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紫紋羽病

甘薯紫紋羽病

主要發生在大田期,為害塊根或其它地下部位。病株表現萎黃,塊根、莖基的外表生有病原菌的菌絲,白色或紫褐色,似蛛網狀,病症明顯。塊根由下向上,從外向內腐爛,后僅殘留外殼,鬚根染病的皮層易脫落。

病原


發病圖片
發病圖片
薯紫紋羽病
薯紫紋羽病
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稱桑卷擔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異名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Pat.,子實層淡紫紅色。擔子圓筒形,無色,其上產生擔孢子。擔孢子長卵形,無色單胞,大小10一25×6—7(μm)。無性態為Rhizoctonia crocorum Fr.稱紫紋羽絲核菌。

形態特徵


擔子圓筒形,無色,其上產生擔孢子。擔孢子長卵形,無色單胞,大小10~25×6~7(um)。無性態為Rhizoctonia Crocorum Fr.。稱紫紋羽絲核菌。

傳播途徑


病菌菌絲體、根狀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根狀菌索和菌核產生菌絲體,菌絲體集結形成的菌絲束,在土裡延伸,接觸寄主根后即可侵入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軟組織,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與健根接觸或從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絲體、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進行傳播。該菌雖能產生孢子但壽命短,萌發后侵染機會少。

發病條件


低洼潮濕、積水的地區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嚴格選地不宜在發生過紫紋羽病的桑園、果園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甘薯,最好選擇禾本科茬口。
(2)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
(3)發現病株及時挖除燒毀,四周土壤亦應消毒或用20%石灰水澆灌。
(4)發病初期在病株四周開溝阻隔,防止菌絲體、菌索、菌核隨土壤或流水傳播蔓延。
(5)在病根周圍撒培養好的木黴菌,如能結合噴灑殺菌劑效果更好。
(5)發病初期及時噴淋或澆灌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