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齋集

誠齋集

《誠齋集》 別集。南宋楊萬里(號誠齋,謚文節)作,其子長孺編。一百三十三卷。凡詩四十二卷,賦三卷,文八十七卷,附錄一卷。有《四部叢刊》影印宋鈔本。又有清楊雲采校刻《楊文節公詩集》四十二卷。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楊萬里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丞、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他外出任江東轉運副使,因議事觸怒朝廷,改任贛州知州,不赴任,在家居十五年。寧宗時,楊萬里出任寶謨閣學士,死後,贈光祿大夫,謚文節。政治上,楊萬里主張抗金,性情剛直鯁言,風節凜然。詩壇上,他與陸遊范成大尤袤並稱中興四大家。

書籍簡介


《誠齋集》共二百三十三卷,其中詩四十二卷、賦三卷、文八十七卷、附錄一卷。詩歌部分,依年代分編為《江湖集》、《荊溪集》、《西歸集》、《南海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續集》、《江東集》、《退休集》,共存詩四千二百餘首。
誠齋集
誠齋集
楊萬里的一部分詩,表達了對時政的關切。《初入淮河四絕句》是奉命迎接金使時所作,詩人看到了原為宋朝心腹之地,如今已成宋金疆界的淮河,即景抒懷,詩中充滿了沉痛憂憤的心情。《雪霽曉登金山》、《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等詩,也都表現了愛國情懷。《讀罪己詔》一詩中,楊萬里力勸孝宗發奮自強;《道逢王元龜閣學》表達了對奸黨得勢、忠良被逐的憤慨,這些詩都充滿了批判朝政的精神。楊萬里還有一部分反映農民勞動生活的詩,《竹枝歌》、《插秧歌》生動地描寫了勞動場面,《憫農》、《憫旱》反映了民生疾苦,表達了他對勞動者的深切同情。但具有上述內容的詩,數量畢竟不多。楊萬里較多的,是描寫自然景物的詩。他把自然界中的大小景物,無論是高山流水,還是戲蝶飛花,都寫入詩中。姜夔戲稱他說:“處處山川怕見君。”(《送朝天續集歸誠齋》)這些詩,最能體現楊萬里獨特的創作風格。
楊萬里的詩,初學江西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人,終於獨闢蹊徑,自成一家,時號“誠齋體”。“誠齋體”的風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善於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徵和動態,通過豐富新穎的想象,使之得到生動風趣的表現。如《曉行望雲山》:“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卻有一峰突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二、幽默詼諧,形成一種新的手法與情調。楊萬里往往寓感憤和諷刺於詼諧之中,如《觀蟻》:“微軀所饌能多少,一獵歸來滿後車。”三、以俚語白話入詩,語言自然活潑。“誠齋體”的形成,與楊萬里提倡的“活法”有關。但他過分追求趣味性,以致信手而就,有些作品流於淺率。
《誠齋集》中的一些序文,反映了楊萬里的詩歌理論。在《詩論》中,楊萬里提出“詩也者,矯天下之具也”,認為詩歌應該有為而作,起到揚善諷惡的社會作用。在《習齋論語講義序》、《江西宗派詩序》及《頤庵詩稿序》等文中,楊萬里從尚風致而不尚形貌這一點,來理解江西派的特色,積極提倡詩的“風味”,主張委婉含蓄的表現方法。他崇尚創新,反對墨守成規,倡導“晚唐異味”。這些創作主張,既汲取了江西派某些具有積極意義的理論,又突破了形式主義的束縛,是他在創作上取得一定成就的重要原因。對於前人的推崇,他也能脫離江西詩派的偏見,既肯定杜甫、黃庭堅,也力贊李白、蘇軾。在一些詩文中,楊萬里還表現出以禪喻詩的特點。

版本


《誠齋集》為其子長孺編,現有《四部叢刊》影印宋抄本。另外,《楊文節公詩四十二卷,為清乾隆年間,楊雲彩據明本校刻;《誠齋詩集》十六卷,為清嘉慶年間徐達源校刻。