先驅們的篳路藍縷之功。常思先輩之懿範,嘉惠後世之師生。
培進樓
上戲附中的前身即是上海市培進中學。培進中學在發展過程中以校風淳正、校紀嚴明長期為社會所稱道。“培進中學”這個校名也凝聚著幾代附中校友對母校最深情的回憶。將主教學樓定名為“培進樓”,意為珍惜學校悠久的辦學傳統和成果,為附中的校友們珍藏住一份永遠的母校情結。同時,也寄寓一代代年輕的附中學子不負學校栽培,奮發前進。將來的上戲附中校友群江山代有才人出、桃李芬芳滿天下。
潤藝樓
潤藝樓是上戲附中藝術生藝術實踐的主要場所,取名“潤藝”意在彰顯學校藝術辦學特色。“校不在大,有魂則名;廊不在深,有韻則靈”,堅持我校文化為魂、藝術為韻的校園氛圍建設,以藝潤校、以藝潤人,讓藝術成為附中學子信手拈來的耳濡目染。
紫藤閣
紫藤閣,因其下有紫藤而得名。紫藤堪稱上戲附中之“校花”,每年暮春時節,醇香馥郁似酒釀、紫氣氤氳如花海。紫藤閣的白牆,如一面從天上撒下來的輕紗。日午當庭、微風過處,恍然間,花影暗幾重,疑是白紗動。
行知樓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因上戲附中圖書館“行知圖書館”而得名,又與“行知”道、“行知”像遙相呼應,展現了在我校發展過程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在校園文化的沉澱和積累。行知樓與驥德樓聯璧,行知驥德,寓意致知而躬行,自然可成溫潤君子,儀德彌彰。
驥德樓
“驥德”典出《論語》憲問第十四篇。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鄭玄注曰:“德者,調良之謂。謂有五御之威儀。”寄寓附中學子如千里良馬,有德有行,有儀有表。“驥德樓”現是上戲附中德育工作團隊的主要陣地。
胡蝶故居
因歷史原因挪作他用。
明人沚
易經》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們從中拈出“明人”二字,因勢賦形,紹繼傳統,是為“明人沚”。作為校園人文長廊起點的“明人沚”,寓意學校深厚的人文底蘊,希望學校學生繼承大到華夏、近至附中的悠久的人文傳統,增加人文關懷;希望學校的教育沒有讓“人”消失,而是讓人的價值、個性和獨立人格得以凸顯、彰明,此為“明人”的第二層寓意;第三,教育使人心明,通過在學校學習和生活,能促使人崇德明禮、篤學明志、智慧明達。
秋雨軒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秋雨軒”得名於學校校友、著名文化學者、散文家、戲劇理論家、文化史專家余秋雨大師。軒內藏有餘先生贈送給附中的整套學術著作、文學著作。余秋雨一行參觀附中校園時,曾在“秋雨軒”前欣然駐足,看母校變化,碩果累累;話當年情狀,意氣風發。君子之道,念茲在茲。附中為擁有大師級的文化坐標、靈魂坐標和生命坐標而驕傲。

地理信息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康定路770號(近膠州路)
郵編: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